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1.1 农村区域发展课程实习 A 实验实习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农学概论 课程性质 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应用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农学概论、农学概论实验指导 学时学分:总学时 45 总学分 2.5 实验学时 9 实验学分 应开实验学期 二至 年级 五 学期 先修课程 农学概论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将课程内容分二个层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分二个层次:验证性、综合性。第一个层次给出实验内容与任务,在教师的讲 解与引导下,由学生自行观察与测定。第二个层次,选择典型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参
2、观,认识并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及发展模式,分析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资源区划及生产布局。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农学概论实验是继农学概论课程之后而开设的非独立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农学概论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及实习,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专业 农村区域发展。 四 主要仪器设备 直尺、显微镜、游标卡尺、镊子、载玻片、刀片等。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为非单独设课,所以理论教学开课时,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整个课程的性质
3、、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时间安排等。 2以验证性实验或参观实习为主。 3实验 5 人 1 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 4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六考 核与报告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实验操作、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实验占 20%、平时成绩占 20%、期末考试占 60%。实验成绩分: A、 B、 C、 D、 E 五级。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 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属性 开出 要
4、求 1 主要农作物的品种资源鉴定和识别 通过对主要农作物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习性进行观察、记载,了解各种农作物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习性,以达到能识别它们的目的。 3 5 综合 选做 2 作物种植制度的田间观察与设计 对学校农场里农田的种植制度和作物布 局进行观察分析后,设计一份适合该地区或自己家乡的作物布局方案。 6 5 设计 选作 3 参观重庆周围的典型的现代农业园区 认识并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及发展模式,分析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资源区划及生产布局。 9 5 综合 选做 小计 18 八说明 1农学概论实验的先修课程是农学概论,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在初步掌握了农作物类型、生产
5、布局、自然资源等基本理论知识后,再进行相关实验。 2农学概论实验大纲中共有 18 学时实验内容,而课程安排 9 学时实验,因此,授课时需 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具体水平开展验证型实验( 9h)或综合型实习 (9h)。 九制定人 :崔翠 审核人 : 王龙昌 批准人 : 王季春 十、制定时间: 2011 年 6 月 园艺学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园艺学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园艺学概论 课程性质 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应用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园艺学概论、农学概论实验指导 学时学分:总学时 45 总学分 2.5 实验学时 9 实验学分 1 应开实验学期 二至 年级 五 学期 先修课程 园艺学
6、概论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概要介绍园艺植物分类、园艺植 物生物学、园艺植物品种改良、园艺植物生产基本技术以及蔬菜、果树、观赏植物中代表性种类的栽培技术和园艺产品采后商品处理及贮藏的一门课程,是一门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必修课和农学等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园艺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园艺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掌握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为将来从事果树、蔬菜、花卉等园艺植物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实习目的要求 该实习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必修课园艺概论的课程实 习,是该课程教学计划中
7、十分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巩固和加深对园艺植物基本知识的理解,对综合知识运用的实习。 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综合、巩固和运用本门课程课堂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达到能够正确识别一定数量的园艺植物;具有一定的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初步的产后处理、销售、生产技术服务与管理的工作能力。同时,通过查阅参考书及其他文献,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爱岗敬业的思想作风。 三、适用专业 农村区域 发展 四 . 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习方式与基本要求 1能够正确识别常见园艺植物并能够正确分类,其中果树 10
8、 种、蔬菜 20 种、观赏植物20 种; 2了解当地常见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要点,其中果树 5 种、蔬菜 10种、观赏植物 10 种; 3了解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的种植园规划、管理特点及产品的采后处理和销售; 4了解栽培设施的结构、特性及用途; 5具有一定的从事园艺植物生产、管理的能力;能够对现状正确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6在观点、组织纪律性、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 炼; 7实习报告必须在实习结束后 2 周内完成,按照实习格式撰写,字数不得低于 3000 字。 六、考核与报告 1.评定标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标准 2.评定方法:平时
9、成绩( 20%) +实习考核成绩( 30%) +实习报告( 50%) 平时成绩包括:实习态度;实习纪律遵守情况。(各占 10%) 实习考核成绩:对实习任务的理解;实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收集情况。(各占 10%) 实习报告:报告的正确性( 30%);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分析的深度、广度( 10%);文字书写及表达能力( 10%)。 七、实习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 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属性 开出 要求 1 果园参观 通过果园建设和布局参观(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总面积、道路系统、防护林、排灌系统);请果园技术人员介绍果园生产情况、生产设施及现代管
