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古诗阅读之品味语言体悟情感一【学习目标】1.品味古诗中字句的精妙2.体悟古诗中蕴含的感情(三)品味语言二、 【知识梳理】赏析精美词句 1.炼字(品味词语)2.炼句(赏析句子)三、 【方法点拨】(一)品味词语【知识梳理】1.解释字词在句中的含义2.关注修辞等表现手法3.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该词写了什么内容(如:景物+特征、人物+形象)4.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典型例题 1】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二)品味句子【知识梳理】1.找到赏析的切入点(关注
2、修辞等表现手法;关注富有表现力的词)2.指出诗句描写的对象和效果3.谈谈作者的情感(哲理)【典型例题 2】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四、 【巩固练习】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 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请你谈谈“惜”字或“爱”字妙处。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南 浦 别白 居 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
3、去莫回头。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赏析整首诗歌五、 【知识梳理】赏析整首诗歌1.作品风格2.表现手法作品风格(1)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2)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杨万里的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4)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5)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 ”杜甫的登高 “无边落木
4、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陈子 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描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3.写景:听觉角度: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鸳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视觉角度: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技巧:【典型例题 3】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
5、啼。归园田居陶渊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你觉得上面两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技巧?4.修辞手法【典型例题 4】“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你觉得上面几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二)表现手法【典型例题】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3.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
6、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4.“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李商隐的蝉 )你觉得上面几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四)体悟情感一、 【方法点拨】密码 1 诗词题目密码 2 作家风格密码 3 文下注释密码 4 意象内涵二、 【典型例题 5】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典型例题 6】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公元 765 年,杜甫迫于无奈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这首诗。这
7、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三、 【巩固练习】菊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把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品味语言 体悟感情 答案【典型例题 1】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形象准确地描绘了秦淮河上一副迷蒙、冷寂的画面。流露了诗人伤感的情绪。【典型例题 2】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
8、”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巩固练习】小池1.一个“惜”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化无情为有情,写出了泉眼对涓滴的爱惜之情;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写出了绿树对这晴柔的风光的喜欢之情。2.这两句诗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 ,一个“早立” ,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对初夏景色的喜爱之情。南浦别 “看” ,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典型例题 3】杜甫的诗歌运用了工笔(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9、 ;陶渊明的诗歌运用了白描(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最简练的笔墨粗线条勾勒,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 【典型例题 4】比喻、借代、夸张【方法梳理】1.烘托渲染 2.联想想象 3.以小见大 4.比兴手法 【典型例题 5】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典型例题 6】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的情感。【巩固练习】菊花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 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 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山居秋暝表达作者对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对污浊官场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