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比较研究——以芜湖市2013—2015届大中专毕业生为例.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6355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比较研究——以芜湖市2013—2015届大中专毕业生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比较研究——以芜湖市2013—2015届大中专毕业生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比较研究——以芜湖市2013—2015届大中专毕业生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比较研究——以芜湖市2013—2015届大中专毕业生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比较研究——以芜湖市2013—2015届大中专毕业生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 中 专 毕 业生 就 业 心 理比 较 研 究 以 芜湖市2013 2015 届大 中 专 毕 业生 为 例 孙建友 郑晓 峰 武昊 安 徽 机电 职 业技 术 学院 摘 要: 芜湖市是安徽省第二大高校聚集地。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 芜湖市大中专毕业生 就业工作压力相对较大。 为了充分了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 结合三年数据分 析, 笔者对 2013-2015 届大中专毕业生在就业自我认同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 自信心、 就业压力、 就业 薪资期望和就业心理素养的认知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根据调查出的问题, 为相关部门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 芜湖; 大中专毕业生; 就业心理; 比

2、较研究。; 作 者简 介: 孙建友 (1979 ) , 安徽芜湖人,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讲师。 基 金:2016 年安徽省 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立项建设项 目 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发展名师工作室研究成果 (项目编 号:Szzgjh1-2-2016-9)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Wuhu SUN Jian-you ZHENG Xiao-feng WU Hao Abstract : Wuhu is the second largest univer

3、sity district in Anhui province.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college graduates in Wuhu have to face greater employment pressure. In order to fully comprehend their employment psycholog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such aspects as self-identity, career planning, confidence i

4、n job-seeking, employment pressure, payment expectation,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was made among the students graduating from 2013 to 2015. The conclusion drawn from the results are referable to the strategies which the corresponding governmental organs are going to lay out. Keyword : Wuhu

5、;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psychology; comparative study; 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 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1 年至今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由 2001 年的 114 万, 上升至2015 年的749 万, 15 年里上升至6.57 倍, 而2013 年-2015 年, 三年里上升至 1.03 倍。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 宏 观就业压力不减。据安徽日报报道, 2015 年以来,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 77.57%, 略低于2014 年同期。宏观上来看, 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 就业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 微观上看,

6、 作为安徽省第二大高校聚集地, 芜湖市大 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 为了更好 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针对芜湖 市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生各类就业心理问题, 开展了抽样问卷调查, 以640 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 对三届大中专毕业生在就业自我认同感、 职业 生涯规划、 就业自信心、 就业压力、 就业薪资期望和就业心理素养的认知等方面 进行了比较研究。 1 芜湖市2013-2015 届大中专毕业生基本信息 1.1 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性别 比例 比较 参加本次调查的2013 届大中专毕业生中男性 357 人, 占总数的55.8%; 女性283 人,

7、占总数的 44.2% 。参加本次调查的2014 届大中专毕业生中男性 345 人, 占 总数的53.9%;女性 295 人, 占总数的46.1% 。参加本次调查的2015 届大中专毕 业生中男性421 人, 占总数的65.8%;女性219 人, 占总数的34.2%。 总体抽样男 女比例比较协调。 1.2 2013 届与 2014 届大 中专 毕业生 学历 构成比 较 被调查的2013 届毕业生学历分布如下:中专生 34 人, 占总人数的5.3%; 本科生 218 人, 占总人数的34.1%;专科生354 人, 占总人数的55.3%, 为群体主导人群; 硕士生25 人, 占总人数的 3.9%;博

8、士生9 人, 占总人数的1.4%。 被调查的 2014 届毕业生学历分布如下:中专生42 人, 占总人数的6.5%;本科生189 人, 占总人 数的29.5%; 大专生 367 人, 占总人数的57.3%, 仍为群体主导人群; 硕士生36 人, 占总人数的 5.6%; 博士生6 人, 占总人数的 0.9%。被调查的2015 届毕业生学历分布如下:中专生 24 人, 占总人数的3.8%; 本科生321 人, 占总人数的 50.2%, 为群体主导人群;大专生254 人, 占总人数的39.7%;硕士生37 人, 占总 人数的5.8%;博士生 4 人, 占总人数的0.6% 。 1.3 2013-201

