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幼师三大方法,巧对孩子“爱告状”.doc

上传人:您的文秘员 文档编号:1612543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师三大方法,巧对孩子“爱告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师三大方法,巧对孩子“爱告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师三大方法,巧对孩子“爱告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师三大方法,巧对孩子“爱告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师三大方法,巧对孩子“爱告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幼师三大方法,巧对孩子“爱告状 ”案例“老师,他打我。 ”“老师,他不让我看书。 ”“老师,他拉我衣服。 ”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记得那天,佳豪又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小旭又打我了。 ”一听到这话,我有点生气,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大战”了,每次有点小事,都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而且次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他们俩的事情。每次事后,多次向他们讲道理,但依旧如此。“爱告状” 在幼儿期是比较明显,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 “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

2、,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巧妙应对孩子爱告状的行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细找原因细找原因 了解告状的具体原因 孩子有的是为渲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是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告状;有的是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而告状;有的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把孩子爱告状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原因一:依赖成人的态度来评价自己 在幼儿园,幼儿总是依据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因此会出现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进行告状,如:“老师,

3、某某打人了。 ”或对某一行为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而向老师告状,如:“老师,他把菜倒到桶里了。 ”其实,他心里不能确定这样做对不对,而是要通过老师的态度来决定自己的判断。原因二: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 有些幼儿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经常会跑到老师那儿告状:“老师,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了,我没有扔。 ”“老师,某某饭没吃完,我吃完了。 ”这些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 “我“没扔玩具, “我”吃得好,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原因三: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而导致 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幼儿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德的培养。由于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养成了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

4、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就导致了幼儿园中幼儿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比如:“老师,某某不把玩具给我玩。 ”对症下药对症下药巧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能侧面反映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呢?端正态度首先。端正态度 -看起来在意,事实上忽略 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此时你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态度,但最好“忽略”孩子告状的内容。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孩子学会了自己处理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告状了

5、,而且对他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巧用策略其次,巧用策略 分析原因,区别对待 教师在处理幼儿因纠纷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必须先了解纠纷的原因,经过调解加以解决,而对那些持强凌弱的幼儿加以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以安慰和保护。1 求助类的告状如“某某打我了”, “某某不把玩具给我玩”。对于这类问题大人不要插手,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和小朋友协商,想办法解决问题。2“检举揭发” 类告状这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可以这样引导告状的孩子: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么你看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3 为自己辩解类的告状如“是某某叫我在书上画的”,这时老师就要分清责任,该教育的绝不

6、忽略。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多元锻炼多元锻炼 培养良好的能力与品质 太喜欢告状,一方醍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太过于自我的表现。老师要在平时生活中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我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应开展多科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多评价多评价在幼儿看动画、听故事等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幼儿有关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多讨论多讨论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同时还要教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共同协商等。多实践多实践给幼儿一些实践的经验,让幼儿与教师共同解决一些告状行为,让他们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明白告状的一些不良因素。总之,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其实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同一个问题,教师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解决方法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处理告状问题上首先要“以孩子为本”,在不影响孩子性格和品质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谨记一句话:孩子是用来培养的,一切以不损孩子的“利益”出发。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幼儿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