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0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4.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1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5.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2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6.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3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7.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4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8.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5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9.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6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10.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7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11.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8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12.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9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13.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3.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14.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3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15.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4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16.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5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17.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6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18.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7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19.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8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20.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9人民版选修320170619022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学业分层测评(十)(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应是( )原 子 弹 爆 炸 后的 日 本 广 岛 毁 于 战 火 的德 国 科 隆 城 走 过 布 满 尸 体 的集 中 营 的 儿 童A.法西斯的罪恶 B.战争带来的灾难C.绥靖政策的恶果 D.胜利者的世界【解析】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是美国所为,故 A 项错误;这时绥靖政策早已放弃,故 C 项不符合题意;D 项广岛、科隆、集中营都是失败者的世界。图片反映的都是战争所带来的灾难。故选 B 项。【答案】 B2.下面这幅漫画《榜样》(图中站立者为一个日本将军,倒挂者的柱子上写着“墨索里尼”)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在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所作,其主要寓意是( )A.墨索里尼死有余辜B.意大利法西斯已经投降C.日本侵略者注定要失败D.蒋介石独裁统治不得人心【解析】 漫画中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成为日本人的“榜样” ,预示着日本人的最后结局和墨索里尼是一样的,日本侵略者注定要失败。【答案】 C3.这次会议是二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其内容主要是讨论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包括战后肃清纳粹主义,重建德国经济,以及德国战争赔偿等问题。据此判断,这次会议还讨论了( )A.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B.重申《开罗宣言》的必要性C.协同对意作战的问题D.签署《大西洋宪章》的意义2【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二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的信息可判断出这次会议是 1945 年的波茨坦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 项正确;A、C、D 三项与波茨坦会议召开的时间不符,故排除。【答案】 B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主要依据是( )A.战争的主要一方是为制止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战争B.战争有利于和平主义的潮流C.战争打击了霸权主义D.战争是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判断战争的性质主要应看战争双方的主要目的。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一方是为制止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战,故可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答案】 A5. “1946 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来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性因素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解析】 电子计算机、火箭等发明,虽然一开始都是用于军事,但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A、D 两项与题干不符,B 项科技决定战争胜负的说法过于绝对。【答案】 C6.1945 年,纽伦堡法庭美方首席起诉人罗伯特·杰克逊指出:“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 ”这一观点建立在( )A.对法西斯深刻仇恨的基础之上B.对世界大战深刻反思的基础之上C.美国是世界主宰的基础之上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取得胜利的基础之上【解析】 题目中的“不在于” “解释过去” “在于” “警戒未来” ,表明了对未来和平的渴望和珍视,这一认识是建立在人类对战争灾难的深刻反思基础之上。【答案】 B3[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那场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 1 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 3500 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 2700 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日本在 1945 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三 恩格斯 1893 年 10 月 10 日给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结合材料一,苏联是打败法西斯的主力之一,请列举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方面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请用一句话简要说明你的判断。(3)通过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华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结合限制“军事方面”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失败的原因。从材料“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 “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 “原子弹”来概括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第二、三小问注意材料反映的是抗战胜利的外部因素,而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第(3)问结合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回答即可。【答案】 (1)主要贡献: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库尔斯克会战使德国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任答两项)(2)日本战败原因: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任答三点)。判断:不全面。说明: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4用。(3)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这场大“灾难”也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1学业分层测评(十一)(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这表明(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 ②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首位 ③随着实力增强,美国扩张野心膨胀 ④美国要求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产物,显然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将含②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 B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荡C.