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 Structure and requirements for administrative framework standard and duty framework standard GB/T 15498 1995 前 言 在企业标准体系总标题下包括以下两个标准 GB/T 15497 1995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 15498 1995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技术监督局辽宁
2、省标准情报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淑君李肇勤李书正刘喜珍黄自新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 GB/T 15498 1995 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 Structure and requirements for administrative framework standard and duty framework standard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3-06批准 1995-06-01实施 0 引言 任何企业都应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 依据本标准所制定的
3、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满足了GB/T19000系列标准对程序文件的要求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标准既包括管理标准的内容要求也包括对内容要求细化的指南(见5.3 5.18条)对相应的指南部分贯以小标题指南指南的信息作为参考指导建议 一个企业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受该企业的目标产品经营及其实践等影响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标准中所列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进行增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构成和编写内容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其他企业亦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
4、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1 1993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GB 1.2 88 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管理标准 administrative standard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注管理事项主要指在营销设计采购工艺生产检验能源安全卫生环保等管理中与实施技术标准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3.2 工作标准 duty standard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注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
5、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3.3 管理标准体系 administrative framework standard 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3.4 工作标准体系 duty framework standard 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工作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4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制定原则 4.1 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应与有关标准化技术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技术标准相协调 4.2 充分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作经验应用工业工程系统工程等科学方法结合本企业的
