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过程论视域下的军事技术变革研究.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6874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论视域下的军事技术变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过程论视域下的军事技术变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过程论视域下的军事技术变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过程论视域下的军事技术变革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过程论视域下的军事技术变革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过程论视域下的军事技术变革研究 赵阵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 要: 过程论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体现为一个连续过程, 包含继承、吸收和扬弃等环节。从过程论的视角分析军事技术变革, 可以发现它具有历时性、继承性和广延性等特征。任何时代的军事技术变革都要经历一定的演变过程, 而不是突然变化一蹴而就;新型军事技术都诞生于对已有军事技术的继承, 具体体现为实体、质料和原理等方面;军事技术变革不仅仅是一种发明, 还包括技术创新过程, 是从技术发明向武器装备、作战方式、编制体制乃至军事思想不断拓展的过程。关键词: 过程论; 军事技术; 变革; 作者简介:赵阵 (1

2、980) , 河南新乡人,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军事哲学、技术哲学。收稿日期:2016-12-22基金: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科研项目 (YB2015B002) Study on the Military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Process TheoryZHAO Zhe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process theory is the basic opini

3、on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which consider the exis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are continuous process, including inheritance, absorption and sublation. To analyze by process theory, we could find that the military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has the diachronic, inheritance and extension chara

4、cters. The military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will take a development process in any time, not suddenly or immediately. The new military technology comes into being with the inheritance of the old ones,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entity, material and theory etc. The military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5、is not only a kind of invention, but also a kind of innovation, which is a consequent process from technology invention to weapons, fight models, system of organization and military thoughts.Keyword: the process theory; military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Received: 2016-12-22军事技术变革是指军事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重大

6、改变, 主要标志是主导性军事技术发生转换, 从而实现从一种体系向另外一种体系的转变。也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军事技术革命或者军事技术转型。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次典型的军事技术变革, 例如铁器化变革、火器化变革、机械化变革和信息化变革等, 分别是新型军事技术取代已有军事技术的主导地位, 从而促进武器装备性能实现大幅提升, 进而对人类的战争活动产生革命性影响。因此, 当人们研究军事技术发展过程时, 往往只注意到变革的典型形态, 对于各个形态之间的关系, 以及军事技术发展的整体规律有所忽视。用辩证法过程论的思想解读军事技术变革, 能够还原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面目, 从而全面深刻认识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一、

7、军事技术变革的历时性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过程的集合体”思想是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它强调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 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或久或暂的过程而存在。技术不仅遵循一般事物的过程论发展规律, 它本身也是在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本质。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提出了“作为过程的技术”, 认为过程性就是一种技术的本质。远德玉教授对技术过程论思想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技术存在于按照人的目的将

8、自然界人工化的过程之中, 因而技术乃是过程的存在。这样便可以更为概括地表述技术过程论了。作为过程的存在的技术是表现为多种形态的, 每一种形态的技术, 在特定条件下, 既是它自己, 又不是它自己。因为它处于转化的过程之中。”从本质上而言, 技术是人类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 是一个实践的动态过程, 技术只有在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本来面貌。技术的过程性决定了军事技术变革的历时性。军事技术是人们应用于战争实践活动的工具和手段, 它随着战争实践活动的演变而变化。当变革发生时, 新型军事技术的应用必然经历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完善的发展过程。不妨以火器化变革为例。马克思曾指出:“火药、指

9、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应该说, 无论如何高度评价火器化变革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都不为过, 但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 火器火药在长期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之后才逐渐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火药的革命性作用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恩格斯在步兵战术及其物质基础 (1700-1870 年) 一文中写道:“最初的火器, 特别是马枪, 是十分粗笨的。很早以前虽经过多次部分的改进, 如枪管加膛线, 改为后装, 使用轮发枪机等, 但是经过 300 多年, 直到 17 世纪末, 才出现了适合装备全体步兵的枪。最后, 在 17 世纪末, 出现了装有刺刀的、使用预先制