10、理方法。识别果树种类并调查其特点;了解果园规划的特点及果园运行方式及产品的销售。 3 5 综合 必做 2 菜园参观和设施类型调查 通过对具一定规模的生产菜园的参观,了解基本组成和栽培设施,了解菜园规划的特点;认识常见蔬菜、掌握其主要特征;调查菜园运行方式及产 品的销售;观察园艺设施种类,了解其结构、性能及用途。 3 5 验证 必做 3 观赏植物识别 通过苗木花卉基地参观或市场调查,识别常见观赏植物(包括花卉和其他观赏苗木),了解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要点。 3 5 验证 必做 小计 9 八 . 说明 九制定人 : 谢小玉 审核人 : 王龙昌 批准人 : 王季春 十、制定时间: 201
11、1 年 6 月 农业生态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农业生态学实验 课程性质 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农业生态学实验 学时学分: 总学时 9 总学分 1 实验学时 9 实验学分 1 应开实验学期 二三 年级 三五 学期 先修课程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农业生态学是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学生的主要方向性、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其配套的实验课程虽并非独立设课,但对整个课程有重要意义。农业生态学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知识,验证农业生态学的原理,掌握基本技能,促进农业生态学的方法运用,加深学生对农业生态技术和科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
12、课程以实践环节为主,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的学科专业, 将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室内基础实验和实习调查研究。室内基础实验,给出实验任务、实验方法和步骤,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和研究得出结论并完成试验报告。实习调查研究主要在典型农业生态区域进行,给出调查目的和项目,学生根据农业生态学所学基础知识和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并对当前的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给出见解。经过实验实习,多方式教学的全面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农业生态学基本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
13、知识进行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了解和认识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研究方法。 4能独立撰写实验实习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 100 字左右) 农业生态学是涉农相关专业的基础课,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多,通过农业生态学实验课程可以梳理课本基础知识,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物的关系,提高运用能力。要求熟悉有关原理、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基本的实验设计,并作出正确的分析。通过实验实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14、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适用专业: 农学、农村区域发展; 四主要仪器设备: 天平、光照培养箱、培养皿、烘箱、尺子、滤纸等、分析仪,水质分析仪等。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以设计性实验为主,教材中只给出设计题目和步骤,实验前学生必须 进行实际操作,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3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六
15、考核与报告 考查,主要从实验操技能、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质量等方面综合考核,评定学生实验课的成绩。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30% 左右。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成绩占 20%,实验占 30%,期末考核占 50%。 每个实验,实际操作 60%,总结报告 40%。 实验成绩分:优、良、 中、及格、不及格五级。量化标准详见有关规定。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 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属性 开出 要求 1 种内竞争对农作物个体及群体的影响 ( 1)不同密度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调查 ( 2)了解竞争对农作物群体和个体的影响 3 5 验证 必做 2
16、胁迫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1) .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测定和观察 ( 2)了解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 5 验证 选做 3 农田主要生态指标监测及植被分析 农田生态系统光照、温度、湿度等主要生态指标监测 。 采用样方抽样法进行植被分析;植被分析有关指标计算;植被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 3 5 验证 选做 5 农业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的调查分析 ( 1)了解农业生态系的群落结构 ( 2)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调查 ( 3)农业产投调查 3 5 调查 必做 6 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测定 测定和计算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方法 3 选做 7 农业生态系统物流分析 物质循环规律及物质流分
17、析方法 5 选做 8 农业生态系统能 能流循环规律及能流分析方法 5 选做 流分析 9 农业生态景观结构的调查分 析 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5 选做 小计 9 八说明 1农业生态学实验的先修课程是农业生态学,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已初步掌握了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农业生态学实验共提供 9 学时实验内容,不同专业、不同学时的班级可根据先修课的讲授内容或多或少,或易或难,择优选做。 3在农业生态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不断深化和扩展教学内容,注意向学生介绍农业生态学中的新研究方法研究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5在实验室全面开放的条件下,提出供学生选做的课题,加强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材
18、施教。 九制定人 :杨瑞吉、夏科 审核人 : 王龙昌 批准人 : 王季春 十、制定时间: 2011 年 6 月 1.1.2.1.2 农村区域发展课程实习 B 实验实习大纲 农村区域发展课程实习 B 涵盖农村社会调查方法和农村发展研究方法两门课程实验实习,实验实习项目内容如下表。 农村区域发展课程实习实验实习项目表 课程名称 实验实习项目 学时数 农村社会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 9 访问调查法与观察法实习 9 农村发展研究方法 农村经济收支的访谈和问卷表设计 2 用 DPS 或 SPSS 统计分析某某区 /县的农村资源状况 3 农村农业生产状况的实地观察和评价 6 参与式调查、评价北碚区的
