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八年级数学上册15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小结与复习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626460.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数学上册15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课题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626457.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数学上册15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课题扇形统计图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626458.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数学上册15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课题数据有用吗数据的收集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62645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15章小结与复习【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调查问题的方法过程,会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初步整理;2.让学生学会制作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3.结合各种统计图,让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会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和计算,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学习重点】制作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学习难点】制作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互研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知识链接:频率=频数÷数据总数,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知识结构我能建2.知识梳理我能行一、收集数据的过程:第一步 :明确调查问题;第二步:确定调 查对象;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第四步:展开调查;第五步:记录结果;第六步:得出结论.频数与频率在统计调查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 次数与总次数的百分比叫做频率,所有对象的频率之和为1.2数据的表示(1)数据的表示常用的统计图有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反映出各部分数量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折线统计图直观地反映出数量的变化趋势.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模 块 一 频 数 与 频 率典例1:已知30个数据被分成4个小组,各小组数据频数之比为2∶4 ∶3∶1,则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的频数分别是12和9,第四小组的频率是0.1.知 识 模 块 二 扇 形 统 计 图典例2: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在本校学生中开展“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先进事迹知晓情况专题调查活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分为A、B、C、D四类,其中A表示“非常了解”,B表示“比较了解”,C类表示“基本了解”,D类表示“不太了解”,划分类别后的数据整理如下表:类别 A B C D频数 30 40 24 b频率 a 0.4 0.24 0.06(1)表中的a=0.3,b=6;(2)根据表中数据,求扇形统 计图中类别为B的学生数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解:(1)问 卷调查的总人数是:40÷0.4=100(名),∴a= =0.3,b=100×0.06=6(名);30100(2)类别为B的学生数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360°×0.4=144°.注意:利用扇形统计图获取 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已知数据和统计图,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知识链接:圆心角度数=360°×该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做这一类题的方法是:本题是统计图的综合应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 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 比大小,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某个项目的数据.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 ,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知 识 模 块 三 从 统 计 图 中 获 取 信 息典例3:在读书月活动中,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课外读物,为使课外读物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学校就“我最喜3爱的课外读物”从文学、艺术、科普和其他四个类别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位同学只选一类),如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 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中,一共调查了200名同学;(2)条形统计图中,m=40, n=60;(3)在扇形统计图中,艺术类读物所在扇形的圆心角是72°;(4)学校计划购买课外读物6000册,请根据调查结果,估计学校购买其他类读物多少册比较合理?解:(1)70÷35%=200(人);(2)n=200×30%=60(人),m=200-(70+60+30)=40(人);(3) ×360°=72°;40200(4)艺术类读物所占百分数为:Error!×100%=20%,6000×(1-35%-30%-20%)=900(册),∴学校购买其他类读物900册比较合理.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 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频数与 频率知识模块二 扇形统计图知识模块三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课题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三种统计图的功能及其特点;2.让学生能针对实际问题和收集到的数据的特点,选择科学的统计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3.结合各种统计图,让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会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和计算.【学习重点】能根据图表获取信息.【学习难点】从各种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作出判断.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互研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方法:读懂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得 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知识链接:1.在条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数据总和等于总频数;2.所有的频率总和等于1;3.所有扇形的圆心角的总和等于360°.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回顾:1.