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 3.1 周今天复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2018 年高考命题预测】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及其特点与局限性的分析与认识、古代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原则、罗马法的影响与认识等。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选择题,近几年,材料解析题和简答题比重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复习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以及与现实中的民主法治建设的相关内容结合,综合分析理解,且与现实热点时政相结合。对于该考点的预测,主要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古
2、希腊文明的产生条件。首先其重点是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与希腊文明的关系,即环境对对希腊政治文明有重要的影响,而不是决定性的;其次要学会分析认识不同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的差异,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只有差异性,而无优劣之分。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及内容、特点、局限性是本专题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以及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及其地位、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等,同事还要注意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进行评价。3对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尤其是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等内容、特点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正确分析评价罗马法的地位与影
3、响。4对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一是从纵向来看,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直是西方社会民主制度的最早代表,并且还在发挥着它的影响力;二是从横向来看,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相比,是两种不同的方向,他们之间有差异,但无优劣之分,都对本国或本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依然具有借鉴意义。【2018 年高考考点定位】(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尤其要注意对希腊城邦制度的正确理解,对希腊城邦“公民”的正确认识。(2)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欧洲文明乃至人
4、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掌握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及其地位,对雅典民主政治- 2 -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全面辩证分析雅典民主政治进步性与局限性。(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着重掌握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万民法、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我要练习1、 (2015 年海南卷历史 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 ,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 “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
5、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名师点睛】题目主要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可运用所学知识排除。明清时,君主专制加强,一方面体现在君权的加强,在明代还表现为建立特务组织、大兴文字狱、实行严峻的法制。明朝的严法重典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日趋衰弱的大势。2、 (2016 全国新课标 1 卷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
6、对立【答案】B- 3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新颖,从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入手,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和认识。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自秦代废除分封制以来,经历了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变化。明初在地方分设三司本意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这样的设置在削弱地方权力的同时也过度分散了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的协调发展,所以巡抚由临时性派遣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和把
7、握,加强概括总结能力的提高。3、 (2017 年江苏卷单科历史 22)(12 分)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
8、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 年)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3 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9 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答案】- 4 -(1)道路:日本:积极自救后侵略扩张。 印度:不积极自救沦为殖民地。背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2)略【解析】(1)问中“不同”依据材料中“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从“西方殖民扩张”的角度归纳回答。学%【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道路探索【名师点睛】历史小论文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 1.论点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主题和小标题,要明确、简练、不能含糊费解。2. 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题目所给材料,相关历史事实或自己的拓展性思考来说明论点;3. 论证是用理论(文明史理论)做指导,选取典型的事例或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点。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