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一笔收购到一个产业 航天科工的激光产业创新路 原诗萌 央企创新团队系列报道之一从技术受制于人, 到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 再到在激光产业的崛起,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激光被誉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是 20 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又一重大发明。据美国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统计, 美国 GDP 的 50%、欧洲 GDP 的 42%与激光息息相关。在激光产业中, 一种名为光纤激光器的产品, 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气体和灯泵固体激光器, 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切割、焊接、标记、3D 打印等环节。不过, 我国的光纤激光器技术却长期受制于国外
2、, 需要花高价进口设备和元器件。随着中国市场对光纤激光器需求的不断提升, 这一问题愈发突出。令人振奋的是, 2013 年, 航天科工四院旗下的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锐科激光) , 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 10 千瓦光纤激光器, 一举打破国外垄断,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万瓦激光器技术的国家。而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介绍, “十三五”期间, 航天科工还将在武汉布局激光技术全产业链集群, 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 力争 2020 年实现激光产业收入超过 300 亿元。从技术受制于人, 到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 再到一个产业的崛起,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一切都要从 2
3、006 年闫大鹏归国创业说起。慧眼识珠现任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的闫大鹏, 是原华东工学院 (现名南京理工大学) 的教授。1996 年, 闫大鹏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留学时, 光纤激光器正在美国悄然兴起。这种激光器由细如头发丝的光纤释放激光能量, 能量转化率比传统激光器高 20%, 并且具有耗电低、体积小、无噪音、无污染等优势。闫大鹏看准了光纤激光器的前景, 在美国一干就是十年。与此同时, 由于中国的光纤激光器技术受制于国外, 很多有需求的企业只能从国外进口产品, 并不得不忍受价格贵、售后服务差等问题。华工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并一直渴望引进人才和技术, 实现光纤激光器的自主创新。200
4、6 年在武汉举行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上, 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经人牵线, 与来参会的闫大鹏进行了接洽, 双方一拍即合做中国人自己的光纤激光器。为确保项目成功, 华工科技要求, 闫大鹏除技术入股外, 还需以现金形式入股。闫大鹏也一心想为祖国打破国外光纤激光器的垄断尽一份力, 于是卖掉了美国的房产, 举家迁回国内创业。2007 年, 闫大鹏参股 1000 万元, 与华工科技合作成立锐科激光, 中国自主创新的光纤激光器由此萌芽。“我 40 岁去美国时, 在国内已经评上了博导, 该有的都有了, 后来归国创业时, 我 51 岁, 又是从头开始。创新创业, 就得有这种破釜沉舟的精神。”闫大鹏对国
5、资报告记者说。锐科激光成立后, 华工科技以合作商和用户的双重身份, 对公司进行支持。作为合作商, 华工科技提供了技术、管理和营销团队, 为专攻技术的闫大鹏解决了后顾之忧, 作为用户, 华工科技则在锐科激光初创期包销了产品, 使得产品稳定性迅速提升, 返修率从最初的逾 10%下降到 2%。在华工科技支持下, 锐科激光很快打开了市场, 2009 年即实现盈利, 随后利润逐年翻番, 成为和国外龙头企业分庭抗礼的光纤激光器供应商, 并迫使进口产品大幅降价。经过几年的发展, 锐科激光已名声在外, 并吸引了一些军工央企关注的目光。其中就包括同在武汉的航天科工四院。经过向航天科工集团总部汇报、邀请航天科工集
6、团领导来武汉的锐科激光实地考察等一系列工作, 2011 年 4 月, 航天科工集团批准四院与锐科激光达成收购协议, 航天科工由此正式进入激光产业, 而锐科激光也拥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收购过程中还有个有趣的细节。闫大鹏告诉记者, 当时双方的价格一直没谈拢, 后来航天科工四院带着几个股东和他们的家属去酒泉看导弹发射, 几位股东被军工央企的技术实力震撼, 同时激发起了爱国主义情怀, 于是很快就把协议签了。“闫大鹏”效应闫大鹏的归国创业, 打破了光纤激光器的国外垄断局面, 但要想实现和国外龙头企业的正面对抗, 锐科激光还需要构建更完整的产业链。于是, 闫大鹏利用自己对光纤激光器技术和人才的熟悉, 在航
