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年级第一次检测语 文 试 卷第卷 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绵延 170 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 4 个发展阶段,推出 6 万多种传统菜点、2 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
2、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 ,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 “行秋令” “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 ,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 ,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
3、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 “五菜” “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 (礼记郊特牲 ) ,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 ,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 “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中和之关”是中
4、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 ,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 100 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
5、化的一把钥匙。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 170 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
6、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 ”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 ,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 “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昧”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 “五肉” “五菜” “五果”的固定模式。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
7、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 ,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C “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 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D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巡抚李侃荐于朝。阿鲁出寇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寇再入,战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进都指挥同
8、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黄河以西。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玺请“复画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听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如此,番人必听命,可潜消他日忧” 。帝称善,从之。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数相攻,罕慎势穷无援。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玺遣谍者
9、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士,犒以牛酒,令助罕慎。罕慎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复其地,仍令罕慎居之。事闻,奖劳,赉金币。已,罕东入寇,玺御却之,请兴师以讨。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责谕。明年,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于狼心山、黑河西。多所斩获。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廷臣多称之。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弘治元年卒。赐祭葬,赠恤有加。(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阿鲁出寇延绥 寇:侵犯 B听界外驻牧 听:任
10、凭C帝称善,从之 从:听从 D玺御却之 却:后退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 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B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C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D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 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王