9、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兼职 经历 情况比 较 2013 届毕业生参与此次调查的人群中有387 人 表示在校期间曾参加过兼职活动, 占总人数的60.5%;其中参加过3-4 次的兼职活动的比例较大;有253 人表示在校 期间没有参加过兼职活动, 占总人数的39.5% 。 2014 届参与此次调查的人群中有 486 人表示在校期间曾参加过兼职活动, 占总人数的75.9%;其中参加过1-2 次的 兼职活动的比例较大;有154 人表示在校期间没有参加过兼职活动, 占总人数的 24.0% 。2015 届毕业生参与此次调查的人群中有 517 人表示在校期间曾参加过兼 职活动, 占总人数的80.8%;其中参加

10、过3-4 次的兼职活动的比例较大;有123 人 表示在校期间没有参加过兼职活动, 占总人数的 19.2%。相比较而言, 从2013 届至2015 届毕业生兼职总次数逐渐增多。 1.4 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学生 干部 分布比 较 2013 届毕业生中, 有50.6%的被调查者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 (含社团干部) , 有47%的被调查者在校期间未担任过学生干部, 15 人未填写此项。2014 届毕业 生中, 有 19.5%的被调查者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 有80.5%的被调查者在校 期间未担任过学生干部。 2015 届毕业生中, 有27%的被调查者在校期间担任过学 生干部 (

11、含社团干部) , 有73%的被调查者在校期间未担任过学生干部。总体而 言, 2013-2015 届被调查对象中担当学生干部和未担当学生干部的人数比例协调, 抽样具备代表性。 1.5 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生源 地分 布比较 被调查的2013 届毕业 生来自农村人数占据总人数比例为36.6%;来自乡镇人数占 总数比例为18.9%;来自中小城市占总人数24.1%; 来自省会人数占总数的17.0%; 其他占3.6%。被调查的 2014 届毕业生来自农村人数占据总人数比例为 40.0%; 来自乡镇人数占总数比例为 20.6%;来自中小城市占总人数 22.7%;来自省会人数 占总数的14

12、.7%;其他占 2.0%。 被调查的2015 届毕业生来自农村人数占据总人数 比例为42.0%;来自乡镇人数占总数比例为25.8%; 来自中小城市占总人数13.6%; 来自省会人数占总数的 14.8%;其他占3.75% 。总体而言, 被调查的 2013-2015 届毕业生来自各类生源的都有, 抽样具备代表性, 且农村的居多。 1.6 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专业 分布 比较 在所调查的2013 届毕业生中, 文史类占4%, 师范类占23%, 工科类占 31%, 管 理类占5%, 农林类 2%, 经济类占12%, 理科类占 22%, 其他1%, 未填写 10 人。 在所调查的201

13、4 届毕业生中, 文史类占6%, 师范类占24%, 工科类占 25%, 管 理类占9%, 农林类2%, 经济类占16%, 理科类 占14%, 其他4%。 在所 调查的2015 届毕业生中, 文史类占 13%, 师范类占29%, 工科类占18%, 管理类占 9%, 农林类4%, 经济类占10%, 理科类占15%, 其他 4%。 相对而言, 三年被调查的专业分 布比较类似, 样本分布差异较小, 便于比较。 2 2013-2015 届大中 专毕业生就业心理比较 2.1 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自我 定位 情况比 较 在调查 “ 您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怎么定位自己 ”的三个选项中。 总体来

14、看, 选择 A ( 知识精英, 应该做体面的工作)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29.1%, 说明近三年大学 生 对自身的认可度不高。2013-2015 届大学生选择 A 项的人数分别占被调查大学 生总数的46.9%、23.2% 、17.7%, 说明大学生对自身的认可度逐年下降, 就业信 心不足。 选择B 项 (普通劳动者, 工作适合就可以) 的大学生总数为 51.8%, 说 明近三年大学生在自我定位上呈现务实的现象。从不同学历层面综合分析来看, 选择A 项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大专生分别占本学历总人数的 78.9%、 48.0% 、38.6%、20.4%, 说明学历越高给自我定位越高。2013-2