10、造好的子弹的遂发枪。于是长矛终于从步兵的武器中消失了。”火器最终代替冷兵器成为战场主导武器经历了 300 余年, 也即是说火器化变革经历了 300 余年。军事技术变革之所以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演变, 一方面是因为技术本身需要不断完善, 例如, 火枪的发展历程就经历了滑膛枪、线膛枪 (步枪) 等阶段, 而步枪的发展历程又包括前装弹阶段、后装弹阶段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们对新型军事技术的认识和使用同样需要一定时间, 对新式武器性能和作用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认识到其价值并列装军队。新式武器出现后, 旧的武器并不立即退出舞台, 往往会存在新旧同时应用的情况,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11、 旧式武器处于支配地位, 而新式武器仅仅具有补充作用。另外, 军事技术领域的变革如同社会领域的变革一样, 存在“倒退”和“复辟”。“如相对先进的燧发枪在西班牙和德国装备 200 年后, 普鲁士却仍在使用落后的火绳枪;装备了新武器的国家甚至还可能因认识的差异后退到过去, 如在法国, 因思想上的因循守旧, 就曾发生装备燧发枪后又重新捡起火绳枪的事例。”当然新型军事技术最终必然代替落后的军事技术,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一种客观规律, 只是这种代替是一个连续漫长的过程, 短则数十年长则数百年。研究历史上的技术案例不难发现, 从技术变革初显规模到达到鼎盛时期, 通常会有数十年的周期。“钢铁和电

12、力革命发生于十九世纪 70 年代, 但其影响直到 20 世纪初才完全体现。瓦特蒸汽机发明于 18 世纪 60 年代, 但直到 19 世纪 20 年代才得到全面应用。1913 年出现了现代大规模生产, 但是直到 20 世纪50、60 年代才达到顶峰。”20 世纪中叶以来发生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军事技术变革, 经过数十年的孕育, 在 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充分体现出来, 但这仅仅是现代军事技术变革的初期表现, 时至今天, 这场变革仍然在持续推进而且呈加速之势。事实上, 技术变革遵循指数规律, 而不是线性增长, 这意味着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会越来越大。例如, “由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带来的创新也曾经一度

13、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提升, 这种提升在接下来的 200 年时间里确实呈现了指数增长。”所谓的指数增长, 正如摩尔定律所揭示的, 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大约 18 个月就翻一倍, 这种增长模型在发展初期并不明显, 然而随着基数的不断增大, 到后期就会出现井喷式增长。虽然技术变革的规律并不像摩尔定律如此精确, 但其确实是一个前慢后快的发展节奏。初期的技术变革并不容易被人察觉, 而当技术变革全面突破后也就意味着已经发展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落后一方已经被远远甩在了后面。现代军事技术变革在海湾战争中初露峥嵘时, 美国已经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了, 当落后者重新推动变革时, 领先者已经在逐步加速发展。因此, 必须充

14、分认清我国现代军事技术变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变革的实现绝非朝夕之功, 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过美国, 只有扎实有序推进变革, 才可能在后期实现超越。二、军事技术变革的继承性过程论强调事物的存在都是特定的运动过程, 体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前进过程, 这一过程具有内在的连续性, 表现为前后相互交错、密切相连, 新事物的产生不是对旧事物的彻底抛弃, 而是一种继承、吸收和扬弃。虽然变革或革命强调的是一种重大的变化, 但变革或革命也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新生事物对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必然进行吸收和继承。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向来都是连续的过程, 而不是碎片的、跳跃的, 技术作

15、为一种人工存在物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 但同样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试想, 人的需求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基于已有的物质生产条件提出来, 而满足这种需求也只能从已有的技术条件中寻找答案。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后不久, 马克思就呼吁以进化论学说为参照研究技术发展的历史, 他强调发明是一种建立在许多微小改进基础之上技术累积的社会过程, 而不是少数天才人物个人英雄主义的杰作。从军事技术社会应用角度而言, 人类的历史从未中断, 战争的发展演变、形态转化都是前后连续的, “战争形态的转变, 从方便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来似乎是阶段性的演进, 实际上是连续积累出来的。”作为战争的工具和手段, 军事技术也表现为

16、连续发展的过程。继承性在非变革阶段较为明显, 因为军事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新军事技术只是对原有军事技术的完善和强化, 并没有质的改变和原理性突破。比如, 虽然步枪性能要远远优于滑膛枪, 但是二者的射击原理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只是步枪采用了后装子弹并在枪膛刻上了膛线而已。变革发生时, 也就意味着技术域的转换, 主导军事技术出现了更替, 这一点与库恩所说的“科学范式”转换较为相似, 只是“科学范式”之间的通约性较低, 甚至在不同范式中科学家观察世界的方法都发生了格式塔转换, 而技术域的转换则充满了传承和融合。“任何解决人类需求的方案, 任何达到目的的新手段, 都只有通过使用已有的方

