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丽中国的生态文学与生态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学、生态美学与生态哲学 张正春 程钢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有的政治纲领和国家发展战略, 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中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基础。通过中国古代非常丰富的山水画和山水诗, 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生态文化与生态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文史哲不分家, 历史、文学、美学和哲学是合为一体的。因此, 通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挖掘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中的生态文学和生态美学与生态哲学, 并通过中国古代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学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信仰, 这
2、对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生态文化特征与生态哲学内涵,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朱熹所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正是中国文化万古常新的独特之处和风格所在。生态文化是生态教育的前提, 生态哲学是生态文明的灵魂。重视研究和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学、生态美学与生态哲学, 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关键词: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文学; 生态美学; 生态哲学; 作者简介:张正春,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四川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作者简介:程钢,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收稿日期:2017-07-20Ecologica
3、l Literature and Ecological Values in Beautiful-China InitiativeZhang Zhengchun Cheng Gang Abstract: Ecological progress is a part of political programme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It also represents the Chinese cultural values based on particular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profound
4、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hilosophies. There are abundant ancient eco-culture in numerous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s and poems of landscap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literature, 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 were integrated with each other. It is inspiring to study eco-literature, eco-aest
5、hetics and eco-philosophy in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and to explain the ecological values in Chinese ancient eco-philosophy and eco-ethics. The creativity and vital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erive from its features of ecological cultures and connotations of ecological philosophy.
6、Just as Zhu Xi, the famous schola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once said:“Why is the water so clear? For theres water flowing from the source.”That is why Chinese culture sustain and flourish for a long history. Eco-civiliz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cological education, and eco-philosophy is t
7、he soul of eco-civilization.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to explore the eco-literature, eco-aesthetics and eco-philosoph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Keyword: ecological cultu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literature; ecological aesthetics; ecological philosophy; Received: 2017-07-20