19、农村贫困状况 9 农村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验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农村社会调查方法 课程性质 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专业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农村社会调查方法 学时学分:总学时 36 总学分 2 实验学时 18 实验学分 1 应开实验学期 三 年级 五 学期 先修课程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农村社会调查方法是区域发展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开设这门课是顺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即 为学生今后作好农村工作提供专业性调查技术。该课程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有关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农村社会调查
20、方法课程属实用性课程。展开社会调查课程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具体实践,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旨在加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社会调查方法,提高专业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完整的调查问卷 ,问题的形式必须 包括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 ,并能实施调查及完成后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 三适用专业: 农村区域发展 四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践调查为主, 实习前,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实验的性质、任务、要求、安排和进度、考核内容等,让学生做好调查问卷。 2该课以设计性问卷调查
21、为主,实习前学生必须在实验室进行设计问卷。 3实习时 5-10 人为 1 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协作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4通过调查和搜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 整理,分别计算、分析、统计和量化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 5.要求掌握问卷设计方法,问卷设计格式标准;掌握访问调查法与观察法的技巧,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6.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调查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正确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7.遵守实习纪律,听从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 8.认真作好记录,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格式正确,字数不得低于 2000 字
22、。 六考核与报告 实习成绩单独做记录,并作为学生综合考核的一部分。成绩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及格、不及格五级标准。 实习成绩 的评定从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考核、实习报告完成情况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即:实习态度( 20%) +实习考核成绩( 30%) +实习报告( 50%) 实习态度包括:实习热情;实习纪律遵守情况;任务完成情况。 实习考核成绩:对实习任务的理解;实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收集情况。 实习报告:报告格式的正确性;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分析的深度、广度;文字书写及表达能力等。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 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属性 开出
23、 要求 1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 设计一份格 式标准和内容合理的调查问卷,并使用该问卷做一次问卷调查。将完成后的问卷进行整理。 9 10 综合 必做 2 访问调查法与观察法实习 运用所学访问调查法以及观察法调查农村地区 “ 三农 ” 方面有关问题的情况,并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9 5 验证 必做 小计 18 八说明 该课程的实验实习内容由于与农村发展的过程紧密联系,变化速度快,因此其实践实习内容应依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条件及时进行调整,不能以给定的内容为标准,但应考虑学生综合性实践实习为重点。 九制定人:王卫卫 审核人 : 崔翠 批准人: 王季春 十、制定时间: 2011 年
24、 6 月 农村发展研究方法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农村发展研究方法 课程性质 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专业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学时学分:总学时 36 总学分 2 实验学时 9 实验学分 0.5 应开实验学期 三 年级 五 学期 先修课程 农村调查研究方法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农村发展研究方法是应用自然、社会、人文科学以及系统科学研究方法在农村发展研究中的综合运用与创新发展,从整体上考察研究农村发展研究知识增长机制、农村发展研究理论的逻辑规律、农村发 展研究新旧理论更替的认识论课题以及农村发展研究的合理性标准等的一门社会性学科,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由于本课程具有
25、较强的综合性、系统概括性、实践实用性和典型量化性,所以,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理解和掌握,并加强与农村经济统计学、农村政策与法规、农村经济与管理、农村发展学、发展经济学、农村发展规划与项目设计等课程的紧密联系,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所学知识从事农村发展研究和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对农村发展研究的高科技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 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农村发展研究的实践实习应用能力,以便将来在广大农村不断地探索、建构农村发展研究活动的理论模式,探寻农村发展研究的最佳程序和最优途径,为日渐深入的农村发展研究积累更多的理论和方法更新
26、。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依据农村发展的基本原理与实践,针对中国农业效益低下,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安全稳定得不到保障等现状,深入探究制约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农村和谐发展的瓶颈因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农村发展研究的基本内涵和主导思想,学习、掌握和应用农村发展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和常用工 具。在初步熟悉和掌握农村发展课题研究的基本设计方法、程序和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以及研究报告的总结撰写后,着重强化农村发展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以便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理论的理解能力以及在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变通创造能力,特别是农村发展研究项目的立项实践和规划设计技能。
