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理性思维的深化理性思维成就哲理名诗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的美称。它那瞬息万 变、瑰丽奇迷的山色,为历代文人 骚客讴歌不已。唐朝 诗人钱起 这样写道:“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 ”庐山的风雨云雾使诗人感到惊异骇怪。 庐山如此神奇莫测,似乎在于云烟雾霭的作用,这是诗人的感性 认识。后来,苏轼与友人同游庐山,却以他独特的感受翻出新意,这便是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没有具体描写庐山美景,而是在概述总 体印象后,指出 观察问题应客 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同是写庐山的诗 歌
2、, 苏轼的创作体现了从感性体 验到理性思维的深化,由此成为千古名篇。“深刻”属于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深刻是指作文的见解深刻。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高考作文的见解深刻的表现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揭示原因,或是说明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启发,等等。这里所说的深刻,是对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和水平在考场上所能作出的文章的见解的优秀程度而言的,不能用评价专家学者所达到的思想深度来作为衡量高考作文的标准,也不能仅仅认定逆反思维、别出机杼的创新思维才是深刻。深刻在文中的表现形式:1记叙文中议论的深刻透彻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
3、要表现手法,但也常常运用议论与抒情。议论在记叙文中的有无与多寡是由文章的特质决定的,记叙文中的议论,虽然篇幅一般比较短,但却有其独特的功用。其一是叙事的深化。通常出现三种形式:一是先叙后议,二是夹叙夹议,三是先议后叙。无论哪一种形式,均以叙事为基础,是层进式的深化。 “叙事”是“画龙” , “议论”则是“点睛” 。其二是情感的升华。在记叙性的文章中, “饱含哲理的抒情” 、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均赋予议论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使之成为文章闪光的亮点。2议论文中议论的深刻透彻议论文要有深刻的哲理性:议论不仅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这个理还要阐述深入,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并且还要有周密的论辩性。理
4、不能自现,不能自明,要明理就要论辩、阐发,使读者通过你周密的论辩,全面深刻地理解道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以理取胜,以理服人,循循善诱,才能让读者真正接受你所揭示的“本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 。由此可见,思维的深化对中学生的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理解“理性思维的深化”这个命题,首先要明确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感性和理性。感性思维是一种带有直觉性、整体性、模糊性色彩的思维方式,它往往同具体形象
5、联系在一起,这种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比较粗糙;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智能活动。很多文章就是因为它们能启迪人类的智慧,给人们带来丰富精神家园的无限可能而成为名篇,它们就是作者运用理性思维的产儿。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理性思维的深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理性就是能从基本事实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一个问题试着分解成几个问题,注意对它们的探寻和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或者对一个事物进行分解,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以达到更加客观、透彻地认识事物的目的。这个过程就是
6、认识的深化过程,理性思维深化的过程。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前面两句属于感性认识,后面两句属于理性认识,是对池塘水清景美进行理性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其次,学会对自己的感知进行必要的概括与说明,也就是要我们经常地总结自己,把一些具体化的东西抽象化。1用形象而富有内涵的句子来概括。例如,余光中的乡愁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主旨句形象而富有内涵,令人深思,余情袅袅。2用深刻而直白的语言直接点明,如下文:老师(节选)余秋雨我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已于去年逝世。今天有一位
