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水利院校资料.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668534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水利院校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水利院校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水利院校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国水利院校资料一、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93年(马上94了)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以及设有研究生院的学校之一。河海大学校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并在常州市新北区、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301.96亩。河海大学下设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学院、海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个二

2、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博士点,124个硕士点,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50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较多,水利及支撑学科人才梯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目前,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3万余名,其中研究生9263名,本科生18605名。河海大学现有教职工3165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

3、00名;博士生导师228名,其中有12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十五”期间,新增科技合同总经费超过10.84亿元,其中国家基金、纵向及重大工程项目科技经费占总经费40.7%;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部省级奖102项。先后被江苏省授予南京长江二桥建设有功单位、苏通长江大桥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河海大学有着优良的育人传统。近十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05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河海大学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

4、的学校,已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千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河海大学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1985年七十周年校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5年八十周年校庆,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面向未来,开拓进取,进一步发展水利教育事业”,李鹏、李岚清、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为学校题词;2005年九十周年校庆,温家宝总理视察学校,以“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对学校寄予了殷切期望。新的时期,新的起点,河海大学将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和厚望,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把河海大学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利学科与若干优势学科、多学科综合发展、具有广泛国

5、际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坐落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滨的郑州市,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之一。2005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水利电力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社、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满足国家对水利建设人才的需求,在政务院的直接关怀下,由当时的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于1951年主持创建了学校的前身-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1958年,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并入,成立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隶属水利部管理。

6、1960-1978年19年中,著名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汪胡桢先生担任学校校长。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省,先后在岳城水库和邯郸市办学,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并在原北京校址成立了研究生部,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学校迁至河南省郑州市办学,2000年起,实行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占地2200多亩,建筑面积38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馆藏图书140万余册。学校现有水利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机械学院、电力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工程系、外国语言系、法学系

7、、社科部、体育部、研究生处、人文艺术教育中心、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设有48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农、社、管、文等6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0余人。学校1981年获得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共有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地质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农业水土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与理论、流体机械与工程、应用数学等28个硕士点,其中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校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单考权资格,具有推荐并接受免试研究生资格、开展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和工程硕士

8、招生培养资格。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拥有专任教师78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者400余人,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5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500余人,超过专任教师的65%。两院院士潘家铮为我校高级顾问,顾金才院士为我校双聘教授,学校还聘请了刘光鼎、王思敬、林皋、赵国藩、厉以宁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学校设有5个省级特聘教授岗位。近年来,先后有60余人次获得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级教学名师、省管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

9、称号。经过多年的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发展趋势好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我校先后与90多个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作关系。学校现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实验室,11个研究所。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3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学校是水利部监理工程师定点培训基地,培训点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每年为国家培养监理工程师6000余名。学校工程监理中心是全国高校惟一的甲级建设监理资质单位,承担了东江深圳供水改造、珠江河口整治、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等多项大型工程的监理任务。学校参与科研和参加监理的“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广

10、东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被中纪委誉为“廉洁工程”。学校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参与了三门峡、万家寨、葛洲坝、小浪底、长江三峡、南水北调、东深港 (东莞深圳香港)供水、珠江入海口疏浚等国家重大水电建设项目的科研、设计、监理、模型试验等工作。学院勘察设计研究院具有乙级资质,曾成功承接设计了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美丽之冠”、郑州市杂技馆等省市重点、亮点工程,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学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历史悠久,从1958年起就先后接受越南、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喀麦隆等国留学生。1960年学校受水利电力部委托负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学院。学校还积极开展多种形

11、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进修、考察或开展合作研究。学校分别与英国沃里克大学、莫斯科建筑工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与美国托伊州立大学和匹兹堡州立大学签订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开始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河南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连续8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连续11年获得“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获得200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两项并被

12、评为优秀组织单位,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艺术教育一类院校”。学校还连续荣获“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河南省就业信息服务和网络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建校55年来,学校为国家水利电力建设事业培养了8万余名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学校生源质量好,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学生素质高,获得很高社会评价,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三、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建于1958年10月。1987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系,1994年撤系建院,1995年随着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与

