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票据业务中的区块链技术运用研究基于地方法人银行视角 汪蔚 曾霖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 摘 要: 近年来票据风险事件频发, 在此背景下, 具有开放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优点的区块链技术在票据业务的运用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梳理银行票据业务数字化的背景和区块链技术, 从理论上对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票据业务的意义进行分析, 实证分析了中小商业银行在区块链技术在票据业务中的运用和风险, 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 区块链; 票据业务; 风险防控; 近年来票据业务“黑天鹅”事件不断发生, 给银行机构合规经营带来极大挑战, 如何利用技术变革和模式创新降低票据业务风险, 维护银行稳健经营和票据
2、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正因此, 区块链技术在银行票据业务中的运用备受关注。一、区块链技术及其特征当前,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究运用不断深化, 该项技术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所有用户共同维护的数据库, 并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同时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这一创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深刻改变了当前金融机构传统的业务模式。作为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一项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技术, 区块链技术有许多特点可以系统性解决传统金融业诸多行业痛点。(一) 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通过构建点到点的自组织网络, 采用分布式记录和储存的方式, 实现每个节点的高度自治, 不再需要第三方管理机构提供中心化的软硬件
3、服务, 网络中的任一节点都能自主选择记录和保存数据, 而所有节点的操作组成了对数据的自动集体维护。区块链网络中所有节点地位平等、相互约束、权责对等, 且单个节点出现问题并不能干扰整个系统正常工作。(二) 透明性区块链对网络上所有的参与者平等开放, 每一笔交易的所有参与者均能掌握该笔交易的明细清单, 监管者也能查询与追溯每一区块, 系统内容公开、规则清晰、运作透明、信息对称, 所有记录带有时间印记, 永久保存暂且无法被逆向篡改。(三) 去信任化区块链技术依靠非对称加密和可靠数据库完成了信用背书, 所有的规则事先都以算法程序的形式表述出来, 交易各方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就可以建立互信, 通过算法为
4、参与者创造信用、产生信任和达成共识。(四) 安全性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使得每个参与节点都能完整地保存交易信息, 单个节点上的修改毫无意义, 它无法改变其他节点记录的信息, 更不能修改整个网络中相应的数据。并且随着网络的扩张、节点的增多、运算的加强、数据量的海量增加, 区块链网络的容错率和安全系数也会大幅提高。二、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票据业务的意义区块链技术在票据业务中的运用体现在数字票据的使用,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 提高票据价值传递效率传统的票据业务, 或通过实物票据的转让, 或通过交易中心数据的转移来实现票据价值的传递, 如电子票据的交易双方通过人民银行 ECDS 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和认证
5、。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改变了票据价值传递的方式, 不再依赖纸质票据或第三方机构为媒介, 实现了价值的点对点转移, 既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也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二) 能够有效提高票据市场各类风险的防控能力数据的不可篡改伪造和时间可追溯性, 使得区块链网络中票据的真实性极易鉴别, 且交易一旦完成, 将不会存在赖账现象, 从而避免了纸票“一票多卖”、克隆票、假票及电票打款背书不同步等问题。并且由于交易数据的真实可靠, 票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及交易价格将更为精准, 能够引导众多交易者形成正确的预期, 有助于市场机制发挥自身的风险防控作用。(三) 有利于促进形成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由于
6、区块链技术改变了票据价值传递的方式, 减少了票据价值传递过程中的因为需要第三方监督或对实物票据真实性验证而产成的区域阻碍, 克服目前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壁垒, 大大提高了交易的便捷性和效率, 对构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助益良多。(四) 能够提高票据市场监管效能区块链中数据前后相连构成的不可篡改的时间印记以及非对称加密技术形成的完全透明的数据管理体系, 使得监管部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调阅核查可信度很高的数据信息, 从而提高监管的效率。三、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票据业务的实证分析2017 年, 国内某城商行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 推出了全国首个由商业银行主导的票据区块链产品。(一) 票据区块链产