7、中年女子特地赶到校庆会场来找我,她是穆尼老师的女儿。她说,穆尼老师临终前几次留话,要把他的藏书全部遗赠给我。我和同学们一听都吓了一跳,因为我 们都知道那是一个近似图书馆 的庞大收藏。穆尼老 师终生贫寒,全是为了购置这些书;他的家庭几十年来一直局促在难于转身的狭隘空间里,全是为了堆放这些书。他藏书,不是为了著书立说,只是为了备课, 备好一节节的中学语文课;而当他无法再用这些书籍备课的时候,也就毫不犹豫地决定把它们全都交 给某个他认为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当然不可能真去接受这份无价的馈赠,何况我 现在连自己的藏 书也已经完全无法对付,但面对穆尼老师的女儿我还是不能不心情沉重:毕业那么多年,我去拜访老师
8、也就一二次罢了,而老师的遗言却突然使这架人情的天平严重失衡。天地 间 最大的人情失衡,第一 产生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第二产生于老师 与学生之间。子女和学生痛切地发现这种失衡时,大多已无法弥补。作者在叙述完老师留下遗言,要把他的藏书全部赠予“我”后,对此作出思考,并且用“天地间最大的人情失衡,大多已无法弥补”这样一组直白而深刻的话点明了情谊无价和师情难还的主旨(理性思考 )。主旨表述鲜明准确,透人心扉。再有,文章中理性思维的体现更多的是借助文章的结构。一篇理性思维力强的人所写出的文章一定是思路清晰且环环相扣的,让人读后能产生一种思维的快感,就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类。结构的安排,要注意两点:一是梳
9、理思路,使理性的分析构成文章的主线,逐渐显示出文章的轮廓,这可以借助语言上的标志,如领起句、总括句来体现;其次,在段落的安排上体现出内容的递进关系,或由浅入深,或由次到主,或由表面到本质。例文一 近墨者未必黑单就题目来说,文章就具备了一种深刻的、闪现着理性思维的光芒。文章本身更是显示了思维的理性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理的条理性。这种条理性最重要的体现就在全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递进关系上,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并没有急着去论证,而是宕开思路从反面观点入手,这样的处理一方面增强了论点的针对性,又使得文章显得思路活泼且与后文形成相互的照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感。第三段笔锋陡然一转便到了文章
10、的核心内容, “物本如此,人当固然” ,可谓干净利索,这当然是思维的一次深入。接着,第四段, “如果以上谈的还不足以使人信服我的观点,这里不妨再举个集体近墨者未必黑的例子” ,一句话就又使文章从个例上升到了群体,这就使论证更具有了典型性和说服力,论据充分,论证由浅入深,体现出议论思路的逻辑性。文章最后两段更是深入一步,由现象到本质,揭示了近墨者黑与不黑的根本原因,并分析了“人怎样才能做到近墨不黑” ,体现出论证的逐层深化。二是论证的辩证色彩。作者在论证“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时,并没有全盘否定“近墨者黑”的说法,而是肯定了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然后指出这个说法的片面性,从而引出本文的论点。理性思
11、维的形式之一便是辩证思维,对于“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这样的问题,唯有辩证分析方能使论证充分有力,全面客观。例文二 我忘不了那一双眼睛本文是一篇理性的认识用感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佳作。文章紧紧抓住祥林嫂的眼睛的四次变化,以此为线索勾勒出她悲剧的一生,然后拷问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分析。但文章一开始并没有采用理性的分析去探讨鲁迅先生这样安排的独具匠心,而是先以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引发出自己的感受,来表达对人物命运的情感共鸣:“我被祥林嫂的眼睛深深地震撼了!”围绕这种情感,作者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也是强调人物悲剧命运带给读者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对祥林嫂的同情。在文章的最后三
12、段,作者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罪魁祸首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鞭挞,并理性分析鲁迅先生通过眼睛这个窗口来表现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独具匠心。全文的结构,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先总写感受,再分述变化,再分析根源,再点明手法,最后点题,首尾呼应,严谨自然。由此文来看,理性思维的深化体现在写作中的思路梳理上,让理性分析构成文章的主线,逐渐显示出文章的轮廓。这些理性化的认识可以在开头提出,领起下文,当然也可以在结尾提出,总括上文,表现出一种清晰的思路。正如写议论文,结构上可以是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即理性的分析要贯穿全文的始终。例文三 穿针
