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高考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691537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1文言文断句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高祖甚嘉之,进 位上大将军。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 马杰等来援。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毅等惧,掠居民而遁。 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 赐帛二千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 /与毅战/于漳口二合/ 皆克/毅等退/ 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

2、战于漳口/ 二合/皆克 /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 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 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 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解析】 首先将选项分为 A、B 和 C、D 两组。比较“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 ,可知:“一日一夜”作为时间应修饰“行” ,由此排除 A、B 两项 。“与毅战于漳口”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于漳口”是完整的介宾结 构,后面 应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C 项。【答案】 C【参考译文】 高祖做丞相(的时候),尉迥兴兵作乱

3、。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 造反) ,元景山抓住他 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高祖非常赞许他,加封他为上大将军 。司 马消难率郧州郡投降陈国,陈国派遣将领樊毅、马杰等来接应。元景山率五百轻骑飞奔迎 击。樊毅等人心里恐惧,抢掠了居民就逃跑了。元景山追赶他们,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与樊毅等人在漳口作战,两次交战都胜利了。樊毅等人退守甑山镇。那些被司马消难攻陷的城邑,全都平定了。元景山被授予安州总管,又提升为柱国,前后赏赐(他) 两千匹丝帛。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他日读古书,至

4、“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 注 ,士争从之游。言 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 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 人。 尝曰:“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为不正。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初调隆兴靖安 县主簿。丁母 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 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注】 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指南

5、宋都城临安。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 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B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 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 /则不足以救之C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 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 /则不足以救之D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 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解析】 首先将选项分为 A、B 与 C、D 两组,两处不同之处“有不可以形迹观人”中,“以”是介词,明显与其后面的 “形迹”组成介宾短语,故可排除 A、B 两项。C、 D 两项相比, “知人”与“绳人 ,”明显为对

6、偶句式,故选 D。【答案】 D【参考译文】 陆九渊字子静。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问他的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而没有回答。陆九渊便深入思考 这个问题,以至忘 记休息和吃 饭。有一天读古书,读到“宇宙”两个字,书上解释说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陆九渊忽然醒悟说:“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就是宇宙间的事。 ”后来,乾道八年陆九渊考中进 士。到了 临安,读书人争相跟随他并与之交往。他的言 论能感动并启发人,听到而感动奋 起的人很多。 陆九渊教育人不用学校里的 规范,弟子如有小过,能以理服人,有时使他们 愧疚。有人心中包含着某种思想感情不能自己懂得的,则为之细细分析其中的原

7、因,一如那个人心中所想。也有的人在千里之外,陆九渊只要听说那个人的大概情形,就能了解那个人的为人。他曾 说:“想法不正的人,如果在短时间内知道了,可以使之纠正。想法正的人,如果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就成为不正。有些人可以通过他的行事来观察他,有些人则不能这样 。通 过行事来观察,终不足以体察他的品性或才能。一定要用行迹来约束人,则不足以挽救人。 ”陆九渊最初调任隆兴靖安 县主簿。遭遇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因受到少师史浩的举荐,受召审察,陆九渊未前往。侍从再次举荐他,授国子正。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祐少笃志词学,性倜 傥有俊气。会符彦卿镇大名

8、,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宋史王祐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 /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 世谓祐有阴德/B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 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 /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C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 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 /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D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 /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 世谓祐有阴德/【解析】 给这段文字断句

9、,可在把握大意的前提下,采用抓名 词、抓对话标志的方式断开。 “曰”后要停顿;“君”后可停 顿,但 “多”和“因”之 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A、B 两项。“彦卿”是人名, “彦卿”前可停 顿,故排除 D。【答案】 C【参考译文】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县人。王祐年少时专心研究词学,性格洒脱有英气。适逢符彦卿镇守大名,治理很不当,太祖用王祐代替他,让他观察彦卿动静。王祐用全家来担保明辨符彦卿没有罪,并且说:“五代的国君,大多因 为 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所以他们享有国家的年数不长,希望陛下把 这作为警诫。 ”符彦卿因此 获得免罪,所以世人说王祐有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的品德。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

10、题目。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指传主唐顺之) 。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选自明史 唐顺之传,有删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 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 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B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 /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C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 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

