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家族企业如此培养接班人 7 月底,全球传媒大鳄默多克家族爆出新闻:鲁珀特 -默多克的长子拉赫兰突然宣布,他将于 8 月底辞去新闻集团首席运营副官的职务,回澳大利亚定居。此前,老默多克一直有意让拉赫兰接班,使其成为新闻集团下一任掌门人。最近,老默多克的 6 个子女围绕着家族基金以及新闻集团的控制权展开了博弈。 老默多克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可供他选择的余地很大:很早之前他就开始培养内部接班人,二儿子詹姆斯和集团二号人物彻宁都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他们可以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不致令其一生心血因接班人问题出现波折。 家族企业的老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许多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就没那么幸运了,接班人难题正
2、困扰着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正面临同一个难题:企业如何继续传承? 麦肯锡一项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 5%的家- 2 -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开疆拓土通常都很成功,传到第二代手里时企业可能已是摇摇欲坠,等到了第三代手里,结果大多可想而知。这种现象似乎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企业风调雨顺的时候,没人在意接班人问题,但最近几年来优秀企业掌门人接二连三忽然辞世的事实,终于刺痛了企业领袖们的神经。的确,再强大的家族企业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2004 年 11 月,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常年辛劳患肠癌病逝,根据遗嘱,二弟王均金接任董事长。虽然
3、王均瑶生前已经有了培养接班人的想法,但由于事出突然,外界对王均金普遍持怀疑态度,均瑶集团的发展已略显疲态。 半年多过去了,王均瑶生前关于企业实现股权“三三制”家族、管理层、社会公众各持股三分之一的设想仍未实现。毕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易。 2005 年 5 月,中国著名画家陈逸飞病逝,给家人留下一幅来不及完成的商业宏图。由于太过突然,他事先并没有留下任何有关接班人的安排,使得企业前景很不明朗。 - 3 -其弟陈逸鸣说:“我哥哥没有留下遗嘱,生前也没有将事业交给谁继承的表示。”迄今为止,逸飞集团董事长还没有确定人选,总经理则由陈逸鸣担任。 如果企业当家人能提前酝酿接班人计划,那么不管“意外
4、”什么时候来,都不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行。 GE(中国)人力资源经理程静介绍说:“虽然 GE 的企业性质和家族企业有所不同,但是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都有自己的接班人计划。GE 之所以能够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优秀的接班人计划贡献很大。” 三种方式各有利弊 对家族企业而言,可供选择的接班人计划无非以下三种。首先是家族式继承,其最大特点是继承人为家族成员。在绝大多数地区,人们都认为子承父业天经地义。除了子承父业外,弟承兄业、妻承夫业者也大有人在,譬如郑梦宪去世后,他的遗孀玄贞恩接掌了现代集团。 - 4 -一般来说,接班人都不希望企业毁在自己手里,而且他们大都较早地被安排从基层做起,熟悉业务,平稳过渡较易实现。
5、 翰威特大中华区副总裁刘渊说:“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利于企业团结,较无争议,缺点在于接班人的能力有待时间的考验。” 其次是起用老将。2004 年,美国吉列公司当家人考尔曼-莫克勒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作为应变之举,公司起用老将阿尔弗雷德-泽恩任接班人,因为他在公司享有很高的威望并曾为公司作过杰出贡献。在他领导下,吉列公司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 这种方式的好处之一是接任者业务熟练、上手很快,二是可以避免人事地震。“缺点是容易引起其他元老级人物不满,导致接班人难以开展工作,需要较长的磨合期。不过,这种能力优先的选择标准值得赞赏。”刘渊说。 第三种方式是聘请职业经理人。当家族企业的第二代不具备出色的管理能力
6、或对管理企业感兴趣时,找一个有能力- 5 -的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而自己只担任公司董事,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对这样的方式比较推崇:“寻找职业经理人是最好的做法。但目前国内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均完善,权责、风险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从长远看,中国家族企业需要尽快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归根结底还要未雨绸缪 对家族企业来说,能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然是比较理想的做法,但正如张建国所指出的那样,由于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很多家族企业的家长都不愿意放手,他们不放心。究其原因,我认为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不敢。”张建国说。 换言之,企业家只有提前制定接班人计划,敢于及早放手,尽快培养下一代或者可以信赖的其他接班人,才能未雨绸缪,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许多家族企业往往为继承人聘请一个由教师、律师、公- 6 -关人员、公司元老组成的辅导团队,协助培养企业继承人。当意外发生时,继承人在他们的辅佐下,自然不会乱了阵脚,从而降低了企业因领导突然更替而造成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