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梵高的传世之作星夜 恒星形成与星夜惊人相似 星空图异乎寻常 近日,欧洲航天局发布了一幅星空图。它是根据“普朗克”卫星所探测到的数据为基础绘制而成,显示了无数恒星正在宇宙的狂躁气体和尘埃巨浪中形成。更为神奇的是,这幅图片与荷兰著名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的名作星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普朗克”扫描2009年2013年的天空,主要侦测太空中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与此同时探测银河系及其他星系物质的前景辐射。 在这幅星空图中,根据颜色深度能够看到尘埃辐射的总体密度,通过纹理看得出磁场的大致方向。 银河系弥漫大量气体和尘埃混合物,它们的密度有时会变得越来越大,形成巨型气体云团,恒星可以在里面形成。虽然目前只有一些
2、痕迹,但可以断定尘埃是星际云团里一种至关重要的物质。“普朗克”探查到,尘埃也会以某种波长发出辐射。天文学家可以利用所探测到的数据,了解和掌握更多关于恒星形成的信息。 在星空图中,蓝色区与少量的稀薄尘埃相对应,而黄色和红色区域则表示包含大量尘埃及气体的密度更高的气体尘埃云。在星空图的中心有一个红色斑块,它是猎户座分子云团的一部分。猎户座分子云团是离我们最近的大型恒星形成区之一,距太阳仅约1300光年。 红色斑块中最突显的区域位于星空图中心的左下方,就是著名的猎户座大星云。猎户座是全天最壮丽的星座,地球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 在星空图的上半部分,磁场几乎以平行线方式排列,看起来比较规则,这是沿着银河
3、星系平面磁场进行大规模排列而成的结果。然而到了图中下部分的猎户座分子云团区域,磁场就变得不那么规则了。天文学家认为,在这些云层中观测到的磁场湍流结构,可能与恒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强大能量有关。 名作中“旋涡”涌动 梵高是荷兰一位以迷幻风景和自画像著名的后印象派艺术家。他在1889年6月创作的享有盛誉的作品星夜,现陈列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他的灵感来源于自己所在的法国南部一所精神病院外面的夜空。当时,他在那里接受多种精神崩溃疾病的治疗。 从那时起,围绕画作里独特 “旋涡”的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许多人认为,“旋涡”反映了当时梵高脆弱心理状态的延伸和表现。但是现在美国艺术家和摄影师迈克尔本森在其出版的
4、新书宇宙图画中声称,“旋涡”描绘的实际上是宇宙中的星系,梵高可能从当时的宇宙观测图得到启发。 “涡状星系”是爱尔兰天文学家威廉帕森思在19世纪中叶发现。他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遥望夜空,观察星系,并绘制出旋涡星系的观测图。 本森认为:“梵高或者是在法国南部精神病院的图书馆,或者在巴黎看到了这张观测图。” 其实,关于帕森思“涡状星系”观测图和梵高的星夜之间存在联系的说法并不新鲜。2014年6月,牛津大学的奥马尔纳西姆博士就曾经谈及两者的关联。 纳西姆博士说:“梵高在创作星夜之前不久,就曾经写到自己有一种相似的奇怪感觉。他画的夜空仿佛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新发现的天文现象,通过借给伸缩的眼睛拓展人们的想象
5、力和洞察力。” 首条夜光自行车道灵感源自星夜 荷兰的自行车数量超过了人口,这在全世界并不多见。荷兰政府通过立法为骑自行车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以鼓励人们骑自行车。 2014年11月13日,荷兰著名设计师丹罗斯格德和欧洲建筑业巨头海杰曼商业建筑公司设计团队联手,在艺术大师梵高的家乡北布拉班特展出了一条夜晚会发出星光的1千米长自行车道。 向伟大画家致敬 这条自行车道用科技手段向这位伟大的画家致敬,被命名为“梵高-罗斯格德之路”,全长335千米。整条线路将梵高在北布拉班特的童年生活轨迹有效地串联在一起,中间经过了梵高的出生地津德尔特、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绘画课的所在地蒂尔堡、为他第一位模特画像的埃顿,还
6、有吃土豆的人的创作地纽南。另外,斯海尔托亨博思有一座博物馆,里面存有梵高在北布拉班特时期的一系列名作。 丹罗斯格德说,会发出星光的自行车道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梵高的星夜。这幅著名画作仿佛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站在这幅名作面前,人们能够感受到画面中蕴藏的那股神圣的力量,激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艺术的渴望,对星空作者梵高的敬仰之情。 多彩梦幻的世界 在丹罗斯格德的新型自行车道的路面上,5 万个荧光“石头”很像细小的鹅卵石,进行旋涡状排列。这些特殊的发光材料在白天阳光充沛时吸收光能,储存能量。天黑后或是在多云较暗的环境下,小石头就会慢慢发出光芒,产生漂亮的旋涡图案,形成一套自给自足的照明系统,达到星空中蜿蜒瑰丽的星空效果。但太阳能石头在阴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而发出的光度不够,因此备有在特殊情况下提高能见度的LED灯。丹罗斯格德下一步打算改进荧光涂料技术,使其在夜里更加明亮,甚至发出不同的颜色。 每到夜晚,荧光自行车道会变得绚丽多彩。散发着光华与梦幻气息的道路上,成千上万个小石头发着蓝绿色的微光,如同银河星空洒落在人间。骑行在发光的道路上,神奇感油然而生,梦境般的浪漫领着骑行者飞行在璀璨的夜空之中。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