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课课程论文题 目 简述公路交通运输 学 院 机械交通学院 专 业 交通工程 班级 082 姓 名 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 教授 2011年12月11日目 录学习目的 2摘要 31公路的运输作用与地位 32 公路运输的特点 3 2.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32.2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32.3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 .42.4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 42.5掌握车辆驾驶技术较易 42.6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 42.7运行持续性较差 .42.8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 43公路运输的现状 44 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5 4.1加大开展公路快速客、货运业务是趋势 5 4.2行政区域的界
2、限将趋于淡化 5 4.3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原则上的合作 5 4.4采用车辆运行动态监控系统 5 4.5运输组织方式按生产水平分层发展 5 4.6逐步加强运输规划 55公路交通设计 56 小结 6参考文献 5学习目的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每种交通运输方式各具自身的特点,各自组成独立的系统。它们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内发挥各自的作用,而又相互补充和依存,共同发挥支持社会生产、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作用。它是道路交通的发生、构成和运动规律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学科,是由道路工程衍生而发展的。研究的对象是人、车、路及其与土地使用、房
3、屋建筑等综合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探求使道路交通系统运输能力最大、经济效益最高、交通事故最少和公害程度最低的科学技术措施,以求得运输系统的最优化,从而指导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交通系统的运行管理。是较系统地介绍交通运输工程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对交通运输工程有一个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以下主要对公路交通运输的特点、现状、发展趋势、设计施工要求等方面做以简单的论述。简述公路交通运输摘要:运输行业的重要性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快速提高,不管是旅客运输还是货物运输的发展与变化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在其中公路运输又成为运输行业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公路交通运输的作用、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4、、设计施工要求等方面做以简单的论述。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 现状 特点 发展趋势 设计施工要求中国公路汽车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占有特殊地位。在中国东部铁路和水运都较发达的地区,公路起着辅助运输作用,承担短途运输;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则担负着干线运输的任务。公路运输随着治超的深入以及降低大吨位车辆路桥通行费等政策措施的落实,运价水平回落,货运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运输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国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根据交通部规划,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要达到210万至230万公里,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目前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高速公路连接率将
5、达到90%,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万公里。1 .公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业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发挥以下作用:(1)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快速直达,是最便捷也是唯一(管道运输除外)具有送达功能的运输方式。(2)其它运输方式组织运输生产,需要公路运输提供集疏运输的条件。(3)公路运输覆盖面广。(4)随着公路等级的逐步提高,公路客货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5)半个世纪以来,公路运输是世界各国各种运输方式中发展最快的一种,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例如: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2公路运输的特点 (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由于公路运输网一般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要大十几倍
6、,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尤其是公路运输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汽车的载重吨位有小(0.25t1t左右)有大(200t300t左右),既可以单个车辆独立运输,也可以由若干车辆组成车队同时运输,这一点对抢险、救灾工作和军事运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由于汽车体积较小,中途一般也不需要换装,除了可沿分布较广的路网运行外,还可离开路网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田间、城市居民住宅等地,即可以把旅客和货物从始发地门口直接运送到目的地门口,实现“门到门”直
7、达运输。这是其它运输方式无法与公路运输比拟的特点之一。 (3)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在中、短途运输中,由于公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中途不需要倒运、转乘就可以直接将客货运达目的地,因此,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其客、货在途时间较短,运送速度较快。 (4)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公路运输与铁、水、航运输方式相比,所需固定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投资回收期短。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公路运输的投资每年可周转13次,而铁路运输则需要34年才能周转一次。(5)掌握车辆驾驶技术较易:与火车司机或飞机驾驶员的培训要求来说,汽车驾驶技术比较容易掌握,
8、对驾驶员的各方面素质要求相对也比较低。(6)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矿用自卸车,长20多米,自重610t,载重350t左右,但仍比火车、轮船少得多;由于汽车载重量小,行驶阻力比铁路大914倍,所消耗的燃料又是价格较高的液体汽油或柴油,因此,除了航空运输,就是汽车运输成本最高了。(7)运行持续性较差: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各种现代运输方式中,公路的平均运距是最短的,运行持续性较差。如我国1998年公路平均运距客运为55km,货运为57km,铁路客运为395km,货运为764km。(8)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据历史记载,自汽车诞生以来,已经吞吃掉3
9、000多万人的生命,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死于汽车交通事故的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年达50多万。这个数字超过了艾滋病、战争和结核病人每年的死亡人数。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和引起的噪声也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大城市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之一。3.公路运输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公路运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总体规模、运力、运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准。在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公路运输业比较能适应社会经济对公路运输业的要求,对过去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公路运输企业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
10、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内在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目前我国传统的公路运输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行业管理上,由于公路运输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很低,因此公路运输行业出现了运输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管理混乱”的状况。这种各自为战、过度竞争的情况,使得公路运输企业通常达不到经济运营规模,形不成规模优势,这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的健康发展。(2)在经营管理理念上,传统的公路运输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没有针对新的经济环境及时改变经营观点、转变经营方式。企业所追求的仍然是吨公里、实载率等传统指标的完成情况,仅为客户提供低层次、低水平的运输服务。在市场恶性竞争、无序经营盛行的情况下,公路运输企业
11、的经营步履艰难。 (3)在企业管理手段上,传统公路运输企业目前还停留在纸面操作的阶段,大部分的运输企业尚未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因此,所提供运输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及多样性等方面都处在较低水平。4公路运输发展趋势(1)随着高速公路及汽车专用公路建成使用,加大开展公路快速客、货运业务是趋势。(2)随着公路网的完善,按规模化要求建立集约化经营的运输企业在这过程中,行政区域的界限将趋于淡化。(3)公路运输将纳入物流服务业发展系统中,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原则上的合作,包括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合作与服务对象的合作。(4)在运输管理方面将采用车辆运行动态监控系统以及车辆运行自动记录仪。(5)运输组
12、织方式按生产水平分层发展。在公路通行条件好、客货流量大的公路上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运输企业。(7).逐步加强运输规划,是公路建设及运输站场设施的配置与客货流规律更好地协调起来。5公路交通设计 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的性质和任务以及要承担的交通量,可将道路分为高速公路、干线道路、集散道路和支线道路。各级道路需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在设计是应充分考虑行车速度、车辆、交通量、出入口控制和安全性。在道路路线设计是依据交通运输任务、车辆行驶要求和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按快速经济和安全的原则,在规定的控制点之间选定路线的布局并设计其位置,确定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各项几何要素,
13、进行道路的平面和立体交叉设计等。6.小结 通过学习交通运输工程导论这门课程,对交通运输系统和不同的载运工具以及它们的优缺点都有了一个较系统的理解。同时对轨道工程、道路工程、港口工程、机场工程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我们所学的专业是道路规划管理方向,但是学习这门课对与我们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各种交通方式和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所构成的一个巨大的系统,就是交通运输的研究对象。交通系统怎样才能既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考虑到有限的资源制约,以及对自然生态及居住环境产生的影响,使这门学科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交通系统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在这个基础上,当然就有了更具前瞻性结论。 我队这门课的建议是希望能更密切的现实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在授课期间增加一些课外的见习与参观,以达到开阔眼界,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目的。参考文献:1王炜.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人民交通出版2杨晓光.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3张殿业.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评价.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4赵建有.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0月1日)5刘生全. 道路交通运输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