13、引线式的人物卫老婆子本文是一篇剖析深刻、见解独到的评论性文章。作者对小说祝福中的卫老婆子这样一个次要人物作出了理性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独到、中肯、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卫老婆子是一个中人,是当时社会的寄生虫;卫老婆子在小说情节上穿针引线。前者简略,后者详细。这样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在结尾处,作者又抛给读者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让我们体会到即使是这样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也被作者塑造得非常成功。本文在理性思维的深化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对自己的思维成果有恰当的概括和说明,并让它们形成全文的主线,廓清思路;二是清晰的结构,严谨而完整。1如何理解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答:_2在文章中如何呈现认识深化
14、的轨迹?答:_如何使文章深刻?1平中见奇全靠“问”看似不起眼的素材,经过理性分析后,就会别有洞天。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面对一个具体的人物、物象、场面或者电影镜头,我们虽然有很强烈的感受,但这种感受往往是比较朦胧的,甚至仅为一种潜意识。为了深化自己的认识,需要对自己的感受进行理性分析,要么分析概括,上升到理论高度,要么由现象到本质,挖掘根源或者由物到人,揭示象征意义。其实,这种理性思维的过程,同写作的运思过程是一致的,我们写作中的“以小见大”“象征手法”等构思手段,就是认识深化的具体运用。看到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一定能挖掘出感人、深刻、新颖的立意来。2016 年全国乙卷“漫画作文” ,湖北
15、一位考生写出了一篇扣题紧密、文采飞扬的议论文。作者运用“发散思维法”提出“怀容误之心”这一概念,本身就内涵丰厚,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考生借其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体现自己思考的深度。大儒宋濂、管鲍之交、将相交好等典型素材的运用,让观点豁然开朗,产生了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怀容误之心,成大美格局稚童满心欢喜地握着满分试卷,却未曾料想一次的完美竟成了往后一次次的重 压;顽子手持及格边缘的分数,因分毫之差而享受截然相反的待遇。看似天差地别的境况,其本质却都是家长对孩子的失误持绝对否定的态度。殊不知,这所谓的“赏罚分明 ”“因材施教” ,不 过是家长自私地将孩子的失 误看作天理难容的祸患。人非圣贤,孰能无
16、过?与其一味地强压失误的苗 头,以得到畏葸不前的“绝对安全” ,不如怀着容误之心,以宽容的态度包容错误,留下继续向前的勇气。“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大儒宋濂少 时即嗜学,当他 趋百里外,跟随乡之先达潜心学习时,也曾不断地援疑质理。试想乡 野小儿,即使立侍于尊者左右,又怎么会不出 现丝毫的失误?倘若先达如漫画中的家长那般, 对宋濂的失误毫无包容,宋濂又怎能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中终成大儒?温暖的容误之心,让一个 贫困学子获得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卒获有所闻,于历史长河中留下其身影。诚然,进步应当鼓励,落后理应惩戒。但一味地用模式化的标准来赏罚,只能培养出毫无差错、古板冰冷的机器,只会摧 毁一个个心思敏锐、
17、富于创新的生命。唯有在怀着容误之心的前提下,对孩子的失误进行引 导和规正,才能 终成大美之格局。管夷吾举于市时,若无鲍叔牙 对其之前过错的容纳与规劝 ,他又怎能在 齐国的政治舞台上施展抱负,成就千秋史名? “鄙贱之人,不知将 军宽之至此也。 ”负荆请罪的故事千古流芳,正因蔺相如对廉颇之容误,方有 赵国文武双全的王者格局。古往今来,完美无缺之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那在别人的容误之心与规劝之言下抬头向前,于温暖和宽厚中成就大美格局的“非满分学生” 。在日渐数字化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如同漫画中的家 长,极端化地追求完美无缺,对任何水平线之下的失误都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然而无 误不等于无缺,幸福华丽的
18、生命姿态,只有在容误的温暖中才可肆意伸展。愿吾辈定性明心,以包容之心 对待世间万物;愿孩童持卷回家 时,迎来的并非 纯功利的计较,而是家长包容失误给其带 来勇气的温暖;愿容误之雅量存于万众心中 如此,大美之世可计日而待也。2画龙莫忘“点睛”笔理性的认识,体现在文章中,就是对文字的恰当运用。我们的感受是具体的、个性化的,有时为了让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需要适当地用议论或抒情的语句点出来。这种文字表述可以是比较含蓄的,也可以是比较明确的,但它一定是最富有表现力的。2016 年高考江苏高考作文题“话长话短” ,一位考生的文章写得很有意味。考生用朴素的笔墨记叙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老王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创