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D.二战后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法、德等西欧国家衰落了,而美、苏的实力却空前膨胀。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失去了决定世界事务的中心地位。【答案】 A3.使美、苏两国在二战后实力超群,成为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国家的原因不包括( )A.西欧各国饱受战火蹂躏,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B.两国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经济发展较快C.两国军事实力较为强大D.两国的政治地位在二战中及战后逐步提高【解析】 在二战中,美国受到的破坏较小,而苏联受到了极大破坏,故 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答案】 B4.雅尔塔体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成果。雅尔塔体制形成的基础是( )2A.反对法西斯主义 B.谋求和平、民主C.美苏实力均势 D.两大阵营的对立【解析】 雅尔塔体制体现了美苏两分天下,是建立在两国实力相对均势的基础之上的,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5.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制相似点的是( )A.都是在德国战败的情况下建立的B.主要内容都酝酿于大战中C.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D.都是在美国实力增强的情况下建立的【解析】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失败者,而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经济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二者都是少数大国为了自身利益而操纵建立的;雅尔塔体制的内容是二战中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决定的,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是一战后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决定的。故选 B 项。【答案】 B6.二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制形成。该体制( )①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 ②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 ③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④打破了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雅尔塔体制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从总体上说,该体制符合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故②的叙述不正确。【答案】 C[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曾作为英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所著的《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 年)一书中对《凡尔赛和约》作过这样的评价:“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列宁说,凯恩斯的结论“比任何共产党人革命家的结论更有说服力,更能引人注目,令人深思”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首先就如何处置德国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问题上,美、英、苏三国为了消除对欧洲的威胁,要求彻底根除法西斯,防止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材料三 三国首脑达成了原则上同意分割德国的协议,还决定在德国被占领后,成立3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以上材料均摘自颜声毅《现代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制在处置战败国方面的不同点及原因。(2)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制在性质上有何不同?【解析】 第(1)问要结合巴黎和会与雅尔塔会议对德国的处置办法进行对比分析,注意要回答最大的不同点;其原因主要应从借鉴历史教训的角度入手分析。第(2)问分别回答两种体系的性质即可,注意凡尔赛体系是一种非正义的体系,而雅尔塔体制兼有正义与非正义双重性质。【答案】 (1)不同点:凡尔赛体系对战败的德国充满了掠夺性,而雅尔塔体制对战败的德国采取根除法西斯、军国主义等民主化改革,并成立盟国管制委员会进行临时管制。原因:盟国吸取了凡尔赛体系使德国民族复仇主义情结严重,进而法西斯上台发动大战的教训,以消除德国对欧洲的威胁。(2)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体系,而雅尔塔体制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及大国争霸的双重性质。1学业分层测评(十二)(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 ”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准确理解材料。由金融领导地位、工业首要地位、贸易优势、领导和指引等关键信息可知,美国企图确立在世界金融、贸易体系中的领导地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美国确立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这都发生在杜鲁门执政时期(1945~1952 年),故选 C。【答案】 C2.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提出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解析】 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核心,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因而引起苏联的极力反对,故选 A 项。B 项中的“武装进攻”与冷战不符,排除。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排除 C 项。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排除 D 项。【答案】 A3.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D.朝鲜战争停战【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A 项是政治手段,并且不是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C 项是军事手段,D 项是“热战” ,不能体现材料意思。【答案】 B4.右图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某班的学生进2行了判读,得到了如下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①图中的“医生”是指美国, “病人”是指战后的西欧 ②此医生开的“药方”其实就是杜鲁门主义 ③病人背上贴着美元,其实就是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计划 ④“药方”的实质是通过复兴欧洲经济以加强对欧洲国家的控制A.① B.②C.③ D.④【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从对漫画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药方”应为马歇尔计划,②表述明显错误。【答案】 B5.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解析】 分析材料, “条约”应指《华沙条约》 ,1955 年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苏联和东欧 7 国在华沙缔结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故选 C 项。A 项应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B 项是雅尔塔体制的影响,D 项是杜鲁门主义的影响。【答案】 C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的遏制理论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的相似点是( )①直接挑起了美苏战争 ②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 ③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④反对共产主义A.①②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遏制理论只是为美国杜鲁门政府制定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未挑起美苏战争,①错误。②③④均符合题意。【答案】 C[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图片:3图一 图二请回答:(1)两幅漫画共同的寓意是什么?(2)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评价马歇尔计划?【解析】 第(1)问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信息,结合马歇尔计划的实质进行概括。第(2)问中的“作用”应从客观的角度回答;“评价马歇尔计划”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答案】 (1)寓意:美国援助西欧并不是真正出于善意,而是为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2)作用:帮助西欧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经济,稳定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评价:一方面,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其实质是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把西欧变成反苏反共的桥头堡。另一方面,这一计划帮助欧洲渡过了难关,为欧洲的重新振兴打下了基础。1学业分层测评(十三)(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联合国继承了国联的集体安全原则,并且在组建武装制止侵略方面更有权威和手段。这一进步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经验C.维和行动的成功实践D.国联失败的历史教训【解析】 维和行动始于 1948 年,1988 年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不是联合国进步的背景。【答案】 C2.