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商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6802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商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商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商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商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商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商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依绍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摘 要: 电商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方式,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出现, 以授信速度快、支付便捷、交易费用低等优势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目前, 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几乎所有大型电商企业都已涉足这一领域, 推出多种电商消费金融产品, 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电商消费金融发展时间较短, 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监管体系亦不完善, 信用体系仍不完备, 导致电商消费金融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难点, 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总结阿里和京东两家典型企业的电商消费金融模式特点, 深入分析电商消费金融发展过程

2、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进而提出对策与建议, 以期为推动电商消费金融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电商消费金融; 问题和风险; 对策与建议; 作者简介:依绍华 (1970) , 女, 黑龙江哈尔滨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从事流通产业与政策、农产品流通、消费问题研究。收稿日期:2017-03-15基金:作者主持的 2017 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消费升级战略研究 (2017CJY01005) 阶段性成果The Problems that Online Consumer Finance Faces as well as Coun

3、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YI Shao-hua Institute of Financial Strate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bstract: Online consumer finance as a new-typed way has such advantages as speedy, convenient, cheap and so on, so it is popular and wide. Now Jingdong and Alibaba have set foot in this field

4、 and launched many online consumer financial products. Because it has a short time of develop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complete, system of supervision is not good, credit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ngdong an

5、d Alibaba,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isks so that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may b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better development of online consumer finance.Keyword: online consumer finance; problems and risk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Received: 2017-03-15随着中国经济进

6、入新常态,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 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因此, 促进消费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消费金融作为扩大消费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 从 2009 年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以来,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此过程中, 电商消费金融伴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增长快速发展起来, 主要是网络销售改变了消费者行为习惯, 使网络支付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大型电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使消费者围绕平台商品进行借贷消费成为可能。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于 2013 年最先进入这一领域, 取得了良好绩效, 百度、腾讯、网易等企业及大批投资公司随之纷纷进入, 目前电商消费

7、金融已成为消费金融的“蓝海”, 并以授信速度快、支付便捷、交易费用低等优势, 被视为最具活力的利润增长点。但由于电商消费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监管体系亦不完善, 在监管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交叉、错位, 尤其在信息安全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 导致电商消费金融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本文在总结典型电商消费金融模式的特点基础上, 深入分析电商消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提出对策建议, 以便可以更好地推动电商消费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一、文献回顾电商消费金融的出现距今时间较短, 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和实证性较有限。电商消费金融的研究多体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 主要围绕互联网金融本质、

8、监管及创新发展等, 代表性的成果包括:谢平等较早提出互联网金融定义, 并提出不能因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不成熟而就采取自由放任的监管理念, 应以监管促发展1;郑联盛提出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兼具包容性和有效性, 主要风险环节在于强化风险的内在关联性2;吴晓求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的生存逻辑、理论结构及监管准则3;黄小强指出互联网金融在经营模式、征信方式和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特点4;杨涛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于, 推进传统金融机构与产品革新、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优化5。在以电商消费金融为主题的文献中, 多数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 潘意志、杨旻菲对阿里小额贷款进行了分析, 对其现状、优劣势及存在问题和

9、机遇展开讨论, 提出其未来发展取决于国家监管67;郭振认为, 电商消费者信贷是在电商消费平台的一个闭环生态中开展, 这种形式较为传统商业银行更加的灵活、方便、快捷8;马春芬对比了京东白条、蚂蚁花呗以及苏宁任性付三种电商消费金融产品的异同, 指出其共同面临的问题9;龚丹丹等比较了阿里巴巴、京东以及苏宁易购旗下消费金融产品特征差异、风险控制和运作模式区别, 指出电商消费金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 面临着国家的监管风险以及消费者的违约风险等问题10。目前, 以电商消费金融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增长较快, 但理论深度和实证分析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及丰富。二、电商消费金融发展特点以阿里和京东为例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10、, 以天猫、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在 B2C 领域的影响力日渐增大, 对消费、制造、供应链等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带来大量电子支付、征信、电商消费金融等需求, 因此阿里和京东先后围绕自身电商平台打造电商生态系统, 于 2013 年开始涉足消费金融, 随后百度、腾讯、网易综合平台以及唯品汇等垂直平台也都涉足其中, 并吸引众多投资机构与各类电商企业合作, 通过搭建消费平台, 推出多种电商消费金融产品, 涉及家装、旅游、医疗美容、汽车、3c 产品、教育、租房等不同领域。目前, 电商消费金融的基本格局已形成, 全国已有消费金融公司 300 多家。其中, 获得金融牌照的公司有 20 家, 交易规模

