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来华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探究.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62524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华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来华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来华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来华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来华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来华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探究 陈兰剑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理论, 倡导“自我认知”“和而不同”。来华高职留学生往往会面临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社会文化、学习文化四类跨文化适应困境, 文化自觉理论对来华高职留学生走出跨文化适应困境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来华高职留学生通过对母国文化的“自我认知”、对中国文化的学习认知, 对两种文化相互印证, 继而发展为对母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理解、包容、尊重、欣赏, 乃至达到两种文化共生的“和而不同”水平, 至此, 来华高职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困境不攻自破。关键词: 来华高职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文化自觉; 作者简介:陈兰剑, 江

2、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江苏南京 211168) 基金: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跨文化适应视角下的高职留学生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 JSJM150015) 的阶段成果全球化时代背景下,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来华高职留学生 (以下简称高职留学生) 生源国别愈加丰富, 高职留学生数量愈加庞大, 高职留学生教育类型愈加多样。高职留学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核心挑战便是如何保证留学生培养质量, 这不仅关系到我国能否成为高职留学生教育大国, 继而最终成为留学生强国, 更因为留学生身份的特殊性, 将对我国的国际形象与软实力造成潜在影响。一、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面临的

3、四类困境1. 语言文化适应困境。欲走进异国文化, 必先掌握其语言。在中国学习, 高职留学生最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根据已有的一些数据显示, 高职留学生来华留学首选汉语专业。即使选择其他专业学习, 要听懂一些课程, 与中国同学、老师交流, 高职留学生也需掌握简单的汉语交流知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悠久的历史导致了汉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特殊的典故。作为象形文字, 汉语的书写也区别于大部分国家、民族的语言书写习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难学的十大语言排行中, 汉语排在第一位。汉语学习的高难度以及中国语言教育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 对高职留学生来说本就单调、枯燥, 而这个过程又需持续很长时

4、间。语言使高职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大。2. 生活习俗适应困境。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家的富强, 国内高校的硬件设施逐渐达到国际标准, 高校所在城市的公共设施、生活条件也能满足留学生的需求, 为高职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国内的饮食、习俗、礼仪、宗教对高职留学生来讲差异化较大。尤其是因为特殊的国情及历史, 大部分国内高职院校采取隔离式的留学生管理策略, 高职留学生大多不与中国学生住在一起, 而是住进相对独立的公寓。这种人为的隔离, 会一定程度地强化高职留学生在生活习俗方面与中国人生活习俗的不同, 长此以往, 有的高职留学生圈子会越来越小, 直到仅与本国人交往, 而放弃与中国

5、人的交往, 最终甚至可能导致高职留学生对自己来华留学的意义产生怀疑。3. 社会文化适应困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人类在文化上往往有“自我中心”倾向, 高职留学生也不例外。中国作为古老的东方国度, 往往使高职留学生产生神秘感。随着高职留学生在中国的时间增加, 他们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了解会越来越深, 神秘感也渐渐消失。此时, 高职留学生习惯于用母国文化去判断和衡量中国的社会文化, 受母国文化影响较深的高职留学生尤以为甚。此种倾向使高职留学生在面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时, 如果社会文化的表相符合其文化价值取向, 高职留学生将很容易接受、融入;反之, 如果社会文化的表相与其文化价值取向相冲突, 则高职留学生

6、势必会产生排斥、分离。4. 学习文化适应困境。中国教育虽一直倡导素质教育, 但现实却是高职教育依然是一种应试教育、文凭教育。此种教育形态下, 学生相对弱势于教师, 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教授, 学生接受;教师命令, 学生服从;教师主动, 学生被动;严格的考试制度;规律统一的作息制度等。而对于在母国非应试教育体系下接受过教育的高职留学生来说,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往往是两个平等的主体, 学生与教师有平等的交流, 而反映到课堂中, 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交流, 这样学习才更加有趣、活跃。两种理念不同的学习文化势必造成高职留学生的学习困境。二、文化自觉视野下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四个阶段文化自觉为高职

