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的酸和碱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和锌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顶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常温下向 pH=10 的 NaOH 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B向等质量的 Mg 和 MgO 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2、C向一定量的 AgNO3和 Cu(NO 3) 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D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4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x 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 x 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x 溶液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C 镁铝合金 稀盐酸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AA BB CC DD5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
3、一定是中和反应A只有 B C D6对于反应 X+3NaOH3Y+Fe(OH)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中含有三价元素 BX 可能是 FeCl3CX 可能是 NaNO3DY 中一定含有钠元素二、填空题7镍(Ni)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常用于电镀工业和制造电池,硫酸镍溶液显绿色,氢氧化镍为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在这些化合物中镍元素都显+2 价(1)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 (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预测反应现象: 8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探究学习碱的化学性质(1)上图中 A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C 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
4、式为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提出问题】将废液缸中的废液过滤后,红色滤液中还含有哪些溶质?【查阅资料】a、酚酞遇 Na2CO3溶液变红,遇 BaCl2溶液不变色b、BaCl 2+Na2CO3BaCO 3+2NaClc、Na 2CO3+CaCl2CaCO 3+2NaCl【尝试猜想】经分组讨论均认为滤液中肯定有酚酞和 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情况较多,下表是某几组讨论的结果:甲组 可能有 NaOH、Na 2CO3乙组 可能有 Ca(OH) 2、NaOH丙组 可能有 Ca(OH) 2、CaCl 2丁组 可能有 Na2CO3、CaCl 2戊组 可能有 N
5、aOH、CaCl 2 上表中 组一定不可能【实验验证】取少量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红色褪去【得出结论】根据实验验证,分析上述滤液中,还含有 ,没有 【反思小结】上图中 B 实验证明碱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探究拓展】上图中 B 实验反应的微观过程如 D 所示,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H+和 OH ,其反应的方程式为:H +OH H 2O,若 A 实验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CO2和 OH ,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Na2CO3和 H2O则 A 实验反应的方程式为 9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
6、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2)利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0已知室温时,NaOH、Na 2CO3、Ca(OH) 2的溶解度分别是 108g、21.5g、0.16g某校化学实验室的黄老师欲配制烧碱(NaOH)溶液,取药品时发现盛装烧碱固体的试剂瓶没有密封好,为确定该烧碱是否变质(变成 Na2CO3),黄老师进行了如下实验:A取 4.8g 烧碱样品,加水溶解,将溶液平均分为两份;B取一份加入足量的稀 CaCl2溶液;C
7、取另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请你协助黄老师分析:(1)若 B 实验中产生少量沉淀, (填“能”或“不能”)说明烧碱已变质,理由是 (2)若 C 实验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填“能”或“不能”)说明烧碱已变质,理由是 ;若将 C 实验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 2.0g 沉淀(不考虑实验损耗),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该烧碱已 (填“部分”或“完全”)变质(3)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及已学知识,写出一种判断该烧碱是否已发生变质的实验方法 11亚硫酸盐的一些性质和碳酸盐的性质类似,如:Na 2SO3(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BaSO 3(亚硫酸钡)是白色难溶
8、于水的固体工业上常用 NaOH 来吸收 SO2气体现有吸收 SO2一段时间后的NaOH 样品,请选用下列试剂:盐酸、稀硫酸、蒸馏水、Ba(OH) 2溶液、Ba(NO 3) 2溶液已知Ba(NO 3) 2溶液呈中性、pH 试纸、石蕊指示剂,仪器自选,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该样品中NaOH 是否反应完全,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1)取少量吸收 SO2一段时间后的 NaOH 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2)用试管取少量该样品溶液;(3)往试管中逐滴加入 ,到 时,停止加入;(4)后续实验的操作是: ,若观察到 ,则 NaOH 已完全反应12现有氢氧化铜、硫酸铜、氯化铜三种物质,分别将它们依次加入到
9、A、B、C 三种无色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均得到同一种溶质溶液,则 A 是 溶液,B 是 溶液,C 是 溶液1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是气球)(1)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试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2)氯气(C1 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1 2+H2O=HCl+HClO(次氯酸)若将锥形瓶中的 CO2气体换成氯气,也可产生上述现象试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想使装置中产生的现象与(1)中的现象相反,则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应分别装入什么药品(
10、写出一组即可) 14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1)使用氢氧化钠时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具有强烈的 性(2)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有一瓶瓶盖已损坏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检验它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已知:CaCl 2溶液呈中性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操作的名称是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样品中含有 15KOH 溶液中含有 H2O、K +、OH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 KOH 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提出问题】KOH 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猜想 1:KOH 溶液中的 H
11、2O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 2:KOH 溶液中的 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 3:KOH 溶液中的 (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探究】实验操作 反应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猜想 1 不成立用试管取少量 KCl 溶液,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 猜想 2 不成立 ,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变红【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 【拓展】向 Ba(OH) 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KOH 固体应 保存16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
12、方案(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2)在 C 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 A、C 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物质是碳酸钠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物质是氢氧化钙