下图是为纪念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而设计的正式徽标。以下关于该国际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B.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D. 《联合国家宣言》最早提出建立联合国的构想【答案】 A3.火能温暖人也能烧伤人。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 )A.永远不再发动战争B.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C.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于战争目的D.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解析】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作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于战争目的。【答案】 C4.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与其他两次高潮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2A.由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发起B.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C.反战浪潮波及整个世界D.与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相结合,构成了罕见的社会浪潮【解析】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最大的特点是与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相结合,构成了罕见的社会浪潮。【答案】 D5.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的新特点的是( )A.以反核运动为中心B.范围广,遍及全球C.各国自发的运动D.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走向国际【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呈现新的特点,如 A 项是其内容上的新特点,B 项是其范围上的新特点,D 项是其组织上的新特点。反战和平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故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6.维护和平的主要途径有( )①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③积极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消除战争隐患 ④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⑤发挥联合国在协调和解决地区冲突中的作用 ⑥努力解决南穷北富扩大的问题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⑥【解析】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已成为和平的主要威胁,故①入选;恐怖主义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故②入选;裁军和军备控制有利于消除战争隐患,故③入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故④⑤入选;只有第三世界经济发展,才能解决南北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的问题,有利于世界和平,故⑥入选。【答案】 A[能力提升]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 20 世纪两大国际组织的掌握,第(1)问主要考查这两大组织建立的背景及目的,第(2)问则通过对比的方法,概括联合国比国联更具“普遍性、广泛性”的原因。【答案】 (1)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建立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联合国建立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2)联合国成员国多;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联盟主要被少数西方大国所控制,在联合国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1学业分层测评(十四)(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1961 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导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解析】 赫鲁晓夫的这一段话反映出他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导世界,故选C 项。从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可知,苏联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处于不利地位,排除 A项;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苏争霸处于第一阶段,并非由对抗走向对话,排除 B 项;D 项是表象,不能表明实质。【答案】 C2.1970 年 2 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 ”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B.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D.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解析】 从材料中尼克松的话看,是要进行战略收缩。D 项中“战略防御计划”是80 年代里根总统提出的。【答案】 B3.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美苏经济、军事力量的对比变化B.第三世界实力的发展C.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变化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解析】 美苏的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导致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尼克松主义出台。【答案】 A24.勃列日涅夫推行与美国争霸的积极进攻战略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经济增长放慢B.洗刷古巴导弹危机的耻辱C.苏联出兵阿富汗D.苏联经济实力接近美国,军事实力增强【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的主要原因的理解能力,应注意从苏联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方面思考。【答案】 D5.1946 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解析】 1946 年胡佛的话表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1972 年尼克松的话表明美国外交政策由强硬转为缓和。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本、欧洲共同体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不得不用“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待昔日的北约伙伴。【答案】 D6.右图是 1987 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 )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点。【答案】 D[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1962 年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3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是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1970 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材料三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 “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里根(1)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尼克松政府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的原因。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 “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其背景如何?(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美苏争霸的认识。【解析】 第(1)问注意材料一的时间及当时的主要形势。第(2)问注意材料二的时间及尼克松面临的严峻形势。第(3)问可从美苏双方国力变化的角度分析。第(4)问注意运用“国家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关系”的理论回答。【答案】 (1)1962 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态度:说明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实力相比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2)原因: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变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行动: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3)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4)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着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1学业分层测评(十五)(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下列对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解析】 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但并没有签署和平条约,更没有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所以说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是正确的。【答案】 D2.