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企业风险评估的三个步骤.doc

上传人:您的文秘员 文档编号:1684322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风险评估的三个步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企业风险评估的三个步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企业风险评估的三个步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企业风险评估的三个步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企业风险评估的三个步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企业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等三个步骤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将风险归类风险分析是将辨识出的风险放进统一的模型中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包括风险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可能影响、这些风险物化的多重情境分析和统计特性、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方式风险评价是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企业影响最大的风险将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企业风险因素:外汇风险市场风险外交风险体制风险政策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产品风险人事风险购并风险经营风险企业内部风险1、经营风险:因原材料供应、能源、技术、产品价格、商品销售、业务结构、特许经营、汇率调整等原因,对公司经营造成的实质性影响。2、资产风

2、险:因大股东出资不到位、公司资产不实,大股东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资产而侵害公司利益,上市公司为大股东抵押担保等原因,对公司资产安全形成隐患。3、财务风险:因公司示建立独立核算体系、内部控制制度虚设、管理失控、公司利润不实、采取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潜亏挂帐、变更会计方法等手段操纵利润、编造虚假业绩,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或有负债造成等原因,对公司造成潜在风险。4、行为风险:因公司董事不履行诚信义务,不履行承诺事项,不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因虚假披露、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导致投资者利益损失,由道德风险引发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企业外部风险1、行业风险:因公司所处行业状态,对相关产

3、业的依赖程度而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以及行业竞争所带来的风险。2、市场风险:因经济、金融形势及相关行业对市场造成的波动,市场变化及产品的可替代性对公司经营损益造成的影响。3、项目风险:因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和管理等)对项目财务目标造成影响,以及市场变化对公司预期收益带来的影响。4、政策风险:因相关政策的规定和调整对公司造成的限制和影响。5、股市风险:因公司股票价格受企业经营状况及利率、通货膨胀、有关政策等因素影响而造成较大波动,涉及的股市风险对公司再融资功能产生的影响。高风险行业:医药和化学制品制造商、银行、金融机构、航空、铁路、公交和地铁系统、宾馆、饭店旅游公

4、司、核电厂、食品制造和分销企业、夜总会、娱乐休闲场所、软饮料和果汁生产商、建筑、房地产公司、煤气站、公共设施及私人设施、机场、水泥供应商和结构工程公司中风险行业:大学、医院、非赢利性机构、教堂、博物馆、零售连锁店、生物技术公司、石油生产商和分销商、电信公司、家庭用品制造商、包装公司网络中心组织、计算机制造商饿分销商、发动机和重金属制造商、电梯制造商、医药、卫生所、超市和购物中心、烟酒公司、健康俱乐部、日常护理中心低风险行业:、保险代理 、软件公司、慈善机构、广播电视、财务会计公司、服饰生产商、地方性商务企业、旅行社、法律公司、咨询公司、汽车出租公司、邮购和目录服务公司、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等)

5、风险管理的目标一般是,对于纯粹风险,必须尽可能规避,因为它对企业有百弊而无一利;对于投机风险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完全规避、完全不规避以及部分规避、部分不规避的对策。1、避免风险:任何经济单位对风险的对策,首先考虑到的是避免风险,尤其是对静态风险尽可能予以避免。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利润予以抵消时,避免风险是最可行的简单方法。局限性:只有在风险可以避免的情况下,避免风险才有效果;有些风险无法避免;有些风险可能避免但成本过大;消极地避免风险,只能使企业安于现状。不求进取。避免风险的方法还可以分为完全避免和部分避免两种。完全避免,就要不惜放弃伴随风险而来的盈利机会。部分避免,主要

6、取决于成本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如果避免收益大于避免成本,就可以考虑避免,否则可以不要避免。是否部分避免还取决于社会心理、道德、美学等方面的因素。在采取部分避免风险时,往往还有两种战略:一种是进攻性战略,即在高收益和低风险“替代选择”中,挑选高收益而不顾忌风险;另一种是防守战略,即在高收益和低风险的“替代选择”中,挑选低风险而不在乎收益。 2、控制风险:经济单位在风险不能避免或在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势必面临某些风险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控制风险发生、减少风险发生,或如何减少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即为控制风险预防和抑制风险。制风险主要有两方面意思: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