19、新式的修复、重现古物神韵的故事。然而,文章在不温不火的叙述中却蕴藏着深意:文物修复不只是简单的复原,要“有慧眼识得旁人忽视之处”,方能在千篇一律的工作中脱颖而出。作为一个中学生,从文物修复的角度取材,显示了其厚实的文化积累;而老王的话“众人无话之处或许你有话可说,此时大做文章岂不快哉” ,既与话题材料妙无痕迹地照应,又恰到好处地点明题旨,让人不得不佩服考生的机智。修 钟长脊蜿蜒,垂脊错落,红墙沥粉,鎏金飞檐。这儿是故宫,是老王工作的地方。打了一盆热水,老王便紧闭上西三所的 红门。 “呵!王老师 回来了!快来看看这件宝物!”徒弟小林招呼着便掀开了工作台上的白席一座金光璀璨的大型钟表,原来是乾隆帝
20、的音乐水法钟。老王细细赏了一番,着实精美巧妙,欧式建筑、中式亭台并列其上,更添韵味。“老师,这件宝贝还算完好,我们几个着手修复没有问题。 ”小林自信满满地和老王保证道。老王点点头坐在一旁,花猫懒沐在细碎的阳光下,半眯着眼,似乎是在朝老王笑。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只觉得院子里的猫儿一 颦一动之间也不乏趣味。不出半日,小林就出来交差了,除锈见新后的器物更显出皇家的雍容华贵,钟盘走时精准,不愧为前辈们巧夺天工之作。几个小徒弟和隔壁木器组的同事 们都对它赞不绝口,老王却 总觉得钟表虽美,但时刻运转的表 针太过死板,少了灵 动的韵味。几位看客正大赞表台之上栩栩如生的装饰动物和银箔仿制的溪水,老王却蹙起
21、了眉头。“王老师怎么不说话?也和我们几个门外汉分享一下高见啊!”几位同事调侃道。“此钟虽美,但多为静止之物,装饰的堆砌在你们看来是盛美之 处,我倒觉得此处可以作文章。 ”“大家都是干这行的,修复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复原便可,你何必自增烦扰啊!”老王笑着摇摇头反驳道:“人人赞此物华美,我不必再 说。但你们眼中的完美之处,我还真有话可说!”说罢,老王拆了钟表的上盘,用铁丝将装饰品和钟内的传动 系统一一连接;将银箔尾端捻作银丝扣于动轴之上;再取银丝上连纺车、风车,合上上 盘 后,老王欣慰一笑:原本沉寂之物此时动了起来!转鸭、吠犬,还 有那潺潺的流水,真如大型表演,运转精准,具体而微。在 场的各位连声叫好
22、,老王看着门槛边 的小花猫, 轻轻地笑了。徒弟们求老王传授经验,老王从容道: “别人的溢美之处你何必多言?众人无 话之处或许你有话可说,此时大做文章 岂不快哉?”于老王而言,文物修复仍有可创新之处,工匠必有慧眼识得旁人忽视之处。老王骑车下班,又锁上了西三所的 红门。一句秦腔 传来:“ 红门里的故事多”3思路如水渠自成文章写作之前,都会有一个构思的过程,经过反复比较、斟酌、弃取、梳理、不断深入、逐渐明晰,才会形成文章明确的写作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思路顺畅了,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文质俱美的理想境界,才会使得思想之流水奔腾于理性之堤坝内。下面对议论文的结构作一下简单介绍:议论文的基本
23、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 结论)。本部分提到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递进式等等,有时是几种形式的复合交叉。一般结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1)横式:并列式的论述结构“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先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例如:2016 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甘肃考生的一篇优秀作文。这是一篇标准的“总分总”结构的议论文。开篇引用名言,简单阐释后,考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随后既有儒家经典
24、论语关于孔子重视实践的引证,也有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写成巨著,雷殿生行走过程中不忘慈善事业的例证;再自然而然地切到“素养”问题上;结尾更进一步强调“行路”的重要性,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在路上欲提升语文素养,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三者必不可少。但最关键的一点,我认为当是实践。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 强调的是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如果只 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最终只知道纸上 谈兵, 书呆子一枚;当然,不读书只行万里路的话,也只是“到此一游” ,在今天最典型的代表 应该是“上车睡觉、下 车撒尿、景点拍照”了。一个人想提升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关于 读书,古今中外不少名家都有论述, “读一
