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势渗流通道综合研究 张宁宁 王崟 伍小雄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摘 要: 本次研究以胡 12 断块中渗非均质为例, 运用多种手段对油藏优势渗流通道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全方位地研究, 识别优势渗流通道, 描述定性、定量和半定量需要很多方法去实现, 并可以指导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剩余油挖潜工作。关键词: 注水开发; 优势渗流通道; 示踪剂; 作者简介:张宁宁,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收稿日期:2017-08-28Comprehensive study of dominant seepage channelsZhang Ningning Wang Yin W
2、u Xiaoxiong Shaanxi Energ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Abstract: The study on hu 12 permeability heterogeneity in the fault block as an example, using a variety of means system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3、reservoir seepage channel advantag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realize advantage seepage channel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ative and semi-quant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idual oil and residual oil potential in work has a certai
4、n guiding significance.Keyword: Waterflood development; Advantage seepage channel; Tracer; Received: 2017-08-28胡 12 块油藏类型属于埋藏较浅、常温常压、中高粘度、低饱和度的层状中渗透严重非均质孔隙性油藏。因注采开发阶段强注强采, 形成了许多优势渗流通道, 加剧了层间、平面矛盾, 给油田的开发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对优势渗流通道的研究对提高胡 12 块的最终采收率具有很现实的意义。1 优势渗流通道成因机制探讨胡 12 断块西部靠近石家集断层, 坡度较陡为近物源区, 断块中沉积构造多由递变
5、、块状层理和 (过度) 三段式构成, 要粒度概率曲线, 胡 12 断块为扇三角洲沉积。其成岩作用的特点为: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高、岩石的结构成熟度低、成岩作用弱。储层中注水开发所带来的影响具体表象在以下几点:1) 储层沉积物中砂砾最细的微粒沉积物的遗失是由于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的过程中造成的。从而使砂岩喉道的增大或 (和) 大喉道在数量的增加, 其结果大大提高了岩石的渗透率而且也必将增加储量水驱动作用在低渗透储层内的难度。2) 孔隙度和岩石密度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仅渗透率变化较大, 且渗透率变化率与原始渗透率值大小成正相关。3) 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在注水开发后的表现。结果表明, 储层在注入水后产生了
6、增加渗透的现象并将它物性界限的孔隙度提高到 18.24%, 渗透率提高到 71.3m D。压差具有相当的力量后储层才将发生增加渗透的作用, 换句话说若高渗储层不具备足量的压差那么储层就不会发生增加渗透的现象, 储层的压差越大增加渗透的能力也就越强;在注水开发之后渗透率所增加的倍数会随着储层原始渗透率的变大而变大。优势渗流通道形成后, 油水井生产特征也发生了变化:1) 优势渗流通道形成后, 在管流的状态流体在其中流动, 渗流的阻力变小, 油井井底的压力会慢慢的增加到与注水井的井底压力相同。2) 优势渗流通道形成后由于压力下降, 产量增加, 采液指数猛增。3) 在优势渗流通道形成以后, 单位压力下
7、的注水量会迅速增加。优势渗流通道内的吸水百分数也会随之逐渐增加。4) 如果出现优势渗流通道, 整个单元的注采平衡也改变。一旦注入水, 水会沿着大的孔道流入互相联通的井中, 也会增加此井的采液指数, 而其他的井在其对应的单元内注水效果随之变弱。2 优势渗流通道与其大孔道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分析吸水的数值百分比较高的井段与砂体的分布在平面上所在位置得出结论, 吸水数值百分比较高往往是在井段砂层较厚的地方, 平面上看多在水下分流河道的地方和河口坝的地方聚集。而优势渗流通道很少出现成片分布, 绝大部分的分布范围较窄, 连片性差。横向上多出现条状近鸟足状等不连贯的分布在, 见图 1。纵向上, 分流河道与河
8、口坝微相的流动单元, 多为优势渗流通到的分布区。图 1 胡 12 断块沙三中优势通道平面分布图 下载原图3 优势渗流通道描述技术3.1 利用示踪剂技术估算优势渗流通道渗透率的值利用示踪剂技术来监测, 就能了解井间的连通情况, 判断油井见水、来水方向及油层水驱动用程度, 最终认识油藏平面上和纵向上的非均质的程度。3.1.1 示踪剂现场监测在注水井注入示踪剂,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根据监测井中见到示踪剂离子, 记录示踪剂产出曲线。根据示踪剂产出浓度曲线的峰值及各井之间的井距, 计算出注入水前缘水线的推进速。从而可以大致判断出优势渗流通道的发育方向。3.1.2 示踪剂产出曲线数值分析根据现场监测到的
9、示踪剂浓度产出曲线, 经过计算机调试运算, 得到最终拟合曲线, 并得到对应油井、观测得峰值时间、见示踪剂速度、平均渗透率、孔喉半径等油藏有关数据。根据油田现场示踪剂浓度产出曲线分析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 可以做出示踪剂峰值出现时间与平均渗透率之间的散点图, 从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的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成反比。这可以用于在进行了示踪剂测试而没有相关软件进行分析的情况下, 对地层渗透率相对大小的判断。3.1.3 基本结论1) 井间示踪剂监测的技术是识别目前油藏中高渗层和大孔道的存在情况的重要的手段, 为调剖、调驱等增产措施提供科学而可靠的依据。2) 通过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可以看出目前油藏是否已经
10、形成了优势渗流通道与大孔道。建议下一步依据井间示踪剂监测结果, 是否进行调剖、调驱及实施三次采油方案,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参考文献1杨勇.正韵律厚油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条件和时机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15 (3) :105-107. 2洪金秀, 胥伟, 涂国萍.河流 三角洲沉积储层大孔道形成机理及 DLS 测井曲线识别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25 (4) :51-53. 3冯其红, 齐俊罗, 尹晓梅, 等.大孔道形成与演化过程流固耦合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4) :498-502. 4谭光明.河 31 断块优势渗流通道识别及治理方法J.特种
11、油气藏, 2007, 14 (1) :87-93. 5高慧梅.高含水期油藏大孔道动态变化机理与识别模型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 2007. 6杨勇.正韵律厚油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条件和时机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15 (3) :105107. 7曹亚明, 郑家朋, 孙桂玲, 等.南堡陆地中浅层油藏优势渗流储层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 2013, 35 (4) :114117. 8罗天雨, 王嘉淮, 赵金洲, 等.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的影响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29 (5) :141-149 9罗天雨, 王嘉淮.多裂缝防治措施研究J.断块油气田, 2006, 13 (6) :40-42 10廖广志, 王德民.化学复合驱原理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88-92. 11杨凤华.二元复合体系性能及微观驱油机理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 26 (1) :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