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同步练习(含解析)(打包5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同步练习含解析打包5套新版新人教版.zip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同步练习含解析打包5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1课化石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17.doc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看云识天气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16.doc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3课绿色蝈蝈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15.doc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14.doc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13.doc
  • 全部
    •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1课化石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17.doc--点击预览
    •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看云识天气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16.doc--点击预览
    •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3课绿色蝈蝈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15.doc--点击预览
    •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14.doc--点击预览
    •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1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21 课 化石吟一、双基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卓越(zhuó) 奇幻(huàn) 引颈(jìnɡ)B.裹藏(ɡuǒ) 悄然(qiāo) 骸骨(hái)C.叹服(tàn) 潜行(qián) 躯壳(ké)D.猛犸(mǎ) 皱纹 (zhòu) 腐朽(fǔ)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B.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优雅C.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D.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3.结合语境选词填空。(1)请向我一一讲述那 (奇异 奇幻 奇妙)的神话。(2)你把我的 (思潮 思绪 思想)引向远古。(3)时光在你脸上 (留 刻 划)下了道道皱纹。4.选出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 )A.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B.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C.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D.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5.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 )(2)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 )(3)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 )6.综合性学习。学习了本课后,七年级(1) 班准备开展“化石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按要求完成任务。(1)【参观化石展】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化石展,有的同学在展馆内随意触摸化石,请你对这样的同2学说一句得体的劝诫之语。答: (2)【寻化石新闻】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红网长沙 2013 年 3 月 18 日 3 月 17 日,记者从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下称博览会)组委会获悉,5 月 16 日,博览会将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博览会期间,将以前只在生物课本上见过的始祖鸟化 石亮相博览会现场。据介绍,目前保存完整的始祖鸟化石,全球仅有两件。此外,全球最大的自然金标本、比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海洋之心”更大的全球极品坦桑石宝石也将亮相。答: 二、课内阅读阅读诗歌 3~6 节,回答 7~10 题。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答: 8.第 3 节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答: 9.第 5 节中“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一句中“档案”的本义是什么?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答: 10.第 6 节中“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一句中“魔法师”“雕刻家”指什么?答: 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1~14 题。鱼 化 石艾 青3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4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11.诗歌的第一节主要描绘了什么?这一节与哪两节形成对比?答: 12.本首诗蕴含着什么哲理?用诗中的原句回答。答: 13.丰富和奇异的联想与想象是诗歌的生命。《化石吟》的作者见到化石联想到什么?而本诗作者见到鱼化石又联想到什么?答: 14.“鱼化石”这个意象给你怎样的启示?答: 四、写作练笔15.【写法借鉴】作者在诗中多处运用排比,这样既有气势,又声调和谐,韵律性强。如开头的这一小节连续用四个问句形成排比,既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又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启了读者想象与联想的闸门。【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写你对秋天的印象。(100 字左右)5答案解析1.【解析】选 D。A 项“颈”应读 jǐnɡ;B 项“悄”应读 qiǎo;C 项“壳”应读qiào。