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检测:第13章 本章质量评估.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689962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检测:第13章 本章质量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检测:第13章 本章质量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检测:第13章 本章质量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检测:第13章 本章质量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检测:第13章 本章质量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章质量评估(时间: 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用酱油煮鸡蛋,酱油的色素扩散到了鸡蛋内, 这一现象表明 ( )A.色素分子间有间隙B.色素分子间存在引力C.色素分子间存在斥力D.色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2.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 ( )A.黄金 B.水银 C.水 D.空气3.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 说明分子间有斥力4.5 月 31

2、 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同学们的共识 .封闭的公共场所里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 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 ,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5.家乡环境优美,四季如画,国内外游客写下了许多赞美家乡景象的诗文 .下列语句是从杂志中摘录的,其中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B.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6.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 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 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3、 .抽出玻璃板后,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进到了上面的瓶子 .这个现象说明 ( )A.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D.温度越高,气体分子运动越剧烈7.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 .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 A.不变, 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8.将 50 mL 的水与 50 mL 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 100 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4、 (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9.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10.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等的 1 kg 和 100 g 的水内能相同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 0 的物体没有内能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1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要吸收热量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12.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

5、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1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14.如图所示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 .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 ,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B.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C.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D.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15.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B.热量只能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

6、的物体C.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16.把碳素墨水分别滴入质量相等的清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这个实验演示的是 现象;比较图甲和图乙可知, 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 17.淘气的小明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让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发现图钉帽变烫了,这是用 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 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 18.一只电热快速开水壶,内装质量为 1.5 kg,初温为 20 的水,在对水加热的过程中 ,水的内能 ,将这些水烧开,水吸收

7、的热量是 J.当地气压为 1 标准大气压, c 水 =4.2103 J/(kg) 19.如图甲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将管口密封后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观察到混合液的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这一现象说明了 .如图乙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 水瓶中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 跟温度有关 . 20.(1)阅读表格说明并回答问题 .上下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抽掉两瓶中间的玻璃板,几分钟后,两种气体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在烧杯中装一些水,水下面注入一些硫酸铜溶液,经过一个月或更长的一段

8、时间,两种液体就均匀混合在一起了 .科学家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 深 .上述三个事实可以说明: ; . (2)如图所示,下列两个实验都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请回答: 图甲中,当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 ,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这说明了: ; 图乙中,用力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这个实验说明了: . 三、实验探究题(第 21 小题 10 分,第 22 小题 20 分,共 30 分)21.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

9、时间(min)1 水 300 20 30 122 水 150 20 30 63 煤油 300 20 30 64 煤油 300 20 25 3(1)分别比较 1,2 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看出 ; (2)分别比较 3,4 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看出 ; (3)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 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4)综合分析实验记录,可以发现,物质吸热的多少取决于 、物质的种类和 . 22.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沙子 .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沙子的 和 相同;

10、 (2)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它们各自升高的温度 ;方法二: ; (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 ;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 )结论不符, 可能的原因是 ; (6)小丽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不住她家,这激发了她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 .她利用双休日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在中午同一时刻测量了各个测试点的气温,并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a)从图中你发现 的温度比较高, 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b)请

11、结合图中数据以及你的经验,找出一个造成热岛效应的原因: ; (c)如何减少城市环境的热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四、计算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23.炎夏,某工厂用冰块降温 .一块质量为 20 千克的大冰块,温度由 -20 升高到 0 过程中,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多少热量? c 冰 =2.1103 J/(kg)24.质量为 2 千克的水温度从 10 升高到 60 , 求:已知: c 水 =4.2103 J/(kg)(1)水升高的温度 t;(2)水吸收的热量 Q 吸 .【答案与解析】1.D解析:色素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扩散进入鸡蛋内使鸡蛋着色 .故选 D.2.D解析:

12、固体分子作用力最强,分子间距最小,因此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作用力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且具有流动性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分子作用力最弱,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故选 D.3.A解析: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A 正确;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 错误; 海绵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不是分子,C 错误 ;铅笔芯变短是由于质量变小, 和分子斥力无关,D 错误. 故选 A.4.A解析:由于烟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 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 .故选 A.5.A解析:初

13、春的果园鸟语花香,是芳香油分子运动的结果 ,是分子运动 ,A 正确;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 是空气的流动,不是分子运动,B 错误;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 ,属于机械运动, C 错误 ;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属于机械运动,D 错误.故选 A.6.A解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 ,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 A.7.D解析:因为玻璃和水面接触,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向上拉玻璃板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14、 .故选 D.8.A解析:将 50 mL 水与 50 mL 酒精混合, 总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 ,这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 ,总体积变小,所以总体积小于 100 mL,这与分子的构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大小、分子的运动无关 .故选 A.9.A解析:荷花飘香,是气体分子的运动 ,A 正确; 柳絮飘舞、雪花飞扬、落叶纷飞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 B,C,D 错误.故选 A.10.D解析:水的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 ,还和水的质量有关,所以温度相等的 1 kg 水和 100 g 水的内能不同,A 错误;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

