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新诗的审美教育.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21449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诗的审美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诗的审美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诗的审美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新诗的审美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新诗的审美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浅谈新诗的审美教育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它光芒四射,在我国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令人自豪的光辉。中国诗歌如河汉中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也曾出现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伟大诗人。中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迥异、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美感,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我们学习诗歌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修养,益处颇多。技校语文课本编排了一个单元的诗歌,其中有现代诗,当代诗,外国诗等。下面本人就新诗的审美教育谈谈几点看法:一、理解教材的审美内容美育,强调的是以美育人,以情感人,从而达到陶冶心灵,塑造健康人格的效应。美育是一种“随风潜入

2、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它的作用在于熏陶,在于潜移默化。诗歌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为学生的美育提供丰富的基本教材,因为许许多多的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能敲开读者的心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予美的享受。所以在新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唤起学生审美需求,引导学生领悟诗歌蕴含的自然美、艺术美、形象美,使学生对美产生共鸣。如再别康桥一诗,徐志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优美的画面,倾注了诗人对康桥的惜别、眷念和略带忧伤的情感。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把握和准确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范读,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品味诗中节奏美和韵律美,理解作者所描述的优美

3、画面体现康桥的幽静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将自己多年来对母校的感情,寄托在一个色彩鲜明、宁静、柔和的美的境界:河畔夕阳中的柳条披上一层金色,那婀娜多姿的影子映在水中就像美丽的新娘的影子在水中荡漾;又如柳阴下的清泉,寄托着诗人彩虹般的梦想,诗人乘着一叶小舟,往小河深处去寻找自己的所追求的梦,但他能找到吗?后面写的哀愁的笙箫,沉默的夏虫草,静立的康桥,却又烘托着惆怅的气氛,所以诗人只好挥着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悄悄的走了,这就体现诗人较复杂的思想感情,正如人们常说的“美中不足” ,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美。又如郭沫若的炉中煤一诗,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是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对祖国热烈

4、而深切甚至可以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思想感情。诗人把祖国喻为“年轻的女郎”他认为祖国既美丽又富有朝气,这是他对“五四”以后祖国呈现新气象台的认识,而炉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炉中煤的生命价值在“燃”中得到呈现,得到升华,这正是诗人对祖国的一腔热血的自白愿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诗人巧妙将“年轻女郎”和“炉中煤”联系起来,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读者感觉到这表面黑黝黝的煤,却有一种令人敬佩的内在美。在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诗中,我们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一棵树的“自白”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刚正不阿、坦荡正直、愿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美好心灵。在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一诗中,我们可以引

5、导学生理解作者既是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与渴望,又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至于孤独的收割人这首诗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普通劳动者身上独特的美。二、引导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欣赏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增强人的修养,而且也开发学生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对美的事物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不仅是情感上的愉悦,而且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也能得到提高。1、阅读诗歌首先要理解意象。意象是诗人赋予寓意的形象,是诗歌鉴赏和审美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启发学生在诗中找出相关的意象,如我愿意是急流诗中就包括许多意象:急流、小河和小鱼,荒林和小鸟,废墟和常春藤,草屋和火焰,云朵、破旗和夕阳。这些意象是诗人精心设计的,这些意

6、象有何特殊意义呢?其实每一组意象前者都是为了衬托和保护后者,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与渴望。又如炉中煤一诗,诗人把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自己则为炉中之煤,煤虽然粗黑丑陋, “被埋在地底多年” ,今朝“重见天光” ,所以决心为“我心爱的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表达对祖国的眷念和热爱,甚至可以为祖国贡献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就是诗中表达的美,它是一种心灵美。2、理解和欣赏诗歌还要把握诗中表达的意境。 “意”即作者的内心世界, “境”为外部世界。意境是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完美结合,诗歌欣赏是一种创造活动,是诗人想象活动的再经历。在阅读中,不断进

7、行想象,学生不仅欣赏到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而且也能慢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再别康桥一诗中,老师可以从徐志摩描绘的一幅幅画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想象,如果自己在当时的情景下,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康桥的生活,唤醒了他的人性的觉悟,刺激了他创作的灵感,他不仅对自然美的追求,还深深沉浸在康桥文化氛围。他不仅受到莎士比亚,拜伦,雪莱的影响,还结识了狄更斯,罗素等,从而确立了人生理想,所以他对康桥有一种独特的感情,就是他在诗中流露的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感,他舍不得也没办法带走康桥的美。又如致橡树一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理解诗人所用的一连串比喻所构成的生动形象的画面,从而理解诗中跳动着是一颗热烈追求真挚爱情的火热的心。诗人认为爱情中是单方面得到,也不是单方付出,应是彼此平等,分担共享,是共同信仰和追求,进一步理解和领悟诗中十分优美的感人的意境,总之,新诗的特点,决定了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要懂得诗歌教学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感知诗歌中蕴含的美,进行审美体会和审美交流,让他们不断地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诗歌的鉴赏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