常用的统计图有: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3.扇形圆心角的大小等于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乘以360°.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模 块 一 利 用 统 计 图 表 传 递 信 息阅读教材 P139~ P142,完成下面的内容:归纳:(1)常用的统计图有: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组成部分的数量在总数量中所占份额的大小;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出数量随时间所发生的相应变化.范例:20 06~2014年淮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如下表: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人 均收入 1634 2302 2709 2948 3185 3345 3510 3701 4012(1)通过上表数据信息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什么变化?2(2)上表中2010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3)该表反映出我们一个什么社会问题?(4)你能否把这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中的连线是为了显示什么?解:(1)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2)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185元.(3)该表反映出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在提高.(4)可以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图略,折线统计图中的连线是为了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仿例:1982~2002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年份 0~14岁人口比例 65岁人口比例 老少比1982 33.6 4.9 14.61990 27.7 5.6 20.12000 22.9 7.0 30.42001 22.5 7.1 31.62002 22.4 7.3 32.6(1)上表被圈起来的“22.9”表示什么含义?(2)请观察上表,你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0~14岁人口比例有什么变化特点?(3)你能从上表中获取什么信息?该表反映出一个什么社 会问题?解:(1)被圈起来的“22.9”表示2000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2.9%.(2)随着时间的推移0~14岁人口比例逐渐减小.(3)65岁人口比例在逐渐增加,我国人口将步入老龄化.方法:折线图是用一个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依次连结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方法:扇形统计图表示各组成部分的数量在总数量中所占百分比,条形统计图反映出数据的数量.已知四种家电销售量的比和空调销售量,可以求出四种家电的销售总量,进而求出洗衣机的销售量.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知 识 模 块 二 统 计 图 的 应 用范例:“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梦,也是一个中小学生的梦,各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无疑是“中国梦”教育这一宏大乐章里的响亮音符,学校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对全校学生用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价,现从中抽取若干个学生进行调查,绘制出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共抽取了多少个学生进行调查?(2)将图1中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3)求出图2中B等级所占圆心角的度数.3图1图2解:(1)10÷20%=50(人),所以抽取了50个学生进行调查.(2)B等级的人数=50-15-10-5=20(人).补充折线统计图如图.(3)图2中B等级所占圆心角的度数为:360°× =144°.2050仿例:近日从省家电下乡联席办获悉,自2009年2月20日我省家电下乡全面启动以来,最受农户热捧的 四种家电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和空调,其销售量比为5∶4∶2∶1,其中空调已销售了15万台.根据上述销售情况绘制了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问题:(1)补全条形统计图;(2)四种家电销售总量为180万台;(3)扇形统计图中彩电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是多少度?解:(1)洗衣机销量为:15×2=30(万台),彩电销量为:15× 4=60(万台),冰箱销量为15×5=75(万台).如图.(2)30+60+75+15=180(万台).(3)360°× =120°.412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 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 ”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4知识模块一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知识模块二 统计图的应用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课题 扇形统计图【学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2.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并学会制作简单的扇形统计图;3.结合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会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学习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扇形统计图.【学习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 互研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数据收集的过程(举例说明):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第四步:展开调查;第五步:记录结果;第六步:得出结论.2.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百分比)叫做频率.3.频数和频率都能反映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模 块 扇 形 统 计 图阅读教材 P136~ P138,完成下面的内容:1.表格和统计图是数据表示的两种重要形式,其中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圆表示各个部分的总数量,在圆里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这种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知识链接:1.个体占总体的百分之几= ×100%;个 体总 体2.扇形的圆心角=个体占总体的百分之几×360°;3.所有个体占总体的百分之几的和等于1;24.所有扇形的圆心角的和等于360°.知识链接: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1.计算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2.计算各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列出简化标题及数据来源,并标明项目名称.注意:1.一定要明确扇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分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统计图是一种直观的数学语言,它包含着许多信息,让“图形”说话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一个新视角,答案的开放性、多样性较好地反映了同学们的评价水平、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 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3.