25、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 谈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 梯”等。事 实上,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孔子是比较重视在实践中学习的, 论语开篇就说:“学而 时习之,不亦 乐乎?”当你认为“习”是复习时,想想看,学 习过的内容不停地复习,快乐在哪儿?不免让人觉得枯燥。但是, “习”当实习、实践讲时,孔子的快乐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而且他还乐此不疲。他周游列国,奔波跋涉,主张得不到采纳,看似一事无成,实际他在路上时,以当时的社会为研究范本,边走边学,游历践行,提高了对事物的实际认识和实践本领。有的人在路上写出了巨著,马 可波罗、徐霞客、三毛等等。特别是徐霞客,他
26、生来有奇癖,很想外出探寻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以 绘天下名山胜水为 通志,早年因父 亲去世,母亲年迈,不忍成行。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徐霞客 22 岁终于正式出游,直到 54 岁逝世,他人生的绝大部分 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 过的。他的足迹遍及今 20 余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并 记有游 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无怪乎人们称徐霞客游记是“明末社会的百科全 书” 。也有人在路上走出了精气神。 十年徒步中国的作者雷殿生,是目前世界上徒步最远的人,打破了吉尼斯徒步世界纪录, 还被评选为“首届中国十大徒步人物 ”。他搜
27、集了中国最全面的民俗、生态、历史资料,沿途拍 摄了 3 万余张照片,搜集了近 2 吨重的图片、实物。 鲜为人知的是,他在行走过程中还一路省吃 俭用, 资助贫困儿童。另外,他还与香港卫生署签署了捐献身体器官的协定,如果意外身亡,他愿意将全部器官无偿捐献。有媒体说:“慈善事业是滋润人类之花的甘露,而雷殿生就是一位当代慈善火炬的传递者。 ”总之,如果说“读万卷书”是提升 语文素养的基石,那么想要真正拥有语文素养这座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就让我们在读书之余,也行走在路上吧!(2)纵式:递进式的论述结构“层层深入”式,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
28、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例如河南高考的一篇标杆作文。文章三个分论点“创新与合作促成个人的成功”“创新与合作推动企业的发展” “创新与合作同样铸成国家的崛起” ,层层深入,结构严谨。能以个人、企业、国家三个层面选材谋篇,学子生活,家国风云,糅合一体,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创新合作成功成功之花,扎根在竞争合作的土壤上。美玉只有立于 创新思 维的阳光中,才能绽放出令人惊艳的美丽。题记古人云:“变则通,通则久。 ”亦云:“团结力量大。 ”这里的变,指的是思维上的转变,即突破惯性模式;而团结,亦不仅仅 是指与队友合作,更要与对手合作。“山羊过独木桥”的游戏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虽然是在比
29、赛, 队员们却打破了习惯。两队在竞争中合作,双双通过独木 桥, 实现了双赢。何乐而不为?创新与合作促成个人的成功。在学习生活中,我 们更多的是把同学 们当成对手来看待。今天他比你多做出了几道题,多考了几分,明天你发奋要争这口气。这看似动力十足,实则“火药味”甚浓,心情不爽。倒不如把所谓的“竞争对手”看成朋友。在学习中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由此观之,为人处事,唯有打破思维定势,把对手看成朋友,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舞台。虽说“与人斗,其乐无穷” ,然“与人合作,更是乐亦无穷”!创新与合作推动企业的发展。一个企 业要想发展壮大, 势必少不了 这两个关键词。前几年,香港与珠三角搞“前店后厂”模式
30、,在 竞争中合作,互相弥补不足,扩大优势,迅速实现了现代化,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阵地。今年,电商风靡全国,一笔笔电子交易汇款呈几何式暴涨,相关的产业亦发展迅猛。百度、京东、 腾讯、天猫等无一不在转变传统思维,在与对手的竞争与合作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了规模效应,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创新与合作同样铸成国家的崛起。随着我国 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兴起,东亚周边各国也有点儿沉不住气。于是习总书记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 论。即我 们与周边及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我 们要打破传统的“大国崛起 ”与霸权相挂钩的思维观念,致力于和平崛起的新思想。因为我们与周边国家利益共生,息息相关,既是