7、品模式该银行票据区块链 (以下简称“票链”) 产品是基于银行承兑汇票, 并采用区块链技术创新的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它通过构建一个互联网服务平台, 在全国范围内与其他银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银行网点为客户处理和保管票据, 以及持牌机构间的交易结构设计,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票据融资服务, 帮助解决其票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票链平台系统采用的区块链技术, 由专门的区块链科技公司作为开发方提供技术支持。该银行则承担发起行的产品运营管理职能:一是作为系统平台共建方之一, 负责票链业务正式上线后的经营及内部管理;二是作为系统平台业务服务提供方之一, 按既有制度流程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临柜纸
8、票验票、后续保管及托收等服务;三是作为平台基金出资方之一, 认购票链平台设立的用于向客户支付融资票款的基金;四是作为运营决策表决方之一, 对票链平台内的重要经营等事项进行讨论表决, 具有表决权。(二) 风险管控措施作为一项新兴业务, 该银行从五个方面加强风险管控:一是信用风险方面, 目前票链业务仅包含了银行承兑汇票相关业务, 且实行名单管理制, 制定了符合各联盟行要求的客户名单;二是操作风险方面, 所有验票流程均与原贴现办理验票无异, 业务信息录入通过客户和银行网点双重操作;三是市场风险方面, 形成了联盟内部的统一定价机制, 且实现票据收益权卖断;四是合规风险方面, 业务流程各操作环节均由持牌
9、机构按现行监管要求进行操作, 且全流程资金划转均不经过平台运营方自身账户;五是科技风险方面, 平台系统与现有系统并不对接, 且所有交易均被实时写入区块链账本, 每笔交易信息及资金去向均可进行追溯查询, 数据分布式存储在各银行管辖范围内的服务器上。(三) 票链业务风险分析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票据业务, 虽然有助于降低银行机构票据业务运营成本,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也能够提升票据市场风险防控水平和监管效能, 但作为一项创新业务, 仍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一是区块链技术虽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其作为金融领域新兴技术, 在目前的实践运用中, 仍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安全隐患。如区块链技术高度依赖于加解密算法
10、、共识机制, 并以此建立市场信任, 降低信用风险, 一旦有人破解和篡改了算法, 数据将偏离真实情况。此外区块链技中各节点均有权添加自定义信息, 如果有人恶意在网间添加木马等病毒, 则会迅速地传播到整个区块链网络, 影响网络交易安全。二是目前区块链在票据市场大规模应用的现实条件尚不成熟。由于区块链技术要求系统记录从一开始发生的每一笔交易信息, 因此对计算机硬件、储存空间及抗压能力等要求较高, 否则高并发访问需求极有可能使系统崩溃, 从而造成重大的、系统性的市场风险。此外, 城商行作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 实力与国有四大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较弱, 市场把控能力不足, 形成的银行联盟较小, 推出创新
11、的票据区块链产品虽然能起到示范作用, 但若想加大推广应用, 纳入更多的合作行则需要更加审慎布局。三是数字票据需要与数字货币对接才能实现稳定高效清算。目前我国数字货币尚在研究中, 该银行票链平台基金资金是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向客户支付融资票款, 实现快速清算, 类似于目前通过开立和使用备付金帐户来实现票据业务清算的形式, 即网络中各个节点的业务清算是与其银行账户相绑定的。这种清算模式是否能够稳定发挥区块链技术的高效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四、启示与建议“票链”业务的大门已然推开, 对于这一全新的领域和业务模式, 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均应立足自身, 充分发挥自身效能, 为金融服务的改革创新和票
12、据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做出贡献。(一) 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发挥政策引领, 加大对数字票据技术研发等相关企业的财税减免和奖补政策力度, 支持行业发展;二是引入风险投资,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导天使基金等风投资本投向数字票据技术商业应用;三是大力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区块链技术运用的硬件基础。(二)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区块链技术运用票据业务的研究, 切实防范风险一是以区块链技术的票据市场应用国际研究为风向标, 牵头组织、统筹协调国内金融机构、清算组织、高校科研所等共同攻关关键技术;二是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部门的交流合作, 结合国内实际, 在区块链金融领域应用的国际技
13、术标准制定中积极发声;三是加强对国内区块链技术票据业务运用研究试验的引导, 切实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促进银行机构创新业务的稳健开展。(三) 银行机构应积极参与区块链技术票据业务的研究应用, 审慎布局区块链票据产品银行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银行机构, 应抓住此次机遇, 加大对“票链”技术的研究应用, 积极配合和响应监管部门的研究试点工作, 为未来改造业务模式、降低业务成本、发掘盈利新增长点夯实基础;另一方面, 地方法人银行在应用过程中, 应结合自身特点, 充分论证“票链”技术应用的可行性, 加强风险防控, 合理审慎布局, 使该项金融创新能够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邵伟.电票案例的区块链技术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16 (5) . 2王艳.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及其发展建议J.海南金融, 2016 (12) . 3张锐.基于区块链的传统金融变革与创新J.西南金融, 2016 (10) . 4张锐.商业银行如何防控票据风险?J.金融市场研究, 2016 (6) . 5黄兴年.正式契约的第三方实施与“互联网+票据”业务的风险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16 (6) . 6肖小和, 邹江, 汪办兴.全国性票据市场建设方案与路径研究J.金融论坛, 2012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