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焦志安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心理科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 教授 硕士生导师济南市文化东路49号 Tel:0531-89826607 ,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心理行为异常表现。重点研究变态心理是如何发生的,其自身的种类及其特点,其表现形式以及对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学说,认为脑是思维的器官。,Exorcism(驱魔疗法),1、烙铁灼灸皮肤 2、长针穿舌头 3、可怕的酷刑处罚躲在体内的魔鬼 4、火刑等,精神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精神分析,人的生物本能(力比多libi
2、do)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人格结构/整合 意识的划分 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自我”必需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我们故而体验着焦虑(生存焦虑) 被压抑的冲突和痛苦会以扭曲的形式变相表达自己,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 兴奋和抑制的冲突造成精神障碍,行为主义学派,婴孩+白老鼠+噪音恐惧的情感反应 害怕看到白老鼠 害怕白兔子 害怕白棉花 害怕一切有毛的东西- 瓦特孙(J.B.Waton)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强化 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为前的刺激导致决定了行为的保持或消退。,认知心理学,认知 评估,认知 评估,高兴
3、,抑郁,忧伤,愤怒,坦然,焦虑,人本主义,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地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潜能.心理异常不过是自我完善潜力遭到压抑,发生扭曲的外在表现.,第二单元,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第二节,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正常心理的功能,能保证人做为生物体顺利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能保证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能使人类正常、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改造世界,创造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常识性的区分,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自身社会
4、功能不完整 影响他人的正生活,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非标准化的区分,统计学 人类文化学 社会学 精神医学 认知心理学,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标准化的区分,医学标准:采用医学诊断标准,多为症状学诊断标准。 统计学标准:在心理测验中常常采用。 内省经验标准:其一是人的主管体验。其二是他人的观察 社会适应标准:,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常见心理障碍,概述,概念:异常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特点: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会给
5、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常见精神症状,感知觉障碍 思维障碍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 智能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障碍 动作与行为障碍 意识障碍 自知力,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 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 错觉:无多大诊断价值,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 空间知觉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非真实感,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
6、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知觉障碍,1、错觉(illusion)指对客观事物本质歪曲的知觉,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的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 2、幻觉(hallucination)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的分类,按所涉及的感官分为 听幻觉 视幻觉 嗅幻觉 味幻觉 触幻觉 内脏幻觉,知觉障碍,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假性幻觉(pseudo hallucination):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
7、而获得。,幻觉的分类,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为 功能性幻觉 思维鸣响 心因性幻觉,知觉障碍,功能性幻觉:是某种感觉器官功能处于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 思维鸣响:患者能听到自己思维的内容。 心因性幻觉:是在强烈的心理因素影响性下出现的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感知综合障碍,视物显大症 视物显小症 非真实感 窥镜症,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 思维迟缓 思维贫乏 思维散漫 破裂性思维 思维不连贯 思维中断,思维中断 思维插入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 病理性赘述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语词新作 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 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多和转变快速
8、而言。 2、思维迟缓(inhibition of thought:这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特点。,思维形式障碍,3、思维贫乏(poverty of thought) 这类症状在外表上虽与上述症状相似,但本质则不相同。其主要特点是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简单。 4、思维松散或散漫(looseness of thought)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思维形式障碍,5.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
9、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 6、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 of thought)表面上与思维破裂十分相似,但产生的背景不同,它是在意识障碍的的情况下产生 7.病理性赘述(circumstantiality)指病人在叙述事情时,对许多不必要的细节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描述,从而掩盖了主题,而且病人固执己见,难以说服。,思维形式障碍,8.思维中断(blocking of thought)又称思维阻滞。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中断。 9.思维插人(thought insertion)思维插人指患者感到在思考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这种思想不属于