扇形统计图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等于该类所占总体的比例乘以360°.归纳: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体的百分之几;(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上面算出的各个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4)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总体的百分比,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范例:某农户耕种40亩地,其中20亩种植水稻,12亩种植棉 花,8亩种植甘蔗,请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出这家农户各类作物所占的百分比.分析:先算出各类作物所占的百分比,再把一个圆分成相应比例的扇形即为所求的扇形统计图.解:水稻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为:20 ÷40=50%,棉花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为:12÷40=30%,甘蔗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为:8÷40=20%.计算相应的圆心角:360°×50%=180°,360°×30%=108°,360°×20%=72°.用量角器将圆分成相应的三部分,在相应的扇形中标明各种作物的名称或标志,即得所求的扇形统计图,如图.3仿例:如图是华章中学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若参加舞蹈类的学生有42人,则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有( B )A.145人 B.147人C.149人 D.151人提示:由 于参加各类课外活动的人数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之和等于1,所以参加舞蹈类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为:1-15%-35%-40%=10%.所以参加课外活动的总人数为42÷10%=420(人).又因为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占总体的35%,所以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人数为:420×35%=147(人).变例:某校对学生上学方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右图是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所绘制的一个未完成的扇形统计图,已 知该校学生共有2560人,被调查的学生中骑车的有21人,则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被调查的学生有60人B.被调查的学生中,步行的有27人C.估计全校骑车上学的学生有1152人D.扇形图中,乘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4°提示:由21÷35%=60,所 以被调查的是 60人;步行的占1-35%-15%-5%=45%,所以步行的人数是60×45%=27(人);乘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60°×15%=54°;用部分估计整体,骑车上学的大约是2560×35%=896(人),所以不正确的是 C.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 扇形统计图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课题 数据有用吗 数据的收集【学习目标】1.通过实践,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2.让学生亲身实践收集数据,了解数据的重 要性,体会出“让数据说话”的现实意义;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及发现的快乐.【学习重点】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让数据说话”的现实意义.【学习难点】从收集数据中总结规律 ,从而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思考:小丽为什么会当选? 行为提示 :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 知识链接:数据的收集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调查结果;6.得出结论.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小明、小红、小丽、小刚四人竞选班长,在统计了全班62名同学的投票数后(每人限投一票,且无人弃权),得到以下表格:候选人 小明 小红 小丽 小刚唱票记录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得票数 15 7 30 10(1)请你完成表格;(2)你认为应该是谁当选?答案:小丽2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模 块 一 数 据 的 收 集阅读教材 P130~ P133,完成下面的内容:归纳:收集数据的方法步骤:明确调查问题; 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为了了解七年级同学在家做家务的时间,选择了我校七年级(1)班进行调查,在这个问题中,调查的问题是了解七年级同学在家做家务的时间,调查对象是我校七年级(一)班学生.范例:假如你想知道你们全班同学对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和跑步的爱好情况,那么你在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中:(1)你的调查问题是全班同学对四种体育运动的爱好情况;(2)你的调查对象是全班同学;(3)你要记录的数据是爱好四种运 动中每项的人数;(4)你的调查方法是直接问卷调查.仿例:如果让你调查豌豆荚里大约有几粒豆子,那么:(1)你的调查问题是完整的豌豆荚里通常会有几粒豆子;(2)你的调查对象是一定数量的豌豆荚.变例:在设计问卷调查时,下面的提问比较恰当的是( D )A.我认为小狗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B.难道 你不认为科幻片比武打片更有意思吗C.你给我回答到底 会不会做这一题D.请问你家有哪些使用电池的电器知 识 模 块 二 频 数 、 频 率归纳:(1)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2)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百分比)称为频率;(3)频数和频率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范例 :某学校在全校进行了一个调查,共有 3402人参加,内容是:你认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最需要具备如下哪个条件?较强的教学能力(604人),合理的知识结构(235人),对学生的爱心(838人),现代教育理念(1725人),从这次调查中,你认为一名教师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现代教育观念,所占比例约为51%.仿例:随手写一串数字:1010011000111010011011,“1”出现的频数是12,频率是 ,“0”出现的频数是16110,频率是 .511方法:频率、频数和总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下:1.频率= ;频 数总 数 据2.所有频率之和等于1.知识链接:利用样本所占比例去求总体中的样本的 总个数时,使用的是乘法.3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 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变例: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某执法部门最近就食品安全抽样调查一家超市,从中随机抽样选取20种包装食品,并列出下表:食品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 有害或有毒食品0 2 3 n 4(1)这次的抽样调查中,“食品质量为合格以上(包含合格)”的频率是0.25.(2)若这家超市经销的包装食品共有1300种,请你估计大约有多少种包装食品是“有害或有毒”的?解:20种包装食品中有害或有毒的频率为: =0.2420∴1300×0.2=260(种)答:大约有260种包装食品是“有害或有毒”的.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数据的收集知识模块二 频数、频率检测反 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