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同步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小题,共 12.0分)1. 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A. 大平 B. 量筒 C. 弹簧测力计D. 刻度尺2. 电动小车上装有滴墨水的装置,它在每隔相等的时间内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在纸带上向右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墨迹,如图所示。小车这段时间在做( )A. 加速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 C. 减速运动 D. 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3. 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4.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
2、 v-t图象如图所示,汽车在第 10s时已行驶了 150m,速度达到了20m/s,随后匀速前进,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始终为 200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0-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15m/sB. 在 0-10s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恒为 2000NC. 在 10-20s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 4105JD. 在 10-20s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 4105W5. 以下是对小阳同学部分生活事例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 去游泳馆游泳时,受到水的浮力约为 2000牛顿B. 全家 5月份自来水用量 26立方米,换算成质量为 26千克C. 沿楼梯登上教学楼 3楼,克服自身重
3、力做功约为 30000焦耳D. 参加 800米跑步的成绩是 4分 10秒,则她跑步的平均速度是 3.2米/秒6.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中可知(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小题,共 14.0分)7. 冬冬骑自行车上学的过程中,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6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3m/s,他上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m/s。8. 小刚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为了计时更准确,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 (选填“大”或“小” ) 。小车沿斜面从 A处由静止下滑,在 A、B、C
4、 三处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 ,已知 AB段距离为 0.4m,AC 段距离为 0.9m。设小车在 AB段、BC 段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v BC和 vAC,则 vAC=_m/s; v BC_vAC(选填“” 、 “=”或“” ) 。9.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晓明 1000m跑项目的成绩为 250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m/s。10. 连云港至盐城的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在节能技术上,连盐城铁路动车组采用了再生制动方式。列车进站前,会关闭动力,依靠2_继续滑行,车轮上装有发电机,列车滑行过程中通过发电机将_能转化为_能。连盐城铁路全线长 240km,若一动车组
5、从连云港驶往盐城,所用时间为 1.2h,则动车组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km/h。11. 2013年 4月,宁波市 14个路段启用“绿波带”设置。设置“绿波带”能使按绿波带行驶的车辆一路绿灯通过。曾有记者在早高峰时段驾车通过世纪大道,在实施绿波的 12km路段用时 10min,比实施前减少了 5min,该车的平均速度提高了_km/h从节能减排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是_。12. 今年五月,扬泰机场正式通航了。由下表可知,飞机从北京机场飞往扬泰机场的平均速度为_km/h飞机机翼的横截面设计成如图所示的模型,是利用了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_的原理。 航班 起飞时间 到达时间 航程/km北京-扬州泰州
6、07:30 09:00 120013. 极限跳伞是一项惊险的体育运动,跳伞员从 3600m的高空跳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开始做减速运动,下落过程中,其重力势能将_(选填“增大” 、 “减少”或“不变” ) 若跳伞员看到地面“迎面扑来” ,则他是以_为参照物的,若从跳下到落地用时 200s,则其下落的平均速度为_m/s。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18.0分)14. 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1)实验器材: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工
7、具有_。(2)实验步骤:_。15.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 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照片序号 1 2 3 4 5 6时间 t/s 0 10 20 30 40 50路程 s/mm 0 12.0 22.2 _ 48.7 61.2(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运动,整个 50s内的平均速度是_mm/s。16. 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器材 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和 _ 。过程表格如图所示,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变,让小
8、车从 A跑到 B,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 AB和前半程 AC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路段 路程s/cm时间t/sAB 100 4AC 50 2.5结论方法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 m/s。通过分析发现小车从顶端运动到底端速度越来越 _ (选填“快”或“慢” )用刻度尺和停表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组合法。问题讨论 若斜面的倾斜角度大,可能会使测量 _ 的结果不准确,导致计算速度的结果误差很大。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7小题,共 56.0分)17. 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是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3时间 上海 苏州
9、无锡 常州 南京到站时间 7:25 7:42 7:57 8:30发车时间 7:00 7:27 7:44 7:59里程/km 0 84 126 300(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 162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3)另一趟列车上海至常州(OA)段的平均速度为 V1,常州至徐州(AB)段的平均数度为 v2其 s-t图如图。则:它们的大小关系v1_v2 (选填“”或“” )18. 木块从图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_