7、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要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就要进行准确的预测,如对汇率预测、利率预测、债务人信用评估等。要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就要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如在股票投资中采用心理界线法(也称心理目标法) ,当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心理界线)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抛出,以防股价进一步下滑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控制风险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的知识及技术虽然已高度发展,但是依然存在诸多困难无法突破,因而无法达到完全控制风险和充分减少损失的目的。3、分散与中和风险:分散风险,主要指经济单位采取多角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外汇资产多源化、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风险的方式。中和风险,主要是指在外汇风险管理中所采

8、用的决策,如减少外汇头寸、期货套期保值、远期外汇业务等以中和风险。4、承担风险:经济单位既不能避免风险,又不能完全控制风险。分散风险、中和风险或减少损失时,只能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经济单位承担风险的方式可以分为无计划的单纯自留或有计划的自己保险。无计划的单纯自留,主要是指对未预测到的风险所造成损失的承担方式。有计划的自己保险是指已预测到的风险所造成损失的承担方式,如提取坏账准备金等形式。 BP 的风险自留政策:BP 的这种允许经理们为小规模的损失购买保险却自留大规模损失的策略,是否与自留风险的基本指导原则(“自留相对可以预测的损失,而为可能的严重破坏性损失进行保险”的原则)不一致呢?考虑

9、这个问题时,应该回顾一下 BP 实施这种策略的理由。首先,只有当小规模的损失保险具有除了风险转移以外的其他优点(如服 务、监管、税收方面的好处等)时,这种保险策略才是可行的。其次,BP 停止为 1000 万到 5 亿美元范围的损失进行保险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 BP 的利润和资产规模,这种规模的损失不可能严重破坏 BP 的经营和投资。对于超过 5 亿美元的损失,保险市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无论基本指导原则如何,有限的保险市场能力使得自留巨大损失成为相对于保险来说是合乎需要的,甚至是惟一可行的选择方案。 5、转移风险:经济单位为了避免自己在承担风险后对其经济活动的妨害和不利,可以对风险采用各种不

10、同的转移方式,如进行保险或非保险形式转移。现代保险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最理想方式。如单位进行财产、医疗等方面保险,把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此外,单位还可以通过合同条款规定,把部分风险转移给对方。6、集中风险:保险企业和大型集团性企业主要采用风险集中的方法,如保险企业向许多投保单位收取保险金,虽然每个单位交的数目很小,但加在一起数目就很大,足以用来应付风险,这就是保险集中的方法。由于大型集团企业分支机构多,通过预测,每年要求各分支机构交少量管理费,由集团公司自己承担某些风险,而不利用保险。案例:工程项目全面风险与管理一 工程项目全面风险认识工程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及设计与计划等都是基于正常的、理

11、想的技术、管理和组织以及对将来情况(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预测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在项目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可能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将可能使原定的目标受到干扰甚至不能实现。任何的工程项目中都存在着风险,风险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如工期延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等,这些都会造成经济效益的降低,甚至项目的失败。正是由于风险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在现代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良好的风险管理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果,同时它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二 风险分析(一)系统要素分析1、项目环境要素风险:最常见的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自然

12、条件、社会风险等;2、项目系统结构风险:如以项目单元为分析对象,在实施以及运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人工、材料、机械、费用消耗的增加等各种障碍和异常情况等;3、项目的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如业主和投资者支付能力差,改变投资方向,违约不能完成合同责任等产生的风险;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技术及管理能力不足,不能保证安全质量,无法按时交工等产生的风险;项目管理者(监理工程师)的能力、职业道德、公正性差等产生的风险;4、其他方面的风险:如外围主体(政府部门、相关单位)等产生的风险。(二)目标影响要素分析1、工期风险,如造成局部的(工程活动、分项工程)或整个工程的工期延长,不能及时投产;2、费用风

13、险,这包括财务风险、成本超支、投资追加、报价风险、收入减少等;3、质量风险,这包括材料、工艺、工程等不能通过验收,工程试生产不合格、经过评价工程质量未达到标准或要求;4、生产能力风险,项目建成后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5、市场风险,工程建成后产品达不到预期的市场份额,销售不足,没有销路,没有竞争力;6、信誉风险,可能造成对企业的形象、信誉的损害;7、人身伤亡以及工程或设备的损坏;8、法律责任风险,可能因此被起诉或承担相关法律的或合同的责任。(三)管理的过程分析1、高层战略风险,如指导方针战略思想可能有错误而造成项目目标设计的错误等;2、环境调查和预测的风险;3、决策风险,如错误的选择,错误的投标决