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 ④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 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同时,战争也使中美两国的关系更加恶化。①②③都是正确的,④是对美国的影响,排除。【答案】 B3.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析】 1950 年应朝鲜的请求,入朝参战的中国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A 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B 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C 项是从解放战争时期开始使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答案】 D4.美国在二战后对越南地区实施控制,是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主要意图是( )A.抢占越南地区的石油资源2B.为了控制印度洋地区C.建立远东包围圈D.稳定资本主义的大后方【解析】 控制越南,再加上台湾、朝鲜、日本,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包围圈,既可以封锁新中国,也可以防止苏联势力在远东的扩张。【答案】 C5.美国在越南发动的“特种战争”的突出特点是( )A.美国在越南扶植傀儡建立分裂政权B.美国提供军事援助,利用越南人打越南人C.美国直接派军队赴越南作战D.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发动越南战争【答案】 B6.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是美、苏两国的较量,也是( )①冷战在亚洲的具体表现 ②冷战中的“热战”③美、苏之间公开的武装冲突 ④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 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得到苏联和中国的军事和物资援助。因此,越南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是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但美、苏之间并未进行公开的武装冲突,故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答案】 D[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0 年)6 月 25 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克利夫顿·丹尼尔《二十世纪大博览》材料二 1950 年 6 月 25 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材料三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 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3——吴本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们在哪一历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记录?(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存在怎样的不足之处?【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朝鲜战争。在战争爆发的时间上几则材料有相同记录,其他都有不同。第(2)问,在朝鲜战争的起因上,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一进攻;材料二、三认为南朝鲜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第(3)问属于开放型问题,酌情回答即可,不足主要有缺少当事方(朝鲜和韩国)观点的相关史料,缺少该事件相关的原始史料。【答案】 (1)朝鲜战争(或朝鲜战争的爆发)。战争爆发的时间。(2)不同: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一进攻;材料二、三认为,南朝鲜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3)缺陷:缺少当事方(朝鲜和韩国)观点的相关史料,缺少该事件相关的原始史料。1学业分层测评(十六)(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勒斯坦问题。下面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来源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 ②世界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使之复杂化 ③在多次武装冲突中,以色列占据了优势 ④联合国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主导作用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 巴勒斯坦问题是指围绕巴勒斯坦地区的领土等问题,相关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世界大国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干预巴勒斯坦问题,使之复杂化。围绕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先后发动过五次中东战争,基本上是以色列取胜。联合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作用不大。【答案】 C2.观察右图,人类历史越过战争的废墟继续前进。通过前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的最主要“收获”是逐渐认识到( )A.阿以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以解决B.阿以矛盾需要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C.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外来干预D.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恐怖主义威胁【解析】 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不可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反而给双方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而且会给第三国造成可乘之机,只有通过和谈才能真正实现问题的解决。【答案】 B3.1995 年,推动巴以和解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在一次群众集会上遇刺身亡。拉宾遇刺说明( )A.中东和平之路被迫中断B.中东和平之路的曲折和艰难C.拉宾的执政违背了以色列人民的意愿D.阿拉伯国家不希望与以色列和谈【解析】 拉宾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他的遇刺说明中东和平之路是非常曲折和艰难的。A、C、D 三项不符合史实。【答案】 B4.1947 年 8 月,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印度新德里附近的许多居民慌忙地登上开往巴基斯坦的火车。这些居民( )2A.是被印度当局强制驱逐到巴基斯坦的B.是为了宗教信仰而被迫迁徙的C.是被国际社会强制迁往巴基斯坦的D.是为了逃避战乱而主动迁徙的【解析】 1947 年 8 月,印巴实现分治。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被迫迁往插上宗教标识的地域——穆斯林的巴基斯坦。【答案】 B5.第一次印巴战争刚实现停火,就有军事评论家指出:“这只是暂时的休战。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英国对印巴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B.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得以基本解决C.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根本解决D.印巴双方都未取得明显的胜利【解析】 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导火线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但该次战争仍未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以后冲突的重要根源。【答案】 C6.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独立以来就是两个敌对的国家,造成两国敌对的主要原因有( )①殖民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 ②宗教信仰的差异 ③边界和领土的长期不确定 ④美苏等大国的插手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印巴冲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内因(宗教信仰的差异、边界和领土的不确定),也有外因(殖民主义政策和美苏的插手)。【答案】 D[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末,犹太人兴起“犹太复国运动” ,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得到英美大力支持。英国对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一方面允许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另一方面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1917 年 11 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 ,声称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尽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此目的” 。1947 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1948 年 5 月,以色列国成立。材料二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3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看作不共戴天的敌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冲突激烈的原因。(2)材料二中萨达特的思考有何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答案】 (1)历史上的长期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和文化历史遗产归属的纠纷;现实中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战略地位的重要和丰富的资源使之成为大国争夺之地。(2)意义:促进了与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开启了中东和谈之门。因素:巴以彼此间的分歧;西方大国的插手;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与恐怖分子的威胁。