6、实际将其纳入标准 4.3 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4.4 语言准确概念清楚文字简练 5 管理标准的构成和要求 5.1 管理标准的构成 5.1.1 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 管理标准体系包括企业所贯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自己制定的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见图1 图 1 5.1.2 单项管理标准的构成 管理标准的封面首页及印刷格式应参照GB1.2的规定幅面尺寸可以缩小但在一个企业所有的管理标准规格应一致 单项管理标准的一般构成和编写顺序如下 概述要素封面目次前言引言首页标准要素标准名称范围引用标准定义符号缩略语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报告和记录标准的附录补充要素提示的附录脚注采用说明的注管理标
7、准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可根据标准化对象的特征和制定标准的目的而定 5.2 单项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 5.2.1 概述要素 5.2.1.1 目次 按GB/T 1.1 1993中4.2.2条的规定编写 5.2.1.2 前言 按GB/T 1.1 1993中4.2.3条的规定编写 5.2.1.3 引言 引言是可酌情取舍的概述要素如果需要则可用来给出制定标准的目的以及制定标准所依据的上级标准文件或法规 5.2.2 标准要素 5.2.2.1 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应简明确切地反映标准的主题和特征并与其他类似标准相区别 5.2.2.2 范围 按GB/T 1.1 1993中4.3.2条规定编写 5.2.2.3 引用
8、标准 按GB/T 1.1 1993中4.3.3条规定编写 5.2.2.4 定义符号缩略语 按GB/T 1.1 1993中4.4.1 4.4.2条规定编写 5.2.2.5 职责 明确由哪些部门实施此项管理活动他们的职权责任该管理活动涉及几个部门时应规定出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及其相互关系 5.2.2.6 管理内容与方法 应详细规定该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一步步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与其他活动接口处的协调措施明确每个环节转换过程中各项因素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何地怎么干如何控制以及所要达到
9、的要求并注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必要时辅以流程图如涉及纯技术问题可引用技术标准 内容复杂的管理标准为避免各章文字不均衡且条的层次太多可不以管理内容与方法作为章的标题而根据管理活动的特点或类别列出若干章再分别进行叙述 5.2.2.7 报告和记录 明确该项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报告记录格式签发手续传递路线和保存期限 5.2.2.8 标准的附录 按GB/T 1.1 1993中4.4.8条规定编写 5.2.3 补充要素 按GB/T 1.1 1993中4.5条规定编写 5.3 管理基础标准 企业管理基础标准是在企业范围内作为企业制定各项管理标准的基础 管理基础标准包括 术语 标准化工作导则 图形符号
10、量和单位 数理统计 网络计划技术 价值工程 可靠性工程 计算机软件工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等 5.4 营销管理标准 在企业营销范围内围绕市场调研产品建议书和顾客信息反馈等管理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5.4.1 市场调研与预测 5.4.1.1 市场调研与预测的组织及职责 5.4.1.2 市场调研的内容 指南 各地区重点用户的财政收入情况各种投资银行信贷和能源原材料供应等情况 国内外同行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发展趋势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对产品质量价格水平的要求 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占有情况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地区分布竞争能力等 摸清现有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情况 提出升级换代产品的信息 5.4.1.3 市场调研
11、的质量要求 指南 有计划地进行市场调研实事求是准确及时地完成调研任务 调研内容及结果形成文字材料报送信息中心或按一定的格式输入计算机以备查寻 5.4.1.4 市场调研的方式 指南 广泛地与同行企业建立信息网络定期交流产销需各类信息情况 参加产品订货会展销会信息交流座谈会等广泛收集产销需信息 与外商洽谈交流和派人出国考察收集国际市场信息查阅有关文件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 开展专题调研单项调研和普通调研 充分发挥销售人员收集信息的作用掌握市场动向第一手材料 5.4.1.5 市场预测 指南 预测内容包括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需求的地区和范围最佳需求期判断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等 预
