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剑虹,原名李践红,1972 年 7 月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1995 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大学期间曾在国家、省、市三级报刊上发表文章多篇。1999 年 6 月毕业后,在北京英汉达书刊发行公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维克多英语编辑室任中英文编辑,编辑并出版了系列有声读物。2000 年赴非,根据亲身经历,写下近 30万字的长篇纪实散文集一书,2003 年,该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国内多家知名报刊纷纷转载或连载,反响不凡。2004 年 6 月重返非洲,从事商贸活动和中非文化交流,深入一线实地采访非洲各行业中资公司和个体华商,2006年 10 月回国,定居北京,共写下、(暂定名)、(暂定名)、
2、(暂定名)四部书稿。序 我最初读到剑虹送来的书稿,很是惊喜与钦佩,在遥远的非洲大陆,能有华人长期坚持中非文化交流,穿越莫桑比克,进行“文化苦旅”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与壮举!现在,国内描写非洲的书籍少,赴非洲写书者更少,而多年旅居非洲、专门从事创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文化工作者更是屈指可数。剑虹,就是这样一位长期生活在莫桑比克,身处商界却能坐怀不乱、自掏腰包潜心著书的青年作者。我与剑虹相识于马普托市,我到莫桑比克已十六年,他来此六年。我们同为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员,我是会长,他是副秘书长,同在莫桑比克著书立传。我多次向他介绍莫国情况,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他颇为了解。他给我的印象是一
3、个有抱负、有主见、意志坚定、少说多干的年轻人。他此次赴莫写书,非常艰辛和不易,能著成如此精品书稿,就我个人看来,至少有四点超脱常人的可贵品质或者说是无人能及的奉献精神:其一,中非经济交往日趋紧密,但中非文化交流严重滞后,中国人不了解非洲,国内介绍非洲各国的书籍更是奇缺或空白,这与日益强大的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扮演大国角色所具备的实力和风范很不相称。基于众多读者和商界人士的需求,他于 2000 年赴非后,放弃经商赚钱的机会,写出近 30 万字的长篇纪实散文集,将非洲最新信息快速传递回国。该书于 2003 年一经发行,就得到、等众多书刊的转载或连载;2004 年,受国内诸多媒体的约稿重托,他重返非
4、洲,选择莫桑比克,积 6 年之钻研,从国情介绍、风情旅游和投资商情等各个方面对一个非洲国家进行深度报导和探讨,以求“窥一斑而知全豹” ,以飨读者。所以,他是基于国家利益之考虑而从事“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著书宣传活动,精神可嘉!其二,赴非写书,费用极其高昂,他是以打工的形式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以前已出版的书籍和现在刚完成的书稿,均是他在一天辛苦工作后,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创作完成,体力透支与精神压力外人难以想象,一写就是 6 年,可谓历经艰辛!其三,动笔写莫桑比克之前,他收集并购买的相关英文版书籍、杂志多达 40 本,第一年的精力全用在资料的查阅、翻译和整理上。这些资料多来自于南非和欧
5、美白人作者,信息量大,内容翔实,为写出高质量的书稿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数据,加上他实地的观察依据,历史将作证,他的作品对非洲莫桑比克问题的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在国内国际上达到了领先水平。其四,2006 年 7 月,剑虹在工作合同期结束后,由南至北,自费开始纵穿莫桑比克的采访壮举,他的交通工具是搭乘黑人乘坐的拥挤不堪的小公共,每次都挤得像“蜗牛”一样,特别遭罪。他曾为目睹巴扎鲁托的自然胜景租用渔民的三角帆船,结果在海上飘零近20 个小时,直至深夜方才抵岸;曾为寻找传说中的 Anau 矮人族,徒步深入莽莽的戈龙戈萨山区;为观察“好运河”渔民的生存状况,结果被困孤岛;也曾为探访索法拉省的巨大岩洞,走过
6、战乱时留下的一片雷区。采风耗时 50 天,体重减了 10 斤,身体裸露部位晒脱 3 层皮,承受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风险,克服太阳灼伤、饥饿、疾病和水土不服的干扰,历经风雨,终见彩虹,不但使原有的书稿日臻完善,还写出一大批关于莫国各行业华商自身的商情类文章。勇者无畏,其严谨著书的态度亦难能可贵!剑虹所写一书,是首位中国人长期居住在莫桑比克,立足非洲,撰写关于投资非洲的文图专著,拓荒者的工作确属艰辛,却为欲了解非洲大陆的商情、了解莫桑比克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套餐,随着时间推移,该书的价值将进一步彰显;而书中对一个国家从事多个行业的华商进行集体、全景式地采访并集结出书,在国内的