7、留学生走出跨文化适应困境做了思想准备, 但是,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文化自觉是一个过程, 我们只有理清此过程的各个阶段, 才能以文化自觉指导高职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帮助他们在每一阶段作相应的调试, 以免进入跨文化适应误区。1. 文化尊重阶段。在现实生活中, 个人往往会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别人是否值得自己尊重。超过常人的财富、漂亮的外貌、卓越的能力、高尚的品德甚至不符合法律常规的行为, 都有可能得到某一人群的尊重。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好恶并非世间存在的黄金规则, 而是为个人的生长环境、个性所决定, 天然地具有局限性。而实际上, 人类互相尊重, 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

8、尊重, 每个人也都应尊重别人, 与地位、财富、品德等无关。而跨文化交际中, 互相对对方的文化表达尊重, 也是基于同样道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价值, 都是平等的, 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高职留学生进入中国学习, 首先需要的就是培养文化尊重的意识, 既要尊重本国的文化, 更要尊重中国的文化。2. 跨文化理解阶段。跨文化理解是个体在母国文化经验基础上对异国文化的认知和认识, 并将对异文化的认知和认识信息纳入母国文化体系的一个过程。当个体的母国文化与异国文化有着非常的共同因素, 他的跨文化理解相对容易, 反之, 则相对困难。在现今全球化时代, 大部分人在跨文化交际时都知道要避开异国文化中的禁忌, 这是最

9、浅显的跨文化理解。而深层次的跨文化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个体要对本国文化有系统、全面的认识, 否则, 与异文化之间的比较会因为参照的缺失而产生偏差, 乃至错误;二是要求个体对异国文化进行观察、理解, 设身处地地从异国文化的语境去看待、解释各种思想、行为, 从而理解异国文化价值取向。在文化尊重的基础上, 高职留学生需要进一步系统地认识母国文化, 并尝试观察、理解中国文化, 才能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找到出路。3. 文化包容阶段。个体的母国文化与异国文化存有异同。针对这种异同, 有人持“文明冲突论”, 认为文化间的相遇是互相斗争, 对异国文化中的陌异之处抱敌视态度, 势必要战胜甚至消灭对方。而“文化

10、自觉”显然是以平和的、平等的心态, 在不触及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对陌异的人和事有选择的忍耐, 也就是对异国文化的“差异性”给予容忍, 承认并拥抱文化的多样性。从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来看, 文化间的斗争、对抗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而文化包容才是和谐相处之道。如果高职留学生能够本着尊重、理解的心态来看待母国文化与中国文化, 那么他们自然会发展进入文化包容的阶段, 而不会有文化上诸多的“看不惯”“听不懂”了。4. 文化共生阶段。日本总务省在 2006 年对“多文化共生”有一个定义:“不同国籍与民族背景的人们, 承认相互间的民族差异, 建构平等的社会关系, 作为同一地方的社区成员生活在一起。”这个定义承认

11、差异, 强调平等, 但忽略了实现文化共生的关键一步:找到不同文化间共通的价值观念。文化虽有差异, 但是虽“习相远”, 却必“性相近”, 也就是人性是相同的, 人类文化有着其“底线伦理”“普遍伦理”, 不遵循此“底线伦理”“普遍伦理”的国家, 也不可能形成其特殊文化, 更遑论与其他文化的平等, 获得其他文化的尊重了。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 就是要找到中国文化与母国文化共通的价值观念, 通过母国文化“移情”中国文化, 通过中国文化重新认识母国文化, 同时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解释母国文化, 两种文化相互印证, 实现文化的“和而不同”, 顺利走出跨文化适应困境。三、文化自觉对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困境的三

12、点启示目前, 国内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多局限于调查分析的定量研究, 或是照抄照搬西方学者的跨文化适应理论, 着重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国内学者关于文化的研究并没有进入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视野。而笔者认为国内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对破解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困境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所谓“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认为, “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 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 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适应新环