12、测方法可采取经验判断法或数学分析法 预测要求依据充足数据可靠结果准确 5.4.2 合同评审与管理 5.4.2.1 合同评审组织 指南 建立合同评审组织并规定对组成人员素质的要求明确组织内的分工和职责 5.4.2.2 合同评审内容 指南 主要是对合同及市场需求的评审准确确定顾客明确的或隐含的需要对合同的合法性可行性条款齐全性用词准确性手续完备性进行评审 5.4.2.3 合同评审和协调评审活动的方法 指南 可采用组织评审自我评审或全面评审单项评审等方法 5.4.2.4 合同格式 5.4.2.5 合同的签订程序 5.4.2.6 合同的管理要求 5.4.2.7 合同纠纷的处理 5.4.3 产品建议书的
13、编制 产品建议书应包括的内容 a)性能方面的要求 b)感官特性方面的要求 c)安装结构或配合的要求 d)适用的标准和法规 e)包装的要求 f)质量保证或验证的要求 5.4.4 销售管理 5.4.4.1 销售计划的编制 指南 销售计划编制原则 销售计划的分类与内容 编制销售计划的依据与要求 编制销售计划的程序和时间 5.4.4.2 销售方式的管理 包括对各种销售方式和促销方法的管理 5.4.4.3 销售区域的管理 包括对国内外销售区域的服务和管理 5.4.5 经营效益评价 5.4.5.1 经营效益评价的原则 5.4.5.2 经营效益评价的方法 5.5 设计与开发管理标准 对为实现设计与开发各阶段
14、的技术要求而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5.5.1 设计计划和目标管理 设计计划和目标管理包括 应明确规定组织内部和外部的设计部门及所承担的设计职责 设计计划内容 设计进度计划安排的原则 设计目标内容确定原则 5.5.2 设计程序 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编制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 5.5.2.1 初步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指南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基本参数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成套范围 产品总体结构与布置及主要配套辅机的参数结构控制系统的设想及质量要求 自行设计的产品要同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比较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 标准化综合要求 对产品设计方案在性能寿命与成本方面根据实际需要
15、进行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及价值工作分析对比 根据设计方案提出试验研究项目 绘制方案总图主要工作原理图及系统图 5.5.2.2 技术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指南 绘制产品总图及主要零部件图拟制设计计划书 提出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试验报告及总结以及采用新成果提出特殊的外购件配套件外协件及特殊材料或主要材料明细表 5.5.2.3 工作图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指南 产品总图系统图部件图零件图 编制图样目录文件目录铸锻件明细表外购件汇总表产品包装设计包装清单随机文件目录 试车设备图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试验大纲和试验鉴定大纲 标准化审查工艺性审查 5.5.3 设计方案的编制 5.5.3.1 职责 应规定负
16、责编制方案的部门和人员审查的人员应传递的部门或人员 5.5.3.2 设计方案的编制原则 指南 符合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化技术法规强制性标准和国际惯例 满足设计任务书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 符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充分利用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分析技术价值工程等现代化方法 满足操作方便性的要求 5.5.3.3 设计方案的编制程序与要求 指南进行总体设计绘制结构尺寸图进行结构计算 提出关键零附件结构的攻关项目并编制研究试验大纲 绘制方案总图编写技术建议书和设计计算书 设计方案应满足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尽力提高标准化系数 5.5.4 设计评审 5.5.4.1 设计评审内容 按照具体
17、的设计阶段和产品考虑内容 指南 与满足顾客需要和使顾客满意有关的项目 与产品标准规范和服务要求有关的要求 与工艺规范和服务要求有关的项目 5.5.4.2 设计评审的组织和程序 指南 应建立设计评审的组织规定参加评审活动的部门和人员 制定评审计划确定提出和审批评审计划的人员 5.5.4.3 设计评审形式 5.5.4.4 评审意见和结论 指南确定评审意见和结论的起草部门和人员 评审意见和结论的讨论与通过 评审意见和结论的处理程序 5.5.5 产品的鉴定管理 5.5.5.1 产品鉴定的内容 指南 新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是否达到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经用户试用新产品性能是否稳定可靠 新产品技术经济