7、书市上可能尚属首例,为国内外众多的投资人士提供一本极具价值、浓缩最新信息的商业参考书。相信此书的出版,定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并受到各界的关注,著述不但具备创造性与严谨性,还具备突出的实用参考价值。剑虹的心中有个梦,他想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每个国家都做出一本书,他也想寻找志同道合、具有奉献精神的合作者,来共同完成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在这里,我祝愿他能心想事成,写出更多的精品书籍,继往开来,硕果累累,为中非文化的交流做出更多的贡献。江永生 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教授莫桑比克总统保健医生2007 年 1 月 2 号于马普托前 言2006 年
8、 11 月初,盛况空前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政府对外公布了 8 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来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促进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不少权威的经济学专家乐观地预测:未来 58 年,中国企业可能会进入投资非洲的黄金时代。为迎接新的投资非洲的浪潮,笔者及时推出此书,给欲开拓非洲市场的中资公司、私营及个体工商者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为关心非洲、想了解非洲真实风貌的广大读者奉献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套餐。其实,这本书的酝酿创作,早在 5 年前就已经开始。2000 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笔者远赴非洲,开展经贸活动和中非文化交流,关注华人在非洲经商和投资状
9、况,探索经贸商情后面所隐藏的文化背景。5 年来,笔者见证了非洲大陆政局总体趋于稳定,经济连续实现多年增长,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的事实;也目睹了国人从事行业过分集中,市场风云变幻的洗牌格局,让我对这块遥远、神秘的大陆及其千姿百态的社会景观有了颇为深刻的认知;而亲历非洲,洞悉市场已经饱和的行业、正在催生的行业以及蕴藏无限商机的潜力行业则是几年来最大收获,更坚定了我把非洲的投资商机和人文风情推介给国人的决心和信心。本书中,笔者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点、面结合的方式来诠释投资非洲,既能使投资者从整体上拓宽视野,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行业,也能让读者从细节上来了解中国在非商人从事各行业的现状。书中第一、第二部分从
10、宏观上对非洲市场进行专业的深度解析,介绍近年来华人投资领域和行业商情的变化。或许是久居非洲,笔者认为现在的市场,已走过投机和暴利时代,不要问去非洲干什么赚钱,而是先问自己能做什么。投资人士应抱着理性、谨慎的乐观态度,凭借自己的实力、管理经验、行业技术或其他优势,赴非洲作长期打算,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在市场的转型过程中有机可乘并有钱可赚。书里还披露了对非经贸活动中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提供了翔实的投资信息,列举了非洲各行业中可行性投资项目和开店经商的商品种类,以供参考和选择。为了避免整体介绍非洲可能带来的泛泛而谈、广而不精的制约,笔者选择东南非洲,选择莫桑比克,集多年商情之研究,并由南向北穿越
11、莫桑比克,面对面广泛地接触各行业华商,来深度挖掘华人在这块土地投资经商的详细情况,这就是书中第三和第四部分所反映的事实内容。正是因为笔者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才铸就了这批稿件的形成。它们的闪光之处在于:1,稿件突破纸上谈兵、空谈理论的怪圈,均为亲历非洲、实地采访而作,并经被访的中资公司负责人或个体华商同意、校对指点后带回国;2,将在非华人投资经商中所遭遇的酸甜苦辣与其从事的行业相结合,变成一篇篇趣味十足的商情类文章,同时满足投资人士和普通读者不同口味的需要;3,文章除了正面弘扬华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还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华商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到社会的灰暗面、投资风险和投资环境的不完
12、善,而这恰恰是在非华人以及将要赴非发展的同胞特别关注的焦点问题;4,海外的许多华商在发展中,基于技术、管理、资金等因素所限,很想与国内感兴趣的投资者合作,而中国有众多的实体正好想走出去,故书稿也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5,此书开创了中国出版界对海外一个国家华人群体从事的行业进行全面、规模地纪实报道先例,尤其是在非洲,更为难能可贵!所以,这是一本投资非洲的专业书,将为打算走进非洲、已经走进非洲以及对非洲大市场感兴趣的中资公司、民营企业或个体商户提供最新信息和参考;这还是一本有关海外华人生活和创业的纪实散文集,向广大读者展示在非华人世界中一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中国商人的形象;同时,这又是一本介绍非
13、洲大陆,沟通中非经贸和中莫文化的宣传之书。最后,受非洲华商朋友们委托,笔者希望帮助他们在国内寻求有关人才、资金、行业管理经验、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合作伙伴。若国内的中资公司、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者对书内某个投资行业感兴趣,笔者很乐意结交诸位商界朋友,尽力为你们牵线搭桥或提供投资非洲资料方面的帮助!剑 虹 2007 年 1 月4 日连载之一: 投资非洲行业宝典2006 年 1 月 12 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书,明确指出:“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与非洲国家共同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 ”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举办,再次将非洲各国的注
