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一 本章知识梳理,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 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 2.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 3. 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知道) 4. 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 5.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模仿操作) 6.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认识) 7.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知道) 8. 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认识) 9. 利用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理解) 10. 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内化),知识梳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该实验必须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Z2
2、-1-1所示。 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瓶内_,瓶内压强_,水进入集气瓶。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3.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_。(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_体积。 4. 实验结论:_,可支持燃烧。 5. 实验注意事项:装置不能漏气; 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 红磷要过量;待红磷熄灭并冷却 后,打开弹簧夹。,氧气,减少,白烟,1/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知识梳理,二、空气的主要成分,78%,21%,0.03%,知识梳理,三、物质的分类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空气污染物有:_(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臭氧等)和_(如可吸入颗粒物
3、)。 2. 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煤、石油)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有害气体,烟尘,知识梳理,3. 空气质量日报: (1)空气质量日报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_、_、_、_(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PM10,又称飘尘)和_等。 从2011年11月起,基本监控项目新增了PM2.5的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浓度限值)。注意: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但空气污染物不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知识梳理,五、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
4、溶于水,密度(1.429 g/L)比空气略大。在压强为101 kPa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 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_,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氧化性,知识梳理,木炭、硫、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反应式如下表:,白,热量,蓝紫,有刺激性,黑色,知识梳理,六、氧气的用途 供给_: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天提供呼吸。 2. 支持_:炼钢、气焊与气割、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七、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AB
5、,简称“多变一”。 2.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呼吸,燃烧,知识梳理,说明:氧指氧气或化合物中的氧;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这类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等。3.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_。可表示为:ABAB,简称“一变多”。,分解反应,知识梳理,八、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氯酸钾。 2. 反应原理: (1)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过氧化氢 水+氧气;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九、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
6、剂:在化学反应里 _(加快或变慢),而本身的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知识梳理,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按实验要求,将所需仪器连接好组装成一套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按先_后_,从_到_的顺序安装装置;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_,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4)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5)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在药品所在的部位加热;,上,下,左,右,一团棉花,知识梳理,(6)用
7、_(如图Z2-1-2)或_(如图Z2-1-3)收集氧气;(7)实验结束后,先_,再_。操作步骤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灭酒精灯,知识梳理,2. 注意事项: (1)试管中的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受热均匀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试管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湿存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倒流,使试管炸裂; (3)导管伸入试管内不宜过长,以稍微露出橡皮塞为宜,这样有利于空气的排出和氧气的导出; (4)用高锰酸钾制气体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使导管阻塞; (5)给试
8、管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破裂;,知识梳理,(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连续不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因为刚开始冒出的气体是试管内的空气;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集气瓶内不能太长,否则,不利于观察氧气的排出速率,也不利于把导管移出; (8)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吸进热的试管里,导致试管炸裂; (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目的是尽快排出集气瓶内的空气,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知识梳理,3. 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_,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4. 氧气的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_,则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_,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复燃,气泡从瓶口边缘冒出时,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