11、由 2013 年的 60 亿元增至 2016 年的 4367.1 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317.5%11, 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阿里和京东作为中国消费者接触最早、使用最频繁的两大电商平台, 在开展电商消费金融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相似性, 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讨论其发展特点, 并总结出共性规律。1. 在网络购物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品牌渗透率高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 2016 年报告显示, 淘宝和天猫交易额占整体交易规模的76%, 在 B2C 业务中, 天猫交易额的市场份额为 56.6%, 京东为 24.7%, 二者之和占整个市场交易总额的 80%, 拥有绝对主导地

12、位。它们的顾客覆盖范围广, 而且市场认同度高。目前, 淘宝、天猫以及京东的品牌渗透率分别达到87.0%、69.7%、45.3%, 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 用户粘性较强, 围绕平台消费, 很容易激励消费者通过信用方式提前消费, 为开展消费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 海量数据精准定位用户需求, 为信贷授信提供支撑作为市场份额最高的两家平台, 用户数量多, 信息数量庞大, 而且记录完备, 比如消费者浏览网页的路径、消费习惯以及偏好、购买记录、退换货信用、投诉率等, 对用户身份信息和个性把握较为充分, 同时可以对用户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进行客观判断, 综合判断其收入水平、负债水平及还款能力

13、, 为风险评估和征信提供依据。企业可以通过用户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和消费偏好, 精准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同时信贷需求与平台商品直接对应, 明确商品销售的指向性, 有效提高了商品周转率。3. 智能审批用户资质, 提高授信速度电商企业具备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 在进行消费金融业务审核时, 主要通过风险控制大数据模型识别用户, 根据其购物习惯、信用状况、收货地址稳定程度等条件, 结合多种因素自动“识别”信用等级, 并以此为依据授予相应的消费信用额度, 极大地缩短了用户资质审查审核流程, 提高了交易效率, 缩短了交易流程, 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使消费信贷变得简单便捷, 开辟了便利金融新渠道。4

14、.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 大大降低违约风险电商消费金融的关键在于控制好用户的违约风险, 而且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 风险持续积累。阿里和京东都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 建立智能风控体系, 动态完善各项风控指标, 实时监测商家、用户的各种交易行为, 分析和识别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实时跟踪用户的还款意愿, 一旦用户产生逾期行为, 先通过电话进行催收, 如果用户拒绝还款, 则采取保护性冻结措施, 冻结用户在电商平台账户下的等额资产, 比如理财账户资产、支付账户余额等。相对于商业银行, 能够更加准确、灵活地做出应对措施, 显著降低了违约率。据京东白条 ABS 产品风险揭示书, 其整体不良率

15、一直控制在 2%以内。5. 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 为征信提供支撑在具体征信方式上, 两家企业采取了不同方式。京东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共同打造为闭环系统, 作为用户信用评价的核心和风险控制的基础, 京东基于用户在不同环节的信息数据对其进行全方位把控, 精准发掘潜在优质客户。截至目前, 京东金融已经为 2 亿用户完成了信用评估, 为提供信贷需求奠定了基础。阿里则通过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 (芝麻信用) 来实现全方位征信, 一方面依托阿里各类用户数据, 根据用户的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以及人脉关系等五个维度对用户进行综合评价, 并以此作为蚂蚁花呗授信额度的基本标准;另一方面与公安