18、指标是否先进合理 是否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等 5.5.5.2 企业内部的鉴定 指南 主持和参加鉴定的部门和人员 鉴定方式应提供的鉴定条件及其负责的人员 鉴定结论的表示方式 负责监督实施鉴定结论的部门及监督的方式 5.5.5.3 企业外部机构的鉴定 指南 负责制定鉴定申请书和鉴定文件的部门 负责与鉴定机构联系的部门和人员 鉴定开始前与鉴定机构联系的事项 5.5.5.4 应提供的文件资料 指南 产品鉴定一般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a)新产品投产技术大纲 b)产品技术标准和标准化审查报告 c)新产品试制总结报告(经济效果分析)及单位鉴定结论 d)新产品设计和主要工艺技术文件 e)国内外同类产品对比及试用单
19、位意见 f)新产品检验测试结果和例行实验报告 g)检验用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 h)产品使用说明书 i)环境保护措施报告 5.5.6 销售准备状态的评审 5.5.6.1 评审内容 指南 安装操作和维修手册是否备齐并适用 是否建立了销售和顾客服务机构 现场人员培训 备件的提供情况 现场试用情况 有关鉴定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 早期产品及其包装和标签的实际检验情况 生产设备的工序能力满足规范的证据 5.5.6.2 负责评审的部门和人员 5.5.6.3 评审结论的处理 指南 评审结论的表示方式 评审结论的处理程序 5.5.7 设计更改的控制 5.5.7.1 职责 指南 设计更改提出的方式(包括紧急更改临时更
20、改)审批办法审批权限更改取得用户同意的条件 5.5.7.2 设计更改的程序和要求 指南 所有更改都必须经原审批人或其他授权人审查并批准方能更改 更改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应做到更改内容清晰明确更改时间更改人审核批准人的签名齐全 更改后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应正式通知到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执行并全部收回已作废的图纸和技术文件以防误用 对设计文件有重大更改或有多处更改并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时应再次组织设计评审和做必要的验证试验以保证设计更改满足产品报告的要求 5.5.7.3 设计更改验证 指南 对设计更改进行验证的要求负责验证的部门验证结果的表示方式及应传递的部门 5.5.7.4 作废文件管理 指南 收回作废的
21、技术文件的管理和要求明确负责的部门和人员 5.5.8 设计复审管理 5.5.8.1 设计复审的依据 指南 根据现场经验现场使用情况的调研或新工艺和新技术对顾客的需要和技术规范进行复审 5.5.8.2 设计复审的范围 指南 设计的改进反馈信息的分析 对改进方案进行评价设计改进的实施要求和应遵循的标准(制度) 5.5.9 新产品开发管理 5.5.9.1 新产品开发计划的编制 指南 明确编制新产品开发计划的负责和协作部门负责人员 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审批办法审批程序 5.5.9.2 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指南 调查研究依据市场和用户的要求提出调研报告 开展可行性研究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任务书并
22、组织评审 按计划组织产品设计和试制明确负责部门和人员质量要求及时间要求组织产品鉴定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批量生产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确定生产的配合部门 开展产品宣传做好售后服务 妥善保管各种图样和技术文件明确保管的部门和人员 5.5.10 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管理 5.5.10.1 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的范围 指南 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产品结构的改进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 节约能源原材料 生产工艺和试验检验方法劳动保护安全技术物资运输产品包装以及设计计量标准统计计算技术设备维修等 工具设备仪器装置 科技成果的推广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 5.5.10.2 职责
23、 指南 应建立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管理组织明确任务职责和权限 5.5.10.3 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管理内容 指南 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提出的方式评审办法应用效果验证鉴定及归档保管等 5.5.11 科技成果管理和奖励 5.5.11.1 职责 指南 科技成果归口管理的部门人员管理的内容方式 5.5.11.2 科技成果的鉴定 指南 鉴定的方式 鉴定的程序 鉴定的内容 鉴定结论及审批发证 5.5.11.3 科技成果的评审 指南 科技成果等级的划分 科技成果评审的组织和参加的部门或人员 科技成果评审的方式和审批程序 5.5.11.4 科技成果的奖励 指南 规定科技成果的奖励范围 应根据科技成果的等级确