2.【解析】选 B。此项中“优雅”应为“幽雅”。3.答案:(1)奇幻 (2)思绪 (3)刻4.【解析】选 D。此项正确的朗诵节奏应为“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5.答案:(1)拟人 (2)比喻 (3)拟人6.(1)答案(示例):同学们,这是科技的乐园,化石是珍贵的,我们要保护化石。希望大家用心呵护,文明游览。(2)答案(示例):始祖鸟化石将亮相矿物宝石 博览会。7.【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把握和概括能力。这四节都是围绕化石的作用来写的,内容上有内在联系,概括时要抓住提示性的字眼,特别是每一节的结尾句。答案:回答真理、保存信息、描述进化 、复现自然。8.【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本节的关键词句“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来理解作答。答案:人类不是由“造物主”上帝创造的,而是由生物进化而来,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9.答案:分类保存以备考查的文件和材料。生物的生命演化过程。10.答案:指令人叹服的大自然。11.【解析】诗歌第一节描绘了活鱼的动态美,诗歌第四、五节描绘了鱼化石的静态美,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答案:描绘了活鱼的跳跃、浮沉的形象。与诗歌的第四、五节形成对比。12.【解析】本题考查对主旨句的把握。诗中统领全诗的关键诗句,一般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往往含有某种哲理。答案: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13.【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所联想的语句总结作答。答案:《化石吟》的作者联想到太古时代的各种生物群,而《鱼化石》的作者则联想到精力旺盛,活泼跳跃的鱼儿和它的灭顶之灾。14.【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意义。抓住重点句子“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思考回答。答案:要珍爱生命,充分体现生命的价值。615.答案(示例):秋天,是一个取得了成功的科学家,他在悄悄地回顾着以前的成长道路;秋天,是一个战场上归来的军事家,他在默默地思考着刚才的指挥过程;秋天,是一个赢得了大选的政治家,他在静静地考虑着未来的施政纲领。1第 22 课 看云识天气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霎时(shà) 轻盈(yínɡ) 丝缕(lǚ)B.崩塌(tā) 匀称(chèn) 圆弧(hū )C.鳞波(lín) 顷刻(qīnɡ) 预兆(yù)D.绫纱(línɡ) 峰峦(luán) 弥漫(ní)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群锋争奇 濛胧不清渐渐销散 乌云蜜布 阳光灿烂 连绵不断错别字改 正3.仿写句子。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仿句: 4.《看云识天气》一文激发了同学们对“天气”的兴趣,七年级(1)班的两位同学搜集了下面的两则材料,请 你完成他们设计的问题。(1)下面是中央电视台 2013 年 5 月 1 日发布的天气预报。请你将其改写成一段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天气的语言。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 1~2 级。答: (2)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5 个字)连续的雾霾天气 到今天终于告一段落,北风吹散了空气中积聚的大量污染物。记者上午从市环保监测中心了解到,今天白天全市的空气质量将达到优良等级。从 2013 年 3 月 13 日开始,随着全市大气扩散条件转差,雾霾笼罩住了北京城。昨天后半夜,随着北风吹起,各站点监测数值出现大幅度“跳水”。今晨开始,受到偏东北风的影响,扩散条件明显改善,本市各地区 PM2.5 的浓度明显下降,目前各地区空气质量水平非常好,达到优良级别。答: 2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 1~5 段(从开头至“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完成 5~7 题。5.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 6.阅读第 5 段,说说此段介绍了哪几种云。答: 7.下列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 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答: 三、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卫星云图①在现代生活中,卫星云图已通过中央电视台走进千 家万户,电视天气预报已成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但是,要您说说那五花八门的云图云状表示何等天气,能够说明白的恐怕不多。②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从高空拍摄发回地面的地表黑白照片,卫星上装有不同的感光仪器,地面工作站便可接收到不同的云图。目前我国接收的云图主要有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及水汽图等。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图片。利用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在海洋、沙漠、高原等缺少气象观测台站的地区,卫星云图所提供的资料,弥补了常规探测资料的不足,对提高预报准确率起了重要作用。③若地球表面为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呈现为黑灰色。黑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当某地上空有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颜 色越白,表示辐射越弱,气温越低,云系越厚越密实,降雨强度也就越大。晴空区与云雨区之间的过渡区,则为深灰、灰、浅灰色云系,表明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④人们从每天播放的卫星云图照片上,经常看到有形状各异的云系,气象 学家称之为云图系统,其实是各种天气系统在云图照片上的表现形式。比如,人们一目了然的夏季台风,是一片呈螺旋性旋3转的巨大云团,有人称之为大气“飞碟”。它以每秒数十米的强风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又以每小时数十千米的运行速度登陆,正因有了卫星云图,在其生成之初就会被人们发现,使台风预报水平显著提高。而在过去,洋 面没有气象记录 ,沿海设置的气象雷达探测又鞭长莫及。台风靠近沿海时,其强弱、大小及移速移向等,就连气象专家也浑然不知,更谈不上准确预报。⑤夏季另一主要云图系统,就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大片黑灰色无云区,那就是夏季天气的主角——西北太平洋高压。它经常是很不规则的扁圆形,横躺于台湾省以东洋面至我国中东部大陆。黑色越深、范围越广,表明其强度越大,气温越高,稳定控制的时间也越长,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黑洞”。