1学业分层测评(十七)(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美苏两个大国关注控制两伊地区的因素是( )①战略位置 ②丰富的石油资源 ③扩张领土A.①②③ B.①②C.②③ D.①③【解析】 两伊地区优越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大国关注的焦点,它们利用两伊战争的有利时机纷纷加强对该地区的干预,但并没有提出领土要求。【答案】 B2.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主要是为了( )A.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定B.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C.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D.趁机控制海湾地区【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美苏参与海湾地区目的的理解能力,应从控制海湾地区的角度思考。【答案】 D3.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有许多相同点,下列各项中不是相同点的是( )A.都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B.都由大国操纵和干预C.都因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而引起D.争夺的焦点都是丰富的石油资源【解析】 这两场战争都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都因领土、民族、宗教等问题而引起,且都受到大国干预,故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两伊之间有石油资源之争,但印巴之间没有。【答案】 D4.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多国部队死亡 约 2 万人 478 人受伤 约 8 万人 3 754 人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解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伊拉克军队的伤亡人数多于多国部队的人数,其主要原因是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答案】 B5.如果你准备写一本关于海湾战争的书,至少要体现海湾战争的哪些特点( )①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②海湾战争冲击了传统的战争观念 ③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④海湾战争使中东地区的局势稳定下来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 海湾战争没有改善中东地区的形势,相反使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 A 项。【答案】 A6. “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 )A.全新的战争观念 B.先进的军事装备C.落后就要挨打 D.多国部队的阵容【解析】 海湾战争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它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全新的战争观念,故 A 项正确;先进的军事装备只是海湾战争中的一方面,故 B 项错误;“落后就要挨打”是早在鸦片战争后就得出的启示,故 C 项错误;多国部队的阵容,只是海湾战争中的一个方面,故 D 项错误。【答案】 A[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而是与当时世界格局的转换、全球霸权主义与地区霸权主义的激烈较量密切相关。……从历史发展来看,它发生在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化之际;从技术社会形态发展来看,它发生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换之时;从政治形势来看,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与伊拉克的地区霸权主义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3——李成刚《第一场高技术战争:海湾战争》材料二 作为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战争,这场由伊拉克首先挑起、美国首先进攻的海湾战争曾牵动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场战争耗资相当于 40 个非洲国家一年的收入,足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对第三世界国家投资 200 年。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也造成了阿拉伯世界内部的严重分裂,增加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也严重干扰了世界经济调整的进程。——陈启懋《海湾战争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初窥》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并分析这场战争对世界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 第(1)问实际上是考查海湾战争爆发的国际格局及国际形势,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中逐项概括,如“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战争” “伊拉克首先挑起、美国首先进攻” “耗资相当于 40 个非洲国家一年的收入”“足够……200 年”等,再结合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总结。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后半部分信息和教材知识归纳即可。【答案】 (1)海湾战争是当时地区形势与世界形势变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当时冷战已结束,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化,各种国际矛盾正处于调整之中,世界局部地区形势动荡;美国奉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这与伊拉克的地区霸权主义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2)特点: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战争;由地区大国首先挑起,世界大国首先发动进攻;影响范围广,后果严重;是二战以来军事技术现代化水平最高、参战国最多的战争。影响:使世界经济损失惨重,严重干扰了世界经济调整的进程;造成了阿拉伯世界内部的严重分裂,增加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大大增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和影响。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9 年 2 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公开声明向邻国输出“什叶派伊斯兰革命”,要发动一场圣战推翻伊拉克“逊尼派政权” 。与此同时,伊拉克要求修改《阿尔及尔协议》,收回两伊交界的阿拉伯河控制权。材料二 伊拉克国防部长哈伊拉说:“在战争中有两种选择,要么摧毁对方的军事力量,要么摧毁这个国家的经济,最好双管齐下。 ”他认为“伊朗没有了油,也就没有了战争”。而伊朗方面,在集中力量保护自己的石油设施的同时,出动飞机袭击伊拉克的油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两伊之间的哪些矛盾?(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伊战争的主要特点。4【解析】 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从伊朗和伊拉克宗教矛盾、领土之争等方面说明两伊之间存在的矛盾。第(2)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战争的规模、战争手段等方面概括两伊战争的主要特点。【答案】 (1)宗教矛盾;霍梅尼和萨达姆的私人矛盾;领土之争。(2)①时间长,消耗大,损失重,伤亡多,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②战争双方都把袭击和摧毁对方石油基地和设施作为主要手段。③战争中使用了导弹和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一场现代化战争。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沃尔福威茨回忆说:“那时候,北约办公室特别大。东亚问题的办公室也不小。我就问:‘海湾办公室在哪里?’结果收到的回答是:‘噢,我们并没有海湾计划。 ’这是 1977 年的事情了。我想,这其中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是越南问题。另一个对外公开的原因则是伊朗国王在帮我们看守着海湾。我说:‘得了,这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做法。 ’”——吴麒敏《美副防长沃尔福威茨比布什更想“倒萨” 》材料二 虽然布什一再否认有经济企图,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布什倒萨,意在石油,他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他的黑名单上的国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苏丹等)都是重要的产油国……换句话说,布什打的并不单纯是一场反恐战争,而更像是一场能源战争。——阮次山《第三次海湾战争:全方位解读美国“倒萨”历程》(2003 年 3 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50—70 年代,美国设置“东亚问题办公室”的战略目的及特点。(2)材料二把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称之为“第三次海湾战争” ,请写出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在海湾地区的另外两次大规模战争的名称。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地区战略的阶段性侧重点发生的变化。【解析】 第(1)问相对容易,从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在东亚的战略目的是为遏制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政策。但要概括出特点相对较难。第(2)问的第一小问考查基本史实,写出发生在海湾地区的两次战争相对容易;第二小问有一定难度。【答案】 (1)目的: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遏制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政策。特点: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2)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变化:从侧重东亚地区到侧重海湾地区;从侧重政治领域到政治经济领域并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