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65930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徐广 李泳敏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摘 要: 我国农村地区抵押物缺失或价值偏低, 传统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供给一直处于不足状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对于满足农村资金需求提出了新的路径选择, 众筹、P2P 平台的广泛使用给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建立了桥梁。文章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以及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演变过程, 分析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性及发展模式, 提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需要传统金融与互联网发展协同创新, 同时加强金融监管, 构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农业农村; 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徐广 (1977-) , 男

2、, 四川巴中人,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作者简介:李泳敏 (1976-) , 女, 浙江杭州人,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基金:四川省教育厅厅级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13SB0440) 阶段性成果Study on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Internet Ba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Xu Guang Li Yongmin Sichuan Cha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3、; Abstract: There is lack or low value of collateral basis in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rural capital supply has been in the shortage state. Rise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provide new path for rural financing, such as crowdfunding, P2 P. This paper summarizes

4、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and the rural financial reform,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rural Internet finance and its development model.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such as coordinating with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novation, estab

5、lishing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rural Internet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Keyword: Internet financ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finance; promoting;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笔者将国内外各类互联网金融公司最早出现的时间进行了梳理 (见表-1) , 从中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52005 年, 金融企业“触网”。亦叫做网络金融时代, 也是马云所提出的“金融互联网化”时代。自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SFNB)

6、于 1995年 10 月创建以来, 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将金融业务搬到互联网上。青海证券、招商银行、新华人寿在我国率先推出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业务。但受互联网技术的限制和网络交易量不大的影响, 网络金融仅局限于查询、销售、信息发布等简单的功能, 用户体验也比较差。第二阶段:20052012 年, 平台企业“淘金”。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新技术形式将其业务范围渗透金融领域。这一阶段有几个标志性事件:一是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和迅猛发展;二是网络借贷、众筹等新金融平台出现;三是 2011

7、 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 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第三阶段:2012 年至今, 互联网金融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无论是传统金融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纷纷将互联网金融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P2P、众筹等专业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加速发展。表-1 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下载原表 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依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进行了制度和结构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19491978 年) ;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战略 (19791984 年) ; (3) 国

8、有企业优先发展战略 (19852003 年) ;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 (2004 至今) 。农村金融在不同的发展战略下都进行了相应的体制改革。(一)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期农村金融的改革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发展重工业就是要组织和动员全社会一切经济资源。鉴于当时中国仍是农业大国的现实, 从农业部门筹集所需资金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经济决定金融, 当时的农村金融属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 即人民银行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于一身。金融组织比较单一, 当时农村地区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农业银行也是在中央行政命令的指导下经历了“三起三落”。在这一时期, 农村金融机构就成为支持国家发

9、展战略的资金来源渠道。以农村信用社为例, 其存贷款差额从 1953 年的负 0.1 亿元上升到 1978 年的120.9 亿元。(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农村金融改革为了解决农民吃不饱肚子的问题, 国家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 农村金融业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 并且扩大了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范围。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功能加强, 但被纳入农业银行的行政管理体系中, 成为农行的“基层机构”。(三) 国有企业优先发展战略时期的农村金融改革在这一时期, 为了实现国企优先发展, 政府保留甚至强化了传统制度结构中对

10、于资源配置的垄断性的制度安排, 资金要素通过银行信贷偏好、利率操控和股票市场融资等方式过度流向了国有企业。金融资源配置出现了非农化的倾向, 特别是在 1997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 (及以下) 机构,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后, 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日渐收缩县及以下机构。根据中国金融年鉴的统计,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数在 1997 年为 15.3705 万个, 到 2003 年剩下 8.8489 万个, 期间减少 6.5216 万个。在这期间, 农村信用社不断深化改革, 业务规模继续扩大, 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抗风险能力逐渐增强

11、, 同时对农户的支持力度大大提高。同时, 中国农业银行也进行了商业化改革。在 1996 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 农业银行开始进入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历史时期, 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正式脱钩。农业银行的经营领域不再局限于为“三农”服务, 其农业贷款的比重也由 1995 年的 29.1%, 变为 2003 年的 5.65%。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也在此期间成立, 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时期的农村金融改革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 我国提出建设社会新农村的发展战略, 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自 2004 年以来,

12、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专门的关于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政策要求。这一时期,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管理权下移至地方政府, 实现资源的整合。组织形式也不只是单一的农村信用社, 省级政府分别选择组建省级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三种管理模式, 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20092015 年我国三种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的数量如表-2 所示。表-2 20092015 年三种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 (家) 下载原表 从表-2 中可以看出, 自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 经过地方政府的资源整合, 农村信用社的数量显著减少, 改变了过去机构过于分散的局面。另外, 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增加

13、的幅度比较大, 这说明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运行的空间不断增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 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改革是银监会于 2006 年 12 月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放宽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 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得到迅速发展。这种发展态势自从 2009 年银监会出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年发展规划以来尤为显著, 截至2011 年底全国共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691 家, 其中村镇银行 635 家, 贷款公司10 家, 农村资金互助社 46 家。虽然并没有按照预期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

