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研究 摘要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独特魅力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无论是从自身发展和工作需要,还是从维护高校、社会和谐稳定层面,辅导员都应主动占领新平台,掌握新媒体话语权,努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自身的吸引力。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高校辅导员;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5-0068-03作者简介李国敏(1983),女,硕士,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缘起 相对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
2、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并超越工具、手段的意义,成为一种生活景象和生活方式,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应主动占领新平台,掌握新媒体话语权,努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并承担起引导学生正确获取、批判看待、合理分享传媒信息的责任。因此,加强辅导员媒介素养研究势在必行。 二、已有相关研究进展及缺失 (一)研究起步晚,成果少 截止到2013年9月,可查阅到的关于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研究文献并不多。以“辅导员媒介素养”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结果只有9条相关的论文记录,论文发表的时间集中在2010年2013年。而同样以“大学生
3、媒介素养”为主题搜索,则出现399条论文记录,其中最早的一篇研究在2004年3月。可见,近年在高校媒介素养研究方面,学者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关注,而对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广泛、对大学生影响最深的辅导员群体,关注较少,研究起步较晚。 (二)研究相对集中,视域不断拓展 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意义、内涵、培养途径等方面的。首先,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的意义在于:塑造职业亲和力的新途径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突破口,是占领思政新平台的必备能力;1有利于个人发展、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社会层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等。其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内涵:有效获取并正确理解、评估判断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和利用媒介传
4、播信息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2此外,辅导员媒介素养还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如对媒介内容了解的即时性,对媒介形式掌握的熟练性和对媒介传播过程的敏感性。3再次,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的途径:更新观念,注重自我教育,整合资源、注重系统培训,加强研究、建立长效机制。4最后,辅导员媒介素养研究视域不断拓展,陈卫东等人对媒介素养的内容体系建构进行探讨,提出应该从媒介意识、媒介知识、媒介能力、媒介道德四个方面来提升媒介素养;5刘君分别从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的视野分析提示辅导员媒介素养的价值所在;3汪峰探讨了辅导员的新媒体形象的塑造及应用。这些表明辅导员媒介素养领域的研究有了新的拓展和深
5、入。 (三)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 已有研究方法多采用思辨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在查阅的14篇文献中,仅有2篇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可见结合当前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实证研究尚欠缺。 三、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一)媒介知识素养 媒介知识素养指辅导员了解各种媒介的概念、种类、功能、传播规律、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并能在学生工作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和使用相应媒介的能力。有一项针对在职辅导员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3%辅导员初步掌握网络使用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同新媒体的功能和传播规律,但深入性和系统性学习较为欠缺,有44%的辅导
6、员不懂得微博、MSN等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只有17%的辅导员能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的作用机理。6 (二)媒介意识素养 媒介意识素养主要指辅导员能自觉地从媒介角度观察、思考问题,能自觉、敏锐地捕捉信息,积极参与媒介活动等。目前,高校辅导员具有一定的媒介意识,由于其年龄和学历的优势,大多数能自觉利用网络获取资源、开展工作,但尚处于自发状态,表现为:普遍对于“媒介意识素养”不熟悉;媒介参与意识不浓厚;不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开展工作,完善自己;媒介批判意识欠缺,对信息的甄别、选择和独立判断能力不足。 (三)媒介运用素养 媒介运用素养指辅导员能利用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生成、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
7、,利用手机、腾讯、电子邮件、微博、 、社交网站等与学生交流互动。有调查显示辅导员媒介运用素养较为成熟,90%的人能够在工作中使用E-mail,98%的人使用qq、飞信等聊天软件,37%的人开通了微博,32%的人开通了博客,12%的人使用了 等软件。与运用媒介状况相比,调查中仅有15%的人参与过媒介实践,可见辅导员在参与媒介互动和媒介内容制作方面需要加强。4 (四)媒介道德素养 媒介道德素养要求辅导员应遵守媒介使用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媒介批评和攻击能持理性态度,做出恰当的反应,将媒介道德内化到学校教育管理活动和自身的媒介行为中去。辅导员对媒介道德规范认识较为模糊,对如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
8、等方面认识不足。据调查,有66%的辅导员认为可以在网上随意匿名发帖子;有57%的辅导员认为引用网上的信息写文章、制作课件可以不注明来源;只有22%的辅导员了解有关网络媒体的法律法规。6 四、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培育途径 (一)深入研究,加强理论引领 没有理念和理论的指导,就没有行动和努力的方向。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较多停留在宽泛地界定内涵、简单地分析意义和方法的层面,而真正对辅导员媒介素养实况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提出符合辅导员当前的需要并切实可行的意见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学习、借鉴关于媒介素养的已有研究成果,从自身需求和学生实际出发,依托
9、科研课题,以实践经验为依托,系统建构辅导员媒介素养理论体系。 (二)增强意识,注重自我学习 学生感兴趣的,应是辅导员关注的。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辅导员集管理、育人与服务于一身,如果不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接触新事物,那么原先所凭借的信息优势会减弱,甚至有时将处于劣势的境地,那么其教育者的身份将受到挑战。因此,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媒介素养对自身发展和工作实效的重要性,主动占领新兴媒体的制高点,积极尝试,掌握新媒体知识文化,培养批判观念和敏锐的媒介意识,努力成为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意见领袖”,增强自身的影响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信服自己。 (三)不断实践,提高参与能力 目前,
10、我国高校辅导员主要由“80后”的年轻教师担任,他们具有学历层次高、学习能力强,社会实践经验明显不足等特点。作为思政工作队伍主体的辅导员,应该在实践中学会有效选择、获取、处理、生成和传递、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加强自身对信息解读、批判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主动实践中,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才能不断提升和改进。一方面,辅导员应将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融入媒体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功能,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整合网络资源,开展时事新闻、思想引领、模范事迹、成长规划、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契合学
11、生心理关注点和需求,开辟教育管理的新渠道。此外要关注学生网络动态和网络活动,了解学生思想状况,针对学生不良倾向和行为,及时做好引导、教育工作。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效应 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辅导员自身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为根本动力,系统的教育培训为重要环节,健全引导、考核体制为关键因素。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应注重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改变辅导员媒介素养学习的自发状态,在技术层面和思想意识层面进行针对性的主题培训。促使辅导员在掌握媒介技术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媒介态度和积极的媒介意识。此外,高校应健全激励引导机制,将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状况作为聘用、考核和奖励
12、的重要依据,以制度为保障,促使辅导员切实重视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鹏,焦信敏.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0). 2曾海燕.高校学生辅导员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学术论坛,2012(5). 3刘君.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政治辅导员媒介素养的价值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8). 4张红,张朱博.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6). 5陈卫东,金慧,王靖.试论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体系建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 6刘芳.新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研究J.中国报业:下,2012(1).第2卷 第25期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