10、自己,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的。,思维形式障碍,10、强制性思维(forced thinking) :若患者体验到大脑内突然涌现大量无意义的思潮,不受病人控制,称为强制性思维。两症状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11、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inking) 指病人以某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达一些特殊的意义,但他人无法理解。,12 语词新作(neologism)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意义。如以“”代表离婚 13.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sm thinking)主要特点为推理过程十分荒谬,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
11、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妄想,定义: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特征: 其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其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相关, 其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妄想的分类,被害妄想 关系妄想 物理影响妄想 夸大妄想 罪恶妄想 疑病妄想 钟情妄想 嫉妒妄想 被洞悉感,超价观念,超价观念:指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超价观念与妄想的区别在于其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与现实基础,内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注意障碍,注意(attentio
12、n)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 注意有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 1、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指向一定的目标; 2、被动注意也称作不随意注意,它是由外界刺激被动引起的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没有自觉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它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简单的原始性反应。,注意障碍,1、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的范围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2、注意狭窄 :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其它一般易于唤起注意的事物并不易引起病人的注意。,记忆,记忆(memory)我们既往感知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大脑中重新反映出来,这种既往事物经验
13、的重现就是记忆。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记忆障碍,定义: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 记忆减退 遗忘 完全性或部分性 顺行性、逆行性或界限性 错构 虚构,事物或经验在脑内留下痕迹的过程,痕迹的重新活跃或复现,记忆障碍,记忆障碍,4、错构 :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5、虚构 :也是一种记忆错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的事或体验,说成是缺有其事,患者以这种想象的事情来填补他所遗忘的那一段经历。,智能障碍,智能(intelligence)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包括既往获得的知识、
14、经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智能障碍可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两大类型。,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是指从胎儿期到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痴呆是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8岁以后),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脑外伤,感染、缺氧、大脑退行性变等引起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自知力障碍,自知力(insight)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和批判能力。,类痴呆表现,(1)刚塞综合征(Ganser
15、syndrome):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但患者能理解问题的意义,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2)童样痴呆(puerilism):即成人患者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稚气的样子,,情感障碍,情感(affection)和情绪(emotion)在精神医学中常作为同义词,它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 心境(mood)是指一种强度不大但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是在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1.情感高涨(elation)情感活动明显增强,病人表现的轻松愉快、兴高采烈。表情生动丰富,总是喜笑颜开,自我感觉良好,对一切都感到非
16、常乐观,好像从来没有忧愁和烦恼。由于这种情感与环境的统一性仍保持完好,因而为一般人所理解,带有感染性,且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常见于躁狂症。,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2、.情感低落(depression)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前途灰黯,外界一切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3.焦虑(anxiety)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忧虑不安、紧张恐惧、坐立不安,以至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常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4.恐惧(phobia)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表现为紧张、害怕、提
17、心吊胆,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抖,甚至大小便失禁等。,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患者对一般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8情感淡漠(apathy)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正常人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无动于衷 9、情感倒错(parathymia)指情感反应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6.情感脆弱:患者常常为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 7.易激惹(irritability):这是一种短暂而强烈的情感反应。病人一遇
18、到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即使极为轻微也极易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 强制性哭笑: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 欣快(euphoria):病人虽表现得很高兴,但其面部表情却给人以愚蠢、呆傻的感觉。主要是由于受到智能障碍影响的结果。,意志活动障碍,意志(will)是指人们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1、意志增强 2、意志缺乏:指意志活动缺乏。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意志活动障碍,3、意志减弱指意志活动的减少。患者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以致意志消沉,不愿活动,对工作学习