14、策、报价等;4、项目策划风险;5、技术设计风险;6、计划风险,如目标的错误理解,方案错误等;7、实施控制中的风险,如合同、供应、新技术新工艺、分包层、工程管理失误等方面的风险;8、运营管理的风险,如准备不足,无法正常运营,销售不畅等的影响。三 风险的分配项目风险是时刻存在的,这些风险必须在项目参加者(包括投资者、业主、项目管 理者、承包商、供应商等)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只有每个参加者都有一定的风险责任,他才有对项目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合理的分配风险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项目的高效益。(一)风险的整体分配从工程整体效益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项目参加者如果都

15、不承担任何风险,则他也就没有任何责任,当然也就没有控制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搞好工作。如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承包商则没有任何风险责任,承包商也会千方百计地提高成本以争取工程利润,最终将损害工程的整体效益;如果承包商承担全部的风险也是不可行的,为防备风险,承包商必须提高要价,加大预算,而业主也因不承担风险将决策随便,盲目干预,最终同样会损害整体效益。因此只有让各方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通过风险的分配以加强责任心和积极性,达到能更好地计划与控制。(二)风险的平衡分配公平合理,责、权、利平衡。一是风险的责任和权力应是平衡的。有承担风险的责任,也要给承担者以控制和处理的权力,但如果已有某些权力,则同样也要承

16、担相应的风险责任;二是风险与机会尽可能对等,对于风险的承担者应该同时享受风险控制获得的收益和机会收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参与者勇于去承担风险;三是承担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承担者应该拥有预测、计划、控制的条件和可能性,有迅速采取控制风险措施的时间、信息等条件,只有这样,参与者才能理性地承担风险。(三)风险的科学分配符合工程项目的惯例,符合通常的处理方法。如采用国际惯例 FIDIC 合同条款,就明确地规定了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风险分配,比较公平合理四 工程项目风险的对策任何项目都存在不同的风险,风险的承担者应对不同的风险有着不同的准备和对策,这应把它列入计划中的一部分,只有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对产生的不

17、同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以确保效益。1、权衡利弊后,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这在项目决策中就应该提高警惕,对于那些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就应该放弃,而对于某些风险超过自己承受能力,并且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也应该尽量回避,这是相对保守的风险对策。2、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和安全措施。对管理的项目选派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实行严密的控制,加强计划工作,抓紧

18、阶段控制和中间决策等3、购买保险或要求对方担保,以转移风险。对于一些无法排除的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解决;如果由于合作伙伴可能产生的资信风险,可要求对方出具担保,如银行出具的投标保函,合资项目政府出具的保证,履约的保函以及预付款保函等。4、提出合理的风险保证金这是从财务的角度为风险作准备,在报价中增加一笔不可预见的风险费,以抵消或减少风险发生时的损失。5、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因为大部分项目都是多个企业或部门共同合作,这必然有风险的分担,但这必须考虑寻找可靠的即抗风险能力强、信誉好的合作伙伴,以及合理明确的分配风险(通过合同规定) 。6、可采取其他的方式以减降风险如采用多领域、多地域、

19、多项目的投资以分散风险,因为这可以扩大投资面及经营范围,扩大资本效用,能与众多合作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进而降低总经营风险。五 工程项目实施的风险控制工程实施中的风险控制贯穿于项目控制(进度、成本、质量、合同控制等)的全过程中,是项目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影响项目实施的最终结果。1、加强风险的预控和预警工作。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动态,捕捉风险的前奏信号,以便更好地准备和采取有效的风险对策,以抗可能发生的风险。2、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影响,这是降低损失,防范风险的有效办法。3、在风险状态下,依然必须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如迅速恢复生产,按原计划保证完

