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课程标准的日益完善,作为教育者,应该更清晰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应该使学生继承前人已有的知识,更应该培养和重视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他们将来对新知的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习方法;最佳时机;思维活动 一、指导表述,优化“讲”的过程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讲解思路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例如:教学解决问题时,有些教师习惯在出示题目后,马上让学生齐读题目,即问用
2、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等。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只是处于感性的认识上,并没有深入地分析理解,这时学生对方法的判断会缺少理性的思维,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时间,或找出题中的关键词,或画图,或从问题入手找条件等等。在充分感知、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把自己的思路表述出来,化被动为主动,优化教师讲的过程,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再进行有效指导,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更深刻、更清晰。 二、新旧对比,优化“导”的过程 对于新旧知识之间有联系的内容,应重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3、新旧知识间的异同点,对不同的地方,教师稍加引导、点拨,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自己发现、掌握新知。例如:教学三位数的笔算乘法,因学生已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故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位数乘法的笔算算理:为什么用十位乘时积要和十位对齐这一关键问题。这个旧知复习之后,顺势导出本节课的问题:如果把乘两位数改为乘三位数,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尝试计算,反馈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重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用百位去乘时积要和百位对齐。因已有前面的复习作铺垫,学生在尝试计算时并不会感觉有太大的障碍,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顺利掌握新知。 三、引导观察,优化“看”
4、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程中,有一些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自主去获取。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让学生搜集不同年份的年历,观察这些年历,看一看你从中有哪些发现?学生会发现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的天数不同、有的月份的天数相同。针对学生发现的这些直观信息,进一步提出问题:哪几个月份的天数相同,分别是多少天?哪一个月份与其他月份不同,不同在哪里?从年历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等等。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答,学生经历了自主搜集、整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寻找新知、整理新知、完善新知,最终达到掌握新知。在观察、整理、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
5、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总结,就能发现数学的影子、数学的美。 四、鼓励质疑,优化“悟”的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而未能”时,才是启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导、才能一触即发,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组织操作,优化“感知”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是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此,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体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可以优化学生的感知过程。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平行四边形,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想到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怎么转化,可转化为学过的什么图形呢?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组一组,通过以上活动,找出所拼图形和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参考文献: 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河南省平顶山体育路小学)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