8、中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主张和文化价值观, 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有极其丰富的生态文学和生态美学营养, 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哲学智慧。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化遗产, 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很有必要。建设生态文明, 需要生态教育和生态信仰的保证, 需要生态伦理学基础, 而生态文学与生态美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生态文学和生态美学的辅助, 一切生态文化和生态教育将无从谈起, 生态信仰就不能很好地树立起来, 生态伦理学就没有情理基础无法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就无所适从, 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就不能确定。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和生态文学相辅相成, 没有生态哲学的高度, 就没有生态文学
9、的深度, 就没有生态美学的厚度 (境界) 。下面我们从中国古典诗词中认识一下生态文学的形式和内容, 了解一下生态美学的境界, 认识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哲学的高度和深度。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崇尚自然, 顺应自然, 尊重天然, 这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 也是中共中央十八大修改党章的基本内容。问题在于,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这个思想出自道家,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的根本精神, 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主张和根本宗旨。一、诗经中的生态文学、生态美学与生态哲学古典诗词讲究“情景交融”和“天人合一”, 这是生态文学的基本特征,
10、 也是生态文学的魅力所在, 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在。生态文学与生态美学紧密联系, 生态文学的形式与生态美学的境界相关, 自然而然, 生态哲学的高度就表现出来了。无论“左右流之”还是“左右采之”, 自然而然, 天理人情, 合乎自然秩序和自然规律, 人情合乎天理, 才是君子之情, 符合君子之志,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生态哲学观。生态哲学决定了中国人的人生观。生态之美, 文学之美, 人生之美, 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生态伦理观和生态信仰。阴阳之道是天理正道, 也是人伦君子之道, 合情合理, 天经地义。爱情是人生最美的过程, 也是人生最纯洁最高尚的追求。何为君子之爱?关雎篇提供了一个“生态范本”。爱
11、情的发生发展过程自然而然, 顺利吉祥。诗经奠定了中国生态文学和生态美学的基础, 也奠定了中国生态哲学的基础。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这是诗经第一篇,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整个诗篇的情景处于特殊的生态景观之中, “在河之洲”, 没有这个生态环境, 没有“关关雎鸠”这个生态因素, 这篇诗词就没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诗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六经”之一, 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 也是中国
12、人文教育和精神信仰的基础。和基督教圣经旧约开篇对于人类爱情的否定和批判不同 (在蛇的诱惑下, 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教诲而偷食爱情禁果造成“原罪”) , 中国儒家经典诗经开篇则对爱情赋予崇高的意义和美妙的赞颂。由圣人孔夫子所编辑的“诗三百篇”第一篇就是这首伟大的爱情诗篇!当然, 这里的爱情是君子之爱, 不同于小人之爱。君子之爱文明优雅, 有高尚的情操和典雅的风度。爱情需要“寤寐求之”, 而且有一个“辗转反侧”的过程, 需要“琴瑟友之”的高雅方法和艺术修养, 要有“左右芼之”的选择和修炼过程, 最后必需圆满盛大的“钟鼓乐之”成就“婚礼”才是功德。千古以来, 中国的“士君子读书人”都是背颂这首伟
13、大的爱情诗培养了高雅的文学修养, 树立起伟大的人生信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情理特征”和“性理基础”, 也是中国传统伦理的精神基础, 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对比。诗经国风卫风淇奥瞻彼淇奥, 绿竹猗猗。(淇:淇水, 源出河南林县, 东经淇县流入卫河。奥 (y) :水边弯曲的地方。猗 (yi) 猗:长而美貌。)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僩兮, 赫兮咺兮。(匪:通“斐”, 有文采貌。瑟:仪容庄重。僩 (xin) :神态威严。赫:显赫。咺 (xun) :有威仪貌。) 有匪君子, 终不可谖兮。(谖 (xun) :忘记。) 瞻彼淇奥, 绿竹青青。有匪君子, 充耳琇莹, 会弁如星。瑟
14、兮僩兮, 赫兮咺兮。(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 下垂至耳, 一般用玉石制成。琇 (xi) 莹:似玉的美石, 宝石。会弁 (gubin) :鹿皮帽。会, 鹿皮会合处, 缀宝石如星。) 有匪君子, 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 绿竹如箦。(箦 (z) :积的假借, 堆积。) 有匪君子, 如金如锡, 如圭如璧。宽兮绰兮, 猗重较兮。善戏谑兮, 不为虐兮。(圭璧:圭, 玉制礼器, 上尖下方, 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 玉制礼器, 正圆形, 中有小孔, 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圭与璧制作精细, 显示佩带者身份、品德高雅。绰:旷达。一说柔和貌。猗 (y) :通“倚”。较:古时车厢两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铜钩。重