16、、法院建立数据合作关系, 对用户的日常购物、信用卡还款、转账、理财、租房、水电煤气缴费等各类信息进行调查, 对用户进行全方位的背景评判。目前已经成为首批获得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八家第三方征信机构之一, 与其他电商企业相比, 阿里在征信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三、存在的风险与问题由于电商消费金融涉及的所有流程都在网络上操作, 而且电商消费具有用户数量大、交易频繁、贷款额度小、贷款对象分散等特点, 因此电商消费金融相比于传统金融, 面临着一些特有风险和问题。具体如下:1. 网络消费安全问题由于电商企业积累了海量数据, 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其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一般来讲, 电商消费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17、主要包括:信息安全、威胁情报和大数据安全, 其中信息安全涉及软硬件系统遭到破坏、更改或泄露;威胁情报包括域名被封、恶意代码, 各类病毒侵袭用户终端等, 据腾讯发布的2016 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 2016 年出现各类新型病毒, 通过不安全网络、热门游戏、盗版操作系统等方式进行传播, 入侵用户电脑和手机, 目前手机染毒用户高达 5 亿, 创下历史新高, 这些病毒会自动捆绑下载应用, 窃取用户隐私信息, 甚至导向支付, 给用户造成损失;大数据安全则包括各种漏洞和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控, 2016 年 360 安全监测与响应中心平台共收录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359 个, 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达

18、60.5 亿条, 比 2015 年增长 9.4%;平均每个漏洞可导致 1685 万条个人信息泄露, 较 2015 年增加了近 3 倍, 这些漏洞可导致他人重置用户密码、支付跳转到钓鱼网站等;此外相关企业员工贩卖用户信息也屡禁不止, 致使网络消费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各类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频发, 使用户对互联网支付的信任会打折扣, 影响电商消费金融的进一步拓展。2. 违约风险随着电商消费金融规模逐渐扩大, 贷款不良率和逾期率持续上升。据京东发布的 ABS, 2017 年 1 月 26 日至 2 月 26 日期间, 逾期率达到历史新高, 为 6.7%, 2016 年 1 月 16 日至 2 月 15

19、 日期间, 不良率为 3.56%12。虽然上述数字低于银行同期数据, 但是违约风险仍然较大, 尤其是由于央行信用体系与电商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之间未能实现信息互通, 导致用户恶意违约现象频发, 对电商消费金融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中国社会信用体系覆盖面不完善, 目前央行的个人征信记录包括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结果、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贷交易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本人声明及异议标注和查询历史信息等六个方面, 信用评价以信用卡使用记录、各种抵押贷款记录为主, 而未将用户在电商企业的信用记录纳入其中;与此同时个人信用报告仅面向商业银行、信贷金融机构 (主要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财务公司、汽车金

20、融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等) 、人民银行以及用户自身开放, 电商企业无权获取用户个人信用记录, 导致电商企业在评估用户信用时不够全面。二是电商企业的征信信息未能做到有效整合, 电商企业之间信用数据也未相互开放, 如蚂蚁金服与京东金融均不公开具体用户规模、交易额及其他相关数据, 容易导致不同电商企业对同一用户信用评价不一致的情况, 也使得一部分用户存有侥幸心理, 认为自己在电商企业的信用记录不会影响到自己在央行的征信记录, 进而产生违约现象, 增加了电商企业的运营成本。3. 信用额度套现信用额度套现一直是困扰电商消费金融发展的难题之一, 由于网络交易的实时性, 电商企业难以有效检测交易中的套现行为,

21、 导致各种套现行为屡禁不止。这主要是由于套现流程与真实的网购一致, 在购买、交易、发货、确认收货等每个环节从网络信息来看都是“真实”的, 从网络流程上无法对套现行为与真实网购进行鉴别, 由此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 由于电商企业与商业银行性质不同, 无法利用高额的透支利息和取现费用来防范套现风险, 一旦发生套现, 不但未能获得销售增量, 还会遭受损失,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信用额度套现, 对电商企业来讲至关重要, 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4. 自建小贷公司面临资金风险和经营限制目前, 电商企业为了开展消费金融业务都自建小贷公司。但在中国, 小额贷款公司的地位却比较尴尬:一是小贷公司不是

