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第 29讲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习题回扣1(选修 3 P24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B3p 2表示 3p能级有两个轨道C同一原子中,1s、2s、3s 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同一原子中,2p、3p、4p 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2(选修 3 P243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A 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易形成1 价离子C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能力提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N、O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ONCB根据同周期元素
2、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 Al的第一电离能比 Mg大C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DNi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84s22(2016 年河北衡水模拟)下列有关电子排布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可表示单核 10电子粒子基态时电子排布B. 此图错误,违背了泡利原理C. 表示基态 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D. 表示处于激发态的 B的电子排布图3(2016 年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模拟)长式周期表共有 18个纵行,从左到右排为 118 列,即碱金属为第一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 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 9列中元素
3、中没有非金属元素B只有第 2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2C第四周期第 9列元素是铁元素D第 10、11 列为 ds区 4(20162017 学年河南新乡长垣一中月考)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3d104s1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应位于( )。A第四周期B 族 B第五周期B 族C第四周期B 族 D第五周期B 族5(2015 年福建福州模拟)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的 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的 Y原子B原子核外 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X原子与原子核外 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Y原子C2p 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的 X原子与 3p轨道上只
4、有两个电子的 Y原子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 X、Y 原子6(2015 年河北秦皇岛模拟)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 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 I1、 I2表示,单位为 kJmol1 )。下列关于元素 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元素 I1 I2 I3 I4 R 740 1500 7700 10 500 R 的最高正价为3;R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A 族;R 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R 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A B C D7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1s 22s22p63s23p2;1s 22s22p3;1s 22s22p
5、2;1s 22s22p63s23p4,原子半径最大的是B具有下列价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3s 23p1;3s 23p2;3s 23p3;3s 23p4,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CNa、K、Rb;N、P、As;O、S、Se;Na、P、Cl 中,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D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 738、1451、7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 X3二、非选择题8(2016 届四川攀枝花十二中月考)Na、Cu、O、Si、S、Cl 是常见的六种元素。(1)N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周期第_族;S 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个未
6、成对电子;S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2)用“”或“O,MgAl,A、B 不正确;F 的电负性最大,没有正化合价,C 不正确。2A 解析: 单核 10电子粒子基态时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每个轨道内排布 2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A 正确;此图违背了洪特规则,B 错误;正确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C 错误;该电子排布图中的电子没有激发跃迁到能量更高的轨道上,D 错误。3A 解析:第 9列中元素是第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A 正确;第 2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2,此外 He核外电子排布是 1s2,也符合该最外层电子排布,B 错误;第四周期第 9列元素是 Co
7、元素,C 错误;第 11、12 列元素为 ds区,D 错误。4A 解析:根据该元素的外层电子排布式,得出其电子层数为 4,因此它位于第四周期。由于 3d轨道上为全充满结构,得出该元素位于 ds区,又因为最外层 4s轨道上有 1个电子,因此它位于B 族。5C 解析: A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的 X原子是稀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 Y原子是A 族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不同;B 项,原子核外 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X原子是A 族元素的原子,而原子核外 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Y原子可能是A 族、副族或族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C 项,2p 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的 X原子
8、是 C原子,3p 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的 Y原子是 Si原子,两者化学性质相似;D 项,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可能是A 族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过渡金属原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6B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R 元素的第三电离能与第二电离能的差距最大,故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最高正价为2 价,位于第A 族,可能为 Be或者 Mg元素,因此不正确,正确,不确定;短周期第A 族( ns2np0)的元素,因 p轨道处于全空状态,比较稳定,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正确。7D 解析:A 项,为 Si,为 N,为 C,为 S,原子半径最大的为 Si,正确;B 项,为 Al,为 Si,为 P,为 S
9、,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为 P,正确;C 项,同一主族元素,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同一周期元素,电负性呈增大趋势,正确;D 项,根据各级电离能变化趋势,基态原子的最外层应有 2个电子,所以与 Cl2反应时应呈2 价。8(1)三 A 2 1s 22s22p63s23p2(2) Na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而Si为原子晶体,而 NaCl为离子晶体,因此熔点 NaClSi;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元素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因此酸性 H2SO4HClO4。9(1)M 9 (2) 1s 22s22p63s23p63d104s1(3)sp2 四面体 (4
10、) (5)3Fe2 2 3 =Fe32解析:根据题意知 A是碳元素,C 是氧元素,B 是氮元素,D 是 S元素,E 是铁元素,F 是铜元素。(1)S 是第三周期元素,则基态 S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为 M层,该能层含有 s、p、d 三个能级,则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1359 个。(2)铁的原子序数是 26,则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 Fe2 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是 。铜的原子序数是 29,则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1。(3)A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碳酸,分子中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 3个,且不存在孤对电子,所以中心原子采取的轨道杂化方式为 sp2。
11、B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 NH3分子中氮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则价层电子对数是 4,所以氨气的 VSEPR模型为四面体。(5)配合物甲的焰色反应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其内界由中心离子 Fe3 与配位体 CN 构成,配位数为 6,则甲的化学式为 K3。甲的水溶液可以用于实验室中 Fe2 的定性检验,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则检验 Fe2 的离子方程为3Fe2 2 3 =Fe32。10(1)1s 22s22p63s23p63d64s2 (2)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3)Mn2 的 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比较稳定(4)2 (5)Al解析:(3)o 元素
12、为 Mn,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4s2,Mn 2 的基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其 3d能级为半充满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当其失去第三个电子时比较困难,而 p2 的基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其 3d能级再失去一个电子即为半充满结构,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故其失去第三个电子比较容易。(4)第三周期 8种元素分别为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其单质中钠、镁、铝形成金属晶体,熔点依次升高;硅形成原子晶体;磷、硫、氯、氩形成分子晶体,且常温下磷、硫为固体,氯气、氩为气体,故 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硅、铝、镁、硫、磷、钠、氯、氩,其中电负性最大的为氯。(5)由图可知,该元素的电离能 I4 远大于 I3,故为第A 族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第A 族元素 i属于第三周期,应为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