10、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试验次数 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1 100 1.000 0.82 150 1.000 0.83 200 1.000 0.84 250 1.000 0.81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Quaranta是当前问世的外表最圆润同时也最富动感的太阳能汽车之一(如图甲所示) 。其前风窗玻璃和顶盖玻璃皆采用防太阳辐射的层压玻璃制作而成,车身轻便灵活。电池完全由太阳能供能-通过安装在车顶和前端的电池板收集太阳能。某辆太阳能汽车接收太阳光能的面板面积 S=8m2,正对太阳时产生 U=120V的电压,并对整车提供最大为 10
11、A的电流,机车最大可获得 800W的机械功率。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 1m2面积上的辐射功率 P0=1.0103W该车加速性能优越,从静止开始加速 100m的路程最短仅需 5s。(1)车载导航系统是利用_来传递信息的;车窗玻璃能有效防止来自太阳的辐射,主要是能阻挡太阳光中的_。(2)Quaranta 在设计时充分利用了流体力学的知识。如图乙所示,当汽车行驶时,流过它上方的空气速度比下方空气速度大,此时,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空气压强_(选填“大”或“小” ) 。(3)Quaranta 从静止加速 100m路程的过程中可以达到的最大平均速度为_m/s。(4)太阳能属于_(选填“常规”或“新” )能源;太
12、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_。(5)若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最大机械功率 P运动,一段时间后再将功率减小到 P1,并保持此功率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丙所示,设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阻力恒定不变。则该车运动时所受阻力为_N。20. 石家庄到保定东的 G1264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1 石家庄 10:11 10:22 02 正定机场 10:36 10:38 33km3 定州 10:52 10:54 80km4 保定东 11:12 11:14 142km(1)从正定机场站到保定东站区间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km/h(结果保留整数) 。(2)车上
13、的乘客发现自己相对于对面的乘客是静止的,但是相对于窗外的景物是运动的,这说明了运动和静止具有_。(3)乘客进站后等待列车时要站在标志线以外,以免发生危险,物理学的依据是_。21. 为提高车辆通行量,盐城市交警支队将人民路、迎宾路、亭湖大道等 10条车流量较 大的路段打造成绿波带。在市区建成的绿波带道路上,车辆只要保持绿波速度就能一路绿 灯通行。如图所示为某路段的绿波速度标牌,质量是1.2103kg的汽车,经过绿波路段上相距 3.6103m的两个路口,用时 200s。问:(g 取 10N/kg)(1)汽车的重力是多少?(2)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绿波通行”?(3)若汽车轮胎与地面接触
14、的总面积是 0.2m2,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2.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96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8:30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 16:30 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 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 1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423. 今年 3 月 12 日植树节,石狮某中学组织学生赴城郊参加造林活动,同学们乘坐某校车从学校出发,经 12min 到达 6km 的植树点。求:(1)校车从学校到植树地点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校车和学生的总质量是 8000kg,车
15、在水平地面行驶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0.2m 2,校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3)若校车以 10m/s 的速度在某段平直的路面匀速行驶,受到的牵引力是 4000N,则牵引力的功率为多少?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 3节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1. D 2. C 3. C 4. C 5. D 6. C 7. 4 8. 小;0.3; 9. 4 10. 惯性;机械;电;200 11. 24;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12. 800;小 13. 减少;自己;18 14. 刻度尺、停表;用木块作支撑物将长木板搭成斜面;用刻度尺测长木板(斜面)的长度,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释放,
16、用秒表记下小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改变斜面的坡度,让小车从同一高度释放,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斜面的长度,用秒表记下小车到底端的运动时间;再改变斜面的坡度,重复第 3步实验;由速度公式 v= 求出小车的速度,比较速度与坡度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 15. 34.4;变速直线;1.224 16. 秒表;0.25;快;时间 17. 18. = 19. 电磁波;紫外线;小;20;新;15%;80 20. 192;相对性;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1. 解:(1)汽车的重力:G=mg=1.2103kg10N/kg=1.2104N;(2)由图知,绿波速度为 50km/h,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 = =18m/
17、s=64.8km/h,因 64.8km/h50km/h,所以,该汽车不是“绿波通行” ;(3)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 =6104Pa。答:(1)汽车的重力是 1.2104N;(2)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64.8km/h,不是“绿波通行” ;(3)若汽车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 0.2m2,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6104Pa。 22. 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 8:30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 16:30 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 t1=16:30-8:30=8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
18、 = =120km/h;(2)列车过桥速度 v=144km/h=144 m/s=40m/s,由 v= 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15s=600m,火车的长度 s 火车 =s-s 桥 =600m-400m=200m。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120km/h;5(2)火车的长度是 200m。 23. 解:(1)t=12min=0.2h,校车从学校到植树地点的平均速度:v= = =30km/h;(2)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G 总 =m 总 g=8000kg10N/kg=8104N,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p= = =4105Pa;(2)牵引力的功率:P= = =F