22、金融机构, 税务负担较重 (25%的所得税和 5.56%的营业税及附加) , 而且一直未被纳入央行结算系统, 无法取得征信信息、不能开展同业拆借业务。二是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十分有限, 只能是资本金、不超过两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 (且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 50%)及捐赠资金, 小贷公司如果想扩大业务规模, 则需要股东持续补充资本金, 或者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融资。这样严格的限制使得小额贷款公司无法以较低成本获得社会闲置资金, 限制了其正常的融资渠道, 使小额贷款公司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 进而导致电商消费金融规模难以扩大。三是小贷公司的经营范围受到限制, 只能在注册地经营而不得跨区经营, 而电商

23、消费金融用户已遍布全国乃至国外用户, 不仅跨区域甚至跨境, 致使小贷公司的业务规模受到严重限制。5. 法律制度层面尚未对电商金融予以认可由于电商消费金融出现时间较短, 尚不成熟, 法律制度尚未覆盖到电商消费金融领域, 目前电商企业自建的小贷公司尚未被纳入金融领域, 仍属于民间借贷范畴, 需要适用民法通则;而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的消费金融业务, 则适用于商业银行法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意见等法律法规, 二者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不同, 造成不公平竞争现象。此外, 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电商消费金融产品的本质还存在较大争议, 导致京东等大型电商消费金融企业尚未获得正式牌照,

24、而且京东白条的合作方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相继关闭了京东白条的信用卡支付通道, 认为京东白条属于虚拟信用卡, 导致电商企业开展消费金融的地位尚未被明确认可,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商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四、对策与建议针对电商消费金融面对的上述各类问题, 本文从法律制度、政府监管、企业风险、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1. 完善电商消费金融领域法律制度在消费金融领域, 仅有银监会于 2013 年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于 2015 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前者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准入、运营管理和监督做了规定, 后者属于纲领性文件, 二者均未涉及电商消费金

25、融领域, 因此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政策, 包括: (1) 对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电商企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按照“管行业、管领域就要管风险”的原则, 制定电商消费金融企业具体的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 明确规定电商企业的注册资本、出资人总资产等; (2) 放宽对电商企业小贷公司的限制, 可以有条件地将其纳入金融体系范畴, 例如设立公共资金池或实行第三方托管, 对电商平台及其旗下小贷公司实行资本充足管理和最低运营资本管理, 以便有效防范风险, 同时放宽资金杠杆率、允许跨区域经营等, 使其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平等竞争, 进而提高消费金融市场活力; (3) 完善消费金融法规体系, 可借鉴英国的消费信贷法

26、、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等, 对消费金融利益主体、信息披露及信用评估、信用风险等作出全面规定, 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2. 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在电商消费金融领域, 目前尚未有相应的监管措施, 也未有相应的机构进行专门监管。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消费金融机构监管过程中, 主要从功能性监管的角度, 着重围绕消费金融产品进行监管。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笔者建议:一是加强消费者隐私保护, 保障消费安全, 目前已有阿里蚂蚁金服等 8 家民营机构被允许进入个人征信领域, 但网络征信评估缺乏统一标准, 对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等缺乏明确规定, 尤其是电商企业拥有海量消费者数据, 涉及大量个人信息, 需要对

27、相关企业实行有关消费者隐私保护的“强制性标准”, 强化互联网企业征信过程中的责任意识, 加大惩戒力度, 防止个性数据泄露或滥用, 让消费者可以安心消费;二是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公众监督, 对电商消费金融产品的贷款余额、用户规模、坏账率等进行强制公开, 增强电商消费金融产品的透明度, 规范电商消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加大违约惩治力度, 提高失信成本, 电商企业对违约用户建立黑名单制度, 包括限制借贷、提高手续费等, 同时将电商消费信贷违约纳入个人信用评价系统, 对违约行为进行约束。建立起行业内的反欺诈联盟, 共享涉嫌欺诈人员“黑名单”, 形成共同防御、协同共享的风险管理合作机制。3. 建立

