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周练(第四章 多彩的光)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1(滨州中考)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人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C放大镜把字放大D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2(湘西中考)炎热的夏天人们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这“树荫”形成的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3(山西中考)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 D等大的虚像4(郴州中考)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
2、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A照相机 B放大镜C投影仪 D平面镜5(舟山中考)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6国庆假期,在马陵山风景区内,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玻璃的颜色可能是()A黑色 B绿色C红色 D白色7(临沂中考)光的世界丰富多彩
3、,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8(威海中考)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40 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二
4、、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2 分)9(丹东中考)小红距离平面镜 1 m,她沿着垂直于镜面的方向以 0.5 m/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经过 2 s,她与镜中的像相距_m,镜中像的大小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10(江西中考)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填“左”或“右”)侧,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_11(桂林中考)人的眼球好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小丽的眼睛成像情况如图所示,为矫正视力应当佩戴眼镜片为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眼镜12(常州中考)为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
5、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_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_(填“漫反射”或“折射”)传播到出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_(填“凹凸不平”或“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13(东营中考)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当物距 u 大于像距 v 时,在光屏上总能得到倒立、_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可应用于_(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14(吉林中考)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侧15如图所示是黄麻汽校安装在汽车上
6、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 ,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_、_的实像,这个像通过电子装置加工、调整并传递到显示屏上,司机据此可以准确地了解车后的情况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_三、作图题(第 16 题 2 分,第 17、18 题各 3 分,共 8 分)16(重庆中考)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请画出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7(东营中考)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18(鞍山中考)如图,水中的一条反射光线 a 射入人的眼中,请在下图中画出这条光线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四、实验探究题(第 19、
7、20 题各 10 分,第 21 题 16 分,共 36 分)19(济南中考)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1)小强在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除了要用到铁架台、可折转光屏和量角器外,还要用到_和_(2)小强用到的实验器材中,可折转光屏可以非常方便地绕轴线 ON 向前或向后折转这个实验中,小强选用可折转光屏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是否在_所决定的平面内(3)小强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一表一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1 30.0 29.82 50.0 50.03 70.0 70.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反射时,_(4)通过实验,小刚测得的数据如表二表二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
8、射角1 30.0 28.82 50.0 49.03 70.0 69.2据此他得出了“反射角小于入射角”的结论进行交流时,发现他的结论与其他组的结论不同,小刚又反复进行了多次测量,确定自己从读数到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都没有问题导致小刚得出“反射角小于入射角”的原因可能是:_20(连云港中考)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像距/cm
9、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_(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_(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_(填“薄”或“厚”)的玻璃板(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_(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
10、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_(填“mm”或“cm”)21(陕西中考)某小组同学用如图 1 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 ,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15 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 2(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 A、B 处像的位置)(1)从图 2 中可以看出,蜡烛在 A、B 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写出一个即可);(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 1530 cm 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30 cm 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 C 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
11、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3)为了让蜡烛在 C 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15 cm.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填“前”或“后”)方,故需佩戴_透镜矫正周周练(第四章)1D 2.A 3.D 4.B 5.D 6.C 7.B 8.D 9.4 不变 10.左 60 11.凸透镜 凹透镜 12.反射 漫反射 凹凸不平 13.放大 投影仪 14.放大 右 15.倒立 缩小 近 16.17. 18.19(1)光源 平面镜 (2)入射光线和法线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可折转光屏的轴线与镜面不垂直,且偏离入射光线一侧 20.(1)如果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 (2)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 (3)薄 (4)虚像 mm 21.(1)放大 投影仪 (2)太大 (3)小 小于 大 后 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