15、 (chng) 较, 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戏谑:开玩笑。虐:粗暴。) 这首诗诞生在太行山下卫国淇河之滨。独特的生态环境, 竹林丛中, 淇水之滨, 风光幽雅, 气候宜人, 君子于此“竹林青青”之时, 切磋问学、琢磨道理, 体验生活, 审美生活, 充满活力, 富有情趣, 有君子之交, 有琴瑟之好, 有珠玉之美, 有圭璧之重, 尊贵典雅, 环境幽雅, 生活优美, 在生态美学的境界, 树立生态哲学的修养, 不亦乐乎?岂不美哉?诗经国风曹风蜉蝣蜉蝣之羽, 衣裳楚楚。心之忧矣, 于我归处。蜉蝣之翼, 采采衣服。心之忧矣, 于我归息。蜉蝣掘阅, 麻衣如雪。心之忧矣, 于我归说。这是曹风中
16、的一篇。蜉蝣是昆虫纲蜉蝣目的一类原始节肢动物, 大部分在变态成虫后不吃不喝, 只能求偶繁育, 然后很快结束生命, 在“朝生暮死”的短暂生命周期中实现生命的辉煌。该诗利用蜉蝣短暂的生活周期, 表达了对于人生短促的感叹和深思, 利用生态文学的形式反映了生态美学的境界, 表达了生态哲学的观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晞 (x) :干。湄:水
17、和草交接的地方, 也就是岸边。跻 (j) :水中高地。坻 (ch) :水中的沙滩。涘 (s) :水边。) 这是诗经中最美的一篇, 意境优美, 冠绝古今。蒹葭是水生、半水生植物, 适应于水畔湖滨生长, 对于气候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 在秋天白露霜降的节气迅速开花, 显得意境苍茫。这首诗的生态景观非常特殊, 只有这样的生态景观才能激发人的特殊情感, 引发人思考。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水陆交汇处是最具生命活力、也是生态效益最活跃的地带, 这个区域的小气候变化大, 对于节气到来非常敏感。环境变化影响心境, 生态决定心态, 影响神态与情态, 天人之际, 冷热交替, 情意生矣!诗经小雅鸿雁之什鸿雁鸿雁于飞,
18、肃肃其羽。之子于征, 劬劳于野。爰及矜人, 哀此鳏寡。鸿雁于飞, 集于中泽。之子于垣, 百堵皆作。虽则劬劳, 其究安宅?鸿雁于飞, 哀鸣嗷嗷。维此哲人, 谓我劬劳。维彼愚人, 谓我宣骄。(劬 (q) 劳:勤劳辛苦。爰 (yun) :语助词。矜 (jn) 人:穷苦的人。鳏 (gun) :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集:停。中泽:即泽中。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究:终。宅:居住。嗷 (o) 嗷:鸿雁的哀鸣声。哲人:通情达理的人。宣骄:骄奢。) 鸿雁是善于长途迁徙的候鸟。利用鸿雁的生态习性, 比喻描写出征兵士艰苦卓绝的生活, 语言优美、情景感人。鸿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特殊象征。鸿雁的周
19、期性迁徙现象是一种遗传生态习性, 年复一年, 往来准时, 故为“信使”的象征。鸿雁迁徙不远千里, 长途跋涉, 不辞辛苦, 象征伟大目标和远大抱负以及伟大人格。“鸿鹄之志”比喻君子的伟大理想。诗经此篇可谓“鸿鹄”开篇, 影响深远。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靡室靡家, 玁狁之故。不遑启居, 玁狁之故。(玁 (xin) ;玁狁 (xian yun) :北方少数民族戎狄。汉代谓之匈奴。作:指薇菜芽冒出地面。莫:通“暮”, 也读作“暮”。本文指年末。靡 (m) 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 无。室, 与“家”义同。)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20、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王事靡盬, 不遑启处。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盬 (g) 。盬 (gu) :止息。)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騤騤 (ku) ;马强壮的样子。弭 (mi) :弓两头的弯曲处。鱼服:鱼皮制的箭袋。棘:危急。腓 (fi) :庇护, 掩护。翼翼: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棘 (j) :急。孔棘, 很紧急。)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行道迟迟, 载渴载
21、饥。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 学名救荒野豌豆, 又叫大巢菜, 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 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齐耻之, 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 义不仕周的故事。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懿王之时, 王室遂衰, 诗人作刺。刺就是指采薇。汉书匈奴传记载:至穆王之孙懿王时, 王室遂衰, 戎狄交侵, 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 诗人始作, 疾而歌之, 曰:“靡室靡家, 猃狁之故, 岂不日戒, 猃狁孔棘。”不遑 (hung) :不暇。遑, 闲暇。启居:跪、坐, 指休息、休整。启, 跪、跪坐。居, 安坐、安
22、居。古人席地而坐, 两膝着席, 危坐时腰部伸直, 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薇菜是一种野菜, 也是古人的生活必需品。利用季节变化和薇菜的生长情况, 利用生态景观的改变表达生态美学境界和生态哲学观点, 这就是生态文学的魅力。历经春夏秋冬四季辛苦征战, 为国出征的将士, 塞外戍边, 千辛万苦, 不能回家。在大雪纷纷的冬季, 疲惫不堪的士兵终于结束战争状态, 可以回家了。惨烈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即将回家的战士又会怎样呢?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离家时正是春意盎然, 回家时却已经是冬雪迷漫, 一切都结束了, 一切都变了, 似
23、乎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又饥又渴的战士应该是归心似箭啊!为什么他却是“行道迟迟”?他心里的悲伤却无人能够理解, 为什么说“莫知我哀”?孤独的人已经无家可归?这是一种特殊的境界, 有生态美学的凄惨悲苦的情景, 又有生态哲学空无寂灭的思想。红尘寂灭之后, 就是涅槃的境界。道家所谓“人心死, 道心生”, 这就是佛教所谓“法界”的呈现。“莫知我哀”与孔子“莫我知也夫”相似, “人不知”的境界。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 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见论语宪问篇)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 (见论语学而篇) 可见, 诗云:“莫知我哀”, 更有深旨在焉。诗
