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 1。【教学目标】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三角板、直尺。【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组图形。三角
2、板、直尺、水彩笔及学具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画,想看吗?点击首页“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图片,最后定格信息窗情境图。师: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单击出示: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可能提出:牌子是什么形状的?怎样做一个长方形牌子?怎么做一个正方形牌子?(提出问题后单击显示:怎样做一个长方形牌子?)你认识红色和黄色的牌子是什么形状的吗?(点击红色和黄色的牌子,牌子闪烁。)【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引起孩子学习的好奇心,对情境图加以修饰、润色、补充,让课堂在一种安静、温馨的气息中展开。既预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同时在具体的情
3、境中学生感受、欣赏图形美,渗透了热爱大自然等环保意识。师: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牌子画下来看一看。 (点击课件,只显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牌子。再次点击,就显示画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牌子画下来是什么形状的?(点击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看来要做这样的牌子,得先认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好朋友,对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 并贴出图形。师:下面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可以吗?(单击放大长方形隐去正方形)【设计意图】从牌子上画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实物与图形,面与体的关系,自然地实现了从整体到部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地过渡
4、。二、你说我讲(一) 积极思考,引导猜想。师:仔细观察长方形,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单击课件显示:快来猜一猜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才是长方形?)学生可能猜:上边和下边一样长。左边和右边也一样长。它的 4 个角都是直角。【设计意图】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合理地猜想,验证,经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二)操作验证,发现特征。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内) 。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长方形呢?长方形里还藏着哪些秘密?快拿出你的长方形纸研究研究吧。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动脑筋、想办法,如果你
5、有了发现,请你先悄悄的说给小组的好朋友们听听。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2)交流汇报(集体) ,总结特征。师:谁想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方法有:1.直尺、三角尺测量验证。2.对折验证。可能出现的交流情况:预设生 1:我用尺子量的上边和下边都是 10 厘米,左边和右边都是 7 厘米。我发现上边和下边一样长,左边和右边一样长。(单击课件第 4 张演示用直尺测量过程)师:同意他的发现吗?他是用测量的方法发现的。谁用不同的方法发现的?预设生 2:我是用了对折的方法发现的。师:哦,那快折给我们看看吧。 (请生演示,边折边介绍。 )师:他的方法你看明白了吗?请你也来这
6、样折折看吧。(单击课件第 5 张演示折叠过程)问:第一次对折你看到了什么? 再对折呢?生可能回答:上边和下边一样长。 左边和右边一样长。师:上对谁?上边和下边是相对的,我们叫他们是对边。 (板书:对边)你还能找到另一组对边吗?(课件演示)师:上边和下边一样长。 左边和右边一样长。我们就可以说对边一样长,一样长还可以说相等。 (板书:相等)看,老师也进行了研究。 (单击课件第 6 张动态演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师: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你还有什么发现?预设生:四个角都是直角。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可能回答:用三角尺的直角量的。师:他的发现大家同意吗?那我赶紧把你们的发现记下来。 (板书:
7、四个角都是直角)(单击课件第 7 张动态演示测量角的过程)师:刚才同学们自己研究发现的这些长方形的秘密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长方形的特点吗?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了你们的发现,非常了不起!通常情况下,我们把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的长叫做长(板书:长) ,两条短边的长叫做宽(板书:宽)师:在你的长方形上标出长和宽。(3)引导回顾,梳理方法。师:请仔细看,我们刚才从哪些方面研究出了长方形的特点?生可能回答:从边和角两方面研究的。师:想一想,刚才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方法?学生可能回答:先猜一猜,又用了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来发现的。【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动
8、手操作、讨论交流,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提炼研究方法,为独立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做好铺垫。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师:刚才同学们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找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那么我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正方形的特点吗?先猜想一下,然后再去验证。拿出正方形开始吧!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同意他的说法吗?老师赶紧把你们的发现记下来。 (板书: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个同学你用了什么方法?有不同的方法吗?预设生 1:测量的方法,预设生 2: 我的发现和他一样。我的折法不一样。我先这样把两个角对折再这样对折,这四条边冲在一起,都相等。师:大家看明白了吗?请看大屏幕(单击课件第
9、8 张动态演示正方形对角对折的方法。 )师:这样对折你看到了什么?重点强调不仅要横着对折,竖着对折,还要沿对角线对折才能说明四条边相等。看,老师的研究。 (单击课件第 9 张动态演示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师: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我们把每一条都叫它的边。 (板书:边)正方形有几条边?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形的特征吗?3.合作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你还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吧。别忘记记录在表格中啊。生可能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师:这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之处。师:谁还有不同的
10、发现?生可能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不一样的,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师:这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之处。(出示课件第 10 张)随着学生的回答填完整此表。师:其实长方形还可以变成正方形呢,怎么变呢? 动态演示:由长方形逐渐变成正方形的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三) 自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师:我们知道了草地上插的牌子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出示课件第 12 张,单击出现问题。 )那你知道树上挂的牌子是什么形状的吗?(点击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牌子,牌子闪烁) 。我们把它们画下来看一看。 (单击背景图隐去,出现抽
11、象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的过程)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说出你的理由。(单击出现名称)像这样有 5 条边,5 个角的图形叫五边形,有 6 条边,6 个角的图形叫六边形。像这样你还能认识几边形?生可能回答:七边形、八边形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五边形或者六边形?学生举例。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展示 13-15 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比较,发现多边形的特点,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五边形和六边形在生活中学生能够见到的比较少,多种实物展示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自主练习1基本练习: 春天到了,看我们学校
12、的花儿都开了, (课件出示花坛图片) ,大家能为学校的花坛设计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提示牌吗?赶快行动起来,在格子纸上画一画吧。 (单击课件 16 张,隐去图片,出现格子图)交流: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如果每个格的边长是 1 厘米,那么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正方形的边长呢?2.综合练习:猜猜它是谁?校园太美了,我们班的小画家小明画了一幅美丽的画,老师用大信封带来了,你能猜到是什么形状的吗?(课件 17 张出示)我提示一下, “它有 4 条边” ,你会想到哪些图形?“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又可能是什么呢?“四条边都相等。 ”你们知道是什么图形吗?(点击课件动态演示)3.拓展练习:数图形。花坛图中
13、共有多少个长方形?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学生解决后,点击课件 18 张动态演示。【设计意图】自主练习分为基本练习,综合练习以及拓展练习三个层次,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四、回顾反思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 19张)这里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点击篮子里的苹果。如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 (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点击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如果学生回答果篮中 5 个苹果对应的 5 个方面之外的,教师要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 3 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 “合作” “会问” “会想” “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