19、感到非常吃力,严重时日常生活都懒于料理,整日呆坐或卧床不起。患者一般能意识到,但总感到做不了 。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兴奋,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行动称为动作。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称为行为。 精神运动性兴奋 :指动作和行为增加。可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类:,动作行为障碍,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时称作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并和环境密切配合。患者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多见于躁狂症。,动作行为障碍,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主要是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患者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
20、及目的性,使人难以理解,所以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与外界环境也是不配合的。如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兴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愚蠢淘气的行为和装相、鬼脸等。澹妄时也可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性行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指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减少。临床上包括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和违拗症。 1.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2.违拗症(negativism)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精神运动性抑制,3.蜡样屈曲(waxy flexibility)是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
21、一样维持不动。 3.缄默(mutism)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间题,有时可以手示意。见于瘾症及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精神运动性抑制,被动性服从:患者无条件地被动服从医生或其他人的命令和要求。 刻板动作: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单一动作,常与刻板语言同时出现。 模仿动作:患者无目的的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语言同时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4、意向倒错 :这主要是指向病人的意向要求与一般常情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许,以致病人的某些活动或行为使人感到难以理解 作态:患者做出幼稚愚蠢、古怪做作的姿势、步态和表情。 强迫动作:,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概念,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 思维、情感
22、、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不协调为特征。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有慢性倾向化和衰退的可能。,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基本症状 思维联想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活动障碍 其他次要症状 妄想 感知障碍 行为异常,临床表现,(一)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 。 评论性幻听 争论行幻听 命令性幻听 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感知综合障碍,临床表现,(二)思维障碍1、联想障碍: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障碍。其特点是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 (1)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
23、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2)思想被插人、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3)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临床表现,2、妄想: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特点: 1)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 2)妄想涉及的范围有不断扩大和泛化的趋势。或具有特殊意义。 3) 病人对妄想的内容不主动暴露,隐瞒。 3、被动体验: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临床表现,(三):情感障碍: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四): 意志行为障碍: 1、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2、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临床表现,1、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群:1)阳性症状指精
24、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2)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 偏执型 紧张型 青春型 单纯型,病程与预后,病程:发作性及持续性,一些病人在反复发作后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临床上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残疾状态。残疾状态较轻时,病人尚保留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另有一小部分病人病程为渐进性发展,或每次发作都造成人格的进一步衰退和瓦解。病情的不断加重最终导致患者长期住院或反复人院治疗。,病程与预后,预后: 预后良好起病年龄较晚,急性起病,明显的情感症状,人格正
25、常,病前社交与适应能力良好,病情发作与心因关系密切。通常女性的预后要好于男性。 预后不良:起病早,家族史,慢性起病,阴性症状为主,持续病程。,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其它的心理异常。病程演进缓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改变和智能障碍,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病因学:不清楚 1、病前性格:固执、主观、敏感多疑、好强。 2、性格缺陷为基础,精神刺激诱发。自负、敏感对挫折形成歪曲的理解而形成妄想。,偏执性精神障碍,二、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觉察。逐