28、多元化征信体系目前, 中国已建立了以央行征信系统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 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现有征信系统存在的覆盖人群有限、信用数据缺乏动态更新等问题日益凸显。截至 2014 年 6 月,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库覆盖人数为8.5 亿, 覆盖率为 63%, 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征信需要。因此应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要求, 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一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处理各类数据, 实时跟踪用户行为, 从多角度评估用户信用, 更加真实反应用户信用水平, 提高信用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加强电商企业、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之间的合作, 建立信用数据共享平台,

29、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 提高信用信息数据利用率, 避免因信息不全带来的授信风险, 有效防范欺诈风险, 从而降低贷款不良率;三是将电商企业所掌握的征信数据纳入到央行征信体系范畴中, 建立以央行征信系统为主导, 以电商平台和互联网支付平台掌握的海量信息数据为有效补充的多元征信体系, 使覆盖范围更广, 提高消费金融的普惠性。4. 提高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由于电商消费金融在授信时无须作抵押担保, 主要依据用户在电商平台的消费信用和第三方信用系统评估, 因此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成为电商企业发展消费金融的关键。一般来讲, 企业风险控制包括防范技术性风险和控制管理风险。在防范技术性风险方面, 一是要积极引

30、入现代技术手段, 提高技术抗风险能力, 对借款用户的网络行为数据进行持续性跟踪监测, 实时了解用户动态和倾向, 一旦发现异常, 即时启动预警方案, 尽量降低违约率;二是加强内部安全管控, 实施内部数据分级, 分层控制各类数据权限, 并通过记录账户及 IP 地址等技术手段, 详细记录与底层信息相关的操作过程, 保障用户数据信息安全;在业务合作中, 严控数据交易与数据外流, 防止数据外泄风险。在控制管理风险方面, 强化风险意识,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评价所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和风险价值, 给出风险控制的优先次序;同时不断完善和强化风险内部控制技术与管理体系

31、, 建立通达顺畅的内外部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 降低对接成本、减少人为失误, 加强员工信息安全培训, 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对整个流程作全方位监督, 全面提高评价内控系统的有效性。5. 创新电商消费金融产品虽然电商消费金融面向中低收入群体, 但是现有用户群体分布十分广泛, 以80、90 后年轻群体为主, 随着用户群体年龄增长和消费能力提升, 对信贷产品需求发生变化, 同时新增消费群体不断涌入, 与原有用户呈交织状态, 因此电商企业面临产品创新的压力, 需要面向不同年龄结构提供差异化产品, 拓宽产品覆盖范围, 为多层次群体服务。具体来看, 一是由线上产品向线下拓展, 深入挖掘线下消费潜

32、力, 并结合消费发展趋势, 对健康、医疗、养老、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提供金融支持;二是为特定人群提供金融服务, 尤其是针对农村居民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 应有效提供费率更低、方式更加灵活方便的金融服务, 更好地发挥普惠作用及功能。参考文献1谢平, 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 2012 (12) . 2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 2014 (5) . 3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 2015 (2) . 4黄小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界定、发展现状及建议J.武汉金融, 2015 (10) . 5杨涛.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金融创新与发展J.浙江

33、经济, 2015 (13) . 6潘意志.阿里小贷模式的内涵、优势及存在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 2012 (03) . 7杨旻菲.阿里金融信贷业务 SWOT 分析J.知识经济, 2012 (23) . 8郭振.以电商为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现代商业, 2015 (23) . 9马春芬.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发展现状及监管建议J.国际金融, 2015 (11) . 10龚丹丹, 张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的比较及风险控制研究J.征信, 2016 (1) . 11艾瑞咨询.2017 消费金融洞察报告EB/OL.http:/ 1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 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检测报告EB/OL.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