20、成预定的目标,防止工程中断和成本超支,唯有如此才能有机会对已发生和还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并争取获得风险的赔偿,如向保险单位、风险责任者提出索赔,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的损失。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工行的年报显示,2004 年工行集团(包括中国工商银行、8 个海外分行、3 个子银行和 2 个控股机构)实现经营利润 746 亿元,比上年增加 111 亿元,增长 17.4%。境内一级分行全部实现盈利,境外机构实现经营利润 1.7 亿美元。资产经营利润率和资本经营利润率达到 1.36%和44.74%,分别比上年提高 0.1 和 8.29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工行盈利能力提升较快。 200

21、4 年,工行的收益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营业净收入 12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8%,其中利息净收入 1131 亿元,其他营业收入 135.41 亿元。其他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 8.34%提高到 10.69%。与此同时,工行的收入渠道也正从传统的客户贷款向非信贷渠道逐步拓展。其中中间业务收入 123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 7.92%提高到 9.71%。 年报显示,截至2004 年底,工行集团总资产达 56705.21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3914.01 亿元,增长 7.41%。各项贷款余额 37052.74 亿元,增加 3123.37 亿元,增长 9.21%,

22、比上年少增 783.17 亿元,保持适度增长。 虽然经营业绩良好,然而,2004 年,工行集团的利润总额仅为 29.27 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 2.69 亿元,却仍远远低于建行与中行的 502.16 亿元、346 亿元的利润总额。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国有银行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数字没有特别大的意义,更能说明当前经营业绩的是拨备及消化历史包袱前的经营利润。因为,国有银行历史上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需要核销,而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下,其不良资产损失准备严重不足,根本不足以冲销不良资产,所以,在过去几年中,国有银行几乎把全部的利润都用于消化历史包袱。事实上,在2004 年,工行加大了呆账准备的提取力

23、度,较上年增加 158.70 亿元。 年报还披露,2004 年,工商银行实现不良资产余额和比率的双下降,不良资产余额下降 424 亿元,不良资产率降至14.32%,比上年下降 1.87 个百分点。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下降 171 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 18.99%,下降 2.25 个百分点。1999 年以来,该行新增贷款不良率仅为 1.57%。 事实上,不良贷款率的数字有可能直线下降。2005 年 4 月 22 日,国家向工行注资 150 亿美元,并保留财政部原在工商银行的 1240 亿元人民币(约 150 亿美元)的资本金,用于改善资本结构。注资后,工行各项所有者权益项目都将进行调整,不良资产结

24、构要进行重组,并将按市场化方式处置现有的不良资产。可以预见,6 月底,财务重组完成后,工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必然会有大的改善。 关于未公布 2004 年底的资本充足率状况,工商银行表示,该行正按新的资本充足率测算办法重新测算资本充足率,现经银监会批准,暂缓披露 2004 年资本充足率,并将在 2005 年公布中期报表时一并公布资本充足率状况。1999 年以来新增贷款年末余额27,315.84 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 73.72,不良贷款余额 429.92 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6.11。1999 年以来新增贷款不良率 1.57,达到国际先进银行的控制水平。2004 年进

25、一步健全非信贷风险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严把审批准入关;建立责任认定及追究制度,加强非信贷风险资产损失核销后相关档案的管理,明确责任,落实追索,保障债权权益;重点加快待清理长期投资、待清理信托资产的处置;对逾期拆借资金实行分类管理,采取现金清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等方式进行清理。2004 年境内分行非信贷风险资产累计清收处置 522.71 亿元,其中现金及实物清收 267.76 亿元,通过呆账准备、营业外支出和冲销表内应收利息等方式累计核销处置 254.95 亿元。非信贷风险资产余额比上年减少 253.16 亿元。风险管理机制:重组“风险管理委员会” ,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推行包括信用

26、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的,贯穿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处置、补偿的全过程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完善风险管理问责制。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全行风险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方针、政策、总体战略与目标,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体系,研究向业务单元分配经济资本方法等。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四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会议实行委员投票表决制度,辅之以委员会议辩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审议了全行 2004 年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报告,要求各部门针对各类风险,切实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

27、风险管理委员会开始在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信用风险管理:1、法人客户信贷风险管理:完善以总行为中心的行业分析、授信管理、信贷审批和监测检查体制。分离信贷前后台业务,强化监督制约,并利用信贷电子化综合管理系统对贷款实行实时逐笔监控。推行信贷审批资格认证制度,健全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追究机制,建立责任档案。总分行组建贷后监督检查中心,加大对贷后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继续严格执行信贷业务停牌制度,对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发现问题的分支机构分别给予业务警告、整顿和停牌等处罚,强化对分支结构及风险客户的业务监管。在加强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真实性、规范性管理的基础上,试行了 12 级分类管理。

