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七、爱莲说,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从世上可爱的花甚多写起,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以此衬托自己爱莲不愿隐逸、不慕富贵、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正直操守的生活态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质。),1.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 (2)出淤泥而不染 染F: (3)濯清涟而不妖 濯: 妖: (4)不蔓不枝 蔓: 枝: (5)香远益清 远F:
2、 益F: (6)亭亭净植 亭亭:植: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挺立的样子,更加,洗涤,沾染(污秽),多,远播,竖立,亲近而不庄重,枝枝节节,牵牵连连,美丽而不庄重,2. 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欢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 污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上。,3.句子朗读节奏 (1)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 (2)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4.文意理解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3、而不妖”写出了莲的什么品质?,/,/,/,写出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的品质。,(2)试就课文中“出淤泥而不染”一句谈谈你的理解。,此句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3)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不同,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示例:我赞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观点。这句话隐喻了做人要心地纯净,不受外界世俗的影响;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自控能力差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坏的现象所诱导,说法太绝对。生活中,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
4、高洁的品格(操守);都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最后我们都能“出淤泥而不染”。,第二部分 将菊、牡丹和莲拟人化,再次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分别说明其是隐士、富贵者、君子的化身。)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1.词语解释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谓F:隐逸: (2)陶后鲜有闻 鲜:闻F: (3)宜乎众矣 宜:众:,很多,听说,少,隐居,认为,当然,2.句子翻译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
5、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文意理解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示例:表达了作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 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 嘲讽)。,(2)试分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也”,此外别无贬词,但从“宜乎”一词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全文中心】本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
6、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写作特色】托物言志,采用衬托的手法彰显主旨,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音韵和谐、顿挫有致。,全文理解,【文意理解】 1.作者喜爱“莲”的原因是什么?2.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作者于中寄寓了自己对君子品德的追求。,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金题演练,一、(15南宁改编)阅读爱莲说,完成14题。 (12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7、2分) (1)濯清涟而不妖 ( ) (2)亭亭净植 ( ),挺立的样子,美丽而不庄重,2.下列句子变色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B.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C.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解析】项中两个“之”的用法分别是: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项中两个“自”的用法均是:从。项中两个“而”的用法分别是:表转折,可是;表修饰,不译。项中两个“焉”的用法分别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疑问代词,哪里。,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牡丹的喜爱,当
8、然人很多了!,(莲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4.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4分),文中三次提到“菊”“牡丹”,都是为了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10分) 【甲】爱莲说全文 【乙】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唯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
9、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节选自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蓄:积聚。斩:砍伐。稿:通“槁”,枯槁。,长枝节,1.解释下面句中变色词语的意思。(2分) (1)不蔓不枝 (2)则人益贵之,更加,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唯竹。3.【甲】文中作者为什么以莲自喻?(2分),我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污染。,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求取的,所不能求取的只有竹子。,4.【甲】文中作者对莲的
10、喜爱与【乙】文中京师人对竹的喜爱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不相同,【甲】文中作者喜爱莲是喜爱其具有高洁的君子品格,【乙】文中京师人喜爱竹,是喜爱竹子的装饰作用,和在京师不容易得到竹子。,因为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等特点与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解析】作者以莲有喻是因为莲花所具有的品质像他。,【参考译文】【乙】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求取的,所不能求取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据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因此人们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至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