14、意力吸引至东方,不但各国政府领导人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借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欢迎中国企业赴非投资,开拓更加广泛的合作领域,连许多国资公司及私营实体也在积极寻求与中国中小企业合作的意向。所以,走进非洲投资,也算是适应时代所需。 图片说明:海尔的广告牌立在非洲大陆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使国内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供需矛盾将会一直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全过程。同时,作为世界制造大国,中国一些行业制造的产品以及制造产品的机器均严重过剩,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形势严峻。在资源非常丰富的非洲大陆,多数国家却普遍缺乏加工和制造能力,若实施走进非洲战略,正好实现经济互补,
15、资源配置,互惠双赢。所以,从长远发展的目光来看,中国企业必须要走出去。 图片说明:在非洲的中餐馆一般属于高档餐厅中非经济活动主要以贸易为主体。中国出口到非洲的产品中,很多为传统商品、日用百货消费品,由于物美价廉,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费用,迎合了市场需求,因而广受赞誉和欢迎。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一些国家的民众也渐渐滋生出不满情绪。例如,在过去的两年中,南非服装工业已有数千名工人失业,工会组织认为服装工业景况不佳,部分原因是东方廉价的进口商品造成的;据马达加斯加媒体报道,近日又有 6 家免税工业区的纺织企业关闭停产,导致 6000 多工人失业,这 6 家企业把倒闭的原因归咎于 20
16、05 年 1 月起实施的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也归咎于来自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在北非埃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在调查中国制造的廉价鞋子大量进入开罗市场,是否构成倾销问题。其实,部分非洲国家政府现阶段对中国商品的进入已不抱热情,相反,他们急切地希望中国企业来此投资办厂,引进中国的资金和生产技术,带动生产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缓解就业压力,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国人欲在非洲长期发展,应做好投资办实体的心理准备。 在非洲的中餐馆一般属于高档餐厅中国企业赴非开办实体,一定要做好对目的国投资环境的分析。整体来讲,非洲大陆的政治环境趋于稳定,很多国家在经济方面普遍采取了吸引外资的政策,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为
17、中国的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之中非传统友好的政治关系,这些都是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的优势因素,但非洲毕竟有 53 个国家,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投资环境也相差悬殊。例如,同处南部非洲,纳米比亚在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投资环境Doing Business 2007:How to reform报告中,被评为非洲国家投资环境最为优越的前三位之一;而对于邻国博茨瓦纳,世界银行2006 年博茨瓦纳投资环境报告认为,由于博政府各部门间工作脱节,效率低下,以及政府部门内繁文缛节的工作作风和繁琐的工作程序,致使博的投资环境不断恶化,并成为东南部非洲地区引进外资环境最差的国家之一。中资公司进入非洲时,对企业发展
18、潜在的风险和阻力如政局变更、法律滞后,政府出尔反尔、文化差异等多做调研,不要拿非洲的情况与国内比,因为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无法与中国相比,它们只能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所以,现阶段投资非洲,水深有鱼,风大浪急;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和风险同在。现在,若有同胞决定进军非洲,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看待和分析问题,非洲容易做的浅层行业已走过暴利时期,故不能怀有投机、侥幸或一夜暴富的心态来到非洲,也不能被一些过时、夸大、断章取意的信息所误导。例如,网络流行的一篇文章称“中国人在非洲每棵大白菜能卖到五六十元。 ”事实上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现阶段中国人在非洲做生意却是:中国人买啥啥涨价,中国人卖啥啥降