13、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后来, 费先生又进一步提出“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以高度概括文化自觉。可见, 费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理论是针对中国人的, 希望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有了解、有信心, 在新时期, 面对外来文化时, 要既不自卑, 也不自大, 而是要自信, 同样地, 对于外来文化, 也是要既不谄媚, 也不歧视, 而是要平等相待。研究理解了“文化自觉”理论后, 结合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四类困境, 笔者总结了该理论对破解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三点启示。1. 高职留学生对待母国文化需有“自知之明”。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表现即是人类创造了文化, 不同族群、不同社会形态

14、下, 人类创造了不同的文化, 而文化又反作用于此族群、社会形态下生活的个体, 影响其行为与心理。文化对生于其中的个体很重要, 但它又是隐蔽的, 如果个体不曾离开, 或许个体永远也不会主动对自身文化进行审视, 这就如同空气对人类的作用, 如果不到真空或是污染的环境中, 谁会在意空气是否存在呢?当高职留学生进入陌生的中国, 与中华文明相遇时, 他才意识到母国文化对他的影响, 正是这种影响使高职留学生初入中国时, 大多会产生不适性。高职留学生应利用这种不适, 将母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 找出差异, 如此, 他们会对母国文化的习俗、态度和行为有新认识, 从而“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

15、它的发展趋向。”2. 高职留学生对待中国文化需要“平等相待”。高职留学生应建立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观念, 承认文化的多样性, 这是跨文化适应的思想基础之一。承认文化差异, 并不意味着留学生可以将母国文化中的习俗和准则作为评判其在中国文化中生活学习的标准, 不能带着“上位”文化的有色眼镜去衡量中国文化, 将中国文化视为“下位”文化, 而应该是自然而然地认为母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是平等的, 不存在谁优谁劣, 既不可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优越感, 也不能在中国文化面前自卑。如果不能承认差异, 将两种文化平等相待, 高职留学生要么是生活在留学生的小圈子里, 要么就是被同化。都不利于高职留学生走出跨文化适应困境。

16、3. 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理想形态应是“和而不同”。西方学界用“cross cultural adaptation”“ (cross) cultural adjustment”及“acculturation”等词来表达“跨文化适应”, 这些词汇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欧美跨文化适应研究的丰富, 已构筑起一套成熟的理论概念体系。其中 Berry 的跨文化适应模型比较有代表性。根据 Berry 的跨文化适应模型, 针对高职留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跨文化适应, 笔者从高职留学生及东道国主流社会群体两个主体维度出发进行研究发现, 当高职留学生面临跨文化适应困境时, 高职留学生、东道国主流

17、社会群体对待各自文化、对方文化的态度, 理论上会造成以下跨文化适应结果:如果高职留学生与东道国主流社会群体均选择接受高职留学生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的态度, 则高职留学生将既能保持自己原有的母国文化, 同时可以吸收东道国文化, 在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间取得一种平衡, 能够完美地解决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困境;如果高职留学生与东道国主流社会群体单方面排斥或互相排斥对方, 只接受各自国家文化, 会造成高职留学生与中国文化的分离乃至冲突;如果高职留学生对母国文化、东道国文化均排斥, 则会造成高职留学生的边缘化甚至封闭结果。可见, 只有高职留学生对母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均接受, 才是跨文化适应的关键, 而这种接受, 表现的其实就是“和而不同”的理念:当高职留学生面对无论是母国文化, 还是中国文化中各种独立、甚至与母国文化相异的思想、习俗、行为时, 只要它们不违人性、常道, 高职留学生都应不戴有色眼镜, 而应兼容并收。参考文献1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5. 2姚燕.跨文化态度一种跨文化交往的伦理.跨文化研究前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3詹小美, 苏泽宇.文化自觉的认同逻辑J.贵州社会科学, 2017,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