31、对手,又是朋友,是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新与合作乃个人、企业与国家成功的 “双响炮” ,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成功都不会是完美的成功,只有双管齐下,才是成功的至高境界。“起承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例如:2016 年全国乙卷“漫画作文” ,广东考生的一篇优秀作文。很多考生都是从漫画的内容角度立意的,而这篇作文却能从寓意的角度立意。该文正确地指出,这幅漫画蕴含着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方向,进步是
32、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进步与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一篇高考作文,能有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深度,实为难得。作者不空谈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而是联系漫画所提供的材料。作者指出,家长教育孩子时,既要给进步的孩子以鼓励,也应给退步的孩子以空间,这种做法也是值得提倡的。该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第一段引材料摆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是“起”的部分,第二段是对中心论点进一步阐述,是“承”之一;第三段讲应对进步的孩子以鼓励,是“承”之二;第四段是讲应给退步的孩子留有空间,是“承”之三;最后一段回扣中心,是“合”的部分。进步与退步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 100 分而获得了家长 的亲吻
33、,后一位 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 55 分而被家长打了一巴掌。然而在第二幅 图中,曾获 100 分的小孩因只得了 98 分而被惩罚,后一位不及格的小孩因 为进步得了 61 分而受奖励。两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步与退步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 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则 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待进步与退步,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鼓励 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砥砺自我的 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 则是为其留足反思的空间。利用好暴露的缺陷,
34、实现自我完善。正确地处理进步与退步,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漫画中的后一位小孩两次 获得的分数均未超过前一位小孩,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 步后予以鼓励, 这是我所赞同的。即便 55 分到 61 分只有 6 分的进步,且 61 分离满分还有很远 距离,但 这个鼓励是应有的。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的,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便不可能到达优秀。因此,家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指引,脚踏实地,滴水穿
35、石。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孩子的成 长发展就如同 发掘一处金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矿石的情状。 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 视作一种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那么 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 颓的一个开端。因此,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就如 陈忠实在寻找中不断剥离 过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就如王阳明在被贬作驿使时仍静心思悟一样,就如 杨绛在下放到干校改造 时仍潜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从一个小退步入手,引导 孩子给自己一个反省的空间,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进步和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家 长在教育孩子时,