13、北京农业大学合并,学院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简称水院。学院下设四个系、三个研究中心、一个国际培训中心、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二个科研技开发实体。四个系分别是:水利工程系、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系、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三个研究中心分别是: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际培训中心是:中国以色列国际农业培训中心;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是: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二个科技开发实体分别是: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公司、北京市先飞农业工程高技术公司。2002年,面积7000平方米的学院科研实验大楼在学校各学院拟建与在建的实

14、验大楼中率先投入使用,学院还拥有多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拥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硬件设备、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和会议室等。学院共有89名教职工,其中教师69人,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14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6人,博士学位者占教师人数的52。 学院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水土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流体机械及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结构工程。其中,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是农业部和北京市的重点学科。同时还在农业工程、

15、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城镇管理与区域规划等专业培养硕士和博士生。从1998年起,还招收包括工程硕士、推广硕士在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院现招收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现有在校研究生302人,其中博士52人,硕士250人,工程硕士103人,在校本科生1298人,学生总数达1600人。另外,学院现招有成人教育函授生(包括专升本学生)337人。 四十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包括部长、省长在内的大批人才。因良好的的培养质量和极大的社会需求,学院各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近五年来,学生毕业一次就业率一直居学校前列,每

16、年均在90以上。2004年,水院各专业的一次就业率超95。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方向)的一次就业率一直居中国农业大学各专业之首,每年都达到或接近100。学院始终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的科研领域涉及节水、水资源与水环境、水力机械、农业生物环境、城镇规划、农村能源工程、土木建筑等,参与了包括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在内的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研究与设计工作,获得国家、部、省、市级科技成果奖、教材奖60余项,获国家专利32项。目前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62项。仅2002年,进入学院的纵向科研经费达575万元,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760

17、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9篇。学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院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多次接待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学院教师中半数以上曾在日本、美国、英国、以色列、西班牙、俄罗斯等国长期工作、学习或讲学。 伴随着中国农业大学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的迈进,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正以崭新姿态跨入快速发展时期。四、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源于1944年建立的理工学院土木水利系。学院现由水力学与山区河流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农业水利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岩土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水文与水资源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科

18、学研究所、工程科学与灾害力学研究所、工程结构研究所、工程设计院水电分院、水资源研究中心组成,设有三个校“523”工程实验室(水利土木工程实验室、水动力学实验室、水土资源实验室),7个研究室、2个资料室。 学院拥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国家重点学科“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四川省重点学科“岩土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水利工程、土木工程)、8个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含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以及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岩土工程”和“水文水资源”省重点学科、“现代水利水电科学与工程”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和“985工程”二期“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

19、治科技创新平台”及四川大学“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交叉学科中心”。有4个本科专业, 现有在校学生2100余人,其中博、硕士生400余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50余人, 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5人,正高级职称37人,副高级职称44人,具有博、硕士学位的人数占60%以上。五、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大学位于我国著名的东湖风景区内,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流溢,美不胜收。水利水电学院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1998年12月成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00年8月2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与武汉大学合并后组成武汉大学

20、水利水电学院。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综合实力突出、享誉国内外的水利水电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专业学科强大:学院设有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及农业水利工程等本科专业4个,系统工程等硕士专业14个,博士专业9个,并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有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师17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36人,正副教授125人,教育部特聘教授岗位4个。 科研成果显著:学院发挥专

21、业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参与了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等国内几乎所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咨询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2001年学院科技合同经费达2537万元,名列武汉大学第一。 对外交流广泛: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十多个国家数十所高校建立了学者互访、互派留学生、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关系,扩大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同时也为优秀学生出国深造提供了机遇。 招生规模适中: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生600余人,博士生150余人,成教生1000余人。 人才培养质高:以厚基础、宽口径、高水平、强能力为