26、步发展成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妄想,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南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钟情。很少出现幻觉。,偏执性精神障碍,三、诊断:系统妄想,内容固定,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社会功能受损,无自知力;病程3个月以上;排除其它疾病。 四、鉴别:精神分裂症 五、治疗及预后。,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包括了一组具有下列共同特点的精神障碍:起病急骤;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包括片断妄想,片断幻觉或多种妄想、多种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多数病人可缓解或基本缓解。病程不足1个月。,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有的患者在路途中发病,病前有明显精神应激、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
27、乏、营养水分缺乏等综合因素作用。常可出现意识障碍,片断的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在停止旅行和充分休息后,在数小时或数周内自行缓解。,心境障碍,概述,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躁狂症和抑郁症等几个类型,临床表现,(一)躁狂发作 :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1.情感高涨 :患者这种高涨的心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
28、部分患者临床上是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2.思维奔逸表现 3.活动增多 4.躯体症状 5.其他症状 :随境转移 ,记忆力的增强,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二)抑郁发作 1.情感低落 2.思维迟缓 3.意志活动减退 4.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 兴趣减退、享乐不能 精力不足、过度疲乏 心理学伴随症状 焦虑、自责、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下降、认知扭曲、自杀(观念与行为)、精神运动性症状(激越或迟滞)、自知力不完整 躯体伴随症状 疼痛、睡眠紊乱、食欲紊乱、性欲减退、非特异性躯体症状,临床表现,(三)双相障碍 特殊类型: 1.混合性发作 2.快速循环发作是指过去12个月中,至少
29、有4次心境障碍发作,不管发作形式如何,但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标准。,临床表现,(四)环性心境障碍: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五)恶劣心境: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患者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病程和预后,病程特点大多都具有发作性病程,而在发作间歇期精神状态可恢复病前水平。,诊断,一、躁狂发作F30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橄
30、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诊断,【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语量增多;(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6)普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诊断,(6)普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病程标准】 (1)
3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诊断,【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诊断,二、【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诊断,【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
32、5)联想困难或直觉思考能力下降;,诊断,(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诊断,【产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某。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振准至少2周。,诊断,【排除标准l排除器质性梢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神经症,神经症的临床特点,(1)是一种精神和行为障碍(2)非器质性病 (3)非精神病性(non-psy
33、chotic)病 (4)异质性病, (5)不论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病程和治疗哪一方面看,都具有生物学的和心理社会的两个方面,神经症的共同临床特点,起病可与精神应激或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无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 病人对自己的病有相当的自知力,一般均主动求治 患者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与人格基础 无精神病性症状(幻觉 妄想 攻击行为) 一般社会适应良好 主要表现有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恐怖、强迫、抑郁、疑病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焦虑症描述,1。 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 2. 临床形式: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没有明确的客体和具体内容出现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 3. 伴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 4. 焦虑
34、症状为原发非继发; 5. 与现实处境很不相称,并常为此感到十分痛苦;,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广泛性焦虑 焦虑和烦恼 运动性不安 植物神经功能亢进 过分警惕 惊恐发作,恐惧症描述,以恐惧症状为主要描述临床相的神经症; 恐惧(怕)的客体或处境在其身体之外(与疑病症鉴别),而当时并无危险; 恐惧发生伴随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 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为其特征 病人有自知力,但不能主动防止恐惧发作 。,恐怖症的共同特征,对客体及处境产生的强烈恐惧 恐惧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有回避行为 不能控制 有预期性焦虑,临床表现,广场恐怖 社交恐怖 单纯恐怖,广场恐怖,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所 害怕使用公共交
35、通工具 害怕单独离家外出或单独留在家里 害怕到空旷的场所,社交恐怖症,特殊社交恐怖症 广泛社交恐怖症,单纯恐怖症,动物恐怖 自然环境恐怖(登高,水) 场所恐怖(封闭空间) 血伤害注射恐怖 其他特殊恐怖(害怕公共厕所排尿),强迫症的特征,(1)主观上感到受强迫的体验; (2)主观上必须加以意识的抵抗; (3)有症状自知力。 (三者任缺其一便不是强迫症),强迫症描述,1. 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 2. 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病人体 验到观念或冲动源于自我,又违反自己意愿,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 3. 病人十分焦虑和痛苦 4. 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5. 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
36、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 6.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强迫症的临床表现,(1)强迫观念,如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对立观念,等。 (2)强迫表象,强迫回忆 (3)强迫恐惧。 (4)强迫意向。 (5)强迫性缓慢。 (6)屈从性/对抗性强迫动作,躯体形式障碍描述,1. 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为优势 观念的神经症; 2. 各种医学检査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 消其疑虑; 3. 反复就医; 4. 伴焦虑感和抑郁情绪; 5. 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 6. 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表演性)的行为; 7. 慢性波动性病程,躯体形式障碍特点,涵盖: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自主