27、三适用专业: 农村区域发展 四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践调查为主, 实习前,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实验的性质、任务、要求、安排和进度、考核内容等,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 2该课以设计性实验为主,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了解相关实习内容,在实验室进行设计。 3实习时 3-5 人为 1 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4通过调查和搜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分别计算、分析、统计和量化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 5该实习以总结分析创新性为主要特征,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开展实验研究。 6
28、通过实践调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嘴和动脑能力,增强对农业生态经济学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观察能力,学生与 “ 三 农 ” 的互动性以及加强了对农村生态经济和未来发展的认识提高。 7.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习前清点学生人数,按实验实习情况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注意纪律安全,实验后认真撰写实习报告。 8. 实习工作程序为实验实习申请 安排实验实习时间和计划组织学生 熟悉实验实习目的要求和内容 实验实习前实习内容和要求讲解 实验实习基地实施实习 实验实习后总结综合评比 实验实习完返校完成实验实习报告。 9. 每次实习配备专业实习指导老师 2 人, 30 个学生 /2 位老师。组织实验实习过程
29、全部程序,联系确定实验实习时间、基地和计划 ,负责指导讲解实验实习要求、目的、过程、程序和内容,负责学生实验实习期间的生活、纪律和人身安全等,负责实验实习质量的保证完成。 六考核与报告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占 10%,期末考试占 60%,实验设计与实践调查报告占 30%。实验成绩分百分制给定。每期授课自由选择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中的 9 学时或依据当年的实际实践实习条件可依据大纲规定,调整实习内容。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 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属性 开出 要求 1 农村经济收支的访谈和问 卷表设计 在农村发展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
30、面对面的双向传导进行人际交流向被访问者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基本情况,获取真实资料;或调研者运用标准、简接、统一的书面题材,向被调研者了解情况并收集数据、信息的方法。 2 5 综合 必做 2 用 DPS 或 SPSS 1)农村自然资源(环境、生物等资 3 5 验证 必做 统计分析某某区 /县的农村资源状况 源)。 2)农村社会资源(工农业产品、人力、财力、信息、旅游等) 3 农村农业生产状况的实地观察和评价 1)农村农业生产状况的实地观察。 2)农村农业生产状况的评价。 6 5 验证 必做 4 参与式调查、评价北碚区的农村贫困状况 1)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和收入、收入分配、农村社会保障等社会经济发
31、展基本状况。 2) 农村贫困状况(贫困标准、规模、程度、分布)。 3) 反贫困进展(贫困人口、农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善、税费负担、文化教育、性别差距) 。 9 自然班 综合 必做 小计 18 八说明 该课程的实验实习内容由于与农村发展的过程紧密联系,变化速度快,因此其实践实习内容应依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条件及时进行调整,不能以给定的内容为标准,但应考虑学生综合性实践实习的为重 点。 九制定人:杨瑞吉 审核人: 崔翠 批准人: 王季春 十、制定时间: 2011 年 6 月 1.1.2.1.3 农村区域发展课程实习 C 农村区域发展课程实习 C 农村区域发展课程实习 C 涵盖农业推广学、农业可持续发展
32、理论与实践、农村发展规划与项目设计、农村发展项目管理四门课程实验实习,实验实习项目内容如下表 , 任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及实验实习学时数开展选作相关实验实习项目。 农村区域发展课程实习实验实习项目表 课程名称 实验实习项目 学时数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现状调查 6 农业推广项目计 划的制定 3 农业推广项目的评价 9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高新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利用 2 与实践 -玻璃温室作物生长的参观 单作与间套作条件下作物共处期生态条件的比较 4 玉米的气候生产力与区域化生产 3 组织创新在发展农业商品经济中的意义 2 农村发展规划与项目设计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实习 9 现代农业园区发
33、展规划实习 9 农村发展项目管理 运用 Excel 进行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与运用预算 3 运用 Excel 进行财务分析 3 运用 Excel、水晶球进 行风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及相关作图 3 农业推广学课程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农业推广学 课程性质 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专业课程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农村发展规划与项目设计 学时学分:总学时 54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9 实验学分 0.5 应开实验学期 四 年级 一 学期 先修课程 农学概论、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是管理类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必修课程。它是系统论述农业推广的理论和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
34、的一门科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学科,与农 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开展农业推广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一些技能与技巧,加深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推广素质和能力,提高基层实际管理工作水平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认识、掌握农业推广的本质和规律,了解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演化; 2. 理解农业推广基本概念、特性和工作特点,认识农 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与相关
