1、专题 22 物质的制备与合成一、气体的制备和收集(1)实验室制备 O2、H 2、CO 2均需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Cl 2、NH 3的制备可以选用相同的发生装置。( )(3)常用排水法收集 Cl2、NO 2、SO 2。( )(4)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H2、NH 3、NO。( )(5)可以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快速制备 NH3。( )(6)Cl 2收集可用排饱和 NaCl 溶液方法,不能用排水法。( )(7)CO 2、H 2的制备可以选用相同的发生装置。( )【答案】 (1) (2) (3) (4) (5) (6) (7)二、气体的净化与尾气吸收(1)除去 CO2中混有的 HCl,可将混合气
2、通入饱和 Na2CO3溶液。( )(2)除去 Cl2中混有的 HCl,可将混合气通入饱和食盐水。( )(3)Cl 2、SO 2、CO 2、H 2S、NH 3均可用浓硫酸干燥。( )(4)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CO可用点燃法。( )(5)Cl 2、SO 2 、NH 3均可用 NaOH 溶液进行尾气吸收。( )【答案】 (1) (2) (3) (4) (5)物 质 制 备 合 成 和 定 量 分 析物 质 的 制 备 与 合 成 原 理方 法 和 流 程杂 质 的 检 验杂 质 的 分 离 方 法 )物 质 的 定 量 分 析一 定 体 积 、 一 定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溶液 配 制中
3、和 热 的 测 定中 和 滴 定 原 理 和 基 本 操 作数 据 的 测 量 和 记 录误 差 原 因 分 析 )1气体体积的测量(1)量气装置的改进(2)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 ,保持液面相平还要注意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如上图() ()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2 “五审法”突破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与连接1表中 a、b、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净化、收 集的气体是( )【答案】B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 1 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 CO2、NO 和 O2B除去干燥 CO
4、2中混有的少量 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酸性 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C洗涤沉淀时(如图 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浸没沉淀并搅拌,待水滤尽后重复操作D将碘酒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四氯化碳中【答案】B3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图中夹持装置省略)测定制备的 CaCO3粉末的纯度(样品中杂质不与酸反应,反应前装置中的 CO2已全部排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缓入空气的作用是将反应结束后装置中残留的 CO2全部鼓入到 C 装置中被吸收BA 装置和 D 装 置都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 CO2气体进入 C 装置而产生误差C为了防止 B 中盐酸挥发产生干扰,必须在
5、 B、C 装置中间加一个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D若 CaCO3样品的质量为 x,从 C 中取出的沉淀洗净干燥后的质量为 y,则 CaCO3的纯度为3y10%xMaO【答案】C【解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分析,该测定装置的原理是:CaCO 3与 HCl 反应生成 CO2,用足量 Ba(OH) 2溶液吸收反应生成的 CO2,由测量的 BaCO3 沉淀的质量计算 CaCO3的纯度。A,为了确保反应生成的 CO2全部被 Ba(OH) 2溶液吸收,实验结束要缓入空气将装置中残留的 CO2全部鼓入到 C 装置中被吸收,A 项正确;B,A 中的 NaOH 溶液、D 中的碱石灰都能吸收空气中 CO2,防止空气
6、中的 CO2气体 进入 C 装置中产生误差,B 项正确;C,因为测量的是 BaCO3的质量,所以不必除去 HCl,一方面 HCl 与 Ba(OH) 2反应不会形成沉淀,另一 方 面若用 NaHCO3吸收 HCl 会使测得的 CO2偏高,产生误差,C 项错误;D,根据 C 守恒,样品中 CaCO3的质量= 3yMBaCO( ) M(CaCO 3) ,则 CaCO3的纯度为3yMaOxB( )( )100%,D 项正确;答案选 C。4有一钠块放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氧化变质,且仍为白色块状固体,称其质量为 25g,将其全部投入足量水中反应,得到溶液 1000mL,并收集到气体 2.24L(标准状况下的纯净物) ,再取此溶液 100mL,用1mol/L 的盐酸滴定至中性,用去 70mL,并将滴定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 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干燥的沉淀 1g,则金属钠的氧化率为( )A18.4% B71.4% C81.6% D28.6%【答案】B5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装置和使用的药品均正确且能达列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 Cl2 B干燥并收集 SO2C制硝酸铜 D制备 NaHCO3【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