28、2、个人客户信贷风险管理:为适应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规模化发展的管理需要,通过流程再造,彻底分离前后台业务;经营模式由从支行办理贷款业务逐步过渡到以二级分行的消费信贷审批中心负责集中审批;对消费信贷人员进行上岗资格认证,提高其专业素质;加强对个人大额贷款、一人多笔贷款和关键风险环节的监控和检查,对管理不严、风险加大的分支机构坚决实施预警、整改和停牌。2004 年末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率为 1.4%,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 1.2%,汽车消费贷款的不良率 5.28流动性风险管理:1、人民币流动性风险管理: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和存款稳定增长,保证了全行流动性需求,资产负债整体流动性充足。但宏观经济环境

29、的变化、基金与债券等产品的竞争、利率水平的变动、居民收入预期和理财观念的变化等因素将对存款的稳定性和成长率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贷款期限结构的趋长和存款期限趋短对流动性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04 年进一步健全流动性衡量与监测的指标体系,建立分层流动性储备;建立定期的流动性状况报告、分析和预测制度;合理配置全行非信贷资产的总量结构和期限结构;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和应急机制等。2、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外币资金业务管理实行“集中经营、统一管理” ,由总行统一管理全行外币流动性风险。2004 年上半年,由于美元等主要外币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外币存款余额小幅下降,外币贷款需求旺盛,外币流动性一度趋于紧张

30、。总行上收分行外币贷款审批及定价权限,有效控制了信贷需求;同时扩大分行外币存款定价权限、加大个人外汇理财产品推广力度,稳定并且增加了外币存款余额。此外,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购入 20 亿美元外币营运资金,外币流动性压力得到根本缓解。下半年,美元进入升息周期,外币存款余额恢复正常增长,外币流动性进一步改善。市场风险管理:1、利率风险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2004 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先后出台一系列的利率政策:放开了贷款计结息方式,可实行按月、季、年结息;对存款利率实行上限、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罚息利率由原来的固定利率改为按合同利率上浮的区间利率;上调了存贷款利率。这些政

31、策使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特点自主安排利息收入现金流和贷款定价周期,使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相互匹配成为可能;银行可按照客户风险和成本自主决定贷款利率,使贷款利率能更好地覆盖风险溢价。外币利率风险管理-2004 年我国外币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各商业银行又获准自主确定美元、欧元、日元及港币的 2 年期小额存款利率。为此,总行加大对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分析,根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存、贷款利率水平,确保资产负债利差稳定。强化利率敞口敏感性分析,运用多种金融衍生工具,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有效化解利率风险。实施并完成外币债券交易系统全球延伸项目,实现总行对全球所有分行及香港外汇资金交易中心外

32、币债券投资组合的实时监控。2、汇率风险管理:加强对本外币汇率走势的分析和结售汇头寸的统计分析工作,严格控制结售汇周转头寸规模,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加强对代客外汇资金业务的管理,通过对货币的敞口、止损金额、止损点、交易金额的管理,实现敞口头寸及时对外平盘,大幅降低汇率风险。加强资产负债币种结构匹配管理,通过货币掉期等交易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降低币种错配比率。成功投产了外汇买卖与远期结售汇集中平盘系统,实现总行对全行外汇买卖与远期结售汇敞口头寸实时集中管理,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资金交易敞口汇率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指因内部控制或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员工业务

33、操作中的违规违纪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由于自身或人为因素的影响所导致损失的风险。2004 年出台了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并将其作为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一部分,这标志着工商银行在金融系统内第一家正式将操作风险的监督管理纳入具体议事日程。操作风险管理分为对七大损失事件的管理,分别是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用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有形资产的损失;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2004 年开展了全行操作风险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信贷、票据、个人金融和会计结算专业将是控制防范操作风险的重点。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建立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和反洗钱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完善可疑交易信息报送程序,加强对可疑交易的分析研究。从总体上看,操作风险的管理、控制、防范效果较好,操作风险的发生控制在一个有限范围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