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语文试卷(共 4 页) - 1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清溪中学七年级周测自查题语 文 试 卷(三)班别: 姓名: 成绩: 一、基础(45 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10 分)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qi r b sh( )。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ng ki ln l( )。shensui( )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女佣略一 chu ch( )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 yfntinyng( );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2、诗文默写。 (每空 2 分,共 20 分
2、)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江山代有人才出, 。 (赵翼论诗 )有约不来过夜半, 。 (赵师秀约客 )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 。 (弗罗斯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 ,。3.下列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 (5 分)A.我们努力倡导读书之风,希望看到同学们课余不会只是无聊地说笑,学校里到处是琅琅的书声。(“学校”前应添上“听到” )B.整栋教学楼的灯都亮了,隔壁班却还是一
3、片漆黑。 (在“还是”前加“几乎” )C.城市景观花卉的装饰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在“综合素质”后加“的标志” )D. 唐诗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把“长期”移到“受到”前面)4、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0 分)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日益走 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必需品。中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 组成部分,手机也悄然走 进 校园,成为了中学生的喜爱品。据调查,目前有6070%的中学生佩带了手机,80%多的中学生主张带手机。那么,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带手机进入校园,成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深入
4、思考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某中学初一(1)班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七年级语文试卷(共 4 页) - 2 -(1)为了让同学们对能否将手机带入校园有个清醒的认识,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述你提取的信息。 (4 分)【材料一】对某中学 150 名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用途 玩游戏 听歌 攀比 发短信 聊天 便于和父母 联系 问同学 作业所占比例 38% 20% 39% 2% 1%【材料二】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 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 转发“黄段子”当作一种时尚。学生攀比成风
5、。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 围在一起,相互 “切磋 ”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答:用一句话概述你提取的信息: (2)据统计,80%以上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中学生不应带手机进入校园。针对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发表你的看法。 (80 字以内,6 分)答: 二、阅读(55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一) (22 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
6、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 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 抚尽而已。1.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 (5 分)A、手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京中有善口技者 / 择其善者而从之、众妙毕备 / 群响毕绝
7、 、满坐寂然 / 口技人坐屏障中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 3 分,共 6 分)(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文: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译文: 3.理解选文,用原文词句填空。 (每空 2 分,共 6 分)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 。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 。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 ”一词可以看出。4、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分)、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七年级语文试卷(共 4 页) - 3 -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无不变色离席”中的“变色离席”与“几欲先走”不矛盾是因为“变色离席
8、”是写神态, “几欲先走”是写心理,这两句是说吓得想逃走而未走的神态与心理。、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正面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侧面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 ,点明题意。(二) (20 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说。 ”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 说。 ”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
9、青年运 动的领导人, 闻一多先生“说 ”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 张 嘴, 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 做了也不一定 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 为代价的。1944 年 10 月 12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 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 迭起
10、,形 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 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 要准备像李公仆一 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 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 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4 分)答: 2、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
11、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 “行”完全一致?(6 分)答: 3、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5 分)答: 4、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分)A、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起笔,直接点题,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B、文章最后“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两句话总结了全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这两句话各自独立成段不能合为一段,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七年级语文试卷(共 4 页) - 4 -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C、选文中“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
12、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句中运用了外貌描写,描写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D、 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是一篇构思 精巧、主题深刻的记叙性散文。这篇文章文章从两个侧面来表现闻一多的形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其实有着同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革命斗争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三) (13 分)他拿走了她几乎所有的旧东西旧衣服、各种各 样的物品、狐皮大衣,卖了七百卢布。他把这笔钱都给了他的教子,吃利息去了。他的教子是个做水果生意的犹太人。 他丧失了最后一点儿廉耻心,吝啬到了疯狂的程度。 他几乎寻遍了以前的每一个老
13、朋友,逐一向他们诉苦、乞求,说孩子弄得他一文不名,行行好吧, 给点钱!他利用人家以前对他的尊敬,弄了一大笔 钱,他拿着 这一把大票子,像逗小孩似地在外祖母鼻子尖儿前晃悠: “傻瓜,看见 了没有,这是什么?人家可是一分钱也不会给你!” 他把所有这些钱都给了一个毛皮匠和这个毛皮匠老板的妹妹,他要吃利息。 家里花钱上是严格分开的,今天外祖母买菜做饭,明天就是外祖父。 该外祖父做饭的时候,吃得就特 别差。而外祖母 则总是买最好的肉。 茶叶和糖也分开了,但是煮茶是在一个茶壶里,到这时候外祖父就会惊慌地说: “慢,我看看,你放多少茶叶?” 他仔细地数着茶叶,然后说: “你的茶叶比我的要碎点儿,我的叶子大,
14、所以我要少放点儿!” 他还特别注意倒在两个碗里的茶的茶色和浓度,份量当然更在仔细考察之列。 “最后一杯给你吧?” 外祖母在把茶倒 净以前说。 外祖父说: “好吧!” 圣像前长明灯的灯油也是各买各的。 在共同生活了五十年以后,竟然走到了 这一步! 看着外祖父的所作所为,我感到又好笑又令人生 厌,而外祖母 则只觉得可笑。 “人越老越糊涂!” “八十岁的人了,就会倒退八十年,让他这么干下去吧,看谁倒楣!” “咱们俩的面包我们来挣!” 我也开始挣钱了。 逢节假日就走街串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片儿、 烂纸和钉子。 把一普特破布烂纸卖给旧货商可得个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 头十戈比或着八个戈比。 平常放了学也去捡,星期天去 卖,一下子能得三十到五十个戈比,运气好的 时候还要多。 每次外祖母接过我的钱,都会急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夸奖说: “真能干,好孩子! “咱们俩完全可以养活好自己!”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默默地哭了,一滴混 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似的大鼻子尖上。 1、文段结尾写外祖母接过我挣的钱之后哭了,外祖母为什么哭了?(5 分)答: 2、文段写外祖父与外祖母分家之后,我与外祖母生活的情景,从“我”的眼中看,外祖母和外祖父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联系选文作简要的分析。 (8 分) 答: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