13、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 A、B 两个实验(1)B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 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如图 C 所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CuSO 4;小光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NaOH;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CuSO 4、H 2SO4;你的
14、猜想: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讨论】你认为 的猜想一定不合理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 的猜想,理由是 【实验】若小光的猜想正确,请完成下表的方案 实验步骤 预想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滴入 小光的猜想正确18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中 含有 H2O,Na +,OH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做了三个实验设计:实验一: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 2ml 蒸馏水,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二: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 2ml,5%NaCl(pH=7)溶液,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三: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 2ml,5%
15、NaOH 溶液,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二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Na +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3)实验三观察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4)拓展应用:向滴加 23 滴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9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用化
16、学方程式表示)【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假设】猜想: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探究】(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A、B 两个实验实验现象:A 中软塑料瓶変瘪,B 中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向 B 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7、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 20同学们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编号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1) 分别向盛有 NaOH 溶液、KOH溶液的 A,B 两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两支试管均有 沉淀生成不同的碱溶液都含有 (填化学符号)所以不同的碱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2)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稀 和浓 白纸 A 没明显现象; 同种酸,由于 不同,它们性于白纸 A,B 上,片刻 白纸 B 变黑(生成了炭)质不完全相同(3)另一个同学利用铜丝、硫酸铝
18、溶液、硝酸银溶液等三种药品以及试管,完成了一个探究实验请将相应内容填在下表中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21CO 2和 NaOH 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 CO2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1)CO 2与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计实验(2)方案一: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往盛有 NaOH 溶液的试管中通入 CO2,然后滴入足量的 CO2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3)方案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烧杯中的水吸入集气瓶中 CO2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反思与评价(4)有同学认为方案二根据实验现象
19、不能得出“CO 2和 NaOH 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应再做对比实验,理由是 22今年,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 H7N9 型禽流感为了防止禽流感蔓延,人们将家禽捕杀、掩埋,并在禽舍和掩埋坑中洒上大量熟石灰(1)熟石灰属于 (填“酸”、“碱”或“盐”)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中的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2)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30时,将 1g 熟石灰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搅拌、过滤,若不计溶液损失,得到溶液的质量是 g将该溶液降温到 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序号)A不变 B增大 C减小23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地利用它,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1)利用化学转化的方法,可以提高物质
20、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如:用廉价的熟石灰与厨房中的纯碱反应,就可以制取用途广价格高的烧碱,其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化学产品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危险如:2013 年 5 月 4 日,央视焦点访谈曾曝光我省某地菜田滥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和大葱的违法行为,该农药的化学式为C7H14N2O2S,它由 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氧、硫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三、解答题24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图是小丽探究物质性质的连续操作步骤示意图,据此回答:(1)操作中出现错误的步骤有(填步骤字母代号) ;(2)写出步骤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 C 中观察
21、到的现象是 25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将注射器 1 中的溶液推入充有 CO2 的瓶中气球鼓起 无明显现象将注射器 2 中的溶液推入瓶中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向外拉注射器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步骤中气体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2)步骤中的操作是 ,其目的是 (3)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本实验的结论是 26小明家的新房装修,瓦工师傅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收工时瓦工师傅把未用完的石灰浆用沙土盖上,以备第二天再用,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石灰浆因变质而失效(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石灰浆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2、2)小明想通过实验验证石灰浆的变质情况,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以下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取样,加一定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该石灰浆部分变质(3)由此小明联想到实验室里的一些药品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可分为以下几类: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如澄清的石灰水;药品具有挥发性,如 ; ,如浓硫酸27向一含有盐酸的氯化铁溶液边震荡边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画了如图,要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请看图分析:(1)b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 (2)图中部分线段有误,请在答
23、题卡的图中,重新画出溶液溶质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曲线(要求标出 abc 折线点)28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查阅资料得知:Na 2CO3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都呈碱性(pH7),CaCl 2溶液呈中性(pH=7)(1)甲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 色,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溶液恰好呈无色为止(2)乙实验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由此分析可知:废液中除碳酸钙、氯化钠、水和指示剂外,一定还含有 依据上述实验过程,你