19、价。国人购买的多为石油、矿产、木材等资源类产品,这些物资因华商介入价格不断飙升,甚至带动国际价格跟着上涨,而中国个体华商扎堆销售的日用百货品,价格降得惨不忍睹,大家持刀白刃,市场也被搅得硝烟四起。笔者并不否认中国人在非洲,曾经出现过每棵大白菜卖到五六十元的事情或之类商品价格悬殊的现象,这可能是老皇历了;可能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因短缺出现的昙花一现的假象;可能这种商品属于垄断经营;可能这种商品价格的确高昂,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看见及看不见的高额成本或高风险投资。退一步讲,对商品利润的狂热追逐是世界各地商人共同的本性,若真出现这种好事,众人就会蜂拥而上,很快把商机荡平,等到你从网上看到时,它已成为一文
20、不值的电子垃圾了。说了这么多,意在告诉国人,个体华商在非洲从事一般商品销售的日子并不好过,形势逼迫后来的中国商人进入非洲时,凭借自己的行业优势,经营专业性强、带点技术的科技产品,拓宽行业范围;或者依据现有的实力和技术开发当地的资源产业,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变短期为长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图片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终年如春、风景如画本书后面归类出一些投资非洲常见的行业及其可行性投资项目,华人在某些行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鲜为人知的事例,给出的建议以及笔者对热门项目背后冷静的思考,商界人士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参考对号入座的投资项目;特别是书内笔者在实地采访后写下的大量商情类文章,最有参考价值
21、,因为对投资环境的介绍、对节外生枝的描述、对遭遇风险的评估、对后来经商者的寄语等都是中国在非商人吃过教训、挫折、失败等不少苦头得出的经验之谈。其实,对于打算进军非洲的商界朋友来讲,再好的范例加上再好的文章也不可能为你量身打造,但你可以在别人的故事中成长,通过别人真实的创业资历来发现非洲的投资商机,用一双慧眼来收集书内无处不在的信息。好,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非洲,走进等待开拓的领域,也走进在非华人真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连载之二: 制造加工业提起对非投资,自然让人关注制造业和加工业。中国中小型企业走进非洲创业之前,收集各方面投资信息,选择相关投资行业,了解中国在非企业经营现状等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目前,
22、在投资非洲话题上,存在着国内学术界理论上的投资与国外华商已进入非洲实际上的投资相去甚远的现象。在理论投资方面,国内主流媒体会告诉你许多充满乐观的前景,诸如中非经济高度互补,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设备等优势,到非洲投资创业,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推动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并将产品销售到全国,打进周边邻国地区,辐射至非洲大陆,甚至进入欧洲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等等。但在实际投资方面,根据国家进出口银行的统计,截至年底,中国对非投资达多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总额达 1595 亿美元,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共有多家,其中多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剩下的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其实,中资公司、民营企业和个
23、体华商至少于首届中非论坛之后就已经开始有规模地进入非洲市场,直到现在,大部分华商仍集中在商贸领域,虽然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共有 800 多家,只是一个保守数字,但比较而言,从事实体的中国企业数量远低于人们的预想。图片说明:私营“陈陈钢厂”的广告牌立在非洲郊野为什么会出现目前的这种状态,笔者认为原因有多方面,至少以下三个因素不能不谈,这也是国人赴非开办实体不能回避的敏感话题。投资环境问题。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国家是世界上公认的腐败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投资环境最糟糕的地方,外资进入非洲投资,情况比想象要复杂,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风险外,尚有不少难以预测的制约因素。所以,投资环境成为制约外国实业家跨进非洲大陆
24、的“瓶颈”,同时也是进入后“水土不服”的原因。原材料缺乏与行业配套问题。现代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不但要考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原材料,还需要社会的不同分工、高度协调与产业间的相互配套。企业好比一棵大树,它除了要适应所在国的天气、土壤等投资环境,更需要与自身利益戚戚相关的根系来支撑。比如说企业到非洲开办一家运动鞋厂,自然需鞋带、相关布料、小铁环、胶鞋底等提供配料的厂商来支持,而这些实体再往下分,又涉及到纺织、印染、橡胶、铁艺等行业。这些问题在中国已不是问题,但对于制造加工业几近空白的多数非洲国家来说,会让投资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困境。流通商品的冲击问题。现在,全球商品流通的速度很快,中国内地某个乡镇企业