15、 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外界对它做功, B 错误;一切物体都有内能,C 错误;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 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故选 D.11.D解析:放热多少是指内能的改变多少 ,不是指物体内能的多少,A 错误;内能的大小不但和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物质种类有关 ,所以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相等,B 错误;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C 错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但是温度不变,故选 D.12.C解析:冷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A 不符合题意 ;空气被压

16、缩时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B 不符合题意 ;烧水时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C 符合题意;下滑时臀部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3.D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其大小是由物质决定的,与是否吸热、放热、温度、质量等因素无关 .故选 D.14.A解析:上海和台北属于沿海地区,水多, 其比热容较大;西宁和拉萨属于内陆地区,地表以砂石、泥土为主,其比热容较小 .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 ,水的温度升高得少,砂石、泥土温度升高得多,所以上海和台北升高温度较低,西宁和拉萨升高温度较高 ;夜晚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放出相同的热量 ,

17、水的温度降低得少,砂石、泥土温度降低得多 ,所以上海和台北降低温度较少,西宁和拉萨的降低温度较多,因此内陆地区的西宁和拉萨的日温差比沿海地区的上海和台北日温差大 .故选 A.15.C解析: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因素有关 ,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A 错误;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B 错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正确;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着,D 错误.故选 C.16.扩散 温度解析 :把碳素墨水分别滴入质量相等的清水中,墨水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盛热水的杯子变化更快,说明分子运动速度和

18、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激烈 .17.做功 热传递解析:手握铅笔让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 ,发现图钉帽变烫了,这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 ,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18.增大 5.04105解析:在对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大, 温度升高 .在标准大气压下, 将水烧开,水的末温是 100 ,水吸收的热量: Q 吸 =c 水 mt=4.2103 J/(kg )1.5 kg(100 -20 )=5 .04105 J.19.小于 分子间有间隙 热 分子运动的快慢 解析: 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

19、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 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在冷水瓶和热水瓶中滴入两滴墨水 ,会看到热水瓶中的墨水扩散得快 .20.(1)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2)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压缩空气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解析:(1) 上下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抽掉两瓶中间的玻璃板后,经过几分钟,两种气体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在烧杯中装一些水,水下面注入一些硫酸铜溶液, 经过一个月或更长的一段时间,两种液体就均匀混合在一起了 .科学家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

20、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 深 .上述三个事实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2) 如图甲所示,当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这说明了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 用力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这个实验说明了压缩空气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21.(1)同种物质 ,升高相同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2)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 升高温度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3)1,3 (4)物质质量 升高的温度解析:( 1)1 烧杯内水的质量是 300 g,升高 10 用的时间是 12 min,2 烧杯内水的质量是 150 g,升高 10 用的时间是 6 min,

21、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 ;(2)3 烧杯内煤油的质量是300 g,升高 10 用的时间是 6 min,4 烧杯内煤油的质量是 300 g,升高 5 用的时间是 3 min,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3) 1 烧杯内水的质量是 300 g,升高 10 用的时间是 12 min,3 烧杯内煤油的质量是 300 g,升高 10 用的时间是 6 min,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4 )综合比较可知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22.(1)质量 初温 (2)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的加热时间 (3)使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4)沙子 (5)沙

22、子受热不均匀 (6)市中心 水泥、混凝土的比热容小 (7)多植树、建人工湖 解析:(1)实验前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和初温相同;(2 )比较水和沙子升温的快慢, 可使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也可使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 ,比较升高的温度;(3 )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为保证水和沙子在相等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需使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 ;(4)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说明吸收的热量相等 ,根据 Q=cmt,沙子比热容小, 升温就高些;(5)给水加热形成了对流,给沙子加热时应该不断用搅拌棒搅拌,所以刚开始加热时, 水升温快;(6 )(a)由图可以看出, 市中心的温度较高;(b)“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城市建筑多为砖瓦建筑,道路多为水泥路面, 水泥道路和建筑物,它们的比热容小,升温高 .另外城市汽车排放尾气多,尾气的热量也对空气升温起了作用;(c)要解决“城市热岛效应”就要在城市中心多植树、建人工湖 .23.解:冰块吸收的热量: Q 吸 =c 冰 m(t-t0)=2.1103 J/(kg)20 kg 0 -(-20 )=8 .4105 J.24.解:( 1)水升高的温度 :t=t-t0=60 -10 =50 . (2)水吸收的热量 :Q 吸 =c 水 mt=4.2103 J/(kg )2 kg50 =4 .2105 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