11、便宜九事D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 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 /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解析】 “父忧未终”中间不可停顿, “父忧”为专有名词,较为常见,与“未终”构成主谓句,可在“未终”后断开。据此可排除 B、D 两项。 “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 ,“职方员外郎” “郎中”为专 有名词,前 边要出现与授予或任免相关的 词语,分别是“召为” “进” ;“不果出”是文言习惯用法, 译为“结果没有出任 ”。“未终” “不果出” “不任战”均为带否定词的谓语结构,要 视作整体。从 语境看, “奏”后的内容为宾语, “缺伍三万有奇”可联想到核舟记“舟首

12、尾长约八分有奇”的停顿,据此可以排除 A 项。【答案】 C【参考译文】 倭寇蹂躏长江南北。赵文华出京巡视军队,上疏推荐唐顺之。朝廷起用顺之为南京兵部主事。由于父丧 期限未满, (唐顺之) 并未立即出任。守孝期满,除去丧服后, (唐顺之) 被征召做了职方员外郎,并晋升为兵部郎中。朝廷派唐顺之到蓟州镇核查军籍情况,回京后,(唐 顺之)上奏报告说该镇 缺额三万多员,在籍兵员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为此,他上书提出了九条解决办法。总督王忬 以下各官员因此都遭贬官。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 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 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

13、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 驻泊都监,徙秦 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 前,自 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 阁门使、知 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

14、遁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 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 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 费不赀。适 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 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

15、/适巡边/与之遇/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 /势小却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 /势小却D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 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句意, “守约”是句子的主语,据此排除 A、C 两项;“不侔”的意思是“不相等、不等同 ”,意思是两 军势力不相等, “众寡不侔”是一个整体,据

16、此排除 D 项。【答案】 B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B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 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 “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 ,又如:擢引(提拔 )、擢任(提拔任用) 、擢拜(提拔授官)等。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 ,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D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 “金”用以进众, “鼓”用以止众。【解析】 D 项 ,“金”用以止众, “

17、鼓”用以进众。古代军队行军作战时离不开金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 鸣鼓而攻,而命令 军队停止或退回就 击钲,即鸣金收兵。【答案】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C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D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

18、。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解析】 本题 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据原文“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 斩 于市”可知,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答案】 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译文: (2)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译文: 【解析】 关键词:(1)“檄” “置” “械” “斩于市”( 状语后置)。(2) “或” “如何”“歉岁” “甚于河患”(状语

19、后置 )。【答案】 (1)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2)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参考译文】 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 (他)凭借父祖的功勋主管原州截原寨。(他) 担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中四次入朝, 陈述南方形势的利弊,(建议) 都被采纳。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 (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 境 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 (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 ,调往秦凤(任职) 。在 职六年, 查出生

20、羌隐瞒一千顷田地用来招募射手,修筑硖石堡、甘谷城, 评定功劳(数他) 最多。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张守约 )挑选五百名 骑兵迎战 ,寡不 敌众,阵势稍微后退。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立, 亲自擂响战鼓,发强 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河州羌族部落首领率三万人马 在敦波驻扎,想收复失地,张守约渡过洮水打败了他 们,取出他 们藏在地窖里的粟米给 自己的部队 吃。年老体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往南山,张守约的部下想堵截他们, 说可以缴获 很多。 张守约说:“ 他们不敢迎战,只是逃命 罢了,擅自出击的人斩首!”鬼章包围岷州, 张守约带领敢死队在高

21、山上擂响战鼓,竖立战旗,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 仓皇而逃,(张 守 约 )于是担任岷州知州,降服他手下的大小首 领一千七百人。( 朝廷)提升(张守约)为西上阁门使, 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张守约)统率军队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众逃到夏国。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 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跟随(皇帝)征讨灵武,到达清远军, 劝告高遵裕命令士兵保护好粮饷,以防备被( 敌方) 抢劫,( 但高遵裕)不听从 劝告,结果兵败而归。张守约有捍卫海南咸平的功劳,不被记 功。 (张守约) 进职为环庆都钤辖、邠州知州,又调任泾原、 鄜延、秦凤副 总管,兼任康州刺史。夏人在南牟 驻军十万,畏惧 张 守约的威名, 带领军队退走了。任泾州知州, 泾 水经常冲毁城墙,每年春天都必须加固堤坝,所花费用无法计算。正 值饥荒之年,( 张守 约) 废 除了这一劳役。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 ”河神祠原来在河南岸,(张守约) 祷告后把它迁到河北岸,( 用这种方法)来制止河水泛滥。有一天夜里雷雨大作,第二天,河水改向南流,河的北岸就成 为沙滩 。(朝廷)召(张守约)回朝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张守约)在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