36、不以 单纯 的奖惩来对待孩子的进与退,才能让孩子在独当一面时 正确处理自己人生的进退,成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在变动中求稳求发展的栋梁。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在“汉语盘点”活动中,无论 “国内字”还是“国际字” 的评选, “热”字都高居榜首。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病文展台怕热享热我是一个不喜欢热闹的人,我向往的是 隐者的遗世独立,我追求的是一个完全只有自我的世界。我的世界从来与“ 热”无缘。上海世博会、金鸡百花电影 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周围的许多人都为此而神魂颠倒。可我总觉得,
37、这样的热潮绝不应该引起这么多人的追捧,这种热潮的出现绝对有从众和攀比的嫌疑。有人说,顺应时代的潮流、跟着热潮走,是为了丰富个人学识,增长见闻。但是,那些从不随波逐流的名家们的学识和见闻就会比那些终日随波逐流的“潮人”们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固然,一股“热”的出现总 会有它受人追捧的独特魅力,但我们对待“热”的心态应是一种“怕” 。我喜欢坐在田埂上,看金黄的稻穗在田野里 摇晃,回味随风而逝的流年。每当这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股热浪,仿佛有什么在胸中翻 腾。 这样 的“热”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是真正应该受到每个人追捧的。想象在暮色四合、静寂无声之时,静静地嗅 风中夹杂的草香花香,赏夜幕中的星月,
38、在浩渺的自然中,思索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成就,抑或是苦难,徜徉其中,不是一种享受吗?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去追逐那些所 谓的“热潮” ,只需要做好自己,活在当下,品味在自己的思考中所涌动的,在自己的胸膛中汹涌、澎湃的那种“热” 。哪怕它只是涓涓细流,也能源远流长;哪怕它只是一眼清泉,也定能滋养我们心灵的那片厚土。如此,既获益匪浅又能乐在其中,岂不快哉?“享”那在思考中掀起的“热” ,“怕”那生活中掀起的一浪又一浪的 “热” ,也 许感受到的生活会很不一样。“怕热”又“享热” ,我的生活因此平静而充 实。边读边思(1)是否与题目中的“享热”相矛盾?(2)为什么会有从众和攀比的嫌疑?(3)第段画线的议
39、论句,缺乏相应的分析,说服力不强。(4)第段与上文衔接是否自然?与文章观点有联系吗?(5)第段应该开始分析论证“享热”的论题,但是作者没有抓住这个转折点。(6)文章结尾扣住“怕热”与“享热”这个中心了吗?升格路径1病因诊断望闻问切,析理明因(1)开篇点明“我”的生活态度,但“我的世界从来与热 无缘”与题目中的“享热”相矛盾。(2)以世博会、金鸡百花电影节事例否定“追热” ,不够典型、妥当,可选取更为典型的事例,并适当地加以分析。(3)第两段“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对待热的心态应是一种 怕 ”等议论性的观点句由于缺乏相应的分析,说服力不强。为了深化自己的观点,应举例阐释,增强说服力。(4)第
40、段与上文缺少衔接,应增加过渡段,转入对另一种“热”的论述。本段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没有表达出自己所追求的“热”的实质,读完让人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5)第段表现的是外在的“凉” ,涌动的却是内心的“热 ”,既对立又统一,应将这一层意思表达出来,会更扣合“享热”的主题。2升格药方辨证施治,对症开方(1)平中见奇全靠“问” 。作文中深入分析现象,是指追问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追本溯源,探讨人们行为的心理,分角度阐释其利弊,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即“为什么” “怎么办” 。针对本文主题,可深入分析人们“追热”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追热”的结果及弊端,批驳个别人“追热”的观点。并由此自然过渡到应追求内心平
41、静、独立思考所生出之“热” ,从而论证“怕热” “享热”的论点。(2)在生活现象的选取上,应典型。本文对人们盲目跟风的取例还不够典型,对人们狂热追波逐流之“热” ,还缺乏形象的描摹。(3)议论文需要适当地用议论性的句子表明观点。只罗列生活现象,未深入分析阐明观点,会导致文章深度不够,缺乏论证的开阔性、启发性。3美文赏悟升格美文,文采斐然怕热享热我是一个不喜欢外在热闹的人,我向往的是因 为被某种事物触 动而产生的内心的热浪。可以说,我怕“热”又“享热 ”。开篇便明确论点,主旨鲜明。世博会、金鸡百花电影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 热潮。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人们在兴致勃勃地谈论世博会去了哪些馆,金 鸡百花电影