25、今天出厂的产品,有可能在一两个月后就摆在非洲荒原的一家孤独的小店里。如果中资企业历尽艰辛最终投产,生产出的产品成本价却高于市场同类商品的流通价格,那么,他的投资行为将毫无意义。所以,所在国对于制造业是否制定有保护和优惠措施及其实施力度如何,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善于市场调研,发现问题,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尽量去规避风险。对于上述问题,笔者给出相应的建议供参考。毋庸置疑,非洲许多国家确实存在投资环境很不完善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因此裹足不前,也应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以及这些现象下隐藏的巨大的商机。据美国商务部调查,近年来在非洲的投资者,年均获得投资效益高达 36%以上,
26、而在亚洲为 16%,全球平均为 14%。非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后的投资边疆” 。近几年来,非洲经济发展很快,各国政府也在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而积极作出努力。此次中国政府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鼓励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赴非投资,说明了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将工作做到了前面。若等到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完全成熟后再去投资,商机早就消失殆尽了。中国中小企业在非洲创办实体,尽量选定原料在当地价廉易取、不涉及或牵扯相关配套产业较少的行业,以适应目前在非华商普遍处于单打独斗的境况,这也是为什么强调开发非洲资源产业的原因。对于缺乏原材料的产业,笔者认为,以境外带料加工贸易或组装的方式作为实体制造产品
27、的初级阶段,或许更符合企业在起步时的现状。例如,开办一家运动鞋厂,某国海关规定原材料的进口关税是 5,成品鞋作为消费类物品进口关税为 35,这里面的差价值得考虑,况且一个货柜的原料因充分利用空间,可以加工出远多于一个货柜的鞋子。待企业规模壮大、熟悉当地的投资环境后,逐步延伸自己的产业链,培育行业的加工基地或组建联合体。也有人建议,为解决原料空白、产业配套问题,企业在投资非洲时,可尝试整体搬移、将大树连根带须移至非洲“以一大带群小” ,或建立“中国村” ,一揽子造就加工、制造基地。这种思维很理想,不过,单靠企业的自发行为,恐怕很难实现。 企业在决定对非投资、进军制造业之前,最好做到贸易先行或称之
28、为贸易探路。现在到海外做实体,动辄涉及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资产,若决策失误,损失将是惨重的。所以,企业可以考虑先到投资国设立贸易公司或办事处,熟悉环境,进行市场实地调研,避免纸上谈兵,在贸易过程中发现问题,仔细论证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笔者在非洲采访中资公司领导人和个体华商时,常听到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感慨。或许当时是有感而发,不经意间谈起,实际上却是跌过跟头、遭受损失之后才得出的教训和经验之谈,现略列几例,希望后来的投资者在类似的情况下不要重蹈覆辙。非洲人购物认品牌、认质量,好的商品放在正规商店和大超市里销售,价格高,利润也高;而价廉的产品面向贫困阶层,利润微薄,甚至赔钱赚吆喝,实在没什么奔头。所
29、以,企业到此开办实体,着眼未来,要有长期打算,实施技术含量高、有竞争力、上档次的产品项目,不要短视、急功近利,把国内淘汰的设备、过时的技术、生产质次价廉的产品项目带过来。非洲,不是拾破烂的地方。中资公司、私营企业和个体华商在非洲经营活动中,在钱的问题上要有防范心理,谨慎行事。例如,一家中资公司财务人员将保险柜放在办公室里,给当地雇员发工资时,直接从办公室当众取钱发放,结果, “引诱了别人犯罪” ,公司很快遭到持枪歹徒的夜间入室抢劫。不久,该公司又被劫匪光顾,真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中方人员受到物质、精神双重损失。另有一位华商去银行存款时两次遭抢,他认为这事决非偶然,一定与他雇用的当地人
30、司机有关,虽然他对司机不薄,就怕出差错,但只有司机才知道他的行踪。随后,他买辆二手自动档车,自己学开车,自己去银行存取款,果然避免了这类事件的出现。中国与非洲各国情况不同,投资环境不同,在经营模式、文化背景、价值观等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异,中方管理人员既要尊重非洲人的生活习惯,保持一定的距离,也要善于和他们交流沟通,不能高高在上,更不应歧视非洲人,从而加剧矛盾的产生与激化。另外,劳资纠纷在非洲是很头痛、棘手的问题,中方负责人不可掉以轻心,否则要吃大亏。当雇工出现盗窃财物、违反规章制度、给企业造成损失等,当时留下字据或保留相关证据,将来一旦打起官司,口说无凭,这些都可以作为有效证据。辞退员工也是劳资
