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79893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 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 络环境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解决策略 教学法 论文摘要:从大学语文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师资队伍和学生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大学语文教学在络环境条件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立开放式教学模式、创设信息化和络化的教学环境、构建络辅助教学平台、构建良好的教学关系、采取科学的考核方式等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为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供支持和保障。 随着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社会的来临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效把握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大学的学科教育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操

2、持这种语文的所有成员维系民族认同,弘扬中华文化、构筑心灵世界、深化意义探究、传承民族精神的共同基础和必要条件。汉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关乎民族振兴的大事业。在信息化、知识化的当今社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文能力,开阔大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这是摆在所有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为更好地实施新的教学理念,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对大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与创新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良莠不齐 自 1978 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立大学语文教学课程以来,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教材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思路雷同

3、,内容趋于陈旧老化,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学形式与内容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但从教材所选的内容来看,只重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内容很少,听力和口语训练的内容基本没有。大学语文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内容安排、考核方式等,但是,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育部对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没有做具体的要求,一般是各个高校的老师自主编写。基于对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实际教学效果的不同看法,教材的编法就各有千秋了,从近年问世的几种有影响的教材来看,彼此侧重点也有很大的差异。 (二) 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大学语文 ”属于公共课,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采

4、用大班教学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难度较大,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进行满堂灌。教师在台上忙于赶进度、鸿篇大论,学生忙于记笔记,缺乏深入思考和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少互动交流,教学效果差 l2l。另外,忽视课后指导和督促环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如有的考试题目完全是教科书上的原题目,或是教师的讲义,没有延伸;还有的在考前给学生划考试范围。于是,很多学生平时不听讲,不认真做笔记、消化、反复练习、运用,只是在考试之前花几个晚上强记硬背,考试即可轻松过关,这种考试模式的后果直接导致了学生不重视大学语文的学习。 (三) 课程边缘化 近年来,大学语文尽管己被大部分高校设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因为大学

5、语文既缺乏思想政治课的某种权威性,也没有像大学英语课程那样的强势性,加上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其教学效果不可能显性化,因此实际上仍处于边缘地位,大学语文课程不断地受到其他课程的挤压,竞争力也在不断地减弱。在大学非常强调科研出成果的环境下,大学语文没有学科科研方向,教学和科研不能很好地结合,大多数资深的教师不愿把精力投入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学校常常把这门课程排给经验少、教学能力相对差的老师,承担该课程的教师队伍总体力量相对薄弱,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的影响力和教学质量。 二、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对策 (一)创立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教材的样本性,开放教学

6、内容。络环境要求改革课程内容中的难、烦、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要注意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东西。在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要逐步形成大教育的观念,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令单一的大学语文教研活动为综合的课堂教研活动,变“教教材 ”为“用教材”,模糊教材的示范性,强化其参考功能,重点加强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处理好基础性知识与最新信息技术的整合,基础性内容与发展性内容的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为此,大学语文教学需要“量体裁衣” ,敢于跳出课本,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辩证的思维实现差异性的个人学习目标,学生对学习

7、的顺序、时间分配、练习量、内容的延展等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主要负责实时监控、辅导或点拨。” (二)创设络化的教学环境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和手机,亲朋好友之间的短信交流也日益频繁,与此同时,书信、留言等传统的联系方式自然相对减少。现代信息络技术是人们与现实世界沟通的纽带,丰富的信息,可以提供给学生自我建构认知结构,丰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素材,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教育开拓新的天地。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者合作,依靠络在更广泛的基础上选择教材与教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成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在强大的

8、教学交互环境下,在接受的同时也进行表达,使学生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实的体验,使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激活和发挥。创造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信息化的背景下,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应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改进学习策略,如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项目,设定自己的学习步骤和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构建络辅助教学平台 络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大学语文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加深理解,从中获取符合自己所需的个性化的知识,而且通过信息检索的方法利用

9、络辅助教学平台,查找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从而使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使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在由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向主动地获取、处理和运用知识的转变过程中,学生强化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络辅助教学平台的构建,还能够促进学生就某一问题、某一知识点和某一知识领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学信息在学习者之间快捷地流动,在流动中产生碰撞,衍生出新的信息,最终达到共同的理解并共享,有效提升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们利用络的丰富资源,在络环境下开展专题研究。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提供问题情境和比较具体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又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

10、活动、专题研究的重要手段。另外,流畅的文字表达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在络化的教学环境下,除了构建络辅助教学平台外,教师还可以建立络精品课程库、文学博客等,来促进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这样既可以吸取传统优秀的教学方式,同时又可以吸收络新的教学技术手段,来补充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 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由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在信息面前人与人之间是民主、平等关系。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大学语文教师的职责由原来的单纯注重知识灌输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在知识、行为的导航、情感的沟通等领域起作用。大学语文教师应该

11、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扮演着学生学习的顾问、合作者、研究者等角色。现代教学信息络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大学语文教师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对大学语文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引导学生将局部零星的知识串接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现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生要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要使学生善于建构自己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得以不断改进,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项目,科学地设定自己的学习步骤。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可以通过所组织、设置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语文教学环境,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

12、设计的问题要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一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一延伸学习”的过程,形成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同;同时,创设一种讨论情境,调节气氛、调控教学进程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可以展开广泛的交流、沟通,使师生间产生共鸣,从而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促进大学语文学与教关系的良性发展。 (五) 采取科学的考核方式 在络环境条件下,利用各种计算机多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师制作各种教学课件,、排演短剧到大型语文教学专题的活动,形式多样的竞争比赛是激发情境教学、激活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竞争是教学的兴奋剂,竞争好胜心理驱使学生乐于参与各类语文知识比赛活动,这又是进行某项或几项知识与技能综合