37、神经功能紊乱、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躯体化障碍 1. 有应急引起的不快心情转化而来; 2. 临床特征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 的躯体症状; 3. 无任何恰当的躯体解释,拒绝医生忠告与保证; 4. 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 5. 存在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的躯体症状至少2年,疑病症,1. 认为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进行性的躯体 障碍的持续存在的优势观念为基本特征; 2. 正常感觉和外观常被视为异常和苦恼并述之 为躯体性主诉; 3. 主动注意增强,常仅集中在身体的一个或两 个器官或系统,但每次就诊可有不同; 4. 伴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5. 多在50岁以前首发; 6. 慢性波动性病
38、程,多数影响社会功能,少数 可几乎正常; 7. 必须排除有关躯体功能或形状的固定妄想。,疑病症的临床特点,(1)对身体健康的过虑和耽心害怕 (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过分察觉和感觉 过敏; (3)患病行为的特殊模式; (4)疑病观念。,感觉过敏,过分注意 身体变化,生理功能紊乱 身体不适感,不快情绪,疑病症,神经衰弱的描述,1. 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特征,不是继发于脑和躯体疾病; 2. 临床表现:精神易兴奋但又易疲劳,以及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和肌肉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为特点; 3. 保留中国特色。,神经衰弱,(1)烦恼。使病人相当痛苦;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也就是病人无法排遣
39、;妨碍了心理功能, (2)易激惹导致人际关系不快,因而继之以极力的控制和压抑,时间一久,控制不住又导致一次爆发,如此反复,悔而不能改。(3)精神易兴奋或易紧张,同时伴有精神易疲劳。(4)想记住的事记不住,想忘掉的事忘不了,且经常在脑海里浮现。这可以说是病人在记忆上的心理冲突。,急性心因反应,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可在一周内恢复,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可表现为意识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延迟性心因反应 PTSD,发病多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多年不愈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持续性警觉性增高 持续回避,适应障碍,与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与个
40、性素质共同作用有关。 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以焦虑、抑郁为主。 可有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 品性障碍多出现在青少年 社会功能轻度受损 一般不超过6个月,人格障碍,概念: 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 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 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危害: 使自己或他人遭受痛苦 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妨碍情感和意志活动 破坏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 可能是某些精神疾病的素质因素,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与正常人格变异 研究应用:两者只有量的区别(统计学概念) 临床应用:两者有质的区别(依据社会标准和所处文化背景判断) 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 原本人格
41、正常,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 病因为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 随着疾病痊愈或境遇改善,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人格障碍的病因学,生物学因素心理发育异常环境因素,遗传学研究脑形态学研究神经递质研究 童年期的重大挫折性生活经历教养方式不当 不良社交环境、文化背景,人格障碍,共同特征: 通常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无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人格显著偏离,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受本能欲望、偶然动机驱使,行为缺乏目的、计划和完整性,自制力差; 主要表现情感和行为异常,意识与
42、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无精神病性症状; 多对自身缺陷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屡教屡犯,害人害己; 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生活,能理解其行为的后果及社会评价,主观感到痛苦; 各种治疗手段(医疗措施、再教育等)均难以奏效。,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偏执性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冲动性人格障碍 表演性(癔病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 焦虑性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性身份障碍 性偏好障碍性指向障碍,易性症 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SM(性施虐/受虐症) 同性恋,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呕吐,失眠症 嗜睡症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睡
43、行症 夜惊 梦魇,神经性厌食,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进食障碍。 病因不明:可能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有关。,神经性厌食,采取多种方法控制饮食,使体重迅速下降。 多有体象障碍 多出现营养不良及内分泌障碍 常表现情绪障碍 病情迁延,有约50恢复良好,10死于营养代谢障碍。,神经性贪食,指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暴餐后采取多种方法抵消体重增加。 病因不明:,癔病,癔病性精神障碍 1意识障碍 2情感爆发 3癔病性痴呆癔病性遗忘 5癔病性精神病 癔病性躯体障碍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癔病,分离性障碍:癔病性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病性痴呆、癔病性遗忘,癔病性身份障碍、癔病性漫游、癔病性精神病 转换型障碍: 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癔病的特殊表现形式,分离障碍,癔病性遗忘症:患者没有脑器质性损害。突然失去记忆, 神游症:患者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合出走,到外地旅游,此时意识范围缩小,有时忘记自己的身份,清醒后不能回忆。 木僵状态:,分离障碍,癔病性身份障碍: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身份和人格交替出现。 情感爆发 假性痴呆 癔病性精神病,转换性障碍,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