24、定奖励方式和金额 建立科技成果奖励的审批手续 5.5.11.5 科技成果的归档保管和查询 5.5.12 技术引进管理 5.5.12.1 技术引进规划的编制 指南 规定编制技术引进规划的部门人员职责及审批程序 技术引进规划的主要内容 5.5.12.2 技术引进项目的申请 指南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5.5.12.3 技术引进项目的实施 指南 谈判及合同的签订 技术培训 引进技术的消化和掌握 引进产品样机的设计工艺和制造 5.5.12.4 技术引进项目的验收和总结 指南 规定组织验收的参加部门和人员验收办法和程序 应将验收的结果由主持验收的部门连同有关的资料上报和存档 5.5
25、.12.5 引进资料的接收复印翻译和保管 5.6 采购管理标准 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活动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5.6.1 采购计划的编制 5.6.1.1 明确采购计划编制的工作流程负责提出和配合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和应传递的部门或人员 5.6.1.2 采购计划编制的原则 指南 采购物资的质量数量品种规格进度必须满足生产的要求 物资需要量和选订的供方应体现降低成本降低消耗和提高材料利用率 合理储备加速周转降低仓储费用 对外购物资重要性实行分级管理和控制的要求 5.6.1.3 用于采购的规范图样及有关技术资料 5.6.1.4 对主要物资采购文件准确性和完善性进行复查结
26、论的表示方式 5.6.2 订货合同管理 5.6.2.1 统一订货合同的格式负责签定审批和保管的部门或人员 5.6.2.2 对供方进行监督的方式和部门 5.6.2.3 重要合同的复核要求部门人员及责任 5.6.3 选择合格的供方 5.6.3.1 提出待选供方的名单和要求 5.6.3.2 负责选择供方对供方进行资格审查和认证的部门 5.6.3.3 评价供方质量保证能力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参加人员对评价结论的表示方式和应传递的部门 5.6.3.4 提出样品要求和样品验证的部门 5.6.4 质量保证协议管理 5.6.4.1 明确在质量保证协议中可供选用的几种保证及其选用原则和负责选用的人员可供选用的保证有
27、下列几种 指南 供方的质量体系 规定的检验资料或工序控制记录 实施需方规定的正式质量体系 没有质量保证协议时需方进货检验或生产现场筛选 5.6.4.2 涉及有严格质量保证要求的合同签定审批的部门和人员 5.6.4.3 规定质量保证协议的实施办法 5.6.5 验证方法协议管理 5.6.5.1 确定验证方法协议的原则和部门与供方签定的验证方法协议应能使在质量要求方面解释和检验试验与抽样方法方面的争端减至最少 5.6.5.2 验证方法协议的内容 5.6.6 质量争端处理 5.6.6.1 处理供需双方的质量争端的原则和程序 5.6.6.2 受理和处理质量争端的措施负责部门传递方式时间要求 5.6.7
28、进货控制 5.6.7.1 编制进货检验计划的原则和要求负责部门和人员 5.6.7.2 物资质量特性及检验状态的标记要求 5.6.7.3 用于检验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设备的要求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5.6.7.4 物资的质量追踪的要求及实施的部门 5.6.8 库房管理 5.6.8.1 物资的入库与验收 指南 指定专人负责当场点验发现问题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及时处理入库物资登记上帐帐物相符物资入库必须计量或进行理论计算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5.6.8.2 保管与保养 指南 库存物资要按照不同材质规格性能和环境要求等分区分类进行摆放和贮存 库存物资标记的要求 贵重物资专人负责重点保管 剧毒品危险品按类隔离存
29、放定期检查的规定 成套设备保管与保养的要求 库存物资定期盘点的规定 原始单据凭证和记录保管的要求 5.6.8.3 出库发放 指南 物资出库手续齐全照单付货 物资出库计量准确定额送料 记好发料记录及时清帐 5.6.8.4 帐务处理 指南 帐册分类装订保管的要求 应规定各种单据编号汇总装订和保管的要求 记帐和填写单据的要求 月末和年终结帐的规定 5.7 生产管理标准 生产管理是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一般是指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生产过程对象的管理生产管理标准则是对企业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直至产品或劳动完成的具体活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而制定的标准 5.7.1 工艺方案的编制 5.7.
30、1.1 编制工艺方案的部门人员及职责 5.7.1.2 工艺方案的主要内容 指南 工艺原则 主要件目录 对主要件的关键工序特别是那些难于检验或检验起来很不经济(例如破坏性试验)的物殊工序制定工艺保证措施并提出工艺试验的课题 工序控制点控制方法 确定专用工艺装备系数 划分零件类别并明确生产车间的分工 提出需要外单位协作的零件或加工工序 5.7.1.3 工艺方案的评审要求参加评审的部门或人员 5.7.1.4 工艺方案的审批人员和应传递的部门 5.7.2 工艺规程(操作方法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5.7.2.1 工艺规程的种类 5.7.2.2 工艺规程的编制的要求包括对特殊工序关键件主要件和产品主要部位的