19、v=4000N10m/s=4104W;答:(1)校车从学校到植树地点的平均速度为 30km/h;(2)校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4105Pa;(3)牵引力的功率为 4104W。 【解析】1. 解: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v= ,由 v= 知,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时,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长度和停表测量运动时间,故还需要刻度尺。故选:D。由 v= 可知,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时,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长度和停表测量运动时间。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所需要的器材,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2. 解: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墨滴在纸带上留下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相等,由
20、纸带知:小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路程越来越小,则小车运动的速度逐渐减慢,做减速运动,故 C正确。故选:C。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墨水滴到纸上留下的两个相邻“滴痕”间的时间间隔相等。根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的路程相等;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物体的路程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距离越来越小,做减速运动;纸带上墨水滴痕间距特点判断小车作什么运动。解题的关键是:1、知道两相邻的墨水“滴痕”间的时间间隔相等。2、物体在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路程相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物体在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不断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路程逐渐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3. 解:图象表示物体通过
21、路程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符合题意;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故不合题意;图象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不合题意;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符合题意;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故 C正确。故选:C。(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如果物体的路程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大,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物体路程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如果速度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速
22、度随时间变大时,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4. 解:A、由图象可知,汽车在 1020s 内做匀速运动,其速度为 v2=20m/s,汽车在 1020s 内行驶的路程 s2=v2t=20m/s10s=200m,在 020s 内行驶的总路程 s=s1+s2=150m+200m=350m,则在 0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v= = =17.5m/s,故 A错误;B、由图象可知,在 010s 内,汽车做加速运动,牵引力大于阻力,即牵引力大于 2000N,故 B
23、错误;C、汽车在 1020s 内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等于阻力,即 F=f=2000N,6则牵引力做的功:W 2=Fs2=2000N200m=4105J,故 C正确;D、汽车在 1020s 内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 2= = =4104W,故 D错误。故选:C。A、知道汽车在 1020s 内的速度,利用 s=vt求出行驶的路程;求出在 0-20s内行驶的总路程 s=s1+s2,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在 0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由图可知,在 010s 内,汽车做加速运动,牵引力大于阻力;C、汽车在 1020s 内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等于阻力,利用 W=Fs求汽车在 10-2
24、0s内牵引力做的功;D、利用 P= 求汽车在 10 20s内牵引力做功功率。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功的公式、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得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牵引力大小。5. 解:A、小阳质量约为 50kg,所受重力约为 G=mg=50kg10N/kg=500N,游泳时要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 F=G=500N,故 A错误;B、= , 水的质量 m=V=110 3kg/m326m3=2.6104kg,故 B错误;C、沿楼梯登上教学楼 3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 W=Gh=500N3m2=3000J,故 C错误;D、运动时间 t=4min10s=250s,平均速度 v= =3
25、.2m/s,故 D正确;故选:D。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掌握进行合理的估计,然后进行计算、分析答题。本题是一道估算题,根据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进行合理的估计,然后应用 G=mg、密度公式、功的公式、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正确解题。6. 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 A、B 错;由 v= 得,s=vt,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 C正确、D 错。故选: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沿直线运动) ,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7. 解:设总路程为 s,则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 1= ;后一半路
26、程所用的时间:t 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 = = =4m/s。故答案为:4。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据此设总路程为 s,利用速度公式表示出前一半路程和后一段路程所用时间,然后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 v= 去计算,不能用 v= 去计算。8. 解:(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延长下滑的时间;(2)AC 段的距离是 s1=0.9m,所用时间为 t1=3s,所以小车在 AC段的平均速度为 v1= = =0.3m/s;BC段的距离是 s2=0.9m-0.4m,所用时间为 s23s