42、节有哪些名导、明星参加之类的话题。高谈阔论者一脸的得意,仿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那些人的狂热使我想起以前网络上流行的“偷菜热” “农场热” 。那段时间,人 们一见面便问:“今天你偷菜了吗?”犹如中了魔咒,陷入了 疯狂的状 态。很多网民甚至半夜三更起床偷菜,一离开“菜地”便魂不守舍。他们的疯狂行为,看似成为了“辛勤的农夫” ,然而实则成了“菜地”的奴隶。如今,人 们逐渐从这种“热”中清醒过来,但是,下一次人们又会陷入哪种热潮?我总觉得,不论前者还是后者,这些热潮的出现都有从众和攀比的嫌疑,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以世博会、金鸡百花电影节之“热”引出人们“ 追热”的现状,并 联想到“偷菜热”“农场热
43、”等现象,进而剖析出盲目 “追热”的深层原因。联想自然,分析透彻。的确,顺应时代的潮流,跟着热潮走,是为了丰富个人学识,增长见闻。但是,那些从不随波逐流的名家们的学识和见闻就会比那些终日随波逐流的“潮人”们少吗?梭罗离群索居,过着简单的生活,可谁能说他没有 见识?钱钟书先生一生不 访友不拜客, 专心读书做学问,躲避凡尘的热潮,可谁不惊叹他 绝伦的才华?跟着潮流走,固然会多一些见闻,然而如果仅仅是停于表层的盲目“追热” ,而非静下心来思考其内在价值与意 义,那么,这种“追热”除却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还剩下什么? 增加具体事例, 进行详细 的论证分析,批驳“跟热能增长见识”的观点。对于世博会、金鸡
44、百花电影节 之类的“热” ,我 们只有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其价 值,才可以获得丰富的常识、心灵的滋养。否则只会使我们的虚荣心获得满足,劳神伤财。至于“偷菜”“农场” ,或许能使我们放松,然而物极必反。当它们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时,谁还能说它是有益的呢?如果全民都融入这股热潮中,那不是更加可怕吗?学习、工作 时萎靡不振,“偷菜”娱乐时两眼放光,难 道我们要娱乐至死? 进一步 论述追逐外在形式上的“热”之危害。固然,一个“热”的出现总会有它受人追捧的独特魅力,但我们对待“热”的态度应是一种“怕” 。“怕热” ,才不会头脑发热,追“热”不放;“怕热” ,才会思考“热”的利弊,做自己身心的国王。在心中挖
45、一口井,盖上盖子,不让使心灵疯狂的“狂雨”流入井里,让自己冷静、清醒。 表明自己“怕热”的态度并论证分析其原因。只有拒绝追逐社会洪流中外在的“热” ,追求内心的感 动和 热流,我 们的心灵才会变得健康而丰盈。 增加过渡段,由“ 怕”一种“热” ,过渡到“享”另一种“热” ,衔接自然。 我喜欢坐在田埂上,看金黄的稻穗在田野里 摇晃,回味随 风而逝的流年。每当这时,我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股热浪,仿佛有什么在胸中翻 腾。感 动、丰富、优美、舒 畅充溢着我的心灵,让我觉得大地如此美丽,生活如此美好。这样的“热”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想象在暮色四合、静寂无声之时,静静地嗅凉风中夹杂的
46、草香、花香,赏夜幕中的星月在浩渺的自然中,思索自己的人生、追求、成就,抑或是苦难,徜徉其中,我们的心中自然会涌动着股股热流。 写自己“享热”的体验,细腻、深刻。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去追逐那些所 谓的“热潮” ,只需要做好自己,活在当下,品味自己因思考而在胸膛中汹涌、澎湃的“热” 。它哪怕只是涓涓 细 流,也能源远流长;它哪怕只是一眼泉水,也定能滋养那一方心灵的厚土。如此,既获益匪浅又能乐在其中,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享”那在思考中掀起的“热” ,“怕”那生活中掀起的一浪又一浪的 “热潮” ,也 许你所感受到的生活会很不一样。 明确所怕之“热”与所享之“ 热”的内涵,二者 对照,辩证地收尾。“怕
47、热”又“享热” ,我的生活因此平静而充 实。4我来升格见仁见智,彰显个性在品悟了上面的升格路径后,你对升格后的“美文赏悟”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和主张?请结合自己的感悟,针对“病文展台”中的文章,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升格美文。(一)热身演练1在生活中,父母和儿女在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许多不同。作为孩子,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作为父母,常为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而困惑。两代人之间这种无形的沟壑似乎永远存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能填平这条沟壑吗?如果以“家庭关系”为话题作文,请填写下列空白。(1)这则材料其实讲的是_问题。(2)围绕这个问题应该写的思路是_(3)本文可确定的立意是_2阅读下面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分析其是如何进行理性思维的。站起来人居穷厄,更要站起来!如那岩隙 树种, 处逼仄困境,却站起来,冲破岩层,用至嫩破了那至硬,成参天大树,演绎一身芬芳;如那细细清流,任群山环绕,却站起来,冲出桎梏,用至柔破了那至刚,成悬泉飞瀑,汇成九天银河。只有站起来,才能成灵魂之渴望!“人,只有站起来,这个世界才属于他。 ”如此所言,哪怕 穷厄,哪怕桎梏,人,也要站起来,才能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