31、纠纷最容易发生的时候,故公司、企业一定要了解当地法律特别是劳工法,必要时聘用专(兼)职法律顾问,一切依法管理,按章办事,妥善处理劳资纠纷问题。中非合作,互惠双赢,这不仅存在于政府之间,还体现在中非企业的关系上。中国企业在非洲创业,不可能脱离开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壤而孤立发展,也不能只顾自己闷头发财、对外界的事情不闻不问,长期如此,很容易让非洲人产生反感, 。既然是商人,就应当有商人的道德,遵守国际公认的商业道德;作为投资者,也应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企业获取利润后量力而行,适当地做些善事来回馈地方社会,树立中国人的良好形象。连载之三: 建筑业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随着非洲大陆总体政治形势
32、趋于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业作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产业,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近年来,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地区金融组织加大了对非经济援助和支持,国际多边、双边的外援不断增加,国际融资渠道越拓越宽,非洲各国开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国家的自筹资金项目、国际社会资助的项目以及国际社会和私人实业投资项目、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为中国工程承包公司进军非洲大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把这潜在的市场开拓好,中非经贸合作就有可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政府“走出去” 的战略和中非合作论坛精神才能更好地得以体现。长期以来,非洲工程承包市场大多数被欧洲
33、发达国家垄断,中国建筑企业凭藉中非良好的政治关系,以低廉的价格,高质量的建筑产品,逐步拓宽工程领域,广泛活跃于非洲承包劳务市场,中国公司的建筑项目已从单纯的房屋建筑工程发展到包括各类房屋建筑、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堤坝、电站、港口、机场、石油化工、水利等各种构筑设施的建筑业、城市供水改造以及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形成了多方位、多专业开拓的良好局面。现在,国内的建筑企业欲来非洲发展,应加强对非洲各国财经新闻的收集,从网络查看国际援建项目、各国政府自建项目及公司实体发布的公开招标信息,以非洲建筑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非洲建筑承包市场的热点及重点区域,避开中国公司在该国已扎堆的工程承包领域,适时进
34、入非洲其他工程承包市场。例如,在博茨瓦纳、坦桑尼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工程承包领域,中资公司之间竞争激烈,而在西非贝宁,做工程建筑的中资公司尚未超过 4 家,2006 年 5 月 22日,贝宁共和国总统在会见贝宁工商会各界代表时说,未来 5 年内,贝宁政府计划筹资 20.58 亿欧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实施的项目有科托努至波一贡(Cotonou-Bohicon)高速公路建设、科托努至波多诺伏(Cotonou-Porto Novo)间的立交桥建设、科托努新机场的建设、科托努现代化城区建设、非昭赛(Fidjrosse)海边浴场建设。这些项目将由国家大工程管理机构负责,为了促进公、私合作,政府
35、将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赋予优惠政策,并进行特别立法以确保各方的投资安全、风险分担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等。所以,贝宁工程承包市场召唤中国工程承包公司的到来,中资公司在贝宁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轻钢结构的住房建造工程将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规划,到 2020 年将有 1.08 亿人搬出贫民窟,此类改善居住环境的住宅工程耗资巨大,投资规模将达数千亿美元。目前该规划已在肯尼亚率先启动,肯政府计划在未来十五年投资 120 亿美元,用来改造贫民窟和改善 540 万贫民的居住条件。由于非洲的水泥、砖瓦等建材价格昂贵,而轻钢结构房屋凭借工业化生产优势可大幅度降低建造成本,将来会在
36、建造业优先发展。所以,国内具有此类生产优势的企业应该抢抓机遇,尽早研发出适宜非洲人居住的防热保温建筑产品,早日为非洲提廉物美供价的经济适用房,同时抢占利润丰厚的非洲大市场。中资公司已成功地进入非洲,部分佼佼者甚至进入一些国家的主流承包商之列。他们在为中国创汇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的建筑材料、工程车辆、机器设备的出口,为国家的外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中资公司在某些国家进行工程竞标活动中,出现了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和低价竞标现象,不仅损坏中国公司的整体形象,还给国家和企业的经营和效益带来损失。在博茨瓦纳工程招标业务中,一项建筑工程已经由一家印度建筑公司中标,这家公司经过反复计算,认为该项目
37、价值 1500 万普拉的报价偏低,为避免经营亏损决定弃标。在后来进行的再招标过程中,我大多数公司都参加了投标,报价在15002300 万普拉之间。然而,令人感到荒诞的是,一家中资公司竟然抛出了 1350 万普拉的低价。据了解,该公司虽然在议标后中标 但由于后续资金不足,工程已陷入停顿,并承受着每月必须支付的怠工罚款。据在非中资公司的业内人士解释,与非洲市场的一些欧美公司相比,中国建筑企业除了价格优势外,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均不具备竞争力。很多中国公司之所以能在非洲国家的工程招标中胜出,报价低是主要原因,中国公司的报价一般比欧美企业低 30%40%,这导致中国公司的整体利润率偏低