24、认为引起废液呈碱性的物质组成共有 种可能(4)如果将乙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 CaCl2溶液,同样进行实验(1)(2)(3)的操作,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的现象 (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29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些实验,主要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甲中烧杯内的现象是 ;所需的硫酸铜溶液,在配制前应先将硫酸铜晶体放于 内将其捣碎(2)实验乙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3)实验乙、丙中均使用到了玻璃棒下列实验中必须使用玻璃棒 (填写字母序号)A稀释浓硫酸B硫在氧气中燃烧C用 PH 试纸测肥皂水的 PH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4)实验丁中
25、将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的正确操作是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的温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30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已知:CaCl 2溶液呈中性,CaCl 2+Na2CO3=CaCO3+2NaCl)(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 Ca(OH) 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Ca(OH) 2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酸碱指示剂除外);(3)丙同学根据反应得出结论: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 ;(4)丁同学将 Na2CO3溶液加入
26、Ca(OH) 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常见的酸和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和锌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的
27、pH 减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再根据金属的活动性确定反应的时间D、根据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比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的 pH 减小,但加再多的水溶液也呈碱性,溶液的 pH 也会大于 7,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
28、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变,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的溶液为稀盐酸,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比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大(相对分子质量为44),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改变,故沉淀的量先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相对应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
29、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顶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不会显中性、酸性;B、根据铝与氯化铜的反应分析;C、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D、根据硫酸、硫酸
30、铜、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最终溶液的 pH 小于 7 显酸性,与实验事实不符,最终溶液的 pH 不会小于 7,只能接近于 7,故 A 错误;B、由铝与氯化铜的反应 2Al+3CuCl22AlCl 3+3Cu 可知,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小,当反应停止时不再减小,不会增大,故 B 错误;C、二氧化锰固体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故 C 正确;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应该先与稀硫酸反应,再和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因此起点不应该从原点出发,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此题是化学反应、及
31、化学实验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要结合反应和实验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常温下向 pH=10 的 NaOH 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B向等质量的 Mg 和 MgO 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C向一定量的 AgNO3和 Cu(NO 3) 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D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碱性溶液稀释 pH 减小解答;B、根据镁和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解答;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解答;D、根据部分
32、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解答【解答】解:A、常温下向 pH=10 的 NaOH 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碱性减弱,pH 减小,但是不会小于等于 7,错误;B、向等质量的 Mg 和 MgO 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则镁和氧化镁全部反应,由于等质量的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小于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故氧化镁生成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镁生成的硫酸镁,正确;C、向一定量的 AgNO3和 Cu(NO 3) 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反应完毕,硝酸铜开始反应,故生成铜的质量不会是从 0 开始,当硝酸铜反应完毕,铜的质量不再改变,正确;D、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
33、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则盐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不会从 0 开始,错误;故选 B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化学知识结合图象进行4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x 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 x 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x 溶液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C 镁铝合金 稀盐酸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AA BB CC DD【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分析图象的意义是随着乙的不断加入,反应开始没有
34、气体或沉淀生成,然后气体或沉淀逐渐增加,其次将四个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逐一分析,分析气体或沉淀的生成与 x 溶液的关系,最后和图象对比可完成解答【解答】解:A、烧碱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但是生成的沉淀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铜,所以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难以形成沉淀,只有把盐酸消耗完全,才能产生沉淀,故 A正确;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沉淀,即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入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马上产生沉淀,即生成沉淀的起点为原点,故 B 错误;C、镁铝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且只要接触就能产生氢气,即生成气体的起点为原点,故 C 错误;D、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
35、碳酸氢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气体,即生成气体的起点为原点,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是图象和化学知识相结合的题型,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有将图象信息转换为化学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化学知识必须十分熟练,才可能快速解题5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A只有 B C D【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