22、人才培养目标,秉承“自强、弘毅、求实、拓新”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实行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与提前毕业、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等制度。培养出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六、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是学校自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所建立的规模较大、实力最强的学院。学院目前有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及城市规划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减灾防灾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4个硕士点;具有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重点学科减灾防灾及防护工程、水工结构工程以及国家

23、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减灾防灾综合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湖北省工程技术中心地质灾害防治湖北省工程技术中心与库区生态与环境湖北省工程技术中心。在“水工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与“水利水电工程”学科设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并且“水工结构工程”与“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土木水电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博士后及博士15人,硕士5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4人。并拥有国家级专家3人,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获中华电力基金奖3人,获霍英

24、东青年教师科研奖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4人,国家电力公司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人,楚天学者3人,三峡学者4人,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湖北省跨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3人; 三峡大学三峡学者4名、学术带头人9名、学术骨干7名。土木水电学院下设水利工程系、岩土与环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系、工程力学系、图学部等6个学科(系、部),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使土木水电学院的学科与专业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目前,与日本京都大学、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法国克莱蒙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法国杜威矿业学院、荷兰春提

25、大学、美国匹茨堡大学、俄罗斯莫斯科水工研究所等有着广泛的学术联系,联合科研、互派访问学者及进修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等。目前已招收法国留学生8人次,派出进修生4人,1人获法国政府奖学金(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联合培养博士生2人,教师互访多人次。并正与法国克莱蒙大学联合开发PANDA-动力触探仪。土木水电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的水平,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中心工作。工程地质教学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及原电力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工程地质课程与施工技术课程已通过部颁一类课程的验收,房屋建筑学多门课程通过部颁二类课程或校重点课程建设的验收,其中工程地质及水工建筑物课程获省优质课程称号,水工

26、建筑物获湖北省精品课程称号并正积极申请国家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学正申请湖北省精品课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获湖北省品牌专业称号。土木水电学院拥有材料与结构、水工水力学、力学与岩土、地质勘察与测绘、道路与桥梁、建筑学与城市规划6个实验中心,拥有非饱和土三轴仪(英国),大型高速环剪仪(英国),地质雷达(意大利),压力板仪(英国)、智能岩石三轴仪、非饱和土流变仪、动态GPS及FLAC、ADINA、MARC、ANSYA和FEPG等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和软件。院属检测中心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是一家能对外承担土木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独立法人检测中心,是目前川东、鄂西检测项目最为齐全的专业检测中心

27、。院属水电勘察与地质灾害设计分院下设水电勘测、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3个设计所,拥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甲级、建筑行业设计乙级、水电行业设计乙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乙级、城市规划丙级资质,院属土木工程研究所,地质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程建设监理研究所、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现代建筑与环境艺术研究所、3S研究中心、水利水电工程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开发研究中心8个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刘德富、李建林、郑宏、柴军瑞、田斌、陈和春、罗先启、蔡德所、黄达海等为带头人的学术团队,其中以郑宏和李建林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获湖北省创新团队资助,以柴军瑞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获三峡

28、大学创新团队资助。学院目前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滑坡机理及防治、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全过程模拟技术、边坡工程加固仿真模拟技术、光纤检测技术、植被绿化护坡技术、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与应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以及滑坡监测、预警等优势研究领域取得了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曾承担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电力公司、国土资源部、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及各种省(部)级基金项目等多项纵向项目以及其它各种科技项目数百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各种科技奖励10余项及10项国家发明专利。特别是近年来在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隔

29、河岩工程、高坝洲工程、水布垭工程、溪洛渡水电工程以及锦屏一级水电工程等重大科技实践中贡献突出。学院科研经费逐年增长,年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目前在研科研项目5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部级重大科技项目近20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著)1500余篇(部),其中有100余篇科技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摘录。与此同时土木水电学院还积极面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地方经济,先后完成了神农架林区娘娘庙等10余个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三峡坝区建设者之家等10余项民用建筑设计工作、完成了三峡库区云阳县及开县等数百个移民新镇规划设计及公路设计共10余项,完成三峡库区滑坡治理工程10余项,完成枝江、房县、荆