7、天科工四院及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又分别从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引进了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现任锐科激光副总经理的李成, 多年来一直在英国发展。“当时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但总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 一直在寻找机会, 想为国家做些贡献。”李成对国资报告记者说。闫大鹏做的是脉冲光纤激光器, 而李成擅长的是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2008年, 李成曾以兼职的方式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合作, 并于 2009 年做出了第一台1000 瓦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闫大鹏得知消息后, 通过朋友找到了李成, 希望他加入锐科激光, 助自己一臂之力。“2010 年夏天我利用回国的机会, 来锐科看了
8、一下, 觉得整个平台不错, 有管理团队, 市场不用愁, 又正好缺高功率, 于是干脆就回国加入了锐科。”李成说。做光纤激光器, 半导体发射泵要占很高的成本。现任锐科激光副总经理的卢昆忠, 在赴美留学毕业后, 加入了一家美国公司, 做通信激光器, 和中国时有业务往来, 并和锐科激光也洽谈过项目合作。于是, 闫大鹏又向卢昆忠抛出了橄榄枝。“认识了闫博士、李博士以后, 发现他们都是做实事的人, 锐科激光又确实有需要做半导体发射泵, 也比较相信我。于是我决定回国, 加入这个团队。”卢昆忠说。此外, 闫大鹏和航天科工四院还通过引进了海外高层次人才, 组建起了特种光纤、芯片研发团队。“通过这些人才的引进,
9、我们对光纤激光器进行了垂直整合, 实现了工业光纤激光器的国产化。”闫大鹏说。在闫大鹏的带动下, 徐进林、肖黎明等多位国际一流技术人才相继加盟, 许多年轻博士为学习前沿技术, 也纷纷前来投奔, 业内一时出现了“闫大鹏效应”。自主激光产业崛起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 航天科工四院同步组建成立了光谷航天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 并相继组建了睿芯公司、睿晶公司、量子公司, 形成“一院 N 司”的发展格局。面对未来, 激光产业正显现出诱人的前景。“光纤激光器是朝阳产业, 从长远来讲, 随着先进制造、高端制造、3D 打印、焊接的发展, 激光这个产业会越来越发达。”李成说。卢昆忠也表示, 光纤激光器方兴未艾。“以前
10、企业把它当做高大上的产品, 现在在锐科激光的推动下, 降低了成本和价格, 市场还有巨大的空间。”闫大鹏也颇为自豪地表示, 锐科激光的贡献, 第一是实现了光纤激光器的自主创新, 第二是大幅拉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现在是我们出多少瓦的产品, 国外多少瓦的产品就降价。”据了解, 锐科激光的光纤激光器已占据国内 30%市场份额, 在海外也占据了 10%的市场份额。目前锐科激光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动能。光谷航天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 以推进激光产业的发展。“我们将以掌控上游、壮大中游、拓展下游为总体发展思路, 在武汉布局激光技术全产业链集群。目前, 激光科技园项目一
11、期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同时, 还联合 23 家国内高校和行业优势单位成立了国家级激光装备创新联盟, 协同在激光技术领域开展创新和创业活动。”光谷航天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总经理许学军向国资报告记者表示。如今, 航天科工的激光产业, 已经从当初的一笔收购, 到现在的全面崛起。据航天科工四院副院长伍晓峰介绍, “十三五”期间, 航天科工四院将投入 20 亿元激光研发经费, 在能量激光与信息激光中的产业应用进行相关布局, 针对量子点、光通讯与激光医疗领域三大方向进行产业培育, 打造集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供应商于一体的国内激光技术应用领头羊。闫大鹏利用自己对光纤激光器技术和人才的熟悉, 在航天科工四院及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又分别从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引进了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