15、015 届毕业生的 选择C ( 其他) 项的人数占 总人数比例分别为 1.8%、3.1%、14.2%, 体现了大学 生对自身的定位越来越多元化, 或者是定位越来越不够明确。 2.2 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就业 准备 比较 在回答问题 “在校期间, 您曾做过哪些就业准备 ”上, 2013-2015 届毕业生中, 选择G 项 (没有做过任何就业准备) 的总人数为 447 人, 占三届毕业生总数 (1920 人) 的23.3% 。其次, 从选择F 项 (看过有关求职方面的书) 总数占三届 毕业生总数的12.3% 。 再次, 从三届毕业生选择 A 项 (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的人 数比较

16、来看, 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这些都说明近三年大中专毕业生在自身的职 业准备上做得不够充分, 就业目标也不够明确, 且在就业上投入较少。 但从选择 D 项 (听过求职方面的讲座) 和E 项 (上过就 业指导方面的课程) 来看, 三年呈 明显上升趋势, 这说明高校逐渐开始重视职业指导方面的教育, 但可能效果并 非很明显。 2.3 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对就 业形 势的认 识比 较 从总体数据来看, 2013-2015 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分别占得比例是 38%、 42% 和 45%, 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芜湖市大中专毕业生近三年来 对就 业不够自信。 在2013-20

17、15 届毕业生中认为不了解就业形势的分别是 9%、12%和 21%, 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说明大中专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并没有很好的把握或 者被动把握, 可能与就业形势和政策宣传不到位有关。 2.4 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对专 业对 口的看 法比 较 从数据统计来看, 2013-2015 届对专业不对口的适应, 表示能接受的比例分别是 27.5% 、22.7%、37.5%, 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这说明大中专毕业生越来越适应专 业不对口的工作。在 2013 届毕业生中有25.8% 的毕业生是根本无法 接受专业不 对口的现象, 这会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有44.8%的毕业生认为专

18、业不对口会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 但可以克服;12 人未填写此项。2014 届毕业生中有 31.7% 的毕业生是根本无法接受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比去年增长;有 44.6%的毕 业生认为专业不对口会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 但可以克服, 与去年相当。2015 届毕业生中有33.3% 的毕业生是根本无法接受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比去年增长; 有29.2% 的毕业生认为专业不对口会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 但可以克服。 2.5 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薪资 期 望 比较 据统计, 2013 届本科生 中有51.8% 的毕业生期 待工作月薪是3501-5000 元, 占本 科总数比重最大;大专中有

19、21%的毕业生期待的工作月薪是 3001-3500 元, 占大 专总数比重最大。 这两种学历对工资的期待与市场的实际工资都有些距离, 说明 毕业生对自己刚入职的薪资期待有些高估。 2014 届本科生中有54.5% 的毕业生期 待的工作月薪是2001-2500 元, 占本科总数比重最大;大专中有36.5% 的毕业生 期待的工作月薪是 2001-2500 元, 占大专总数比重最大。从图 2-7 来看, 2015 届硕士生中有44.1% 的毕业生期待的工作月薪是2001-2500 元, 占硕 士总数比重 最大。 这三届毕业生比较而言, 对工资期望有了明显的下降, 充分体现对就业信 心的不足。 另外,

20、 本科和大专生对就业薪资的差距也在明显缩小。 低学历和高学 历的两届毕业生薪资期待变化较小。 2.6 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去艰 苦岗 位的意 愿比 较 从数据统计来看, 2013-2015 届毕业生在选择可以考虑上, 比例差距不大, 但年 均比例是47%, 说明他们对此模糊的认识和不确定性的态度。 综合三届毕业生的 愿意去艰苦工作岗位的年均比例共为 20.7%, 可见近三年大中专毕业生不大乐 意去艰苦岗位锻炼。 其中 2013 届和2015 届毕业生毕业后愿意去艰苦环境的人数 占总数的15%和18%, 比例非常小;2014 届毕业生毕业后愿意去艰苦环境的人数 占总数的29%,