夏季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热浪,多是它一手制造的“恶作剧”。⑥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利用卫星云图,就可以明显跟踪冷空气活动的表征——冷锋云系的演变来判断冷空气的强弱、位置及移动方向、速度等。⑦目前,虽然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是以往任何探测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目前分析气象卫星云图主要方式仍是传统的人工目视判读,有碍于天气预报制作的科学化、自动化与定量化的发展趋势。这种状况亟须改变。8.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答: 9.阅读第③段,按照天气由晴好到降雨的顺序,依次写出气象卫星观测到的红外线辐射信息呈现的颜色。答: 10.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过去不能准确预测台风的原因。答: 四、写作练笔11.【写法借鉴】本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如第 1 段用一连串的比喻句“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不但写出了云的千姿百态,而且鲜明具体,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片段仿写】请你选取一种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现出事物的特点。(1 00字左右)45答案解析1.【解析】选 A。B 项中的“弧”应读 hú;C 项中的“顷”应读 qǐnɡ;D 项中的“弥”应读 mí。2.答案:错别字 锋 濛 销 蜜改 正 峰 朦 消 密3.答案(示例):夜晚的霓虹灯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4.(1)答案(示例):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蒙蒙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2)答案(示例):北京连续雾霾靠“风吹”消散,今日空气达到优良。5.【解析】本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概括。抓住中心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概括即可。答案:天上飘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或者:看云识天气。)6.答案:积云、积雨云。7.【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画线句子可见,本句把云比作羽毛、鱼鳞、羊群、大棉被等事物,非常形象生动。答案:打比方。通过打比方,将云比作羽毛、鱼鳞、羊群等具体可感的事物,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云姿态万千的特点。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总结各段主要内容,然后全面归纳。答案:本文主要介绍了气象卫星云图的由来、种类、颜色、表现形式和作用。9.【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回答时,一定要从第③段中按照由晴好到降雨的顺序来排列呈现的颜色。即晴空区、过渡区、云雨区的顺序。答案:黑色、黑灰色;深灰、灰、浅灰;灰白色、白色(或:黑色、灰色、白色)。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概括。应结合第④段段尾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答案:洋面没有气象记录;气象雷达探测鞭长莫及;气象专家也不能准确预测;没有卫星云图。11.答案(示例):冬日的雪纯净、洁白,飘飘扬扬,零零落落地落下。那雪,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远远地望去,白白的雪与那浅蓝色的天似乎连成一片,像一幅一气呵成的风景画,一切都那么纯洁,透明,到处很静,连风都不愿打扰这宁静的时刻。1第 23 课 绿色蝈蝈一、双基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篝火(ɡōu) 梧桐(wǔ) 窸窣(sū)B.大颚(è) 狩猎(shǒu) 篡夺(cuàn)C.静谧(mì) 莴苣(wō) 喑哑(yīn)D.嗉囊(sù) 吮吸(yǔn) 螽斯(zhōnɡ)2.请在下面各句中的错别字下面画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1)让我们远离渲嚣去倾听,去沉思吧。( )(2)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斤斤有味。( )(3)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牧地共居在一起的。( )(4)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呜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 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B.中央电视台蛇年春晚,众多重量级明星纷纷粉墨登场。郭德纲接棒赵本山,携手于谦调侃“表哥”。相声中围绕公款吃喝表达的反腐态度,更是引得现场掌声一片。C.车上有人发病,司售人员及乘客毫不犹豫——救人要紧。紧要关头大家想他人所想,这就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正能量。D.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4.综合性学习。学习了《绿色蝈蝈》后,某班举办了一个“语文中的动物”主题班会,请你参加。(1)写出两个与昆虫有关的成语或俗语。答: (2)读下面的诗谜,然后打一昆虫的名字。谜面:和雨还窗户,经风忽过墙。虽缘草成质,不惜月为光。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谜底: (3)写出两句与动物有关的诗句。2① ② 二、美文品析(2013·南京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5~8 题。杰出的建筑师法布尔①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蟋蟀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 ,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吧!”②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蟋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蟋蟀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 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敞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们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③确实,在建造窠穴方面,蟋蟀可以算是超群出众了。