24、经小雅鸿雁之什鹤鸣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野。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萚。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鱼在于渚, 或潜在渊。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榖。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九皋:皋, 沼泽地。九:虚数, 言沼泽之多。渊:深水, 潭。渚:水中小洲, 此处当指水滩。爰 (yun) :于是。檀 (tn) :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 时无定指。常指豆科的黄檀, 紫檀。萚 (tu) :酸枣一类的灌木。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它山”二句:利用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错:砺石, 可以打磨玉器。榖 (g) :树木名, 即楮树, 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攻玉:谓
25、将玉石琢磨成器。朱熹诗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 以石磨之, 然后玉之为器, 得以成焉。”) 鹤飞于九天之上, 声闻于野。鱼潜于深渊之中。在如此水陆空一体化的生态景观中, 生态美学的境界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生态文学的魅力, 烘托出生态哲学观点。仔细琢磨, 所谓“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野”。那种生态美学境界多么令人向往, 此情此景, 令人难忘。“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这就是生态哲学的观点。二、汉代文学中的生态文学名篇汉代文学继承了先秦文学中的生态文学传统, 体现了生态美学与生态哲学的观点。我们在司马相如的诗歌及其汉赋中可以发现很多此类作品。凤求凰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 遨游四海求其皇。时
26、未遇兮无所将, 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 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 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 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 无感我思使余悲。凤凰是有固定配偶的大型鸟类,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吉祥神鸟。以凤求凰代表伟大高尚的君子之爱, 具有特殊的生态美学境界和生态哲学高度, 比喻伟大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怀。正是司马相如这首伟大的诗词获得了卓文君的爱情, 成就了伟大的爱情, 堪称千古佳话。比翼双飞是生态现象, 既是生态文学语言, 又是生态美学境界, 体现了“无独有偶”“好事成双”的生态哲学观点。诗人的语言在情理之中, 合情合理的要求, 成就了
27、难以拒绝的爱情。三、魏晋文学中的生态文学、生态美学与生态哲学魏晋时期, 天下大乱, 战争频繁。读书人归隐山林, 吟诵于林泉, 使中国古代生态文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在陶渊明的诗歌中, 我们会发现许多幽美的体现生态美学境界的诗篇, 其中的生态哲学观点值得注意。最为典型的是陶渊明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在如此美妙的生态美学情景中,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只能意会, 难以言传。这是什么样的境界啊?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见论语阳货) 陶令的
28、“忘言”与孔子的“无言”一脉相承, 可谓圣贤之德心心相印、不言而喻。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陶诗中人生哲学代表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生态哲学, 是山水诗词和田园诗词的典范, 是生态文学和生态美学的典范。陶诗注重情、景、理的巧妙统一, 把生态文学 (情) 、生态美学 (景) 和生态哲学 (理) 完美统一, 完美无缺, 天衣无缝。人的天性
29、 (本性) 是来自大自然的秉性, 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和真正的快乐。生命的本来是大自然, 生命的归属依然是大自然。返本归元 (返璞归真) 、回归自然, 这是一切生命的本质需要。四、唐诗中的生态文学、生态美学与生态哲学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顶峰, 从唐代几位典型代表诗人的作品中, 我们可以看到更加丰富的生态文学作品和生态美学的表现, 其生态哲学的思想与魏晋诗歌一脉相承。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 (xin) :雪珠, 小冰粒。)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汀 (tng)
30、 :沙滩。)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把自然景观 (生态景观) 与人生感受结合起来, 在自然生态景观中发现人生哲学。张若虚在这首不朽名篇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的自然哲学观点和人生哲学思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诗涉及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 涉及生命的意义和人生哲学的根本。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探究人生的真谛与大道的永恒, 短短的几句话中却包含了无穷的哲学思想。第一个人是谁?是谁第一个感受到了月亮的光辉?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