27、-2s=1s,所以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2= = =0.5m/s;所以 vBCv AC。故答案为:小; 0.3;。(1)实验中为使实验测量更加准确,应减小斜面的坡度,使小车下滑速度变小来延长下滑的时间;(1)计算出 AC段和 BC段的长度和对应的运动时间,用公式 v= 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速度。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 v= 求出平均速度。9. 7解:晓明的平均速度 v = =4m/s。故答案为:4。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10. 解:(1)列车在减速过程中,由于惯性还要保持
28、原来的运动状态,带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在继续行驶带动发电机发电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动车组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v= =200km/h。故答案为:惯性;机械;电;200。(1)列车在减速行驶时,列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同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达到再生制动效果;(2)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 v= 求出行驶速度。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惯性、能量转化、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11. 解:(1)实施后的速度:v 1= = =72km/h,实施前的速度:v 2= = =48km/h,该车的平均速度提高:v=v 1-v2=72
29、km/h-48km/h=24km/h;(2)设置“绿波带”后,减少了汽车的运行时间,节约了燃油,减少了尾气的排放,保护了环境。故答案为:24;节约了燃油,减少了尾气的排放,保护了环境。(1)根据 v= 分别求出实施前后的速度,它们的差即为提高的速度;(2)设置“绿波带”后,减少了汽车的运行时间,节约了燃油,减少了尾气的排放,保护了环境。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单位的换算。基础性题目。12. 解:(1)由表可得:从北京机场飞往扬泰机场的时间 t=9:00-7:30=1.5h,从北京机场飞往扬泰机场的路程 s=1200km,v= = =800km/h;(2)飞机的机翼上
30、方突起,下方平直。这样的结果决定了当飞机启动后,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空气压强小;机翼下方空气流速慢,空气压强大;这样就形成一个向上的升力。故答案为:800;小。(1)从表中找出飞机的起飞时间和到达时间,求出飞机从北京机场飞往扬泰机场的时间,再找出从北京机场飞往扬泰机场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2)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了解与掌握,从飞机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13. 解:跳伞员在下落过程中,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将减小;若跳伞员看到地面“迎面扑来” ,则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从跳下到落地用时 2
31、00s,则下落的平均速度:v= = =18m/s。故答案为:减少;自己;18。(1)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高度。(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即看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即可;(3)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即可。该题考查了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参照物的判断和速度的计算,是一道综合题。14. 解:(1)根据公式:v= 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记录时间;8(2)实验步骤:用木块作支撑物将长木板搭成斜面;用刻度尺测长木板(斜面)的长度,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释放,用秒表记下小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改变斜面的坡度,让小车从同一高度释放,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斜面的长度,用秒表记下小
32、车到底端的运动时间;再改变斜面的坡度,重复第 3步实验;由速度公式 v= 求出小车的速度,比较速度与坡度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用木块作支撑物将长木板搭成斜面;用刻度尺测长木板(斜面)的长度,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释放,用秒表记下小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改变斜面的坡度,让小车从同一高度释放,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斜面的长度,用秒表记下小车到底端的运动时间;再改变斜面的坡度,重复第 3步实验;由速度公式 v= 求出小车的速度,比较速度与坡度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1)实验所需的公式 v= ;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记录时间;(2)改变斜面的倾角,让小车从长木板
33、的上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测出小车的滑行时间,比较滑行时间,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本题考查了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前要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器材,这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15. 解:(1)根据照片可以知道前 40s蜗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为 44.4mm,开始的位置为 10.0mm,因此 40s内蜗牛爬行的距离为 44.4mm-10.0mm=34.4mm,故表格为:照片序号 1 2 3 4 5 6时间 t/s 0 10 20 30 40 50路程 s/mm 0 12.0 22.0 34.4 48.7 61.2(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蜗牛做的是变速运动,在整个 t=50s内的路程 s=61.2mm,由
34、平均速度公式 v= = =1.224mm/s。故答案为:(1)见上表;(2)变速直线;(2)1.224。】解决此题关键是会用刻度尺读数,完成表格数据,然后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v= 进行求解平均速度。此类通过表格形式提供信息的题目,关键是能从表格中得到需要信息,再结合题目问题利用物理公式进行求解。16. 解:(1)实验过程中要用秒表测量时间;由表格数据可得,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 =0.25m/s;(2)由表格数据可知,AB 的总路程为 100cm,用时 4s;上半段 AC为 50cm,用时 2.5s;下半段 BC用的时间为 4s-2.5s=1.5s,即下半段用的时间少,根据 v= 可知