38、,非常不利于在非洲市场的长远发展;另外,中国公司之间竞标激烈,价格偏低,通常低于标底,使利润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本运营,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影响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双边关系。 图片说明:“河南国际”修复莫桑比克这条 154 公里的公路报酬为3900 万美元中资公司比西方公司报价低主要是人员费、材料价格、管理费等成本相对较低,做标有一些技巧,对设计修改和索赔有一定把握。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国内考核标准不一,投标和执标施工常不是同一班子,项目亏了,相互推卸责任,项目赢利了,都在邀功,结果出现为拿项目不顾经济效益问题。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的业务主管高伟一谈起中国建筑企业在非洲市场的恶性竞争就直摇
39、头:“中国公司只要一扎堆就搞价格血拼,没办法,因为没有一个有约束力的商会组织来管理。 ” 中国路桥亚的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骞认为,中国公司整体报价过低,关键还是相互不知底细,在激烈的竞争中,为拿项目或为完成总公司下达的任务、或为进入市场求将来发展,在保本微利的前提下咬牙忍痛出手,报价低是极不情愿的。鉴于此,程骞建议在中国公司之间成立内部协调小组,以便建立机制,制订游戏规则,规范市场,避免无序竞争。 由此可见,我国的经营企业必须严格实行规范化管理,适时促成中资企业商会的成立,推动中资企业、商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指导和协调中资企业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协商经营范围和价格,避免恶性竞争,树立我企
40、业和产品的正面形象。笔者在非洲采访中资工程承包公司和收集资料中发现,非洲大陆进入加快经济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新阶段,各国对水泥的需求持续增加,水泥价格暴涨,供不应求,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展。图片说明:华侨黄类斯设计并监理的建筑作品南非 市场水泥需求强劲,自 2002 年以来,国内对水泥需求的增长已经接近 50%, 预计 2006 年将达到 1300 万吨,这种需求在未来两、三年内还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南非政府为迎接 2010 年足球世界杯的到来,从肯尼亚进口大量的水泥用于修建酒店和体育馆。可喜的是中国的海螺牌水泥已开始进入南非市场。马达加斯加 水泥价格持续上扬,现在市面上 50 公
41、斤一包的水泥批发价 CPJ35 号为 19000 阿里亚里(约合 8.8 美元) ;CPJ45 号水泥每袋 20000 阿里亚里(约合 9.2 美元)。零售价比批发价每袋还要高出 1000 阿里亚里。目前马市场年需水泥 40 万吨,马达加斯加公司年自产 16 万吨,另需进口 24 万吨。毛里求斯 国营贸易公司邀请有关国家的公司参加提供 2007 年度45000 吨面粉和 200000 吨水泥的投标。科摩罗 商会及私营贸易公司也从网上发布了欲从中国进口水泥和钢材的招标意向。赞比亚 截止现在仅有一家水泥生产商,控股有两家水泥厂,设备老旧、工艺落后,有待进行更新改造,实际产量没有达到其生产能力。 赞
42、比亚目前每月水泥需求量约为 4 万吨,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市场上的水泥价格昂贵,目前每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价格 50 公斤一包约为 34000 克瓦查(约 7 美元) 。赞比亚宏观经济经济连续 6 年获得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加强,未来几年内的水泥需求会持续大幅度增长。可以说,赞比亚水泥市场潜力很大,生产水泥的资源也较丰富。与此同时,赞比亚政府也鼓励外国投资者来赞投资,其总统及有关部门曾多次表示,迫切希望中国政府和企业能来赞投资建水泥厂。肯尼亚 目前市场有很多建材商店都没有水泥,正面临水泥短缺的局面,原因是肯尼亚水泥大量出口南非和苏丹。大部分在建工程正面临停工的危险。现在市面上 50 公斤一包
43、的水泥零售价已经上涨到620 先令(合 8.6 美元) 。肯尼亚建筑协会主席称,目前的水泥短缺将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这将对肯尼亚的的建筑业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情况仍然得不到解决,水泥价格将会继续上涨,房价也会因此大幅上涨。埃塞俄比亚 埃塞贸工部近日对外宣布已特许 15 家公司进口水泥,其中 10 家是建筑公司,其余 5 家贸易公司将直接为市场供货。埃政府实施短期计划促进水泥的进口,以满足全国到处正在建设而导致的水泥短缺。江苏中嘉钢铁有限公司(中嘉公司)和该国立波西赛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于 2006 年 10 月 25 日成立了埃塞俄比亚东方水泥有限公司,项目预计 2007 年年底建成,年产量