11、玺是明朝军事将领,他熟悉韬略,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不断推荐、提拔,先后镇守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惧他。B为消除可能产生的边患,王玺向朝廷建议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诸番,告诉他们驻留放牧必须在界石外,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C成化十七年,王玺升为代理都督同知。当时,他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另一将领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他担心难以调度管束,便请求解除鲁鉴的兵权。D王玺召集、犒劳赤斤、罕东的将士,他们协助罕慎收复了哈密,捷报传到朝廷,朝廷给予王玺褒奖、赏赐,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后经过他的申诉,朝廷任命他为都督同知。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10 分)(1)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人,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5 分)答:_(2)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5 分)答: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惜 花(清)姜宸英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注 上高楼。注:绾恨:把恨绕住。8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 分)答:_9这首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6 分)答:_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每空 1 分)(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_,_”
13、,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 ”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失落在水中的秘密【加拿大】洛卡里埃我上小学以后,父亲变得少
14、言寡语。我陶醉于学习拼写,把它当作新颖的游戏,而父亲对此却几乎一窍不通,我家的信都由母亲执笔。有一天,他带我来到一丛枝繁叶茂的灌木前, “你要学会挑选桤木。 ”父亲说。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根一根的桤木枝条,样子十分虔诚。“你要挑一根十全十美的,像这根一样。 ”我看了看,那根枝条和别的并没有什么两样。父亲打开折叠小刀,割下那根精心挑选的枝条。他剥掉上面的叶片,露出赤裸的枝丫,那枝丫呈完美的 Y 字形。“你看, ”父亲说, “这枝丫有两条臂,现在你用两手攥住这两臂,用力挤压。 ”我按照他的吩咐,握住 Y 形枝的两杈。“闭上眼睛, ”父亲命令道, “再使点劲挤别睁眼!你觉出什么了吗
15、?”“枝丫在动!”我惊讶地喊道。桤木枝在我握紧的手指间扭动,宛如一条受惊的小蛇。父亲看出我想扔掉它。“攥住。别动!”“枝丫在扭动, ”我又说一遍, “我听见一种声音,像小河流水!”“睁开眼。 ”父亲命令。我猛地一惊,好像在梦中被他唤醒。“这是怎么回事?”我问父亲。“这就是说,在我们脚下,有个小小的淡水泉。如果我们挖下去,就能喝到泉水。我刚才是教你怎样找泉水。这是我父亲教我的,你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的。再说这本领绝不会没有用:人不写字不算数能过日子,可要是没水就不行。 ”很久以后,我才发现父亲在这一带颇有名气,因为人们说他有一种“天生的才能” 。他们打井之前总要请教我父亲。他们总是看他闭着眼睛,紧
16、握桤木枝的两杈,在田野里或山岗上四处走动,探测水源。父亲停在什么地方,他们就在那里做上记号,然后向下挖掘,泉水就会从那里喷涌出来。许多年过去了,我又上过几所学校,到过一些国家,生儿育女,撰文著书,而可怜的父亲此时已长眠于地下,安息在他多次找到过清泉的地方。 一天,有人着手摄制一部记录我的村庄和乡亲的影片。我和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去访问一位农场主,以便留下他伤心的形象:他花费毕生精力为子女准备了一份遗产当地最好的农场,可是子女却不愿意继承。在技师们安放摄影机和扩音器的时候,那位农场主搂住我的肩膀说:“我过去和你父亲很熟呢。你脚下有一眼井。打井之前我请来农业部门的专家。他们调查了一番,还分析了一锹
17、泥土,最后写出报告说我的地里没有水。我有一大家子人,有牲口,有庄稼,我需要水啊。看到那些专家什么都没找到,我就想起你的父亲,于是请他来一趟。他走进地里,割下一根枝条,然后闭上眼睛在四处转了一阵。他忽然停下来,注意听一种我们听不见的声音,然后对我说:你就在这里挖吧,水有的是,足够你饮牲口用,还够淹死那些专家。 我们挖下去,找到了水,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净水。”摄制组已做好准备,他们招呼我就位。“我要给你看一样东西。 ”农场主说。他钻进一间一直用来存放杂物的小屋,然后拿着一根树枝走出来,把树枝递给我,说:“我从来不扔东西。我一直保存着你父亲帮我找水时割下的桤木枝。我真不明白,它竟然没有干枯。 ”我抚摸
18、着主人出于一种莫名的虔诚而保存下来的树枝,心情十分激动,觉得父亲就站在我身后看着我。我站在父亲发现的泉水之上,紧闭双眼,等待枝丫扭动。我希望耳边能响起潺潺的水声。桤木枝在我手中纹丝不动,地下的泉水也拒绝歌唱。在从童年的村庄开始的生活道路上,不知从哪里开始,我忘却了父亲教我的本领。“不要难过, ”农场主说,他肯定是联想起自己的农场和自己的童年, “现在父辈有什么也难传给下一代了。 ”随后,他从我手中拿走桤木枝。(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小说开头写“我”陶醉于现代文明,可父亲对此一窍不通,甚至连写信都不会,暗示“我”和父亲的分歧,为下文作铺垫。B父
19、亲曾经教给“我”用桤木枝寻找泉水的本领,但 “我”当时没有认真领会,以至多年后重返故乡发现自己完全忘了这种本领。C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记述父亲的生平事迹,歌颂父亲的为人,含蓄地批判了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戕害,呼吁人们尊重传统文化。D桤木枝是父亲寻找泉水的重要道具,它贯穿小说的始终,对刻画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表达情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E农场主最后从“我”手中拿走桤木枝的举动很有深意,既表现他对身怀绝技的民间匠人的尊重,又表现他对所谓专家的蔑视。(2)小说标题“失落在水中的秘密”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试作说明。 (6 分)答:_(3)父亲对拼写一窍不通,认为“人不写字不算数能过日子” ,小说写这些