35、,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即小车做加速运动,小车往下运动越来越快;(3)若斜面的倾斜角度大,则小车的运动速度加快,可能会使测量时间的结果不准确,导致计算速度的结果误差很大。故答案为:秒表;0.25;快;时间。(1)已知小车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 v= 可以求出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2)根据上半段和下半段的时间和公式 v= 判断出小车的运动情况。(3)根据时间的测量分析。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原理、速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17. 解:(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从上海到南京 s=300km,t=8:30-7:00=1h30min=1.5hv= = 200km/h;
36、(2)由列车时刻表可知,从苏州到常州 t=7:57-7:27=30min=0.5h,由 v= 得从苏州到常州的路程:s=vt=162km/h0.5h=81km;(3)由图可知,列车从上海至常州、从常州至徐州的路程差不多,但从常州至徐州所用的时间是从上海至常州的 2倍还多,由 v= 可知,上海至常州的平均速度大于常州至徐州的平均速度,即 v1v 2。故答案为:9(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 200km/h;(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 162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 81km;(3)。(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其平均速度;(2)
37、由列车时刻表可知,从苏州到常州的时间,知道车速,利用 s=vt求从苏州到常州的路程;(3)由图可知,列车从上海至常州、从常州至徐州的路程和时间关系,路程差不多,但所用的时间相差较大,据此判断速度大小关系。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列车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难点在第三问,要会从 s-t图象得出两端路程的 s、t 关系,再灵活应用速度公式。18. 解:需要测量的距离是木块从最高点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的距离,即斜面的长;如图所示: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 ;第一次实验中,木块运动的距离为 1m,运动时间为 0.8s,则平均速度为: = = =1.25m/s;从实验过程来看,四次实验所用
38、的木块质量不同,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均相同,即平均速度相同,可知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故答案为: ;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为 1.250m/s;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需要测量的距离是木块从最高点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的距离,即斜面的长;根据速度公式 v= 可求得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对比 4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此题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及测量的方法,此题还考查学生处理表格信息的能力。19. 解:(1)车载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车窗玻璃能有效防止来自太阳的辐射,主要是能阻挡太阳光中的紫外线。(2)当汽车行驶时,流过它上方的空气速度比下方空气速度大,根据流体压
39、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此时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空气压强小;(3)由题知,该车加速性能优越,从静止开始加速 100m的路程最短仅需 5s,车的最大平均速度:v= = =20m/s;(4)太阳能属于新能源;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 100%= 100%= 100%=15%。(5)由题知,机车最大可获得 800W的机械功率,由图丙可知,车以最大机械功率 P运动时的速度为 10m/s,由 P=Fv可得,车受到的牵引力:F= = =80N,车做匀速运动,则所受阻力 f=F=80N。故答案为:(1)电磁波;紫外线;(2)小;(3)20;(4)新;15%;(5)80。(1)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传递
40、信息,玻璃可以阻挡阳光中的紫外线。(2)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3)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平均速度。(4)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求出获得的太阳能与获得的电能,然后求出效率;(5)由图象求出车的速度,由公式 P= = =Fv及其变形公式求功率及车受到的阻力。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但难度不大,认真审题,应用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解题。20. 解:(1)列车从正定机场发车时刻时 10:38,到达保定东的时刻是 11:12,所以时间 t=11:12-10:38=34min= h;正定机场站到保定东站的路程为:142km-33km=109km,从正定机场站到保定东站区间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为:v=
41、 = 192km/h;(2)车上的乘客发现自己相对于对面的乘客是静止的,但是相对于窗外的景物是运动的,这说明了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3)列车进站时,速度较快,使人身前的空气流速变快,则压强较小,人身后的压强大于人身前的压强,产生一个向内的压力差,使人有可能被“吸入”列车下,造成危险。故答案为:(1)192;(2)相对性;(3)流速越大,压强越小。(1)由时刻表中列车发车和到达时间计算正定机场到保定东的运行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结果的描述不同。10(3)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运动和
42、静止的相对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知识,由表中数据求出列车的运行时间(包括在中间站的停车时间)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21. (1)知道汽车的质量,根据 G=mg求出其重力;(2)知道汽车经过绿波路段的距离和时间,根据 v= 求出其平均速度,然后与绿波速度相比较判断是否绿波通行;(3)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 p= 求出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速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22. (1)根据火车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 v= 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已知汽车速度和时间可求汽车过桥行驶的路程(火车和桥梁的总长) ,减去桥梁长可得火车的长度。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23. (1)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 v= 计算速度;(2)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校车和人的重力之和,根据公式 p= 可求地面受到的压强;(3)根据 P= = =Fv求出功率。本题考查了速度、压强、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式的灵活运用和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