14、1 年总体工作安排三年规划的目标, 但该政策使广大农村地区完全没有基础金融服务以及乡镇金融机构空白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 截至 2011 年底, 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 2009 的2945 个减少到 2011 年的 1696 个, 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和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双覆盖的省份 (含计划单列市) 从 2009 年的 9 个增加到 24 个, 其中乡镇基础金融服务 2010 年底就已经覆盖全国。在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 村镇银行的数量占了绝大部分。经过改革,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多, 农村地区的储蓄存款规模不断扩大, 并且资金供给的增加带动了资金需求规

15、模的扩大, 近年来农业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缓解了资金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的约束。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民的金融意识得到提升, 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 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 2015 年末, 全国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量 12 亿张, 农村地区布放 ATM 机 16.7 万台、POS 机 236 万台,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另外,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交易 4231.3 万笔、金额 360.3 亿元, 支付环境进一步改善。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农村金融改革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就, 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16、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储蓄水平, 进而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 或者金融体系直接向穷人提供信贷支持, 支持农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帮助穷人脱贫, 金融在缓解贫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一)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性分析在不同时期, 农村金融都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在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以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邮政储蓄为主的正规金融体系。尤其是经过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较为快速的发展, 农村金

17、融也不断创新, 结合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民间非正规金融活动, 农村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村地区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决定其没有合适的抵押物, 且农村企业本身的设备价值和厂房价值较低, 可以借贷的资金难以满足生产的需求, 传统的农村金融越来越难以满足农村地区的借贷要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提供点对点借贷和众筹等方式为农村地区发展和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融资途径, 从而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二)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具体模式分析现在互联网金融中比较成熟的两种模式是众筹、P2P。其中, 众筹是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向公众发布融资信息来募集资金的模式, 其资金的来源较为广泛, 不仅仅限于基

18、金、银行等机构, 民间资本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这种模式注重创意、操作简单且进入门槛较低。P2P 模式即点对点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有效补充和完善了传统金融模式, 可以有效避免传统金融对中小企业歧视等问题。在农业农村发展中, 通过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可以为农业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低门槛、平等的融资平台。简单来说,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农业中小企业只需要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注册就有机会获得所需发展资金。从 P2P 模式来看, 互联网金融平台只需要审核贷款申请, 对其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等一些方面进行考察就可以放款。在众筹模式当中, 民间资金可以通过众筹平台选取自身感兴趣和有前途的项目投资,

19、能够有效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可以看出, 通过互联网金融, 信用好、有规划的农村企业基本可以获得发展需要的资金。另外, 互联网金融不仅在农村融资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 其电子商务平台也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获得、农产品销售等各方面带来更多的支持。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仅限于农贸市场销售或批发商收购, 这使得大量的利润给了中间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引入第三方支付可以直接把产品卖给消费者, 农户可以直接受益, 消费者也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比如, 淘宝网、一号店、京东商城等国内大型电子商务平台都开始涉及农产品销售。(三) 加强金融监管, 构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需要传统金融与互联网协同创

20、新, 共同打造出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 为实现普惠金融创造出更多的条件。由于互联网金融虚拟性的特点, 交易双方只是通过网络发生联系, 增大了交易双方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短、进入门槛低, 大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 不具备充分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资质, 加上网络贷款多是无抵押、无质押贷款, 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此外, 由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全国性的征信网络系统也还没有建立起来, 加之互联网金融还未纳入央行征信系统, 信用中介服务市场规模小, 经营分散, 而且行业整体水平不高, 难以为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控制提供保障。因此, 要做好金融监管,

21、 构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随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推广, 传统风险控制和互联网风险控制有效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控制是最核心的环节。要控制好金融融资风险和第三方支付信用风险, 大力完善互联网金融技术平台, 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白桦.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 :41-42. 2陈英子, 胡远党, 范鹏志, 杨媛媛, 安家琦.宁海县食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建议J.上海农业科技, 2016 (3) :32-33. 3方兆妍.浅析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与营销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2、, 2016 (6) :23-25. 4洪涛.2015 年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 2016 年展望 (上) J.商业经济研究, 2016 (11) :29-31. 5邱楠.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 2016 (10) :26-28. 6肖娇娇, 热孜燕瓦卡斯.关于乌鲁木齐城镇居民农产品安全标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 2016 (6) :21-23. 7杨囡.基于合作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 2016 (17) :35-37. 8杨涛.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及改革途径J.改革与战略, 2015 (11) :21-23. 9郑万腾, 皮晓

23、颂.“互联网+”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困境与出路J.农业网络信息, 2016 (5) :23-26. 注释(1) (1) (3) 杨小玲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制度变迁,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年版第 70 至 193 页、127 页。 (2) (2) 1951 年成立, 1952 年被撤;1955 年成立, 1957 年被撤;1963 年成立, 1965 年被撤。 (4) (4) 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 1994 年。 (5) (5) 邮政储蓄银行 1986 年恢复试运营。 (6) (6)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 2011 年。 (7) (7) 根据规划, 2009 年后的三年内, 将增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1293 家, 其中村镇银行 1026 家, 贷款公司 106 家, 农村资金互助社 161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