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紫砂“逢春壶”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许定华 收稿日期:2017-05-15Received: 2017-05-15紫砂壶起源于宋代, 兴于明清, 相较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已是后起之秀。然而, 历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时代, 紫砂壶并未随着传统手工艺的没落而衰败, 反倒随社会的发展, 由实用品发展成为具备观赏收藏价值的紫砂文化, 深受大家的追捧, 成为高雅艺术的先行者。2006 年, 国家正式把紫砂壶全手工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全面认可了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认可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具备相应的文化凝聚力和传承性。古人云:“人间珍宝何足取, 岂如阳羡溪头一
2、丸土?”此话足以表明紫砂壶的珍贵性和无价性, 其在实用品范畴之外具备超强的文化附加值。宜兴古称“阳羡”, 紫砂壶属于宜兴, 紫砂泥料为宜兴得天独厚, 宜兴雅致的生活环境和深厚的文化氛围, 更成就了“紫砂壶”。一壶一茶, 与其说是一场品味, 不如说是一种生活。造型是紫砂壶的第一大语言, 无声胜有声, 诠释出作品的诸多内在特性。紫砂壶创作讲究“形神兼备”, 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 紫砂壶的气韵和精神是最难表达的。当创作达到一定境界, 便能以形写神, 形与神融为一体。众所周知, 紫砂壶可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等三大类型, 光器简素、筋纹器规整、花器生动, 三者不可比拟、各有千秋。紫砂壶造型设计秉承
3、“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再加之作者自身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度, 一花一草、一鱼一鸟皆可成为紫砂壶造型的灵感来源和创作题材。制壶者需具备一颗善于观察的敏锐的心, 方能汲取生活中令人动容的事物, 在观察和感悟下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紫砂的艺术语言将之表达出来, 作品方引人共鸣, 在各人不同的解读中产生源源不断的艺术活力。现以紫砂“逢春壶”为例 (见图 1) , 谈谈其造型设计与文化内涵。图 1 逢春壶 下载原图1“逢春壶”的造型设计此把“逢春壶”造型设计尤为特别, 既有“供春壶”的粗犷随意、恍若天成, 又推陈出新, 注入自身的理解和想法, 塑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色彩。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前人的
4、经验,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必能比旁人看得更远。某种程度上, 此壶沿用了“供春壶”的创作手法, 与“供春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紫砂壶的发展史上, “供春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紫砂壶走向成熟并发展到高峰的开端, 是中国工艺史上不可或缺的代表, 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逢春壶”逍遥洒脱, 意象和艺术相结合, 旷野朴拙, 在变化中求统一, 贯穿着自然法则, 达到“顺物自然而不容私”的境界。壶如其名, 此壶结合“供春壶”的塑形手法, 壶身以自然形态的干枯老桩为型, 去其繁芜, 妙用其姿, 强化其势, 对其进行艺术发现和构思, 枯桩纹路惟妙惟肖、异常逼真, 保持了其天然风韵, 显示了非凡的工艺
5、水平和卓越的设计理念。整壶树瘤满布, 七凹八凸, 又不时有新芽出于其间, 倍显无限生机, 恰如其分地点明了“枯木逢春犹在发”的创作主题。壶身遍布变化各异的肌理纹, 每道纹理都有着不同的规则和形状, 看似随意, 却隐含了作者的着意设计, 在自然的变化中寻求真实感和统一感。壶盖上塑一小段树桩作为壶钮, 树桩横切面上形成一圈圈不规则的细线, 似美丽的年轮。壶把似一段残枯的枝干, 上有新芽冒出, 呈弯形扭曲, 生动别致, 增加了整壶造型的美感和立体感。整壶情趣盎然, 劲道中出媚姿, 既有秀气、动人的新生枝叶, 其态轻盈, 又有苍老颓败的枯木, 变化万象, 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新鲜的艺术活力, 展现出令人
6、回味的意境。2“逢春壶”的文化内涵逢春, 即“枯木逢春”, 是佛家禅林用语, 本意是指枯木逢到春天又有了生机。最早出现于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中:“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正是因为“世间稀有”, 而不是“没有”, 所以枯木逢春再发生机就成了一种希望。“希望”是一个美好的东西, 人们有很多“希望”, 正是有了“希望”的存在才有了坚持的步伐。唐代刘禹锡有诗言:“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同样以枯木逢春的意象表达了豁然开朗、心怀希望的人生态度。此壶以“枯木逢春”为主题, 运用独到的技巧、深厚的功底多方面表达了作品的中心, 真正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境界。紫砂壶作为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兼具的艺术品, 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通过寄情于物, 将个人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借由紫砂壶表现出来, 新茶茗香、紫壶禅意、诗词雅兴、内修外养, 享受品茗趣味的同时, 感受领悟一种健康真实的生活状态, 意味深远、发人深省。3 结语紫砂壶作为古老手工艺品, 既不能坐井观天、闭门造车, 亦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 应有“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智慧和胸襟,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继承中创新, 以创新为动力, 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为标杆, 方能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