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是班里的“大富翁” 顾娴雁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开学第一天, 班里这里一堆, 那里一堆地挤满了人, 好不热闹!“大胖”自豪地说:“你们看, 我穿到可是全套网球王子的品牌, 帅不?”这时, 小刘把他那小小的脑袋挤进来, 说:“切!这有什么, 在寒假里, 我爸爸帮我买了最新的遥控赛车和电脑游戏碟, 可要几百块呢!”在大家异口同声地羡慕声中, 他昂首挺胸地走了。小倩忽然冒了出来, 打开她的笔盒, 哇噻!我的天啊, 里面全装满了价值不非的钢笔、圆珠笔、好看的橡皮、尺子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 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大多是因为受到外界的诱导, 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且不说五
2、花八门的物质消费攀比, 单就孩子的教育来讲, 父母之间的攀比比比皆是, 如比上什么兴趣班、特长班或特色幼儿园、贵族幼儿园等等。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白纸一样的孩子不受其影响也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孩子的攀比心理也成了当今学校的一种风气。孩子想得到别人的关注或者感到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时, 就会用好看的玩具, 漂亮的衣服或者受到奖励等行为, 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和好奇心很强, 喜欢新鲜事物, 和同学们在一起, 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这些心理因素都会引发他的攀比行为。由于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 在判断、分析、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 盲目攀比, 往往会演变为模仿和追随,
3、甚至盲从, 这必然会破坏孩子的心理平衡。这种心理, 能分散孩子的精力, 影响学习, 还能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和奢侈的消费观念, 更能对一些经济不好的家庭的孩子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 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 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灵机一动, 能否利用孩子“爱攀比”的特点, 帮助他们他成长呢?我特意在班里召开了一次攀比会, 主题是“比一比班上谁最富有”!如我所料, 同学们都非常吃惊地望着我, 因为平时老师总是反对提这件事的。我观察了一下那些家庭的同学, 他们个个都得意洋洋, 准是在想:“这还用说, 我就是最佳人选!”
4、小冯首先举手说:“我的衣服是名牌的, 1500 元呢!”阿玉也不甘示弱地举手说:“我的文具盒是多功能的, 正宗美国货!”小李歪着脑袋愤愤地举手说:“我过生日买的是三层大蛋糕”小张更是一脸不服地举手说:“寒假里我新买了一个 ipad, 只用了压岁钱的四分之一!”听着孩子们一个一个地炫富, 我笑着, 但是对谁的答案都不置可否!孩子们看我不予评价, 渐渐地意识到了什么, 发言的人越来越少, 想知道我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看到时机成熟了, 我清清嗓子开始发言:“究竟我们班谁最富有呢, 听了同学们热烈的发言, 老师倒是有一个人选啊?”一边说, 我一边把目光投到一直低着头的小伟身上。“难道是小伟!”这时
5、学生们都目瞪口呆了, 他平时穿的最普通了, 学习用品从来都是低档货, 怎么会是最富有的人呢?看着我笑呵呵的样子, 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马上举手回答:“因为他学习好!”“他拥有的知识多, 还是三好学生。”“他课外知识面广, 会讲科学故事, 还会写一手好字”同学们滔滔不绝, 似乎想把小伟很多他的优点一下子都倒出来, 而此时的小伟也抬起了他的头, 露出了自信的微笑我的目光充满了喜悦, 不住地点头说:“大家说得对!小伟虽然没有高档的衣服和用品, 家里的经济也不富裕, 可他拥有的知识最多, 应该是最富有的。不要整天与他人比吃比穿的, 就是不想学习, 同学说是不是知识才是最大的财富!”这
6、时的同学们都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那些刚才争着攀比的同学, 羞得脸通红, 低下了头。这个攀比会开的真好!无疑给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 让孩子们意识到只有拥有知识才是富有的人。俗话说, “独木不成林”, 原野里单独的一颗树, 有着完全自由发展的空间, 长出来的, 却多是横丫斜节, 成不了良材。长得高、大、直的良材, 都是在成片的丛林里长出来。原因何在?那是因为攀比, 每颗树为了自己有阳光照耀, 都必须一心一意向上成长。由树木想到孩子, 不会攀比的孩子, 就好像丛林中矮小的灌木, 越长不高, 就越得不到阳光, 很快被其他的树木挤占原本属于自己的阳光, 甚至会渐渐的失去生存空间。因此, 面对孩子的攀比心
7、理, 父母、老师不应把它视作“洪水猛兽”, 而应仔细权衡利弊, 改“堵”为“疏”, 让攀比成为孩子成长的阳光。同时, 我认为用攀比心理来促进孩子的进步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孩子的攀比心理膨胀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比如为得高名次而学习, 以超越别人为最大荣誉, 这样的行为就不可取了。对于这样的孩子, 应从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 拓宽孩子的心胸。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孩子的个性、发育程度各有不同, 不能单纯去比较。激将法是把双刃剑, 既可以刺激孩子的好胜心, 也会给孩子造成沮丧和自卑。老师不妨用孩子的进步和他过去的不足来比, 用孩子所取得的成绩来激励他自己。让其了解比较是为了进步, 而进步不只是为了与人比较, 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与才干。让我们手挽手一起抵制社会上的不良攀比, 迎接友好的“攀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