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 115 名大一新生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调查研究,为做好大一新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帮助。二、研究方法1、施测对象随机抽取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语言系大一新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 45 人,占39%,女生 70 人,占 61%;文科生 65 人,占 57%,理科生 50 人,占 43%。2、施测工具与方式(1)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被调查的一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专业、生源、民族、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建立贫困生档案、是否学习过心理健康课程、自己早年生活幸福与否。(2)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2、SCL-90,Derogatis,L.R.,1973)作为测试工具。该量表共 90 道题,分为 10 项因子: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其它项目。用此量表测量个体的心理症状,从而推断个体心理的健康状况,因子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因子分越低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整个测验都是在一个比较宽松安静的环境下完成的。三、结果与对照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50 份,收取有效问卷 115 份,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得出结果如表 1、2、3 所示。表 1 大一新生 SCL90 测试因子呈阳性项目的人数分布情况因子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抑郁 焦虑 敌对 恐
3、怖 其它人数 10 36 33 17 5 18 10 17 21 7百分 8% 31% 29% 15% 4% 16% 9% 15% 18% 6%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2 大一新生 SCL90 测试结果与正常人 18-29 岁年龄组常模比较大一新生(n=115) 常模(n=588)项目M SD M SDp躯体化 1.28 0.48 1.34 0.45 p0.05强迫症 1.83 0.72 1.69 0.61 P0.05恐怖 1.54 0.39 1.33 0.47 P0.05文科 65 1.53 理科 50 1.52 p0.05城市 52 1.54 农村 63 1.52 p0.05非贫困生
4、 73 1.43 贫困生 42 1.59 P0.05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SCL90 量表测试统计结果表明,呈阳性症状(至少一项因子分大于等于2)的个体共 89 人,出现症状最多的是强迫症,共 36 人,占总人数的 31%;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抑郁、敌对和偏执,人数占 15%以上;症状最少的为焦虑、躯体化、精神病性和其它,人数在 10%以下(见表 1) 。将大一新生 SCL90 测试结果与全国常人 18-29 岁年龄组常模相比较,发现大一新生 SCL-90 除躯体化外其它八项因子外,总均分都大于全国常人 18-29 年龄组常模;经 T检验,与全国常人 18-29 年龄组常模相比,
5、除躯体化和敌对两项因子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抑郁、焦虑等 5 项因子及总均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在强迫症、恐怖两项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可见,大一新生的健康水平是显著低于全国常人水平的(详见表 2) 。此外,本研究还就大一新生 SCL-90 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性别、专业、生源、家庭经济情况、是否学习过心理健康课程、早年生活幸福与否、是否独生子女这几方面的调查统计。从性别、专业、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等亚群体的比较来看,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家庭经济情况、早年生活幸福与否、是否学过心理健康课程等亚群体的比较来来看,却存在显著性差异(详见表 3) 。四
6、、讨论与分析1、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大一新生整体心理状况不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活环境的变化。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高考的沉重压力没有了,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也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突然显得无所适从,于是就显露出其不成熟的一面,并逐渐暴露出以前在父母庇护下没被发现的缺点,所以,大一新生是一个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 (2).家庭经济因素的困扰。有些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还未入学就要过早地担心自己能不能按时正常地入学,能不能象其他同学一样穿衣吃饭,背负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思想负担,甚至有的贫困学生自卑,感觉自己总是低人一等,这样很容易出现心
7、理疾病隐患。 (3).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能够上大学的学生必然是优秀的学生,他们学业的优秀掩盖了其心理承受力的低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使得大学生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感到恐惧和不屑一顾,甚至误认为去心理咨询的都是精神病。长此以往,拖延了心理问题的解决,使问题一步步恶化,最终酿成悲剧。2、大一新生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名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差,35 名早年不幸福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与早年生活幸福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家庭背景对学生身心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8、我们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时刻注意这两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此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与未接受过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因此,应该在大学新生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增强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四、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大一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人 1829 岁年龄组常模,在大一新生中,出现 SCL90 量表症状中最多的是强迫症,其次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抑郁、敌对、偏执;焦虑、躯体化、精神病性和其它相对较少。贫困生和早年生活不幸福的学生心理状况明显差于非贫困生和早年生活幸福的学生
9、。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影响了大一新生的心理素质,即学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生的心理状况要优于未学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生。五、建议1、加强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如在新生入学时可以让老生和新生结成对子,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也可为学生分发“大学指南” ,使新生正确认识大学,正确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树立目标,制定计划,让他们不再感到迷茫和彷徨。2 多举办一些有质量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例如举办一些辩论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大型的联欢晚会等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排解远离父母的苦闷和烦恼。3、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让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辅导员应该必须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所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手段,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能及时有效地做好处理。4、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和环境。如可以增加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发放力度,有效地缓解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和心理压力,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并顺利完成学业。(国语系 何勇)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