30、门等地区病险水库安全评价及加固设计10余座。土木水电学院将根据国家、地方的重大经济发展政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灾害与环境、土木水电建设等领域形成独特的科研特色并取得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具有解决我国相关领域工程建设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独到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认真贯彻三峡大学的办学思想、目标定位和办学特色,树立素质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的培养,努力培养宽基础、高素质、有创造性和终生学习能力的一流人才。学院近几年修订了本科综合培养方案,控制了教学计划中课程学时比例;修订了教学大纲并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体现了培养方案中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环节。七、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31、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水利水电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始建于1937年的西北工学院,距今已有今七十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现有双聘院士2人,教职工205人,教师173人;其中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50人,目前在校学生3400余人,其中本科生2600余人,博士生200余人,硕士生500余人。学院目前设水利水电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陕西省本科名牌专业,并同时招收海军国防生。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设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水文学及水资源(

32、国家重点学科)等9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水工结构工程等1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同时在水利工程、建筑土木工程和电气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10个系所、西北水力发电编辑部和水利水电土木建筑研究设计院,有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并设有土木工程等三个实验中心,下设10个实验室。学院的科研紧密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特点,特别在旱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三年,学院承担“973”、“863”等国家项目5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4项

33、(重点项目4项)、国家攻关项目12项。国家大型工程项目8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2项。科研到款9662万元。获省部级奖16项(一等奖5项);国家专利16项。出版专著30余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346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37篇。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等10余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或开展学术交流,互派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社会各界团体及著名学者在学院设立了8项奖学金。学院已为国家培养出2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1982年至今,学院培养的毕业生现任企事业单位总工程师300余人,政府机关副厅级以上领导50余人,高校

34、、科研院所教授、博导200余人,大型企事业单位负责人50余人,2人获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顶得上! 七十年的建院历史是情系水利、奉献水利的历史;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历史。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作风,严肃的教学态度,严格的学生管理” 的优良传统,铸就了“团结协作、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求实创新”的水院精神;致力于培养根扎西北、敢为人先的一流工程师,积淀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情系水利、追求卓越!八、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多科性、有特色、具有优秀办学传统和人文精神的学府,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的

35、高校,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大学,也是全国56所建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北京林业大学1960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是中国林业和生态环境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培养资源与环境、生物、园林、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信息科学、人文科学、外语、艺术等多学科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北京林业大学座落于名校云集的海淀区,其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设立的清代京师大学堂林科。学校于1952年正式成立,经过半个世纪的耕耘,这座绿色学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正在向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的多科性、研究型

36、大学目标迈进。 学科专业体系完备,特色优势突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哲学8个学科门类的22个一级学科。现有50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77个硕士点,35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有1个二学位专业和3个专业硕士学位。形成了以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为主,继续教育、留学生培养为辅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本科教学学院。拥有1个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各类在册学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000多人,

37、研究生2700余人。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素质优良拥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奠基人关君蔚、国际唯一的梅花品种登录权威陈俊愉、风景园林设计大师孟兆祯、森林培育和植物生理专家尹伟伦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重点培养对象人选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5人。现有专任教师889人,其中正副教授495人,博士生导师126人,硕士生导师226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610人。师资队伍在国内

38、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理事、执委、委员以上职务的有20多人,在国内二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有130多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出了5万多名毕业生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部部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在内的12名两院院士。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众多领域的政府管理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成果丰硕。继1989年获得国家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之后,近年来,连续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20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有国

39、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7门,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2年以来,我校园林专业学生在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和国际建筑师及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有12人次获得金奖。在北美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两队分别获Meritorious Winner奖、Honorable Mention奖。学生中有3名获全国挑战杯铜奖,1名获首都挑战杯特等奖,7名获一等奖,33名获二、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1人获特等奖, 24人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有9人获全国一等奖,6人获全国二等奖。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