31、质量控制要求 5.7.2.3 工艺规程的编制会签和审批的人员 5.7.3 工艺验证和评定 5.7.3.1 工艺验证的时机主要内容负责提出和参加验证的人员工艺验证记录的要求 5.7.3.2 应进行工艺评定的工种工艺的评定方法和要求负责的部门 5.7.4 工序能力验证 5.7.4.1 工序能力验证的方法 指南 定性分析即按事先设定的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人机料法环的要求)进行一定数量的试生产通过对试件(试生产完成的制品)的检验来评定该工序的 能力 定量分析例如通过测定工序能力和计算工序能力指数来评定该工序的能力 5.7.4.2 工序能力验证的时机主要内容负责提出和进行验证的人员 5.7.5 工艺更改
32、5.7.5.1 工艺更改提出的方式和审批程序 5.7.5.2 工艺更改的验证要求负责人员 5.7.5.3 工艺更改结果的表示方式应传递的部门 5.7.6 工艺装备管理 5.7.6.1 职责 指南 工艺装备(包括自制设备)的设计制造和验证的部门及负责审查的部门或人员 5.7.6.2 工艺装备设计 指南 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工艺装备设计的程序 工艺装备设计的审查与验证的要求 5.7.6.3 工艺装备制造 指南 根据工艺装备的设计图进行工艺装备制造应规定工艺装备制造过程的各阶段的质量要求检验人员和职责 工艺装备的更新改造报废的管理要求和审批程序 5.7.6.4 工艺装备验证 指南 工艺装备验证
33、可分为现场验证和固定场地验证也可依据工艺装备复杂程度分为重点验证一般验证和简单验证 工艺装备验证的方法和要求 工艺装备的验证程序 验证计划 验证准备 实际验证 验证判断 验证处理 验证结论 5.7.6.5 工艺装备档案的管理 5.7.7 公用设施环境管理 5.7.7.1 应规定对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辅助材料和公用设施的控制和验证的方法部门和人员 5.7.7.2 规定生产环境的限度生产环境的控制和验证的要求 5.7.7.3 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改善生产环境 5.7.8 定置管理 5.7.8.1 定置管理内容与要求 指南 合理地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恰当地确定定置物品与生产工人紧密结合状态使工人们感
34、到顺手方便 分析工件运行过程确保通道畅通安全 消除或减少人的无效劳动程序和避免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对不同工种的工具箱进行标准化时要注意高度大体一致宽窄有别的原则 对工位器具标准化规范化要注意不同工序工位采取不同颜色便于目视管理和工位器具管理 按定置平面图已定置的物品需要改变位置必须遵循标准规定的审批程序定置平面图需要修改应按标准规定修改程序办理不得随意变更 5.7.8.2 定置管理程序与方法 指南 制定定置管理标准 分析生产现场人与物场地之间结合状态划分定置区域 按定置管理平面图若干规定绘制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平面图 按标准要求审查各区域定置平面图 整理清扫生产现场 工位器具标准化规范化 按定置平
35、面图进行生产现场定置 制订定置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5.7.9 物资可追溯性管理 5.7.9.1 应规定生产物资的识别标记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保持识别标记不被擦抹 5.7.9.2 物资合理堆放隔离搬运和保管规定 5.7.9.3 物资的识别标记的方式可采用印记标签履历卡或随产品的检验记录等方式 5.7.10 特殊工序管理 5.7.10.1 应规定特殊工序的范围和应控制的内容 5.7.10.2 特殊工序操作人员的技能能力和知识的要求 5.7.10.3 特殊工序的制造测量或装配的检验方式和方法要求 5.7.10.4 环境或其他影响特殊工序质量因素的控制 5.7.10.5 特殊工序监视和停止规定用户监督的规
36、定 5.7.10.6 特殊工序人员工艺和设备认可记录的保管 5.7.11 生产记录管理 5.7.11.1 生产记录的分类与记录格式的设计 5.7.11.2 生产记录的填写方法与要求 5.7.11.3 生产记录的负责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5.7.11.4 生产记录的保管 指南 生产记录应归档管理包括归档管理的部门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 保存期分类长期保存的生产记录的保管要求 超过保存期及确无保存价值的生产记录销毁的鉴定和执行程序 生产记录的查阅规定带密级性的生产记录的特殊管理措施 5.7.12 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包括 a)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认真执行计划 b)参与企业的长远规划和经营决策研讨及
