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对师范院校中文系文学理论教学的思考论文关键词:师范院校 文学理论教学 思考 论文摘要:针对文学理论概念多、理论性强、发展变化大以及具有抽象思辨性的特点,师范院校中文系文学理论教学要加强对文学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要对教材作出适当调整,顺应学生的接受水平;要联系中学语文教学实践,重点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课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文学理论概念多、理论性强、发展变化大,具有抽象思辨性,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有畏难、冷淡情绪,甚至有些反感。在这些心态下,想学好文学理论课是很困难的。如何针对文学理论学科
2、本身和师范生的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文学理论教学活动,是多年以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对文学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不是培育作家的摇篮,也不是栽培编辑、记者的花圃,而是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基地。对于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学好文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文学理论课程作为理论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为学生学好文学史、文学批评以及其他文学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树立了指导思想。另一方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理论和方法直接来源于文学理论。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分析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文本解读的应试化,有些教师在分析文本时完全是按照高考题
3、型来进行设计和讲解的;文本有机整体的破碎化,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层次都与整个文章有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教师将文本肢解得零散破碎,使活生生的文章成为一具“僵尸” ;文本分析的模式化,主要表现在文本解读的主题思想、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上。这些倾向实际上都是不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和缺乏现代文学理论素养所导致的。 理论是人的灵魂,没有理论的头脑,就是没有灵魂的头脑。因此,师范生必须培养自己的理论兴趣。只有具有了扎实的文学理论知识,才能明晰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文学评论的基本过程,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二、对教材作出适当调整,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 师范院校
4、文学理论课大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一学生对文学名著阅读甚少。笔者对所在院校中文系进行的调查显示,在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 30 种文学名著中,只有 10%左右的学生读过其中的大约 10%。而上海译文出版社针对大中学生阅读名著进行的调查显示,85%的大中学生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读名著,他们爱好甚至迷恋的是言情或武侠小说、时尚音乐、流行电视剧、好莱坞大片和网上聊天。也就是说,中文系学生在大一时对中外文学史非常陌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非常少,艺术感受能力差,理解能力弱,理论素养低。 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的文学理论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教程。这套教材原是面向
5、21 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 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其编写者主要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著名文艺学教授,他们研究视角多样、文学观念开放、学术视野恢弘,使该教材获得“高、大、全” 的美誉。“高”主要指起点高,编写者站在当代西方文艺学学术视野的高度,广泛吸收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以及接受美学、叙述学的新知识,使教材内容新潮、学养深厚。“大” 主要指体系巨大,这本书包括五编十六个章节,体系繁杂周密。“全” 主要指理论全面,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兼容并包。应该说,编写者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让学生尽快掌握最新的文学理论知识,但是忽视了大一学生的知识背景,脱离了大一学生的
6、审美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望而生畏,听课也常常跟着感觉走。 针对教材与学生知识、经验脱节的矛盾,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就要对教材“消肿”“减肥”,对教学内容调整和压缩,以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例如:教师可以不追求理论体系的完备,而是先讲学生最熟悉的知识。教材的第四编文学作品包括了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文学典型、文学风格等。对这些内容,学生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审美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第四编调整到课程的最前面,然后可以讲授教材的第二编文学活动,让学生明白文学的性质和作用。事实证明,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效果非常好。因为按照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教学的内容、分量、进度、方法必须
7、符合学生的实际,讲授的知识应该是学生在经过一番努力后能够掌握的,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三、密切联系中学语文教学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培养目标是中学语文教师,要求毕业生具有体会、领悟、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高雅的艺术品位、敏感的语言直觉、自觉的文体意识、熟练的鉴赏方法等。因此,在文学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在教授文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特别加强了文学文本和文学鉴赏两个章节的讲授和练习。例如:我们在文学鉴赏课的教学中主要讲授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学鉴赏的性质、过程、意义,主要解决文学鉴赏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趣味问题;二是文学文本
8、、文学语言的相关知识,主要解决文学鉴赏的知识积累问题;三是鉴赏的方式方法,如评点式鉴赏、语义学鉴赏、接受美学鉴赏、文化学鉴赏等,主要解决文学鉴赏的操作方法问题。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联系中学语文课本,选择语文课本中的作品来阐释、印证相关的理论。例如:当讲述文本具有一种能够召唤读者进行阅读的结构机制,存在着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时,我们就要求学生鉴赏语文课本中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课文后面“思考与练习” 的引导倾向和教学参考书的主题提示主要都在批判主人公马蒂尔德的虚荣心,实际上这部小说的主题内涵是十分深广的。当马蒂尔德夫妇归还了借钱买来的项链后,她那人性中坚强的一面开始显露出来,“路瓦栽夫人懂得穷
9、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就设法偿还。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开始与生活抗争,挺起头来正视现实中的厄运”。通过这些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马蒂尔德的性格还具有善的和美的一面,她热爱生活,自尊、刚强、诚实、天真,能与厄运顽强抗争,表现出了一个人的尊严和自强。同时,小说还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即生活中不要忽视某些偶然的因素或小事,它常常会扭转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前程。通过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既理解了文学理论知识,学会了鉴赏方法,又熟悉了中学语文课文,为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打下了基础。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
10、动地学习文学理论 大学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对师范院校的文学理论教师来说,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让学生去听、去看、去讲、去动,使学生能够把枯燥抽象的理论与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习文学理论才是关键所在。 目前的文学理论教学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单纯讲理论,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二是侧重文学现象的介绍,虽然形象生动,但冲淡了学科的理论性。我们认为,必须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理论框架的规范下,以基本观点为支撑,运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质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配合,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我们在讲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时,首先播放电视剧中的片段,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就容易理解两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作者情感倾向、典型塑造上的不同。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