在各种各样的昆虫之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拥有稳固的家庭住所。即使在一年之中最坏的时节,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昆虫,都只是在一个临时的 隐避所里暂且躲避身形,躲避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尽管这些昆虫在很多时候,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西,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作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④经过辛苦劳作造出的家,无论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严冬,都让蟋蟀无比依赖,不想迁移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虽然蟋蟀屋子内部并不奢华,隧道底部就是卧室,但这里很宽敞,也不潮湿。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其他动物,或许正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正卧在露天里,或许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它们正为没有一个稳固的住所而烦恼呢。⑤要想建成一个稳固的住宅,并不那么简单。在我的住地不远的地 方,有狐狸和獾猪的洞穴,它们绝大部分只是由不太整齐的岩石构建而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些洞穴都很少修整。对于这类动物而言,只要能有个洞,暂且偷生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也就可以了。相比之下 ,兔子要比它们聪明一3些。如果有些地方没有天然的洞穴可以供兔子们居住,以便躲避外界的侵袭与烦扰,那么,它们就会到处寻找自己喜欢的地点进行挖掘。⑥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聪明得多。它们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有安全保障。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 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⑦除去人类,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精湛 ,它们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大师。(根据《昆虫记·蟋蟀》,有删改)5.文中蟋蟀的住所有哪些特点?请提取文中的三个词语加以概括。答: 6.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答: 7.文章第⑤段不是写蟋蟀的,能否删去?为什么?答: 8.下面介绍蟋蟀的文字,其语言与文章中有何区别?文章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儿”。成虫、若虫穴居深达 0.6 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 3~5 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答: 三、写作练笔9.【写法借鉴】本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如“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和睦”一词把蝈蝈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蝈蝈的生4活习性。【片段仿写】请你以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植物为对象,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一下。(100 字左右)5答案解析1.【解析】选 C。A 项“梧”应读 wú;B 项“狩”应读 shòu;D 项“吮”应读shǔn。2.答案:(1)渲—喧 (2)斤斤—津津 (3)牧—睦 (4)呜—鸣3.【解析】选 B。“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 台(含讥讽意)。属于感情色彩运用不当。4.(1)答案(示例):蝇头小利 蜻蜓点水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热锅上的蚂蚁(2)答案:萤火虫(3)答案(示例):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这个隐蔽的隧道”“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在各种各样的昆虫之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拥有稳固的家庭住所”中寻找能体现蟋蟀住所特点的词语即可。答案:安全(隐蔽)、舒适、稳固。6.【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首先要根据上下文判断“最多”一词能否去掉,然后解释“最多”的意思和在这个句子中的作用,最后回答去掉后对本句的影响。答案:不能。因为“最多”表示最大限度,用在原文是指这个隐蔽的隧道最深处不超过九寸,不是很深,去掉后就变成这个隧道深九寸,不符合实际,语言不准确。7.【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文章的写作技巧。阅读第⑤段,了解本段内容,从介绍狐狸、獾猪和兔子的洞穴与蟋蟀的居所的关系上思考。答案:不能删去。第⑤段主要介绍狐狸、獾猪和兔子的洞穴,与蟋蟀的居所形成对比(或反衬) ,突出蟋蟀的建筑技艺之高(聪明,更会选址)。8.答案:文章中的语言富有文学性,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又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而本题中的文字显得平实准确,趣味性不强。9.答案(示例):一天,七星瓢虫正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发现了一个蜘蛛网,它知道虽然自己的壳很滑,但一不小心,它是会被蜘蛛网网住。它在蜘蛛网周围大骂了半天,那蜘蛛就是不答腔,也许它正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嗤嗤”地发笑呢。七星瓢 虫一边诅咒着那该死的蜘蛛 ,一边绕道飞回了家。1第 24 课 月亮上的足迹一、双基积累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7 月 20 日上午 7 点 32 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 ),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 )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 )落,在椭( )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2.找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行驶 畅谈 感受 可望而不可及B.氧气 探险 慑像 一叶孤舟C.装置 宇宙 海滩 遥遥在望D.颗粒 故障 篮天 昂首挺立3.选词填空。