44、50 万吨,投产后将缓解埃塞水泥供应短缺,同时将给 600 人带来就业机会。苏丹 各大报纸连续报道,当地水泥售价自 2006 年起连续出现暴涨的严重状况。2 月份每吨水泥售价为 150160 美元,3 月份约240 美元,4 月 16 日,每吨水泥售价已涨到 7.5 万第纳尔(约 300 美元) ,但国际市场水泥每吨售价仅为 50 美元。苏丹当地只有两家规模较小的水泥生产厂,而且质量较差。苏丹建筑市场所需水泥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由于大型建筑项目连续上马,是苏丹水泥市场出现供不应求及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利比亚 一商人欲从中国进口 100 万吨散装水泥,每季度需求量约为 1520 万吨。同时,该
45、商人欲寻中国投资伙伴,在利第二大城市合资建立年产 100 万吨水泥生产厂从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来看,国内有实力、有水泥生产经验的企业可以申请中国援非信贷或自筹资金,赴非建立一座中等规模的水泥厂。投资者不但要分析所在国的政策环境、水泥消费市场,周边国家和所在地区成员国的水泥需求,还应对原材料所在地进行综合考察。生产水泥主要原料为石灰石、石膏和高岭土(或矿渣),非洲大陆藏量丰富,但受资金所限,具体储量有待进一步勘察确认,以保证投产后的原料供应无后顾之忧。图片说明:“中水电三门峡海外分公司”承包非洲供水改造工程现在,非洲多数国家已进入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初级阶段,特别在工业、商业和民用建筑、路桥建造、城市
46、供水等方面尤为突出,中资公司在承揽项目后,一般会从中国国内采购大宗材料,但也有公司出于时间或其他方面考虑,从当地、南非和欧洲国家采购,让人有“肥水流入外田”之感。所以,国家外贸管理部门可以协调有实力的外贸公司,在非洲设立一至几个大型的物资、材料储存与供应基地,向非洲市场敞开供应,缓解中资公司和其他外国公司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的材料短缺问题,同时也能赚取更多的外汇。在非洲经营建筑材料、五金水暖、电工器材的个体华商也应走出店门,主动与中资公司接触,争取物资供应机会。中资公司除了采购大宗材料外,还就近购买小件或缺损件,以做到拾遗补阙,在材料短缺后紧急进行补购,这给了个体华商极好的赚钱机会。或许有
47、读者认为这是废话,谁开店都会如此,还用教?其实不尽然。中国人很多,但交际圈子很窄,除了打麻将,平常基本上互不来往。在非洲异国他乡的街上相遇,谁也不认识谁,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早已成为笑谈,因为哭不过来。另外,中国个体商人不讲信誉,唯利是图,集体缺乏凝聚力,人心涣散,喜好窝里斗,看同行笑话,整体素质偏低;他们对中资公司的概念十分淡薄,因为对方拿工资,吃皇粮,和自己不搭边,没必要去知道他们在这个国家干什么。而对于中资公司来讲,因涉及行业竞争,大家认识,见面后只是点头之交,有关行业话题讳莫如深,更谈不上交流。至于和个体华商交往,他们同样感觉没必要,也没时间和兴趣。笔者在非洲实地采访时就遇上这
48、种缺乏交流的怪事,一家中资公司在做城市供水改建工程时被迫停工,因为基建部分所急需的200300 吨钢筋难以到位,我告诉现场的项目经理,这个国家有两家中国人自建的轧钢厂,有钢材低价销售。他当时颇感意外,整个公司就没人知道这个信息,所需钢材一直从南非高价购进。笔者随后通过电话与轧钢厂老板取得联系,发现他把精力集中在当地市场的低价倾销上,厂里没有一部电脑,更谈不上上网销售,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国家有几家中资公司,所以,也没有向螺纹钢消费大户的各中资公司推销自己产品的概念。 连载之四:农 业非洲面积约 3020 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20.2,为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种植业得天独厚,撒哈
49、拉以南广袤的土地多为热带草原或可供种植的丘陵地带,很多国家人均可耕地面积比中国多出许多倍。由于数万年的腐殖作用,非洲的土地非常肥沃,很多耕地多年不用施肥,农作物却很茂盛。因地处热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作物可进行两季或三季轮耕。非洲天地广阔 农业大有作为非洲幅员辽阔,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草原广阔 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许多中国人走进黑非洲后都会感到意外: 除了南非经济发达,农业耕种表现不俗外,其他国家的土地大半处于荒芜状态,粮食严重依赖外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仍处于温饱线以下。当一些穷国发生饥荒或其他灾难时,饥民们总是伸长脖子等待救援, 却不将目光转向脚下的土地展开自救,这些广袤而肥沃的土地,均能改造成万顷良田却长久被荒弃。非洲人对待土地无所谓的态度让世人产生误解,认为他们太懒。但笔者坚持认为,对此现象不能简单武断地下结论,因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的方向不同,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强加其中。例如,中国从历史上就非常重视土地,耕地面积不广却要养活众多的人口,土地便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望和浓厚的感情。在古代,中国人离开了土地就很难生存,土地是万物之根,是人们的衣食父母, 所以,中国在远古时期就出现高度的农业文明。而非洲大陆四处临海,海洋资源为沿海渔民提供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