17、法和组件才能使其在现实中实现。因此, 新技术的形成 (或成为可能) 总是源于现有的技术, 而且总是如此。”在军事技术的演变过程中, 变革从未像社会领域革命那样摧枯拉朽, 也不像科学领域那样范式转变、全盘更替, 而是一个连续的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新旧技术同时并存、新技术吸收采用旧技术等现象。实体继承。围绕新型主导技术将产生新的军事技术域, 但是已有的军事技术还会得到保留, 或者仅仅经过轻微的改进。比如, 进入火器时代绝大多数冷兵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枪、剑、刀等得到了保留和使用, 直到今天匕首、刺刀、军刀等依然装备着部队, 在近距离格斗中仍然是制敌的有效武器。2004年 5 月,

18、 在伊拉克战场上 20 名英军遭遇 100 多名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伏击, 英军集体进行刺刀冲锋, 取得了歼敌 35 人, 己方仅 3 人受轻伤的战绩。另外, 古代军人穿着的头盔、铠甲虽然已经难觅踪影, 但士兵头戴的钢盔、身穿的避弹衣可以看作是古代盔甲的翻新之作。在指挥控制、通信联络等方面也可以找到相似的例子, 比如军旗、旗语、军号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质料继承。在变革发生时, 虽然军事技术域会发生转移, 但一些较为基础的技术继续被吸收和采用。铁不仅是冷兵器时代的主角, 而且也是后代的基础性技术, 人们在铁的基础上又发明出了多种新的材质。摩尔根就高度评价了铁的发明, “铁的生产是人类经验中无与伦比的

19、一件大事, 相形之下, 所有其他的发明和发现都显得微不足道、或至少退居次要地位。没有铁器, 人类的进步便停滞在野蛮阶段。如果他们未能跨越这道鸿沟, 那么, 直到今天, 他们还会停留在野蛮状态之下。看来, 人类生产溶铁的观念和方法, 很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经验。”另外一种较为基础的质料就是火药, 自从人们发明了黑火药并把它转化为军事应用以后, 直到今天各种炮弹仍然以火药 (炸药) 为能量之源。原理继承。军事技术在演变过程中会承袭一些基本原理。从弓箭到步枪再到导弹, 从作战功能而言一脉相承, 都是人们实施远距离精确杀伤的工具。人们对弓箭的控制是在长期的使用中靠经验把握的, 火炮、步枪的远距离射击则

20、需要进一步精确计算, 由此诞生了弹道学。1742 年英国数学家、工程师本杰明罗宾斯发表的射击学新原理, 不仅仅适用于火器, 也被德国人用来制造使用V1、V2 导弹在不列颠之战中攻击伦敦, 甚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们在实施奔月工程时也仍然在使用这一原理。质料继承和原理继承深刻揭示出, 即使一些在人们看来是重大的革命性的变革也并非是全新的发明。军事技术变革过程中存在继承性, 更明显地体现在现代军事技术变革中, 信息化变革并不是对机械化的否定, 而是在继承机械化基础上的创新。今天的舰艇、轰炸机、直升机、装甲车等武器平台与二战时期的并没有本质区别, 只是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使得单件武器能够看得更远

21、、打得更准, 同时, 依靠信息技术, 各种作战力量和武器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 不仅能够分享战场态势, 而且能够及时相互支援。在推进军事技术变革过程中, 固然要注重信息技术这一新质的研究, 但是更应该注重对已有因素的继承, 充分利用已有的机械化装备, 并对其进行信息化改造。在装甲战车等武器平台上插入诸如红外焦平面夜视仪、数字化通信设备、敌我识别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设备, 就能大幅度提升其技战术性能。进而言之, 如果一国没有完善的机械化基础, 也就无法进行信息化建设, 在新军事技术变革过程中也就不得不为机械化“补课”。三、军事技术变革的广延性过程论从发展的时空维度指出, 事物作为客观存在

22、, 通过其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得以确证。从空间上而言, 事物的发展不是局限于某个固定群体和狭小地域的封闭空间之内, 而是一个对象、范围不断扩大, 程度不断深化的过程。进而从结构维度而言, 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是事物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表现和结果。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量变质变辩证统一的过程, 在事物逐渐突破质的飞跃过程中, 必然体现为事物的阶段性发展, 不同的阶段就是发展中的子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由许多彼此相互衔接的阶段过程所构成的大的集合体。军事技术变革是一个由技术向社会不断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 是由不同阶段组成的过程集合, 具有广延性。第一个阐述技术革命思想的是恩格斯, 他