(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 (访问 拜访 登上)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2)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 (出发 进攻 进军)的指令。(3)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 10.5 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 (奔 飞 跑)去。(4)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 (浮 悬 挂)在飞船的上方。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B.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C.22 日上午 6 点 35 分,它与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对接成功。D.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5.请你参加“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1)【 记佳句】 古诗词常常写“月”,如“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连续诗句。2答: (2)【说文化】假如让你做这次活动的主持人,那么请为这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 80 字。答: (3)【看新闻】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院士日前表示,2013 年将是中国航天一个高密度的发射年,计划完成 16 次发射,将 20 枚航天器送入太空。主要代表是“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的载人交会对接。还有探月工程的“嫦娥”三号要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答: 二、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完成 6~9 题。2050,地球客满?①人口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而涓流足以汇成江 海!到 1804 年,人类人口终于跨过了 10亿这个关口。而两个世纪后,地球人口已逼近 70 亿大关。人口机器超速运行,使我们不禁担忧世界末日是否即将出现。的确,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急速大量繁殖,地球是否还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水,抑或仅仅是容身之地呢?会有所有人的位置吗?②世界人口在 21 世纪上半叶仍将保持增长,然而它在 2050 年左右将趋于稳定。根据联合国最新的预计,世界人口届时将稳定在 80 亿至 90 亿左右。人口 统计学家有理由保持乐观,他们甚至认为人口机器目前已开始减速。③到 2050 年,我们真的要被挤成照片了吗?④放心,虽然预计人口峰值可达 90 亿,但我们也不一定非得挤得像罐头里的沙丁鱼。如果把这90 亿人都堆到美国——也就是地球陆地面积 6%的陆地上,那里会成为人间地狱吗?并非如此,那里的人口密度甚至不会超过今天法国巴黎大区的 966 人/平方千米。⑤事实上,在 2050 年,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地区会拥挤不堪。孟加拉国是其中之一。这个南亚小国的人口密度已经很高(约 1 050 人/ 平方千米),而其人口在未来 40 年内还将增长 40%,达 2.22 亿,超过现在的巴西,但其面积仅为巴西的 1/60。埃及的人口也很稠密,但并不是在全境。在这个大部分国土为沙漠的国家,90%的人口聚集在尼 罗河河谷。在这片不比比利时大多少的土地上,居民人数是比利时的 8 倍。也就是说,今天这里已经人满为患,而到 2050 年,这里的人口还将翻一番,密度将3达到 3 000 人/平方千米。这样一来,那里简直就无法生活了。而在其他地区,人们出于自愿挤在一起。人们放弃乡村,进入城市的趋势将愈演愈烈,尤其是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我们的数量从未如此众多,从未如此集中在这样小的区域中。1900 年,只有 10%的人口在城市生活。今天,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而到 2050 年,这一比例可能高达 70%。因为在未来 40 年里,预计每天将有 20 万人进入城市。⑥那么,人们为何如此执着于拥挤地聚居,这不是会引发更多传染病和贫困吗?并不尽然。因为城市化远非灾难的同义词,在更多情况下,它是进步的源泉。以卡萨布兰卡为例,一个世纪内,其居民人数从 2 万增至 400 万。阿比让的人口则在半个世纪间从 6 万飞跃至 370 万。在这两个实例中,伴随着人口飞增的是医院、学校的建设,令市民更容易享受到医疗与教育。因为通常情况下,在乡村,相距几十公里的几个村庄只能共享一个卫生中心和一所学校。水电网络也是如此,比起在一片人烟稀少的广大区域内铺设数千米的电缆、管道,在有限区域内进行开发管理并供给许多家庭要经济得多。⑦最终,城市也是一个人们能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从事联络、接触文化、享受交通服务的地方,它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工作机会,特别是对女性而言。而女性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结果之一便是城市的生育率降低。因此,城市化也会对一国的人口产生影响。所以,摩洛哥、土耳其、巴西和其他很多国家的人口增长逐渐放缓,因为虽然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亦然。⑧由此可见,人口集中在城市有很多益处。只是,如果我们希望未来的地球人能够从中受益的话,就必须进行建设。2050 年的城市基础设施,一半都将在未来 40 年内建造。6.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答: 7.“事实上,在 2050 年,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地区会拥挤不堪”中加点的“极”能否删去?为什么?答: 8.第⑤段运用了很多数字,主要说明了什么?答: 9.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答: 4三、写作练笔10.【写法借鉴】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夹叙夹议,文章恰当穿插着一些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起到了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等点明了这次登月的重要意义。【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一个人物,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写一个 150 字左右的片段。5答案解析1.答案:cānɡ ɡuǐ jiànɡ tuǒ2.【解析】选 C。A 项“及”应为“即”;B 项“慑”应为“摄”;D 项“篮”应为“蓝”。3.答案:(1)拜访 (2)进军 (3)奔 (4)悬4.【解析】选 D。“是巨大的飞跃”后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里。5.