36、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有的盐溶液也显碱性;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有的含氧化合物有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不是中和反应可以根据以上知识点进行解答【解答】解: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它是盐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两种元素,例如碳酸中含有氧元素,但它不是氧化物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所以类推结果错误的为故选 D【点评】通过举例的形式对各种说法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
37、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尽管简单易懂,但却是考查的热点之一6(2013西藏)对于反应 X+3NaOH3Y+Fe(OH)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中含有三价元素 BX 可能是 FeCl3CX 可能是 NaNO3DY 中一定含有钠元素【考点】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和元素化合价在复分解反应中不变的特点,可得出本题答案【解答】解:A、根据复分解反应特点,X 中含有铁元素,又因为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 X 中含有三价的铁元素;B、X 中含有三价的铁元素,可能是 FeCl3;C、根据复分解反应特点,X 中
38、含有铁元素,不含钠元素;D、根据复分解反应特点,Y 中一定含有钠元素;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元素化合价在复分解反应中的特点,题目稍难本题能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二、填空题7镍(Ni)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常用于电镀工业和制造电池,硫酸镍溶液显绿色,氢氧化镍为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在这些化合物中镍元素都显+2 价(1)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 Ni(OH) 2 (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SO 4+2NaOHNi(OH) 2+Na 2SO4 预测反应现象: 有绿色固
39、体生成,溶液从绿色变成无色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结合镍元素和氢氧根的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硫酸镍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绿色的氢氧化镍沉淀,同时由于消耗了硫酸镍,所以溶液的颜色要变为无色,可以据此完成该题的解答【解答】解:(1)镍元素的化合价为+2,而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所以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知道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 Ni(OH) 2;(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硫酸镍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绿色的氢氧化镍沉淀,同时由于消耗了硫酸
40、镍,所以溶液的颜色要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SO4+2NaOHNi(OH) 2+Na 2SO4;故答案为:(1)Ni(OH) 2;(2)NiSO 4+2NaOHNi(OH) 2+Na 2SO4;有绿色固体生成,溶液从绿色变成无色【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8(2013恩施州)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探究学习碱的化学性质(1)上图中 A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软塑料瓶要变瘪 ,C 实验反
41、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 2CaCO 3+2NaOH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提出问题】将废液缸中的废液过滤后,红色滤液中还含有哪些溶质?【查阅资料】a、酚酞遇 Na2CO3溶液变红,遇 BaCl2溶液不变色b、BaCl 2+Na2CO3BaCO 3+2NaClc、Na 2CO3+CaCl2CaCO 3+2NaCl【尝试猜想】经分组讨论均认为滤液中肯定有酚酞和 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情况较多,下表是某几组讨论的结果:甲组 可能有 NaOH、Na 2CO3乙组 可能有 Ca(OH) 2、NaOH丙组 可能有 Ca(OH) 2、
42、CaCl 2丁组 可能有 Na2CO3、CaCl 2戊组 可能有 NaOH、CaCl 2 上表中 丁 组一定不可能【实验验证】取少量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红色褪去【得出结论】根据实验验证,分析上述滤液中,还含有 碳酸钠 ,没有 氢氧化钠 【反思小结】上图中 B 实验证明碱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能够使酚酞变色,能够和酸反应 【探究拓展】上图中 B 实验反应的微观过程如 D 所示,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H+和 OH ,其反应的方程式为:H +OH H 2O,若 A 实验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CO2和 OH ,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Na2CO3和 H2O则 A 实验反应的方
43、程式为 CO 2+2OH CO 32 +H2O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可以观察到软塑料瓶要变瘪,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碳酸钠和氯化钙,可以据此解答该题;【得出结论】分析所给的物质可以知道,能够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只有碳酸钠,所以可以判断在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在加入氯化钡的过程中发现红色褪去,所以可以判断在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反思小结】根据 B 实验可以知
44、道,碱能够使酚酞变色,且能够和酸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探究拓展】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CO2+2OH CO 32 +H2O,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可以观察到软塑料瓶要变瘪,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3+Ca(OH)2CaCO 3+2NaOH;(2)【尝试猜想】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碳酸钠和氯化钙,即丁组推断一定不可能;【得出结论】分析所给的物质可以知道,能够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只有碳酸钠,所以可以
45、判断在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在加入氯化钡的过程中发现红色褪去,所以可以判断在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钠;【反思小结】根据 B 实验可以知道,碱能够使酚酞变色,且能够和酸反应;【探究拓展】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CO2+2OH CO 32 +H2O故答案为:(1)软塑料瓶要变瘪;Na 2CO3+Ca(OH) 2CaCO 3+2NaOH;(2)【尝试猜想】丁;【得出结论】碳酸钠;氢氧化钠;【反思小结】能够使酚酞变色,能够和酸反应;【探究拓展】CO 2+2OH CO 32 +H2O【点评】本题考查实验的猜想及方案设计,解题时要针对实验现象,特别是有异于正常现象的现
46、象而提出问题,依据题目中的问题,结合课本相关知识进行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时,需针对猜想进行设计9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红 色,(2)利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Ca(OH) 2+Na2CO3CaCO 3+2NaOH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1)根据酚酞遇酸不变色,遇
47、碱变红考虑;(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所以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用观察法配平,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Na2CO3CaCO 3+2NaOH故答案为:(1)红;(2)Ca(OH) 2+Na2CO3CaCO 3+2NaOH【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和碱变色情况,熟悉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10(2013怀化)已知室温时,NaOH、Na 2CO3、C
48、a(OH) 2的溶解度分别是 108g、21.5g、0.16g某校化学实验室的黄老师欲配制烧碱(NaOH)溶液,取药品时发现盛装烧碱固体的试剂瓶没有密封好,为确定该烧碱是否变质(变成 Na2CO3),黄老师进行了如下实验:A取 4.8g 烧碱样品,加水溶解,将溶液平均分为两份;B取一份加入足量的稀 CaCl2溶液;C取另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请你协助黄老师分析:(1)若 B 实验中产生少量沉淀, 能 (填“能”或“不能”)说明烧碱已变质,理由是 CaCl 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 (2)若 C 实验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能 (填“能”或“不能”)说明烧碱已变质,理由是 产生二氧化碳,说明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 ;若将 C 实验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 2.0g 沉淀(不考虑实验损耗),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该烧碱已 部分 (填“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