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问导学, 培养学生思维 阳湘京 广州市从化区第六中学 摘 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思维能力及品质的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起维护、支持的作用, 是学生不断学习、发展自我的基础。学生有了好的思维品质, 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就会不断获取新知识, 形成新技能,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问题又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 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以问导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 让他们在解疑、析疑的过程中, 产生思维撞击, 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关键词: 以问导学; 思维品质; 思维培养; 核心素养; 在深化课堂教学
2、改革的实践中, 我们深刻认识到, 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核心任务就是“要从单纯的知识教学走向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的教学”, 让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智力活动”, 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 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问题意识, 努力增加课堂的思维含量, 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1。以问导学, 搭建一个问题的平台, 把学生推到解决问题的前台, 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发展能力。思维从问题开始, 教师通过问题这个脚手架组织教学, 相机诱导、启发, 拨动学生思维之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
3、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精心设问, 引向深入,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严谨性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有据。要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首先要求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问题, 其次要求学生做到推理论证要有充分的理由作根据。教学中有意收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 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 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例如, 在集合的教学中设计一题目:“设集合 , , 若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有好多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解法:化简, 得 , 若 BA, 则 m 满足 。造成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对集合以及集合子集的概念理解不
4、全面, 没有注意到“BA 表明 B 是 A 的子集, 此时要考虑 B 是不是”。这时可提出问题:“集合B 是不是一定有元素呢?”, “如果有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如果没有元素是否满足题意呢?”, 使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诱导下, 有节奏、有起伏地进行分析学习,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由上, 不难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让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 考虑问题时做到严密、有据,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二类比提问, 比较辨别,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估计思维材料、检查思维过程, 不盲从、不轻信。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
5、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 对问题轻易下结论, 不善于发现错误2。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设置类比问题, 设计一些易错题目, 引导学生辨析,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盲从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例如, 在对数函数教学中设计一题目:“函数 ) (= (a0 且 a1) 的值域为 R,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 暴露学生的解题过程。有很多学生是这样做的:要使 f (x) 有意义, 只要 , 故 0 且 a1) 的定义域为 R,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不少学生会认为这两个问题的解法相同, 答案也相同。此时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 提出问题“ 可取遍一切正实数
6、与 0 恒成立的意义相同吗?”, 引导学生分析。这样设计类比的问题, 学生通过比较、思考, 抓住变与不变, 对知识进行辨析、对比,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三多方设问, 多解探求,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 并能用多种方法中的最优方法来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解探求”的训练, 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 用不同的方法, 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3。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拓学生的思路, 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规律,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 在
7、导数的应用的教学中设计一题目:“已知函数 设函数 f (x) 在区间 内是减函数, 求 a 的取值范围”要求参数 a 的范围, 本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通常情况下, 学生会很快想到的是分离参数法。过程如下:利用导数求出函数 g (x) 在区间 的值域, 可得 a2这种做法很直接, 也很容易想到, 但这只是思维的定势体现, 因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都养成了习惯思维, 当看到已知含参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参数的题目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分离参数, 而很少有人会从“带参数的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的值域问题”这个方向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的体现。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在后续
8、讲解中可提出如下问题:“在 时 恒成立, 是否可以转化成求二次函数, 的值域”,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使到 h (x) 在给定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等于 0, 问题就得以解决。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的“ , 的最大值在哪里取得?”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该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 最大值应在端点位置取得。过程如下:令 g (x) =3x+2ax+1, 则只需:a 的取值范围是2, +) “多解探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地思考问题, 并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 拓宽思维视野, 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四巧妙设问, 启发引导,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猜想, 验证猜
9、想。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 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4。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进行猜想,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启发学生进行猜想, 作为教师, 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 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 而是要“引在前”, “引”学生观察分析, “引”学生大胆设问, “引”学生各抒己见, “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 去想, 猜想问题的结论, 猜想解题的方向, 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 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及创造性。例如,
10、 在推理和证明的教学中设计一题目:“在平面几何中, 有勾股定理:设ABC 的两边 AB 和 AC 互相垂直, 则 。拓展到空间, 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 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设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相互垂直, 则_”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教师可作以下引导, 关于平面问题和空间问题的类比, 通常可抓住几何要素的对应关系作类比, 如点线, 边面, 多边形多面体等, 提出问题“线段长_, 面积_, 边垂直_”。再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条件分析提出问题“三角形是平面里由最少的边组成的几何图形, 类比到空间是由最少的面组成的立体图形三棱锥;从一顶点发出的 AB 和 AC 互相垂直, 类比到空间是从
11、一顶点发出三个侧面两两相互垂直;那么 类比到空间是什么呢?”经过层层铺垫, 学生的猜想就水到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问题,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以问导学, 层层递进, 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 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参考文献1蒋诗泉, 刘中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师素养的要求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7 (07) :61+93. 2覃凤玲.以问导学, 拨动学生思维之弦J.读与写 (上, 下旬) , 2015 (03) . 3陈士礼.以问导学拓展学生思考能力J.华夏教师, 2015 (08) :39. 4覃小平.“以问导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 2015 (0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