21、 比例相对大, 可能与就业形势看法有关。 2.7 2013-2015 届大中专 毕业 生毕业 去向 选择比 较 据统计, 2013-2015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选择就业的年均比例为 49%, 虽未超过半 数, 但总体还是就业导向。 其次, 这三届毕业生选择不确定的人数逐年上升, 由 13.9% 上升至 18.3%, 上升幅度较大, 说明大中专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够 清晰, 未做好充分的职业生涯规划。 再次, 这三届毕业生在选择创业的意向上也 呈现下降趋势, 由 15.3%下降至6.7%。在入伍的选择上有所下降, 由 6.7%下降 至3.6%, 选择出国的比重也有所下降, 由5.3% 下降至1

22、.9%。 选择升学的比例上 升明显, 由12.2%上升至 18.9%, 说明近年来学生比较重视学历的提升。 3 芜湖市大中专毕业 生就业心理指导建议 3.1 转变 观念, 学校 和学 生要 增强职 业生 涯规划 意识 从数据分析来看, 2013-2015 届毕业生对自身的定位越来越 多元化。 从数据来看, 在2013-2015 届毕业生中, 大专生、 中专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存在着弱势。 本科生受过的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较少, 且在技能证书获得方面, 并没有大专 生丰富。2013-2015 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 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表现 出就业自信力不足, 且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够清晰

23、。 因此, 我们应该转变观念, 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学校要转变传统学生评价观念, 把过程性评价放在首位, 结果性评价放在次要地位。 在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同 时, 更要关注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的提高, 关键在于学生在校 期间所培养出的职 业素养, 提升学生的就业自信心。 学校应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 立自我管理、 自我发展和自我成才的意识。 学校应更新学生发展观念, 引导学生 结合社会分析, 看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引导学生根据其自身实际、 社会要求和 发展趋势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 学会有目的地 构建知识、 能力、 素质 结构, 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

24、观, 促使学生学会运用科 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 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3.2 系统 开发, 高校 教育 要不 断拓展 学生 就业心 理素 质 从调查数据看出, 2013-2015 届毕业生对就业心理素质的因素选项总量出现逐年 增加, 越来越重视就业心理素养。但最容易被忽视的就业心理素养是抗压能力、 进取心、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从数据统计来看, 2013-2015 届毕业生中根本 无法接受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数据统计来看, 2013-2015 届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不大乐意去艰苦岗位锻炼。 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养的不够健全, 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5、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首先, 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择 业观。 其次, 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增强择业竞争力。 再次, 高校要开展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 心理障碍, 与毕业生的社会阅历、 知识结构、 认识水平、 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 系, 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 系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最后, 高校可借助相应 的体验式培训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等职业素养。 3.3 加大 宣传, 政府 和高 校应 加大就 业政 策落实 到位 综合来看, 应征入伍政策、 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 大学生村官、 三支一扶政策 四项政策被

26、了解地更多, 排在后四位的分别是到中小型企业就业、 困难学生 就业 帮扶、 特岗教师计划和科研吸纳, 说明这四项政策被毕业生了解的很少。 比较而 言, 2013-2015 届毕业生对工资期望有了明显的下降, 充分体现对就业信心的不 足, 就业压力较大。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扭转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去向选择, 首先, 相关部门可以争 得多方支持, 形成助推合力。其次, 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宣 传。利用电视台播放宣传片, 在各大媒体网站上开创毕业生就业创业视频展播, 使所有毕业生、 家长及工作人员能够随时点播, 了解关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 政策, 感受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关心和关 注。 还应加大对高校的就业政策的 各个渠道的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 就业政策一条龙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璐.我国大学生就 业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 (综合研 究) , 2011 (9) . 2 袁芳, 张英超.试论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山东省农业管理 干部学院学报, 2010 (5) . 3 苏炎奎.新形势下大 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 2010 (10) . 4 李重阳.论高校辅导 员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 院学报, 2010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