20、内容有怎样的用意?(6 分)答:_(4)文中的“我”上过几所学校,到过一些国家,撰文著书,却忘记了父亲教“我”利用桤木枝找水的本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 (8 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 革命军的小册子,作者为年仅十八岁的青年邹容,书前并有章太炎作序。由于此书宣扬反清思想,向来鼓吹反清革命的苏报特地刊文介绍,并获得广大回响。然而对清政府来说,此举不啻叛国行为,于是派员前往逮捕邹、章二人。据章太炎于坐牢期满出狱、东渡日本后所撰的邹容传记述,
21、当时他正在整理学社事务,且“志在流血” ,所以不肯离去,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原本已从后门逃跑,躲在一英国传教士住所,但听说章太炎被捕下狱,立刻到衙门自首。后来,这对忘年之交以平民的身份与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法庭当庭对质,痛斥朝廷的腐败。虽然清政府想以“毁谤朝廷” “大逆不道” “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们凌迟处死,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与租界当局的干预下,只得分别判处邹、章二人两年及三年徒刑。审讯结束后,章太炎与邹容被送回牢房,不想沿路观者如堵,章太炎见状,即高声吟道:“风吹枷锁满城香,都市争看员外郎。 ”回到牢里,他还与邹容互吟诗相赠。不久,邹容因无法适应狱中恶劣的环境而病逝,章太炎则刑满出狱,继续
22、从事革命活动。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曾聘章为总统府高等顾问。章太炎看出袁有称帝野心,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然而“章疯子”的名声,由此传开。章太炎就是这样喜欢特立独行,当听到有人说他是“疯子”和“神经病”时,他非但不以为忤,还赞成对方的说法,自认是神经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时,曾有过一段演讲:“大几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
23、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近来传说某某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时,因愤怒而绝食以示抗议。由于正逢隆冬,滴水成冰,绝食两天后,他又冷又饥,躺在床上已奄奄一息。门人朱逖先、吴承仕、钱玄同等闻讯,纷纷跑去劝他进食,但从早到晚,不管大家怎么劝说,章太炎都摇头不理会。就在无计可施时,吴承仕突然灵光一闪,问:“您比祢衡如何?”章太炎两眼一瞪,哼声道:“祢正平(祢衡)怎么比得上我?”吴承仕于是告诉他,刘表欲杀祢衡,但自己不想背罪名,所以将弥衡送到黄祖那里,让他下手当恶人;如今袁世凯比刘表更厉
24、害,因为他不需利用黄祖那样的人,就可让先生(指章太炎) 自己把自己杀了。龙泉寺软禁中的章太炎一听,赶紧从床上翻身坐起,斥道:“这是什么话!”众门人见状趁机苦劝,并拿出荷包蛋等章太炎爱吃的食物,终于让他恢复了饮食。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中国最早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书籍。书出来后,胡适特地送一本给章太炎,并在封面里写上“太炎先生指谬” ,署名“胡适敬赠” 。其中“太炎”和“胡适”二词右边都加条黑线,表示是“人名” 。然而,章太炎不懂新式标点符号的应用,所以看到自己 名字旁的黑线,即骂说:“何物胡适!敢在我名上胡抹乱画!”继而发现“胡适”两字旁边也画一黑线,这才笑说:“他名字边也有线。就彼此抵
25、消了。 ” 章太炎晚年居住上海时,离家五十公尺之外,即找不到路回来。偏偏他又记不得自家地址,只能沿途问人,其问法是:“我家在哪里?”被问到的人,常当他是疯子。某次,他从南京返回上海,由于家人记错班次,没接到他,他只好雇一辆马车,并告诉车夫说:“到我家里。 ”车夫无法,只好在街上穷兜,转了半天才被家人寻获。此外,章太炎也不会用钱,只知一张钞票可用一次。所以他叫佣人买烟一包,给五元大洋;儿子想买大衣,他给五元大洋;后来要在苏州盖房子,他也只拨了五元大洋。(选自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有改动)相关链接:民国成立后,章太炎自日本返国,担任孙中山的总统府枢密顾问。宋教仁遇刺后,因参与讨袁活动而被袁世凯禁
26、锢。924 年脱离国民党,并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 ,从此以讲习为业。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赞助抗日运动。后病逝于苏州。(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在革命军中,邹容开宗明义的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 。(历史上的今天)革命军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 。孙中山赞誉它“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 ,“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的作品。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著文说:革命军 “诚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 。可见其宣传鼓动力量之巨大。(历史上的今天)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在“苏报案”中,章太
27、炎因为志在流血,所以才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到衙门自首,是因为听说章太炎已被捕入狱。B章太炎在审讯结束后回牢房的路上,见围观的群众很多,于是高声吟诵诗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唤醒民众反清的意识。C章太炎对别人称自己为神经病非但不以为忤,还自认就是神经病,是因为他认为只有特立独行的人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成就大学问、大事业。D章太炎性格开通,并不固执己见。听到劝说有理便停止绝食,看到书中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就体现了这一点。E邹容在他的革命军中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得到了包括章太炎在内的许多革命志士的积极响应。(2)本文是章太炎先生的传记,但文章开头为
