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3.10赤壁赋 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一、文学常识1.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寒门地主家庭。他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开创了豪放的词风,散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多才多艺,在诗、散文、书法和绘画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2. 赋,是古代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汉赋规模较大,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态”,多以四、六言为主,要求押韵。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最负盛名。,二、背景材料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
2、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目标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参考答案:“冯”通“凭”,乘,二、一词多义 1. 望 七月既望西望夏口() 2. 长 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 3. 卒 保卒余年而卒莫消长也() 4. 然 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5. 属 举酒属客( )属予作文以记之( ) 6. 下 方其
3、破荆州,下江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7. 如 纵一苇之所如( )如泣如诉(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参考答案: 1.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动词,向远处看 2. 副词,永远/动词,增长 3. 动词,年老寿终/副词,到底 4. 助词,象声词词尾,表示状态/代词,这样 5. 动词,劝,请/动词,嘱咐 6. 攻占/下面 7. 往/介词,像/到去,三、古今异义 1. 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 今义:貌美的女子。 2.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 今义:失意的样子。 3. 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 今义:斗()牛,一种游戏方式。 4. 白露横江 古义: 。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参考答案:
4、1. 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2. 旷远的样子 3. 星宿名,斗()宿和牛宿 4. 白茫茫的水汽,目标二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 歌窈窕之章( ) 2. 击空明兮溯流光( ) 3. 东望武昌( ) 4. 下江陵( ) 5. 顺流而东也( ) 6.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7. 侣鱼虾而友麋鹿( ) 8. 舞幽壑之潜蛟( ) 9. 渺沧海之一粟( ) 10. 正襟危坐( ),参考答案: 1. 名词作动词,歌咏 2. 形容词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3. 名词作状语,向东 4. 名词作动词,攻占 5. 名词作动词,
5、向东进发 6. 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7.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 8.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 9. 形容词作动词,渺小的像 10. 形容词作动词,整理,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1.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译文: 2.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译文: 3.何为其然也?( ) 译文: 4.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译文: 5. 凌万顷之茫然。( ) 译文:,参考答案: 1. 判断句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大宝藏。 解析:指示代词,“也”是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2. 被动句 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解析:“于”表被动。 3. 宾语前置句
6、 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解析: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正常句式应为“为何”。 4. 状语后置句 (苏子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解析:本句省略了主语,同时“于赤壁之下”是状语后置。 5. 宾语后置句 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解析:“之”是定语后置的常见标志,“茫然”是“万顷”的定语。,状语后置 定义 现代汉语中状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但在文言文 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这类句子我们称之为状语后置。 常见类型 1 “于”例: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2. “乎”例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3. “以”例如: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目标三 筛选文中的信息六、阅读全文,以下
7、四句话编为四组,全都是“客为之悲伤”的原因的一组是()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时,我们首先要看题干所指,而后用排除法将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除去,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本题题干是“客为之悲伤的原因”,而是悲伤内容,是悲伤后的动作。,目标四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七、阅读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水汽
8、、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B.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C.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 D.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认识。,答案:D 解析:D项中说“提出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认识”表述错误,应是提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这一观点。,
9、1. 精彩回放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 技法点拨作者在这里连用六个比喻,极力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且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于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在写作中,正确运用比喻,会使我们的写作语言增色不少。,3. 成功运用再后来一切都变了,古镇如同一个抹脂粉的老妇人,在时代T台上走秀,却让人惊喜不起来。我流泪了,古院也流泪了,那条穿过院子的小河涨的飞快,那奔流的不是水,而是古院的眼泪吧!一滴两滴 肆虐的笑声传过来,惊醒了我的梦,我还站在原地,站在老家门口,舍不得进,更是不忍进,害怕进。如同怕看旧照片里的初恋情人。 古墙还在吗?胡同院里的老槐树还在吗?纷纷的淡黄色落蕊还在吗?,算了吧,都算了吧,走吧,走吧,就将所有的儿时记忆酿成一杯酒,饮下它,永远陶醉在和谐美好的图画中;将一切美好的现实酿成槐花糕,藏在记忆深处,默默的、默默的在蓦然回首的刹那,留下簌簌的淡黄色花影 转身,回首。 然后掉头,默默走开,眼泪成诗。 (作文站在老家的门口) 点评:本文作者站在老家门口,目睹岁月印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生动地再现了小院昔日的人事与今日的变迁。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得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4. 我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