(1)答案(示例):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答案(示例):月亮,自古以来就以其神秘和美丽吸引着我们。文人墨客争相吟月,为其写下多少壮丽诗篇;民间百姓仰望星空,又传诵着多少神话故事。我 们民族的传统佳节中,有两个都在月圆之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是一个情结,是一个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交流月亮文化,再次沐浴月亮的清辉吧。(3)答案(示例):中国今年将完成 16 次太空发射,“嫦娥”三号登月球。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阅读全文,总结各段意思,然后归纳即可。答案: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到 2050 年,人口增长趋于稳定,地球也不会客满,并说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7.【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时,先明确“极”能否删去。再结合语境说明该词在此处的意思,然后回答去掉“极”一词的结果。答案:不能。“极”一词说明了只有很少很少数的地区会拥挤不堪,如果删去,少的程度就减轻了,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8.答案:主要说明了这些小国家人口密度大的特点。9.【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题时,先明确题干要求“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再分析文章内容,然后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感受答题。答案(示例):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意对即可)。10.答案(示例):初次见面,他那身宽体胖的样子,就让我给他定了型。本以为他肯定好吃懒做,谁知他起早摸黑,苦读圣贤书。那么胖,精力肯定都花在吃上了,可是他却单枪匹马闯入了年级前三名。这些还都勉强可以接受,更可恶的是他的体育居然也很好。跟他打了一次篮球,他小试牛刀,左右手飞速舞动,让我头晕眼花,他却频频进球。这人真可谓深藏不露!1第 25 课 河中石兽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山门圮于河 ( )(2)阅十余岁 ( )(3)曳铁钯 ( )(4)湮于沙上 ( )(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 )(6)如是再啮 ( )(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文: (2)尔辈不能究物理。译文: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2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5.填空。(1)本文作者纪昀, 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体小说集 。(2)《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回答 6~10 题。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一寺临河干 ( )(2)竟不可得 (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译文: (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 8.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答: 9.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答: 10.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答: 三、美文品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1~13 题。哀 溺 文永 ① 之氓 ② 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 ④ 之溺大氓 ⑤ 者乎?【注】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永之氓咸善游 ( )②中济,船破, 皆游 ( )③有顷,益怠 (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译文: ②何不去之 ?译文: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 1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 4答案解析1.答案:(1)倒塌 (2)年 (3)拖着 (4)埋没 (5)讲学,教书 (6)侵蚀,冲刷 (7)通“癫”,疯狂 (8)依照2.【解析】选 D。A、B、C 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 项“之”为结构助词“的”。3.答案:(1)过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3)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4)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4.【解析】选 D。只有老河兵的见解是正确的。即“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5.答案:(1)清 《阅微草堂笔记》(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6.答案:(1)水边,河岸 (2)终于,到底 (3)指洪水 (4)于是7.答案:(1)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2)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8.【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答案: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的人。9.【解析】从老河兵的身份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方面考虑作答。答案: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10.答案(示例):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11.答案:①都 ②渡,渡河 ③疲惫 ④于是,就12.答案:①其中一个人虽然尽力游泳但仍然游得不如平常。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13.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5附【译文】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虽然尽力游泳但仍然游得不如平常。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 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被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