37、年月计划的制定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 c)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物料动力燃料产销)的平衡 d)采集各项主要工艺参数分析生产动态随时掌握生产活动中的各项变化 e)及时解决和协助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生产平衡安全长周期低消耗有节奏地进行 f)生产组织坚持安全第一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对所发生的事故严肃组织调查处理 g)准确真实地填写调度报表反映生产环节中的主要问题为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h)坚持汇报制度及时定期向上级汇报生产经营活动情况 i)强化现代化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的应用 5.7.13 生产综合计划管理 5.7.13.1 生产综合计划的分类 指南 企业的中长期规划 年季生产基建技
38、措大修装置停工检修计划 新产品试制科研计划能耗和节能措施计划 质量计划(按照GB/T 19004 ISO 9004中5.3.3条的规定)物资供应计划 安全教育管理和措施计划 环保规划和三废治理美化环境措施计划 职工培训计划 5.7.13.2 生产综合计划的编制方法 指南 综合平衡以生产经营目标为中心对产供销生产能力和资金方面进行全面的平衡 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运用预测技术市场预测目标管理滚动计划网络计划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法进行编制计划 5.7.13.3 生产综合计划管理内容 指南 规定计划的起草讨论协调修改审批和印发办法 5.7.14 生产统计 5.7.14.1 统计报表的种类(按时间分
39、)月份季度年度报表 5.7.14.2 统计报表的填写要求 指南 统计报表中的各种指标的解释及计算方法应按国家有关文件及企业内有关规定的要求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得涂改 凡对外提供公布指导的有关统计数字必须由填报人盖章本部门领导审查并签字有关部门会签后方能报出或公布 统计人员根据要求填报时间按时上报各种报表对上级布置的临时性报表要认真填写经有关领导签批后及时报出 报出的各种报表都应留有存根以便备查 5.7.14.3 统计报表的管理 指南 统计报表范围 统计报表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制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要进行有序收集整理汇总建立台帐定期填写妥善保管 对内对外的各种统计报表建立报送统计台帐注明分
40、送单位份数编号 确定统计报表的保存年限 5.7.15 生产库房管理 5.7.15.1 生产库房设专职保管员建立物资保管帐定期盘点查库做到帐物相符 5.7.15.2 各类物资应合理堆放隔离搬运和保存防止损坏和丢失 5.7.15.3 应特别注意有贮存期要求的物资要加强检查防止过期变质 5.7.15.4 物资入出库有入出库凭证凭证均应由授权人签字 5.7.15.5 实际入库和出库的物资名称规格和数量应与入库或出库的凭证相符 5.7.15.6 所有原材料毛坯和外购件在投产前均应证明其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5.7.15.7 对一些具有可追溯性的材料和外购件应有识别的标记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保持其识别标记以确
41、保必要时能追溯物资的质量状况 5.8 设备管理标准 对设备的选择控制维护保养改造和报废处理全过程的管理工作而制定的标准 5.8.1 设备购置管理 5.8.1.1 设备购置计划管理 应规定编制计划的组织编制计划的依据计划编制程序时间要求计划内容 5.8.1.2 设备购置申请审批程序 5.8.1.3 设备购置程序 应制定设备选型方案或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定设备购置的提出选型购置负责部门 5.8.1.4 设备验收安装管理 包括设备开箱验收设备基础施工验收以及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应规定安装验收依据的标准负责单位验后处置方案 5.8.2 设备控制维护保养管理 5.8.2.1 应规定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设备控制维
42、护保养要求方法包括使用前验证其偏移和精密度注意对计算机及其软件的维护 5.8.2.2 停用时的存放维护保养要求定期检验再校准时限 5.8.2.3 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并规定负责监督的组织监督程序 5.8.3 设备改造报废管理 包括编制改造报废计划制定改造方案验收标准程序规定改造报废申请审批程序设备报废条件报废后的处理方法 5.8.4 设备评级 5.8.4.1 应规定设备级别种类划分原则标记方法 5.8.4.2 各级别设备对操作人员技术等级的要求 5.8.5 设备事故管理 5.8.5.1 设备事故分类 5.8.5.2 设备事故报告程序时限 5.8.5.3 设备事故分析处理方法步骤 5.8.5.4 对
43、责任者的处理规定 5.8.6 设备备品备件管理 5.8.6.1 应规定设备备品备件贮备定额 5.8.6.2 备品备件购置申请审批程序 5.8.6.3 备品备件贮存保管领用规定 5.8.7 锅炉及压力容器管理 5.8.7.1 应规定锅炉及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的资格培训考核发证程序 5.8.7.2 锅炉及压力容器安全生产规定 5.8.7.3 锅炉及压力容器的超水压试验程序要求 5.8.7.4 对锅炉及压力容器的安全保险装置的要求操作试验规定 5.8.7.5 对锅炉及压力容器的管理国家和行业有规定的应严格执行 5.8.8 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5.8.8.1 设备的建档范围时限 5.8.8.2 设备技术档案