28、什么却写了邹容之事?请结合全部材料作简要分析。(6 分)答:_(3)你认为作品中章太炎的哪些革命行为可能让人们觉得他是“神经病”?(6 分)答:_(4)当章太炎听说别人称他为神经病时,他并不以为忤,并自认是神经病。请你结合对“神经病”内涵的分析,谈谈你对章太炎的这种态度的看法。(8 分)答:_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由于在震惊足坛的“1 比 7”惨案中扮演了悲情主角,巴西队急需为“五星桑巴”正名。是一蹶不振难以自拔,还是挥别悲伤_,巴西队明日一役牵动着亿万球迷的心。湖人队今年的竞争对手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获得常规
29、赛冠军的圣安东尼奥马刺队_,欲重温冠军旧梦。上赛季在西部决赛中惜败于湖人队的国王队把复仇作为他们今年的头号目标。20 世纪 50 年代,黄叶病曾导演过世界香蕉栽培史上最可怕的一场“瘟疫” ,结果使一种十分畅销的香蕉品种彻底灭绝。近两年来,黄叶病又在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_。A.重整旗鼓 卷土重来 死灰复燃B.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 卷土重来C.死灰复燃 死灰复燃 重整旗鼓D.死灰复燃 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B.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信义妻子 ”5 年替
30、亡夫还债 20 万为题,报道了安徽全椒县六镇镇白酒村村民刘恩连的先进事迹。C.我国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一个关键,是须建立起有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特点的收入分配办法。 D.最近三年内,我们将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着力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15.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担当, 。 , , , 。 ,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
31、很远。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A. B. C. 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_。但他失意时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_。坎坷经历使苏轼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创作出许多潇洒超脱的词。纵
32、观他的一生,多次被贬,频遭陷害,甚至含冤被捕入狱。但他不论贬谪天涯,还是任职朝中,都能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寻得闲适之趣,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不为得失、生死所扰,_,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17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 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简析标识的寓意。 (5 分)_六、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2014 年 5 月 4 日,在五四运动 95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谈到青年的价值观形成时,习近平
33、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对青年价值观的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鄢陵一高 20152016 学年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1.【答案】C【解析】C 项, “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表述错误,由第 7 段可知,“中国饮食文化是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而不是“影响了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2. 【答案】D【解析】由第 4 段可知,
34、D 项,将原文 “古代的中国人”说成“中国人” ,扩大了范围。3. 【答案】B【解析】 B 项, “只要就 ”关联词语错误,原文第 5 段中是“只有才” 。4. 【答案】D【解析】却:使后退,击退。5.B(通过对句子的主谓关系,官名等做判断,正确的断句是“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6. 【答案】C【解析】 “请求解除鲁鉴的兵权”错,应该是王玺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7. 【答案 】(1)(界石)因年岁久了被埋没废弃,诸番常常擅自进入中原,而中原的无赖之徒又暗中与之来往,成为边患。(得分点:“湮废” “阑入” “交通
35、”各 1 分,大意 2 分)(2)王玺派遣间谍去离间牙兰。牙兰没有听信间谍的话,间谍带着自己抓捕的九十余人回来,将所探虚实全部上报。(得分点:“间” “羁掠” “具悉”各 1 分,大意 2 分)【参考译文】王玺是太原左卫指挥同知。成化初年。他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守卫黄河七墅。巡抚李侃向朝廷推荐他。阿鲁出侵犯延绥,王玺奉命充任游击将军赶去支援。与敌寇战于孤山堡,击败了敌寇。敌寇再次入侵,王玺与之战于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都有功劳。他被任命为都指挥同知。充任副总兵,镇守宁夏。成化九年,王玺凭借将帅之才与周玉一同被举荐。成化十二年,他被提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甘肃。黄河以西,
36、从庄浪到肃州南山,是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的居住地。洪武年间,立石划界。相约砍樵放牧不能越过疆界。界石因年岁久了被埋没废弃,诸番常常擅自进入中原,而中原的无赖之徒又暗中与之来往,成为边患。王玺(向朝廷) 请求道:“重新划定疆界,然后召集诸番,告诉他们因为界石已废弃,担心官军欺凌诸部,现在重新立石,任凭他们在界外驻留放牧,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这样,番人必然听从命令,便可悄悄消除他日之忧患。 ”皇上觉得有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成化十七年,王玺任代理都督同知。当时王玺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担任参将,王玺唯恐难以调度管束,请求解除兵权,因此才有以上的任命。当初,哈密被吐鲁番