13、训练的手段,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运用竞赛手段,挖掘学生的学习的“潜能”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做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科学判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东西语文教师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实际情况创建一套健全的语文学习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的方法要具有操作性、形式多样化。既要考查学生综合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又要考查经典语文名篇的阅读、识记和理解情况;还要适当增加学生平时参加各种语文教学活动时得到的成绩,减少课堂笔试在考试评比中所占的比重,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FAN)【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

14、,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关键词】高校周边 安全隐患 创新 治理路径高校周边环境是指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又产生影响。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一、高校

15、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一个“商机无限 ”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人群的到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一) 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 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聚集在高校周围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的,也有

16、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人员、复杂人群的聚集,使得校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这些人员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为了土地权属的争议,或是为了个人权益的争纷,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引发的冲突,对高校和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校园周边,林立的各种吧、酒吧、歌舞厅、小旅馆、出租房等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经营者与高校学生之间由些细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经营者为降低成本,没有按要求安装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设施,这给在这些场所消费的学生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更有甚者,如社会闲散人员、流窜人员,在高校周边游荡,时刻都威胁到高校师生的

17、安全,尤其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校,师生遭到勒索、敲诈、抢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二)食品安全存在隐患。饮食消费是高校学生最主要消费,高校学生消费的特点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 的食品。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各异,对食品的要求是花样多、变化快,这对于首先要保证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均能有饭吃、不能随意涨价的学校食堂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时刻变化的需求,这为校园周边的餐饮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大排档,甚至流动摊点以其花样多、口味好、价格低吸引了学生的到来,但是这样的就餐环境条件卫生差,有的摊点就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许多摊点是无证经营、无卫

18、生许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有些商贩为谋取私利,购买变质大米、过期鱼肉、地沟油等原料,存在着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隐患,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也无从追究,即便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他们也无力赔偿。(三)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新校区大多位于公共交通不便的城郊接合部。这些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简陋,道路设施不完善,有的校园周边人流量大的地方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没有隔离栏,有些交通标示也不清晰,加之过往车辆车速快,使得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此外,由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往返学校与市区的交通工具有限,这就为“黑车” 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些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均投入了运送

19、学生的行列,由于这些车辆不具备客运资质,一些司机又属无证驾驶,且这些车辆安全性差,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员也无赔偿能力,学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四) 精神文化产品存在隐患。在高校新校区校园周边,由于远离城区,大学生需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络文化等精神文化产品明显不够,不少商贩也窥见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于是,吧、卡拉 OK 厅、棋牌室、桌球室、书店等在高校校园周边建成落地,这些场所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一些商贩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精神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反而用一些黄、赌、毒的文化产品来吸引

20、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由于这些场所和产品主要流通于城郊接合部的高校校园周边,相关的部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做到实时监控,更多的是收到举报后进行一两次清理,但这些场所和产品的成本低,即便进行了清理,又很快“死灰复燃 ”,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存在隐患。二、高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高校周边环境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十分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有关各方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也给予了重视,但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周边环境十分复杂。高校周边的复杂环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复杂,高校校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交叉渗透,空气、

21、水源、地质环境一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高校与周边共用的水电、通信、公共交通及公共卫生环境等,使高校不可能脱离周边环境而成为独立的象牙塔。二是社会环境复杂,高校周边有居民区、商业区,有的高校周边还有工业区、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不同的区域,功能不同,也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市区用地紧张,还有些高校或新校区不得不建在远离市区的小城镇或城郊接合部,这些区域社会治安管理力量和措施相对不足,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三是人员情况复杂,校园周边人员各式各样,有当地居民,有固定场所的经商者,也有流动的小商小贩;有有证经营者,也有无证经营者; 还有流动人口、社会闲杂人员,甚至流窜人员,复杂的人员情况

22、给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三)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顺。这一方面来自政府思想上的认识,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自身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上,而对高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至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学校周边环境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与地方政府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在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学校周边环境的事情当大事来抓;另一方面是措施不力,有些地方政府认为,高校周边环境整治,主要是治安问题,由公安机关一家处理就行了,但涉及交通、卫生、工商、税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公安机关又无能为力。而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往往“口头上很重视,实际上不

23、重视”、“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 ,这使得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长期以来,高校保卫部门安全防范的管理权限仅限于校园内部,在整治周边环境时,由于没有执法地位和执法权限而显得有心无力。三、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有关各方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主动探索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一)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首先建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

24、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研究、推进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其次,把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纳入目标管理体制中,进行目标考核与评估,把考核评估的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个人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表现优秀、成效显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部门或个人给予批评通报,督促其整改,对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部门或个人的责任。再次,加强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检查督查,突出问题导向,通过现场办公会、现场推进会的形式,发现问题当场研究、当场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二)创新内容与方法,强化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要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

25、要性,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高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用身边的案例来教育学生,多教学生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安全防范知识,力求在教育内容上吸引学生;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表演,多媒体技术展示和实践演练等,力求在教育方法上吸引学生;在教育的时间节点上,要注意一些特定的时间,如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前,以及节假日前后,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三) 创新硬件与软件,提高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实效性。要加强高校校园周边的硬件、软件建设,进一

26、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维护高校周边的安全稳定。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抓好校园保卫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特别是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益;要加强管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二是要建立一支由当地执法部门、社区干部、高校保卫人员等组成联合工作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要在公共安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从硬件方面提高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和高校各司其职,加大技防建设力度,加强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实现校内外信息一体化建设,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到一个新台阶,强化信息技术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的功能。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各方面的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