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选择题1跟神权或上帝“套近乎”是一切王权加强自己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只不过不同的王权“套近乎”的方式不同罢了。这种状况在英国终止于( )A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B “光荣革命”的爆发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王位继承法的颁布答案 B解析 “光荣革命”前,君权神授, “光荣革命”后,君主的权力来自于议会,故王权跟神权或上帝“套近乎”的情况在英国终止于“光荣革命” 。故选 B 项。2 “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 年),大臣们有事
2、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答案 B解析 从材料看,内阁大臣的遴选权还在国王手中,同时大臣的意见还是必须向女王报告,说明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B 项正确。光荣革命的成果主要是确立了议会主权,从材料看,国王的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说明议会的权力没有动摇,光荣革命成果没有受到侵蚀,A 项错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于 18 世纪中叶,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王专权,D 项错误。3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一书中记载到:“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
3、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 ”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继承了传统,照顾了民众的心理C对国际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D导致了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答案 B解析 国王被处死时,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反映人们对国王的崇敬及对国王被处死的悲痛,说明长期的君主制使得国王在民众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为克伦威尔举行最欢乐的葬礼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后来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也是考虑到了历史传统和民众心理,B 项正确;A、C、D 三项观点虽然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
4、关,故排除。241867 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 ”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君主 B议会C内阁 D最高法院答案 C解析 自 18 世纪起,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完善。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对议会负责,由此可见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内阁,故选 C项。52018银川一中月考1782 年,英国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 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
5、举,最终取胜。下面评论正确的是( )A此时国王行政权力仍然很大B小皮特破坏了民主化的进程C行政权扩张打破了议会制约D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答案 D解析 1721 年,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国王行政权力转移到内阁,故 A 项错误;根据英国责任内阁制,首相可以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B 项错误,D 项正确;C 项表述错误。62018南京摸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 年,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 。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 19 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
6、才实现这一目标。 ”这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的( )A革命性 B和平性 C渐进性 D妥协性答案 C解析 材料中英国民主进程是削弱而非彻底废除国王的权力,没有体现出革命性,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民主确立进程中削弱国王权力的方式,体现不出和平性,故 B 项错误;根据“直到 19 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可知,英国民主政治确立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体现出渐进性,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民主进程是否有各派利益的妥协,故 D 项错误。72018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英国学者指出:1689 年至 1716 年是国王和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1716 年至 1783 年是两者关系保持
7、“均衡”的年代;而在 1784 年至 1832年,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遭到破坏。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王在 18 世纪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18 世纪国王和下院在治国权力方面势均力敌C议会改革打破了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关系3D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答案 D解析 在 18 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完善之前,英国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并非“统而不治” ,A 项排除;1689 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议会权力高于王权,而非“势均力敌” ,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英国议会改革主要针对议会选举权进行改革,与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无直接关系,且材料无法体现该内容,C
8、 项排除;根据材料中不同时间段国王和下院权力关系的变化,如从“1689 年至 1716 年”确定关系,到“1716 年至1783 年”保持均衡,再到“1784 年至 1832 年”均衡关系遭到破坏,说明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D 项正确。82018衡水中学调研威廉布莱克斯通在其英国法释义中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B英王和议会相互“制衡
9、”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答案 B解析 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 “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在立法权方面,国王和议会之间的制衡关系,故选 B 项。材料中“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 ,表明不是严格限制王权,故 A 项排除;材料中“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 ,说明国王的批准权受到限制,故 C 项排除;材料中“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 ,表明国王仍有一定的行政权,故 D 项排除。二、非选择题92018合肥重点中学联考“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
10、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 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 “临朝不理政” 。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材料二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
11、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 年 1 月 28 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君王”仍是英国的国歌。4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革命是如何实现“议会至上”的。(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答案 (1)实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确立了议会的最高立法权。(2)妥协: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妥协;通过权利法案 ,既保留了君主,又确立了议会主权。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特别是 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英王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种种限制” “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 “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分析。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两个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