23、指出, 技术革命就是从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过渡中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过程。技术革命主要指改变社会生产技术基础的整个技术体系的根本性变革, 体现了技术飞跃发展的特质。显然, 技术革命并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发明, 还要对社会生产系统产生重大的替代性的影响。完整的技术活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技术发明活动, 即技术知识的创造、积累, 科学知识的拓展等, 另一方面则是技术创新活动, 即把技术发明活动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技术的功能性达成技术的目的性。熊彼特首次将创新引入到经济增长理论中, 并指出由于技术创新及其扩散带来产业突变, 内生地推动经济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

24、, 不断破坏旧结构, 创造新结构。按照熊彼特创新理论理解, 技术创新包含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市场分析和管理决策等多个过程, 是把发明应用于生产并实现经济增长的全过程, 是从技术发明到技术应用不断拓展的广延过程创新。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分析, 军事技术变革不仅包括技术本身的发明创新, 也还包括技术的具体应用, 将军事技术转化为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 并围绕武器装备组建军事力量, 并导致作战方式发生显著的变化。克劳塞维茨认为, 战斗是战争的精髓, “战斗是真正的军事活动, 其余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它服务的”。军事技术变革最直接也是最为核心的影响因素便是作战方式。恩格斯在 1853 年1856 年间评论克里

25、木战争时反复强调了军事技术对于军队作战方式的决定作用:由于步兵装备了射程远、精度高的线膛枪, 导致了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即散兵线战术代替了纵队。并在反杜林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 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 并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在作战方式发生变化的基础上, 军队组织形式、军事训练甚至军事文化等军事领域将会发生全方位的根本变革。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随着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 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 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 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

26、种改变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技术变革引起组织形态的改变, 而组织形态的改变又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实现。“从历史的角度而言, 只有新技术在军事系统中的运用结合作战观念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从根本上改变军事行动特点和规律才能导致军事变革的发生”。军事技术变革引起作战方式变化, 进而对作战力量编成、指挥机构体制产生影响, 人们不得不围绕新型军事技术建立新形态的军队组织, 这个过程与技术创新过程相对应, 是军事技术创新应用过程, 也是军事技术变革不断拓展深化的过程。从广义上而言, 军事技术变革并非仅停留于技术变革本身, 而是具有深刻的广延性, 就如同是以军事技术为核心不断向外扩展的涟漪, 直到实现军事领域的全

27、面革命。军事技术变革不仅仅体现于器物层面, 还体现于制度体制以及精神层面。器物的技术虽然是基础性的, 但较为容易把握和控制, 而技术应用方式则要复杂得多, 它不仅关涉技术性能本身, 而且还要涉及使用者的传统、环境和思想等因素, 而这些因素的改变绝非短时期内所能实现的。在近代火器化变革过程中, 中国的清王朝统治者发现西方国家的火器杀伤力非常大, 不仅炮利而且船坚, 就积极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引进武器装备, 甚至组建西化的“新军”, 然而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仅从军事角度而言, 是因为只注重了军事技术实体的改变, 而没有将变革延伸到组织形态和作战思想等领域, 也就没有真正完全实现军事技术变革, 当面

28、对西方对手甚至是日本军队时弊端就暴露无疑。在以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军事技术变革中, 各种信息技术为不同作战单元分享信息提供了条件, 也为作战单元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体现出了一种新型的文化价值, 这种文化价值强调的是一种分享与合作的理念。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 可以理解为每一种普及化的传播媒介都会改变人们的信息接收和消费习惯, 并进而改变人们的思维甚至是行为方式。因此, 完善技术条件、改变组织构成等固然重要, 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在作战理念和军事思想上发生深刻变化, 实现军事领域的全面变革。“军事革命的最高体现和最终完成只能归结于军事思想的革命, 而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军事技术、体制编制变革

29、这些形而下的层面上。”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些深层的变化, 而仅仅执着于技术手段的变化, 那么停留于表面的军事技术变革根本无法达到目的, 也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功。参考文献1曾华锋.论军事技术发展及转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 (2) :45.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298. 3远德玉.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392. 4马克思.经济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427. 5恩格斯.步兵战术及其物质基础 1700-18

30、70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375-376. 6景继生.枪轻武器发展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7. 7W.Brian Arthur.Is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Dead?JBusiness2.0, March 2002:70. 8美布莱恩约佛森.第二次机器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55. 9美乔治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23. 10台湾李安复.数字化部队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5:166. 11美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31、:188. 12美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7:39 13任连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94. 14德克劳塞维茨.战斗M/战争论 (上卷)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4:203. 15恩格斯.暴力论 (续) 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179. 16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M/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一卷.北京:战士出版社, 1981:53. 17William J.Perry.Annual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R.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Defense.1995:107. 18乔良, 王湘穗.超限战M.武汉:崇文书局, 20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