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元国际单一货币体制的区域效应探索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欧元区自 1999 年 1 月 1 日成立至今,成员国由最初成立时的 11 国发展为 17 国,欧元区成为全球首个区域性货币联盟,开创了主权国家让渡各自的货币政策主权,由欧洲中央银行制定单一货币政策的先河。毋庸置疑,统一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提高欧元区经济的微观效率;然而,在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极大差异性的欧元区成员国内使用单一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代价是巨大的。这一巨大成本在 2008 年末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显露无疑。欧债危机的爆发使主权信用风险逐渐演变为系统风险,并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扩散,严重制约着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的
2、复苏进程。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暴露出欧元区制度设计的漏洞和不足,引发了学术界对于欧元区制度性与结构性缺陷的探讨。欧元区由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以维持欧元区的物价稳定,各成员国政府则制定分散的财政政策,以发挥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的功能。然而,根据“最优通货区理论”,欧元区尚不具备推行单一货币的条件,经济冲击的对称性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最重要条件,而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结构相近这些条件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欧元区很难得到满足。当受到非对称性冲击时,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各国的经济需求“众口难调”,不同国家对于统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也不同,欧元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第二章 货
3、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文献述评第一节 最优通货区理论欧元之父蒙代尔在最优通货区理论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最优通货区”的概念,开创了理论界对该问题研究的先河。蒙代尔之后,大量经济学家对最优通货区理论及其判断标准进行完善和补充,逐渐由强调单一标准的传统最优通货区理论,发展为包含理性预期和内生性理论的现代最优通货区理论。一、传统最优通货区理论蒙代尔(Mundell,1961 )将最优通货区域定义为受不对称冲击影响的一些地区所构成的一个经济区域,在区域内部,地区之间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是自由流动的,而区域以外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则受到限制22。蒙代尔提出以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作为划分最优通货区的标准。最优通货区内
4、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结构性差异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以平衡,而对外部区域则可以通过相互间的浮动汇率安排来平衡国际收支,从而保持最优通货区内宏观经济稳定。麦金农(Mckinnon,1963)继蒙代尔之后,进一步研究提出将经济开放度作为衡量最优通货区的标准。麦金农将一国总产出分为贸易产品和非贸易产品,将经济开放度定义为贸易产品占社会总产品的比重,该比重越高,表明经济开放度越高,越适合加入最优通货区21 。麦金农认为,一些相互贸易密切的开放经济国家可以形成一个货币区域,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以稳定价格,对外则实行联合浮动汇率。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研究一、利率渠道利率渠道是最早被经济学家用来解释货
5、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是整个货币渠道理论研究的基础。凯恩斯 1936 年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利率渠道的作用机制,后经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完善。凯恩斯认为,人们因为流动性偏好而产生货币需求,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利率是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决定的。当货币当局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M)增加,必然导致实际利率(r)的下降,这就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引发投资(I)的增加,实际利率的波动不仅作用于投资需求,对固定资产、存货及耐用品消费需求(C)同样会起到作用,从而最终使产出(Y)增加。其传导过程可以概括为:.第三章 欧元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理论分析 13第一节 最优
6、通货区理论的检验标准. 13第二节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原因分析. 18第四章 欧元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 23第一节 模型选择. 23第二节 变量选择及数据预处理 23第三节 单位根检验 24第四节 协整检验. 25第五节 脉冲响应分析. 27第六节 预测方差分解 30第七节 实证小结. 31第五章 应对欧元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对策评价和启示第一节 推进经济一体化,提高区域经济同质程度蒙代尔的最优通货区理论指出,经济冲击的对称性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最重要的条件,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相近是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基础。而欧元区的实际情况是各国的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内部经济失衡,欧元区核
7、心国家之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明显高于“欧猪五国”等外围国家,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经济异质性十分明显。“欧猪五国”除意大利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外,其余四国经济结构较为僵化,经济长期疲软并依赖于某一行业,产业结构单一,如希腊依赖于航运、旅游业,西班牙和爱尔兰依赖于房地产业,葡萄牙依赖于服务业。这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难以形成核心国际竞争力。这些国家在加入欧元区后,并未在经济结构上做出大的调整,也没有发展有活力的新兴产业,常年维持高失业率和经常项目逆差,经济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债务状况不断恶化。Onaran 和 Stockhammer(2011)研究表明,从经济发展模式上讲,德国是出口推动型增长模式,而
8、“欧猪五国”表现为债务支撑下的消费需求推动型增长模式23。.第六章 结论与本文的局限性第一节 结论本文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引发的对欧元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探讨为研究背景,提出欧元区单一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的研究问题。在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在理论分析部分,以最优通货区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为切入点,首先利用最优通货区理论的检验标准,剖析欧元区各国的经济差异,初步判断欧元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其次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探讨产生这种区域效应可能的原因,即欧元区货币政策可能通过何种传导渠道最终对各成员国经济产生差异影响。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通过构建 VAR 模型,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验证欧元区 11 国的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短期利率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冲击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从而验证欧元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减少乃至消除欧元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建议,以及对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启示,从而更好的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