40、的广泛欢迎,在近年来全国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多年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近几年有3篇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该奖项代表着我国学位论文的最高水平。九、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成立于1993年,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海洋工程系。现已发展为设有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自动化及测控4个系,工程结构检测、海岸与海洋工程、地震工程与地质工程3个研究所的工科学院;现有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7个本科专业;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

41、动站、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博士点和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另有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工程热物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5个硕士点,并设有水利工程、项目管理2个工程硕士点。其中港口航道专业于200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6年成为山东省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海洋工程方向纳入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计划。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实验技术人员18人,教授、副教授占54.6%,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2%。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高校

42、青年教师奖1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20余人次受到过国家、省、市的表彰奖励,博士生导师10人。学校逐年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目前我院已建成4个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办学实力明显提高,其中机电工程实验中心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一类实验室,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实验室、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被批准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海洋数据信息分析与处理实验室、工程结构振动实验室均已通过计量论证,在保证教学的同时,明显提高了为社会服务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学院遵循“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准则,注重学生个性

43、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和特长发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近五年全院共完成教改项目18项,获各类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7篇,主持编写教材14部,参编教材15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项,校级精品课程共有6项。近五年学院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承担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明显提升,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的同时,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完成了一批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以及横向委托等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5部,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百余篇。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及

44、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到了明显成效。近五年来,本科毕业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报、获准专利10余项。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国际比赛三等奖1项,国家级比赛奖项15项,省级比赛奖项25项。通过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学院现有本科生115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20人。自1983年起招收本科生以来,学院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2610人,培养硕士研究生210名,博士研究生31名,博士后5名。他们中有的已成

45、为交通、海洋工程方面的高级专家,有的已成为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骨干,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十、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创建于1927年,是浙江大学建系较早的学院之一。1958年土木工程学系成立了建筑学专业;1987年建筑学专业发展为建筑学系;1981年土木工程学系所属的建筑设计室发展成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990年土木工程学系、建筑学系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组建了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新浙江大学成立后,由原浙江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系、建筑学系与原杭州大学的区域与城市规划系联合组建成新建筑工程学院。2001年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海洋科学与工程

46、系与建筑工程学院的水工结构与水环境研究所合并组建成水利与海洋工程学系。目前,建筑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学系、建筑学系、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和水利与海洋工程学系组成。拥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学院现有规划、建筑、土木、水利等四大学科,基本涵盖了国家基本建设领域的全部学科,涉及到建筑、市政、交通、水利、铁道、港口与海洋工程等主要产业领域,在学科上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和交叉性,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且教学实行严格的评估制。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47、)、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水工结构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建筑物与环境(自主设置)、工程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7个硕士点;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水资源与海洋工程4个本科专业;以及各类继续教育等。已形成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和继续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 拥有完整的产学研结合体系。规划、建筑、土木、水利等四大学科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浙江大学建设监理公司、浙江大学土木工程测试中心等学科性公司及设计院是学科和工程联系的桥梁,是教学与科研发展的重要基础。学院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与荷兰、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

48、合作关系,每年均派出部分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合作科研,并接纳大批国内外和港台地区的学者、专家前来访问、讲学。积极参加或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曾主办过杭州钱塘江大桥通车65周年纪念大会暨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人专家“21世纪桥梁技术发展论坛”、2002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市长和企业家论坛、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国际环境振动ISEV2003高级论坛、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弹性动力波国际研讨会、第四届中日美结构控制与监测学术研讨会SSCM06暨第五届中国结构控制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学院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在充分共享浙江大学的网络系统、图书资料以及其它各种教学资源的同时,拥有约4万平方米面积的办公教学科研用房,各系资料室还拥有各专业藏书30000余册。 学院现有教职工27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教授(含研究员)60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等)1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96人。在校全日制学生共2059人(本科生1360人,硕士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