35、学科的关系,正确理解农业推广理论,包括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3.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以及农业推广的沟通原理;了解农业推广沟通网络及沟通障碍;领会农业推广沟通的概念、沟通要素、程序和特点; 4.具有能够调查、分析和解决实际农业生产、管理方面问题的能力;从事试验、示范、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能力;具有一般的推广素质与技能,如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实习目的要求 本实习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必修课农业推广学的课程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农业推广现状,掌握 农业推广调查方法、农业推广项目的制定方法和农业推广项目的评价方法,巩固和丰富已学过的课程内容,通过深入社会进行实证调查实现理论
36、联系实际,从而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专业 农村区域发展,农学 四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 五实习方式与基本要求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习。其中,实习一的文献资料搜集和后期总结及实习二、实习三在校内微机房及教室集中进行,实地调查分散在学校附近(如歇马等乡镇)进行,撰写调查报告实习结束后分散进行。 实习的基本要求: 1、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和程 序; 2、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调查对象的发展现状和潜力进行合理的分析。 3、遵守实习纪律,听从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由相关人员进行讲解时,学生作好记录。 4、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格式正确
37、,字数不得低于 000 字。 六考核与报告 1、考核标准: 实习成绩单独做记录,并作为学生综合考核的一部分。成绩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及格、不及格五级标准。 2、评定方法 实习成绩的评定从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考核、实习报告完成情况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即:实习态度( 20%) +实习考核成绩( 30%) +实习报告( 50%) 实习态度包括:实习热情;实习纪律遵守情况;任务完成情况。 实习考核成绩:对实习任务的理解;实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收集情况。 实习报告:报告格式的正确性;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分析的深度、广度;文字书写及表达能力等。 七实习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号 实验名称
38、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属性 开出 要求 1 农业推广现状调查 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社会进行某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实施状况调查,了解推广现状。 3 验证 选做 2 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制 定 拟定某一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计划 设计 选做 3 农业推广项目的评价 对关于某一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综合 选做 八说明(无) 九制定人:王季春 审核人: 王龙昌 批准人: 张建奎 十、制定时间: 2011 年 5 月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课程性质 辅助教学 课程属性
39、 专业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农业气候学试验指导韩湘玲 学时学分:总学时 54 总学分 3 实验学 时 9 实验学分 0.5 应开实验学期 三 年级 五 学期 先修课程: 农学概论、农业生态学、农业区划与农作制度、发展经济学等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田间实践环节为主, 在学习了 先修课程 的基础上 ,通过北碚区温度的分布和数量特点对旱地小麦 /玉米 /甘薯的种植形式进行积温的分析,明确三季作物连环套作节约积温的实际意义,在中亚热带温度两熟有余三熟不足时,怎样达到三熟的稳产、高产。在当前既要注重农业的高新技术创新,又要继续加强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利用;传统农业技术与高新技术的关系是正向互
40、作,传统农业技术仍有发展 利用的空间; 了解形成矮位作物生长劣势和高位作物生长优势的生态条件差异,对农艺学调控(带宽、间距、高度差等)和化学调节(生长调节剂)及光广适应生态型品种的培育都有启发作用。 一直以来,作物生产的比较优势多是用定性的方法,不能定量的计算,学生对作物生产专业化(区域化布局)的确定比较模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作物生产的计算机模拟已经变得可行。应用计算机、作物学、气象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定量的计算并指出其特点,反映出通过获取自然生态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本质。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41、、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4能独立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5课前做好预习。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作物生产的比较优势多是用定性的方法,不能定量的计算,学生对作物生产专业化(区域化布局)的确定比较模糊。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作物生产的计算机模拟已经变得可行。应用计算机、作物学、气象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定量的计算并指出其特点,反映出通过获取自然生
42、态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本质。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适用专业: 农村区域发展 四主要仪器设备: 棒式照度计( PAR)、地温计( 5 厘米地温)和湿度仪( %)测定白昼的日变化( 7.0019.00),有条件应测定 红光、远红光及其比例(光量子辐射仪 3412 型,山东泰安市汉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和 计算机。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
43、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以设计性实验为主,教材中只给出设计题目,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设计报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实验 2 4 人 1 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 包办代替。 4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六考核与报告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量化标准详见有关规定。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 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属性 开出 要求 1 高新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利用-玻璃温室作物生长的参观。 农业高新技术的利用可打破作物生长的季节限制而周年工厂化生产 2 2 验证 必做 2 单作与间套作条件下作物共处期生态条件的比较。 (1)仪器的正确使用 (2)找出主要的生态因子差异 (3)农艺学上的调节措施原理 4 5 设计 必做 3 玉米的气候生产力与区域化生产 光、光温、温光水潜力的模拟 3 1 综合 必做 八说明 在实验室全面开放的条件下,提出供学生选做的课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性;上述实验可以选择进行。 九制定人:隗溟 审核人: 王龙昌 批准人: 王季春 十、制定时间: 2011 年 5 月