44、的内容 指南 如原制造厂产品标准检验合格证装箱单使用说明书备品备件及随机工具清单设备修理改造任务书申请书设备图样有关图表设备安装检验记录等 5.8.8.3 设备技术档案借阅规定 5.9 产品验证管理标准 围绕外购材料外购件的验证工序检验成品验证管理制定的标准 5.9.1 外购材料外购件检验管理 5.9.1.1 外购材料外购件检验计划管理应规定进货检验范围检验项目检查水平时间要求 5.9.1.2 规定检验人员资格水平 5.9.1.3 检验应执行的标准 5.9.1.4 验后记录标识存放措施 5.9.2 工序检验管理 5.9.2.1 工艺流程中检验点管理 应规定检验点的选择依据具体检验工位检验频次
45、5.9.2.2 首件检验管理 应规定检验所依据的标准图样或文件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5.9.2.3 自检管理 规定自检依据的工艺规程图样应使用的量具检验方法检验时间验后处理方法 5.9.2.4 自动化检验和试验管理 应规定自动化检验所用设备仪器的校准方法校准周期事故处理措施 5.9.2.5 巡回检验管理 应规定巡回检验点的位置检验时间次品处理措施 5.9.2.6 固定检验站管理 应规定对检验人员的要求检验时间所依据的标准或图样抽样方案验后处理措施 5.9.3 成品验证管理 5.9.3.1 应规定成品检验组织对人员的要求 5.9.3.2 成品检验依据的标准抽样方案试验方法 5.9.3.3 产品质量审
46、核 进行产品质量审核的组织人员要求时机依据的标准 5.9.3.4 验证结果反馈 验证结果反馈程序缺陷处理措施对返修品再次检验的规定 5.9.4 检验报告管理 检验报告产品质量审核报告的格式内容填写要求保存规定 5.10 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标准 围绕产品的开发制造安装维修和服务的全过程对使用的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控制制定的管理标准 5.10.1 测量控制管理 5.10.1.1 测量控制范围 指南 包括对量具仪器探测设备专门的试验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控制还有对夹具工装工序检测仪器的控制 5.10.1.2 测量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控制内容 指南 测量试验设备试验方法依据的标准 试验设备使用前校准验证方法
47、 试验设备周期检定修理调整方法 标准器的管理标准器执行的标准检定使用维护保管事故处理档案管理更换程序 5.10.1.3 测量控制监督程序 指南 监督组织人员资格 监督范围包括设备程序操作者技能 监督方法统计控制 测量误差纠正措施 5.10.1.4 供方测量控制管理 指南 所需控制的供方名称提供的物资或服务名称 控制所依据的标准 对有关测量和试验设备程序的要求 监督程序 5.10.1.5 测量失控试验设备失效纠正措施 指南 对已完成工作的影响评定程序 事故原因调查程序 事故处理办法 5.10.1.6 外部试验管理 指南 外部试验条件 对外部使用设备试验方法程序的管理办法 5.10.2 计量检测点
48、网络图管理 5.10.2.1 网络图种类应包括能源消耗物料进出厂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安全保障等计量检测点网络图 5.10.2.2 网络图绘制原则内容及分工等管理 5.10.3 计量技术档案管理 包括原始记录统计报表证书标志档案资料等保管使用规定(见5.13.1条) 5.10.4 计量人员管理 包括培训考核发证监督等(见5.14.2条) 5.11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的管理标准 为控制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材料零部件工序成品而制定的管理标准 5.11.1 不合格管理 5.11.1.1 不合格的鉴别 指南 对可疑的不合格品采用100检验和分类检验方法的鉴别 对可疑的生产批采用抽样检验方法的规定包
49、括进货检验工序检验最终检验及体系文件的鉴别 5.11.1.2 不合格的标识和隔离 指南 识别标记的规定包括不合格待处理品废品返修品和回用品的标记隔离措施及对执行人员的要求处理情况记录及归档要求 5.11.2 不合格纠正措施管理 5.11.2.1 职责的分配应规定纠正措施工作中的专职负责部门和参加部门 5.11.2.2 不合格品严重性评价 根据质量问题对生产成本质量成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及顾客满意等的影响程度评价其对产品质量影响的严重性 5.11.2.3 原因调查 包括各种潜在原因的调查 5.11.2.4 问题分析 应规定分析问题时所用的统计方法分析依据 5.11.2.5 预防措施 包括对制造包装运输贮存产品技术规范或质量体系文件的修改程序 5.11.2.6 工序控制的管理 应规定对有关原材料零部件整机检验验证的程序 5.11.2.7 不合格品的处置 包括对不合格品回用批准手续补救措施及追回规定 5.11.2.8 永久性更改程序 包括修改作业指导书制造工艺产品规范和质量体系 5.12 搬运贮存标志包装安装交付售后服务管理标准 围绕进厂器材在制品半成品及成品的搬运贮存标识包装安装交付及售后服务市场信息和产品监督等管理制定的标准 5.12.1 搬运管理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