37、侵扰,吐鲁番命其将牙兰驻守。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挨近赤斤、罕东,双方多次互相攻击,罕慎势穷力尽,孤立无援。朝廷商议后命令王玺在苦峪筑城,另设哈密卫来驻守。王玺派遣间谍去离间牙兰。牙兰没有听信间谍的话,间谍带着自己抓捕的九十余人回来,将所探虚实全部上报。成化十七年,王玺召集赤斤、罕东的将士,用牛肉、酒食犒劳他们,命他们协助罕慎。罕慎聚集两边的守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于是收复其地,仍命罕慎驻守。朝廷听到捷报,给予(王玺) 褒奖慰劳,并赏赐金币。不久,罕东人入侵,王玺抵御并击退了他们,向朝廷请求兴师征讨他们。皇上顾念罕东人时常协助罕慎,只派遣使臣对他们予以责备。第二年,北寇杀死哨兵,王玺率领参将
38、李俊及赤斤兵在狼心山、黑河以西攻击他们,多有斩获。成化二十年,王玺改而镇守大同。他有收复哈密之功,却没升官,于是向朝廷诉说,才被正式授官都督同知。王玺熟悉韬略,深谙文辞,勇敢而有谋略。朝廷大臣大都赞许他。王玺在边疆二十多年,番人十分害怕他。弘治元年,王玺去世。皇上赐其祭葬,赐予王玺家属厚重的财物,并对他们加以抚恤。8. 【答案】 木诗通过写东风的无情,落花付流水,(2 分) 表达了诗人无限的伤春之愁、惜春之绪、悼春之情,相思离别之怨、韶光流失之恨。(3 分)( 言之成理即可)9. 【答案】答案 最后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垂杨拟成人,写垂杨一丝丝细长的枝条把恨绕住,送上高楼,表达了诗人对东风无情
39、、百花遭劫的无限怨恨。(3 分) 在诗人笔下,此恨已弥漫于整个空间,以致飘拂于空中的垂杨都能随时把恨绕住。(3 分)( 言之成理即可)赏析 姜宸英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作者从“惜花”谈起,说明了凡是花,都摆脱不了凋谢的命运,而杨柳也会平添忧愁,春愁,无处不在。一个春天中,大半是春愁。春天的花或者是浅白或者是长红,都会凋谢付之东流。剩下的只有垂杨吹不断,但垂杨,丝丝柳条也会绾着离愁别绪上高楼。这首诗中的“丝丝绾恨上高楼”,意为柳丝系着离恨上高楼。这首诗,写得是惜花 ,实际上是衬托人的无奈心情。试想,凡是花都会凋谢,这花,能爱惜得了吗?10. 【答案】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出去(2)无边
40、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11.(1) 【答案】答 D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B、E 不给分。【解析】B 项, “当时没有认真领会 ”错, “我”当时已经学会利用桤木枝寻找泉水的本领,只是后来忘记了。C 项, “按照时间顺序记述父亲的生平事迹”不恰当,文章这点表现并不突出,且主题归纳并不全面。E 项, “表现他对所谓专家的蔑视”无中生有。(2) 【答案】标题中的“秘密”一语双关,既指利用桤木枝寻找泉水的绝技,也指这一绝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即如何理解和对待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6 分)(3) 【答案】写这些是为了显示父亲的“
41、缺点” ,展示其与现代文明相矛盾的性格特征,塑造身怀绝技的民间匠人形象,借以引发人们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关系的思考。(6 分)(4) 【答案】示例一:子女要尊重并珍惜父辈的“绝技”和“遗产” 。父辈的许多东西,子女未必能在阅历不足时明白、领会,等到意识到它的作用时往往悔之晚矣。因此,对父辈以及父辈的“遗产”或“绝技” ,年轻人应多一些理解,多加学习和接纳,不能动辄扣上“落后”或“落伍” 的帽子。示例二:父辈在维持事业的时候也要与时俱进,紧紧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而不能封闭、保守,应尽可能消除两者之间的代沟或隔阂。同时,父辈在传承“绝技”时,应该扩大“下一代”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子女,而应该把
42、自己的“绝技”看作是人类共同的财产,否则, “绝技”可能会因为子女对之缺少兴趣而难以传给下一代。示例三:如何绾结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是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父亲的“天生才能”卓越超凡,但没有找出其中的科学原理。仅仅局限于父子口手相传, “绝技”是难以发扬光大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应该走近,相互交融,而不应该相互疏远,甚至敌视,不然只能导致更多的文化或文明“失落” 。(8 分,言之成理即可)12.(1) 【答案】答 C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A、D 不给分。【解析】A 项, “志在流血” 前有“且”字,表明原因并非一个;B 项, “唤醒民众意识”无依据;D 项,
43、“看到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与“性格开通”和“不固执己见”没有关系。(2) 【答案】有助于了解章太炎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章太炎因为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而受连累,这就自然简捷地引出了主人公。展示邹容的思想倾向,有力地烘托了章太炎先生的形象。(每点 2 分)【解析】先立足全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题干要求思考答题;可从塑造形象角度,结构角度考虑其作用;注意一定要结合材料,一定要有分析。(3) 【答案】在苏报案中,因为事业在身,且志在流血,不仅不肯逃离,还要坐等巡捕前来捉拿。 在法庭上受审时不顾生死,而大声斥责清廷的腐败。在审讯结束回牢房的路上向沿路的围观群众高声吟诗。 准备执丧杖,穿麻衣,到国门痛哭,以哀共和将亡。(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 【解析】审题目明确鉴赏的方向:章太炎身上“革命行为” ;审要求明确鉴赏的角度。审文本找出答题区间。(4) 【答案】为追求进步与真理不顾个人安危的牺牲精神。 面对牢狱之灾仍能表现从容的乐观精神。在艰难困苦面前要具有百折不回、孤行己意的顽强精神。 能想能说“非常议论”的无畏精神。 (以上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我认同他的这种态度。“分)要想成就非常之事业,当然要有非常的精神和行为,(1 分)章太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