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后街”空间初步探究 李丹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摘 要: 城市支路设计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城市支路道路安全、城市支路对居民生活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这些成果为“后街”这一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旨在对城市道路中“后街”这一道路形式的空间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进行初步探究。关键词: “后街”空间; 支路; “后街”, 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设计专业的资深讲师 Catherine Dee 在景观建筑的形式与肌理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城市道路形式。城市道路中的支路如人体的毛细血管, 在城市道路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后街”这一属于支路中的一种道路形式具有独
2、特的设计潜力和特性。我国支路体系的不健全性引发了诸多问题。城市生活性支路上的汽车使得道路越来越拥堵, 汽车尾气、烟尘、噪音严重影响着步行环境;步行空间遭到压迫和挤占后尺度严重失当;公共交往场所冷落与步行空间不安全因素等。人们对于安全舒适安静又居家便利的后街空间的需求十分明显。1“后街”设计面临的问题笔者将“后街”定义为在城市支路中位于城市居住空间外部的连接各城市支路的道路形式。目前, 城市中的“后街”区域主要是城市中背向城市支路的街巷, 以及老城市居民楼之间的过道区域。这些“后街”区域内功能复杂, 兼具通行、活动、休憩等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多种功能。笔者对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南河坝南河居民区的“后
3、街”区域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此为例探索了“后街”的功能, 了解“后街”空间的作用。在调研中发现, 该区域属于绵阳市涪城区南河坝居民安置点, 场地曾经是农村,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这里的土地被征用建立居民安置点, 原地农民分有安置房。通过现场走访调查, 目前该区域内居住者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 原本在此地的居民多数已经搬离该区域。该区域目前居住人员构成复杂, 环境现状堪忧。随着本地居民搬出聚居地, 为得到更大的建筑利用效益, 在原始房屋上不断改建, 毫无规范可言。导致目前该居住区域内, 建筑结构混乱, 景观环境恶劣, 通风采光难以满足建筑设计规范, 在空间上, 缺失场所感和归属感, 人在其中的活
4、动受到抑制, 空间缺乏活力, 缺乏安全性。通过调研总结出以下 3 点问题: (1) 公共活动空间缺乏。该区域内缺乏活动场所, 除去建筑空间, 在室外只有通行空间, 而且空间狭窄, 阴暗。 (2) 空间缺乏安全性, 不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由于楼间距很近, 局部楼间距不足 1m, 导致区域内各种偷盗等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同时, 区域内狭长黑暗的通道缺乏照明, 道路标示不明确, 区域内安全性极低, 给人员复杂的社区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3) 后街空间缺乏归属感。由于空间设计缺乏人性化设计, 缺乏人们在室外的交往空间, 使场地缺乏归属感。对于此场地内的后街空间环境, 需要经过空间合理规划和配置, 不同人群
5、的需求、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对不同景观的体验是空间设计的基础, 设计需要使得“后街”空间能为城市居民居家和休闲提供更加安静的道路和环境;由于该类紧邻居住区, 是城市居民情感交流的延伸空间的最佳地点, 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 增强融洽之感, 和谐居民环境。2 相关政策针对本案例的“后街”空间现状问题, 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1) 建立合理的后街设计规范。针对如今存在的诸多不合规范的建设项目, 重新订立合理性的建设规范, 满足此类空间环境的功能要求, 使得空间能够物尽其用, 避免城市空间的浪费。 (2) 针对不同人群设立合理的活动场所。居住在居住区内的人员有不同的年龄构成, 在活动方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
6、 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安排设置合理的活动空间, 提高空间的活力。 (3) 增加绿化形式的多样性。后街空间由于空间特性需要作出适合的绿化种植设计, 保证空间有足够的绿量, 又能够使空间得到美化, 不至于空间始终是硬质的沉闷乏味。立体绿化在这类空间中可以加大使用, 在场地较为宽敞的区域可以采取组团绿化, 或者是在社区构筑上配置合适的藤本植物等, 使得硬质空间和软质空间相结合, 又能节约大面积绿化空间。 (4) 设置人性化公共设施。社区活动空间是人们最常利用的空间, 场所舒适度决定了场所的利用率。因此在这些场地中设计合适的座椅、桌子、遮雨棚等设施, 可以提高空间对人的吸引力, 以及给人以方便, 提高空间
7、利用率。(5) 后街空间文化建设。为了营造适宜居民生活环境氛围的场所, 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增加场所给人的归属感, 可以为场地内设置构建文化交流的空间或设施。例如为社区建立安全宣传栏、社区文化展示墙等设施, 还可以设置一些与场地特性、生活气息、历史文化、社区文化等相契合的景观小品, 如雕塑、构筑等, 形成后街空间独有的文化氛围。参考文献1孙有信, 钱勇生, 王春雷.城市支路交通安全静化设计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8 (3) 2 吴建.陆建.探讨城市支路不足引起的相关问题J.中国市政工程, 2005 (6) 3 (丹麦) 杨盖尔著.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